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生指南-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伯润客气了,若是说的别人家,李某自当他是个笑话了,驺县张园可是名满豫州……”
“李叔说的哪里话,小雅随便说说,您哪儿还能当真呀?!”
小雅是王眸陪嫁的丫头,今年已经十七了。本来王眸怀孕时,小雅就该伺候张涵的。但那时候,小雅才十五岁,张涵有点犹豫,就拖了下来。这回张涵去雒阳,王眸因为儿子小,不能同行,就让小雅一路随行侍候,也是给她个机会。以张涵的身份地位,妻妾成群是寻常事,与其便宜了别人,还不如小雅贴心些儿。
“伯润,你们初次来雒阳,我还是先送你们……”
“李叔,不必客气,知道您忙,就不用顾着我们了,有伯卓在,不会迷路的……”
到了雒阳城,张涵便与李庆依依惜别。上计吏的地位虽低下,由于代表郡守上计,是一郡的代表人物,因而很受朝廷重视,事情也就多。李庆把住址留给张涵,就匆匆带着从人,先去上计吏住的馆舍“郡抵寓”安顿。伯卓是张超的表字,他要回太学读书,正好与张涵同行。
雒阳城内24条街道纵横交错,把雒阳整齐地分割成大大小小的方格子,有类于棋盘。雒阳酒楼位于西阳门外的大市,去那里本应从城西西阳门走,不须经过城中,但一行人初到雒阳,都有几分好奇,就相偕直入城中。雒阳城内的街道并不好走,宽敞的大道被排水沟和土墙分成了三条,中道是公卿尚书等走的,一般行人走左右道。道路两侧是高高的里墙,走在路上,除了墙壁,就只能看行人了。
张涵这才明了,张超刚才反对无果后脸上的坏笑是什么涵义,就驱马上前,用力地捶了他一下。张超装出一副重伤的模样,笑的不行。
“雒阳热闹的地方,都在三市,城内宫城之西的金市,城东建春门外谷水南的马市,还有大城南的羊市。白马寺、平乐观也可以去看一看,城里根本没什么好看的……”
雒阳的大道很宽,但张涵等人连人带马几十号,这一打闹不免慢了下来,阻塞了道路,就有人在后面高声喝叫。张涵甚是不好意思,连忙带人让出路来,先让后面的车马通过。
那车马行了不远,忽然停了下来,张涵一惊随即便镇静下来,初到雒阳他不想惹事,却也不怕事,看那皁盖车的纹饰、排场,也不过六百石,他还不放在眼里。只见那车帘一挑,从上面下来一个人,招手让他过去,这人身高八尺二寸,虎背熊腰,好一条彪形大汉,张涵定睛一看,此人还真惹不起。别看尚书品级不高,薪俸才六百石,却是外朝中最有实权的职位。
张涵连忙翻身下马,整理了下衣服,上前一步行了个揖,“许久未见,卢君安否?”
卢植正身而立,受了一揖,又还了一礼,“伯润,路途不便,不必多礼,咱们走着说话。”
雒阳酒楼的张同和是驺县张氏的远枝长辈,说是长辈,实已出了五服,不算是亲戚了。闻知张涵要到雒阳来,张同和早早就把宅院准备就绪。不过,到了酒楼,总是要先吃饭的。张同和请张涵和卢植上了楼,就去安排酒菜不提。
张涵与卢植一别已有三年未见,这时候交通不便,信息不通,此刻在千里之外的雒阳相见,彼此都很是欢喜。细细述说了一番别后境况,张涵这才知道。
原来,张涵走后不久。时逢会南夷反叛,因卢植在九江太守任上曾有恩信,便被拜为庐江太守。西南夷反叛,多半是官吏欺压过甚,卢植深明此理,为政宽和不扰民,很快就稳定了庐江,遂在一年后,又被征拜为议郎,在东观,校中书《五经》记传,补续《汉记》。此后,卢植一帆风顺,不久便转为侍中,年初又迁尚书。
卢植说到此处有些黯然,他很快就掩饰了过去,却瞒不过张涵的眼睛。张涵看在眼里,虽不明所以,也心知必是朝中争斗,十常侍口含天宪,士大夫根深蒂固,哪个都不是好惹的,便只与卢植叙旧,说了一路的见闻,又举杯恭贺卢植成为朝中重臣。东汉没有丞相,三公也是替罪羊,一有灾祸,就罢掉三公了事,六尚书品级低微,却掌管了所有政事,说是重臣,并不为过。
卢植确实心中有事,眉间笼罩着愁绪,声如洪钟,谈笑风生,愁绪也不曾散去。他今日可不光是要与张涵叙旧来的,见张涵不说话,他也不好多说,又畅饮了几杯,这老先生一声长叹,凄凄惨惨悲悲切切,声音里说不尽的感伤。张涵心里暗恨,但到了这个时候,也不能再装作不知道了。
“卢君不知心怀何事,为何如此感伤?”
【做人要厚道,看书要砸票】
PS:晚上还有,应该是两更。
第二卷  第一章 麻烦'下'
 更新时间:2008…5…12 23:54:26 本章字数:2673
“哎~,都是朝中的琐事,伯润不必多问了……”
张涵一问,卢植还不说了。张涵知道,卢植这是报复他刚刚装聋作哑,又是好气又是好笑,有心顺势下坡不问吧,又怕伤了感情。两人交往时间虽短,关系却实在不错,没奈何,张涵捏着鼻子继续。
“卢君何必客气,有事情尽管开口,只要张涵办得到的,决不推迟!”
张涵胸脯拍的砰砰响,卢植即得了面子,又得了里子,便不再卖关子——万一张涵撂挑子,急的就是他了。
“事情说起来,话就长了,蔡伯喈这回可是惹了大麻烦……”
蔡伯喈就是蔡邕。事情说来,还真与张涵的猜测差不多。
蔡邕这人非常有才华,不仅善于书法,辞章、音律偶为一时之冠。灵帝很喜欢这些艺术类的东东,与他相处甚好,曾自造《皇羲篇》五十章。
今年七月,灵帝问灾异及消改变故所宜施行,蔡邕直言反对开设大汉国中央艺术学院——鸿都门学,并弹劾宦官程璜。他言辞恳切,言之凿凿,灵帝看后叹息,深有感触。宦官伺候着灵帝的起居,蔡邕的奏章被宦官曹节偷偷看到了。这就大大得罪了中常侍程璜。
当时,蔡邕与司徒刘郃一向不合,他的叔父卫尉蔡质又与将作大匠阳球有隙。阳球这人就是中常侍程璜的女婿,程璜就让人造谣,说蔡邕和蔡质多次请刘郃徇私,刘郃不听,蔡邕怀恨在心,这才中伤刘郃。
于是乎,蔡邕和蔡质就被下到洛阳狱里,罪名就是“以仇怨奉公,议害大臣,大不敬”,程璜这是想置他于死地。
卢植就是在为此事发愁,张涵一听,有些为难。说实在话,这事不是不能办。宦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讲究经济效益,只要有钱,基本没什么事是办不了的,蔡邕这事说大不大,张涵还真能给办下来。蔡邕大名鼎鼎,与张涵的外祖小有交情,张涵在他身上花些儿钱,家里也不会责怪他。不过,张涵办这事,就得去求张让,花钱把蔡邕的命买下来,就只怕人救下来了,还落了一身不是。
这事张涵清楚,卢植也明白,说到此处,他嘴唇翕张了几下,没能继续说下去。如果换作是他自己的事,他就是死了,也不可能去求张让。不过,要让他袖手旁观,眼看着蔡邕就死,卢植更做不出来。
“卢君,此事还须从长计议……”
张涵面色难看,苦笑一声,不知说什么好,这事可真不好办呀!还是直接说吧,如此这般,张涵就拐弯抹角把自己的顾虑说了一遍。
“……,卢君,此事我一定尽力而为,一定会想法保住蔡议郎的性命,不过……”
张涵说的,卢植都考虑过,但他是没有办法了,若有办法,他也不会找张涵说这事。卢植想了又想,也没想出什么办法。说白了,蔡邕的罪责就是流言,扑风捉影的事,刘郃与蔡邕不合因何而起的,只有当事人知道,难道刘郃会证明蔡邕的清白吗?
显然,那是不可能的!
卢植不说话,张涵也不说话,这酒喝的就沉闷了。两人正在冥思苦想,忽然听见门外传来一声轻笑。
“驺县张超见过卢尚书!”
张超推门而入,先给卢植做了个揖,卢植忙起身还了一礼。刚刚见面时,张超看了卢植脸色,知道他有事要说,就执意避开。等他走到半路,却又放心不下,雒阳的水太深,张涵别懵懂地陷进去,卢植和张涵的说话,他都听见了。按他的想法,这事是不该答应的。宦官之间矛盾重重,张涵不清楚,他却知道几分。即便是张让,也未必愿意插手这事。再说了,张涵此行至关重要,实在不必因小而失大。
在这里,张涵与张超的着眼点,就不一样了。张超觉得,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十常侍的权势不会动摇,没必要因为这点事得罪十常侍。而张涵知道,宦官势力猖狂一时,迟早会灰飞烟灭的,正有意趁机与士大夫们搞好关系。
张涵不熟悉雒阳的情况,卢植当局者迷,都没能想出主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