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女大王和她的压寨夫人-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庄尧虽没有王幼姜那么横,毕竟也不是三从四德培养出来的“淑女”,本来褚云驰看到阿冉的时候,神情是十分柔和的,庄尧还感动了一点儿,不想人家把她完全给无视了!
  她不过是因下山去见小王氏,故意打扮得柔和一些,不想被褚云驰无心刺激了,什么意思呢!好歹也是仇敌,错眼就忘了!于是一时没忍住,呛了一声。
  她说这话时是笑着的,本着“我生气也要先给你添堵”的原则。不想阿冉看着庄尧,认真地补了一刀:“我若是也想又过目不忘的本事,是不是也不能记人呀?”
  庄尧又没忍住,噗地笑了出来。
  天地良心,褚云驰真不是有意忽视她,只是一时没认出罢了,也并不是忘性大——虽和解了,也算半个仇人,要真是忘了,那得多大的心?褚云驰又不好解释说我以为你侍女,不理会她又有点儿憋气,好一会儿才想起阿冉还跪着呢,便冷着脸说:“快起来。”
  山大王与县令和解之后的第一局,大王胜。
  此后,阿冉倒能常常下山了,不过每次陪着他来的再不是庄尧——作为一个山大王,庄尧还是很忙的。
作者有话要说:  说一下这几章里的数字。
检括又叫括户,是因为井田制瓦解以后,很多赋税都是按照每户多少交的,当然也有按照人□□的,所以有人口和户数两种数据,每户大约五口人不算多,所以文中有时候出现几百户,看上去挺少的,其实按人口算已经挺多啦。
束修大家都知道,就是拜师的礼物,从孔子那会儿发展下来的。
再有匠户,也就是手工业者,士农工商,手工业者的地位还是比较低的,虽然是技术工种,但也是很底层的劳动人民,后面几章会提起某位匠户人家,其实也是前文的一个伏笔,大家可以猜一猜。

  ☆、冯娘子案

  
  第二十章
  夏季已到了强弩之末,日头却还毒着呢。当庄尧听说了冯娘子案重审之时,便冒出一身冷汗来,这才深深感激起小王氏来。
  八月里一件大事,便是褚云驰再问冯娘子案。四月里,褚云驰在分配农田灌溉之事时,抽空问了一句此案,特地让主管刑狱的功曹将冯氏母女从牢里提出来,曹猛给褚云驰回话时,一脸的不忍:“那对母女,真是受尽折磨。小女孩不足一岁,瘦弱不堪,冯氏就更不必说了……”
  褚云驰倒还神色淡然,只道:“杨氏一族,迟早要还这笔债。”
  冯娘子,本是海河郡五羊县人,十年前随父母流落至此,在县里挂了号,自垦耕地,算是自耕之户。
  除了耕种,冯家还有个祖传的裁缝本事,无论织物,还是皮裘,经过冯家的手,断看不出缝补痕迹,浑然一体。
  后冯氏两老将女儿许配给了一户姓丁的殷实人家,不想,这丁氏是靠山吃饭,倚靠着大户杨氏做了个依附农,丁家叔叔还是杨氏在乡下一个庄子的庄头。冯娘子嫁过去之后,日子倒也过得,千不该万不该,她的手艺太好,夫家拿出去显摆时,叫杨氏的管家给看中了,便有意叫冯氏一家也入了杨府,做个家内匠户。
  时年匠户低贱,冯氏在海河郡就是不想做匠户才逃走的。冯娘子也与父母想的一般,家里眼瞎选错了女婿,却不能坑得一家人都做奴婢。夫家与杨氏本是一体,即刻翻了脸,随便给冯娘子捏了个不孝的罪名,拿她来逼迫冯氏就范。
  不想冯老头又怒又怕,一病不起,没几日就去了。他那老妻几经奔波素来体弱,见当家人死了,没个指望,竟自缢了。只剩下个未成人的弟弟,也不会什么手艺,杨氏恼怒冯家竟敢反抗,也不要这冯娘子来做差事了,一不做二不休,撺掇前任县令将冯娘子问罪。
  冯娘子之父母,明明是被杨氏逼死,却被说成了冯娘子不孝逼死父母。判决后,恰逢冯娘子有孕,前任县令虽与杨氏有些勾结,也不敢草菅人命,便以此为由,一再拖了下来。
  恰逢褚云驰到任,冯娘子得以在狱中产下女儿,又有曹猛等维护,特批了从牢里将她提出来,着人看护着。环境宽松了些,冯娘子也渐渐养了回来,只是人还透着瑟缩,女儿倒十分乖巧,不哭不闹。
  过堂之时,冯娘子仍紧紧抱着女儿。她父母皆亡,弟弟被杨氏把持着,不知死活,只有怀中稚子是她骨肉至亲。
  陈杨何吕,这四户是县里大大有名的人家。陈氏家史最长,论钱财,田地,却不如杨氏。杨氏暴发户,下手黑,做事不余分寸,兼并了不少田亩,也收了不少佃户,其中不乏抢夺而来的。被他家欺压之人皆是敢怒不敢言,恨不得都盼着他家出事。
  褚云驰留着冯娘子,就是为了找他家下手。
  案情他早就知晓了,曹猛拿了冯娘子的弟弟与夫家丁氏来一审,冯家弟弟就什么都说了。丁家人一开始还敢耍横,曹猛嘿嘿一笑,把手里的户册翻得哗哗响:“你们这么护着杨家,倒好似杨家的奴仆。若是奴婢,不说别的,娶了良家女子为妻,可是不法'1'。”
  冯娘子的丈夫丁二还嘴倔,道:“我们自有耕田,自然是良民!”
  曹猛手里的户册可不是纸制品,一把竹简啪地砸在案上,脸色也狠戾起来:“良民?我这户册上怎地没有你家姓名?!你说,这又是为何?”
  丁二说不上来,叫曹猛一吓,也老实认罪了,将杨家供了出来。
  曹猛逼问丁二不过是个审讯手段,他当然知道丁家是杨氏的依附农,不在朝廷的户册上。若无冯娘子之事,褚云驰也没办法挨家挨户地查人家户口,杨氏也不会开了门叫你查,有冯娘子案作为入口,以丁家为起点,顺藤摸下去,杨家得罪的人海了去了,墙倒众人推,褚云驰借此一案,将杨氏打了个措手不及。
  抄家是不能的,只广贴告示,许依附之家来县中登录。
  说的名目也是春秋笔法,并不问这些人依附之罪,只说他们是“避乱之流民”,官府给他们登记造册,许括出之人口第一年免杂税,且今年不算。他们耕种的田亩,本也是自家田亩,虽说他们连人带田都归了杨氏等大户,却并没有官方文书证明的,官府便许这些“无主之地”归耕种者所有。
  这样一来,真有胆子大不怕得罪杨氏的佃客出来举报,杨氏还有些强买来的土地,原主小民不服,也来县里告状。曹猛知道褚云驰要拿杨氏开刀的,便打了包票保证他们绝对不会遭到杨氏报复。
  当然不会了,杨氏此刻已经焦头烂额。
  冯娘子案前后,杨氏也从来没消停过,霸占良田,欺压百姓,褚云驰一通霸王拳打下来,杨氏正蒙圈的时候,来不及打点,不少案子都叫翻出来了,条条状状,判下来都够杨家全家流放了。且褚云驰根本不怕杨氏报复——杨家暴发,才出了几个官吏?顶多花钱请托在郡府混个小官职罢了,根本没有什么能力翻盘。这样的肥羊,又敢黑了心地为非作歹,褚云驰不开刀简直都对不起他爹娘给他生的这副玲珑心肝。
  唯一叫人担忧的是,宁远县其余富户,会不会人人自危进而结盟对付褚云驰?昔年,前朝一郡太守奉命括户度田之时,曾引起豪强叛乱,将太守与朝廷使臣杀了,待官兵围剿,便就地散去,官兵走了复又出来作乱,让朝廷很是头疼。'2'
  宁远一地虽小,朝廷的执行力在此却也不强,褚云驰若是太强硬,只怕引起反弹。曹猛心有戚戚,也曾劝过。不想褚云驰却只叫他安心。
  八月底,秋风初起时,陈何吕三家前来拜会褚云驰,曹猛还有些担忧:“不是有什么阴谋吧?”奉劝褚云驰小心为上。
  褚云驰却收了帖子摆好酒宴见了众人。何家与杨氏姻亲繁密,最为忧心,也是抱着试试水的心思来的,是以不止何老头来了,他家大儿子也来了。见褚云驰面色平和,先是放了一半的心。
  何大郎本该替父亲问一问,抬头一看褚云驰的相貌,先愣了片刻。此般风仪,果不是宁远小地能见识得到的。要说褚云驰不开嘲讽的时候,端的是温文尔雅举止端方,单跟他站在一处,便觉得自己要被比到泥里去了。
  褚云驰见他半天不说话,还和气地问道:“何郎可是有什么不解之处?”
  何大郎反应过来,连忙磕磕巴巴地开口道:“失礼失礼。不知……郎君近日清查户口,度量田亩,是有何事吗?”
  褚云驰一笑:“凡到任,皆需户册交割,前任县令不地道,交割得不清不楚,我不得不重新查上一查,诸君放心,却是与诸君无关的。”
  听他说的客气,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