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都市法眼-第10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代王士性在《广志绎》中说:“洛阳水土资源深厚,葬者至四五丈而不及泉。”“然葬虽如许,盗者尚能锥入而嗅之,有金、银、铜、铁之气,则发。”
从铁锥到“洛阳铲”,是北方盗墓贼使用地下探测工具的一个飞跃。北方特别是洛阳、关中地处黄土塬区,水深土厚,“洛阳铲”的铲夹宽仅2寸,宽成u字半圆形,铲上部装长柄,把此铲每向地下钻插一下,就可以进深三四寸,往上一提,就能把地下卡在半圆口内的地土原封不动地带上来。
这样不断向地下深钻,盗墓贼对提取的不同土层的土壤结构、颜色、密度和各种包含物进行分析,如果是经过后人动过的熟土,地下就可能有墓葬或古建筑。如果包括物发现有陶瓷、铁、铜、金、木质物,就可以推断地下藏品的性质和布局。
经验丰富的盗墓贼凭洛阳铲碰撞地下发出的不同声音和手上的感觉,便可判断地下的情况,比如夯实的墙壁和中空的墓室、墓道自然大不一样。
可传统的工具竟已经被施保他们弃之不用,而改成了现在的大部分都是电动工具,这让刘宇浩看了已经总有种说不出的不伦不类味道。
施保很少脸红,但这一次他的表情确实有点尴尬,搓着手笑道:“施诚那小子说这些工具用起来顺手,速度又快。”
刘宇浩轻轻一笑,不再纠结这个问题。
盗墓犯罪越来越猖獗,其原因主要是受暴利驱动。施诚既然选择了用房屋做盗墓掩饰,在有电的地方使用这些工具也无可厚非。
当前古代艺术品在国内外市场价格持续走高,国内文物收藏热、投资热不断升温,这些都是盗墓犯罪猖獗的重要诱因。
而最新的刑法修正案取消了对盗掘古墓葬犯罪的死刑规定,加之暴利因素的驱使,齐老爷子预见,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盗掘古墓葬、盗窃、走私文物违法犯罪活动将会更加突出,如果刘宇浩一味想做所谓的卫道士,后果只能被人看笑话。
藤轶有些好奇的翻弄地上的那些工具,道:“那谁,你们干这种事总要有地方卖才行吧?”
“我以前没干过这些事。”
施保声音冷淡,但看在刘宇浩的面子上,还是回答了一句。
刘宇浩笑笑,道:“你小子以为潘家园里那么多人是干嘛的,这么傻的问题亏你想的出来。”
“我不就是随口一说嘛!”藤轶呵呵一笑。
施保却冷笑了一声,道:“潘家园里算什么,博物馆还不是照样收。”
这个说法引来藤轶古怪的目光,“博物馆也收盗墓得来的东西?不可能吧!”
“哼!”施保冷笑。
刘宇浩老脸一红,摆了摆手道:“都别争了,咱们今天不是来开研讨会的。”
其实,施保说的是真话,只不过作为一个考古出身的人,刘宇浩不愿意在这方面做深入讨论罢了。
民间盗墓贼盗墓,最终目标是文物走私,这是诱发盗墓的“外因”。
而更为严重的是“内需”原因往往被忽视,这就是各地博物馆对藏品的强劲需求,让盗墓者看到发财的机会。现在的情况是鼓励开办各种形式的博物馆。
可是,现实是藏品缺口很大,而文物的数量是有限的。
藏品哪来?
大多是墓里流出来的。
古墓里出来的东西,除了合法考古所获,就是盗墓。包括国家级博物馆在内,他们每年都要拨出大量资金用于博物馆内部的文物收购。
由于在藏品收购上的不规范,各家博物馆争相收藏。即便知道有文物来路不正,也是睁一眼闭一眼。
一位刘宇浩曾经的老师说,地下的东西都是国家所有,按说盗出的赃物都要没收的。但如果你报案了,那人家再不会把“藏品”送到你这来。
即便你不收,也会有别的博物馆收。
如江浙沪一带的博物馆,特别是私立的,钱多,与其让宝物从自己的眼前溜掉,不如收进来。“现在许多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都是盗墓贼挖出来的。
当然这些宝物并不一定是当下盗墓出土,但却不排除就是这些私立博物馆的兴起才更加触发了“某些人”的热情,这也是为什么刘宇浩藏品众多,却一直都没打算开一家私立博物馆的重要原因。
“刘老弟,请你帮忙把这些东西挪开,姚四儿,你也动手。”
施保指着房屋内一角堆满杂物的地方示意自己需要刘宇浩的帮助,他不能“指挥”藤轶,只好求助于刘宇浩,这也算是一种变通。
藤轶哪能听不出施保话中的意思,自然不会真等着刘宇浩动手,好在那堆杂物并不是很多,在姚四儿的帮助下,十几分钟就被清理干净。
“藤轶兄弟,麻烦你把铁盖子揭开。”
就姚四儿那小体格想要挪动地面上的那块重达三百斤的铁盖子恐怕不可能,所以这一次施保没有客气,而是直接开始下达指令。
“这,这是个老鼠洞?”
揭开铁盖子,藤轶第一个先诧异地惊呼一声。
刘宇浩也好奇地凑上前去打量,只见铁盖子下面有一个直径大约三十公分大小的洞穴,洞与地面垂直,洞壁浑圆,乍一看还真和老鼠洞的模样差不多。
施保脸上浮现几分得意,道:“这个主洞下面呈直角结构,从这里先往下通约十五米,再朝东南向横向延伸约五十米。。。。。。在洞中可穿行自如。”
“这,这么小的洞够施诚那家伙在里面来来回回?”
藤轶惊呆了,张大嘴巴满脸愕然看着施保的眼睛,在他看来,施保刚才说的那些要么是故意夸大其词,要么就是在逗自己和刘哥玩。
直径三十公分的洞穴能供人进出?
快别开玩笑了!别说是施诚那虎背熊腰的大汉,就算藤轶自己也没把握能顺利从洞口进去。
第1208章 进疑冢
藤轶坚决不允许刘宇浩亲身涉险进入那“老鼠洞”里查看墓葬情况,且言辞恳切,满脸果决。
咱现在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干嘛要犯那个无谓的险?
不就是一座墓葬么,有什么好值得看的?
大不了我藤轶明天就找人来把它扒开,想看刘哥您尽管看个够,但今天要想从我藤轶眼皮子底下钻进这“老鼠洞”,哼,没门!
可惜的是藤轶没刘宇浩那么好的口才,不到一刻的工夫就被刘宇浩辩驳的哑口无言,情急之下皱眉道:“反正就是不行,万一这下面有什么机关可怎么是好。”
“什么?机关?”
刘宇浩愣了愣,差点没笑喷出来,好在藤轶满脸严肃,他也不好意思再继续开玩笑,只得耐着性子道:“你小子是从哪儿听来的这些乱七八糟的事?”
那些巨大的陵墓就像是一个金库,明明白白地对盗墓者招手,告诉他们这里拥有大量的宝藏。为了保护自己,墓穴的建设者们也会像银行设计保险箱一样来保障他们死后的安宁。
在这一方面,古代墓葬大概有两种设计理念,其一是把墓穴建设得十分坚固,让盗墓者不得不无功而返;其二就是设置陷阱和机关,让盗墓者为墓穴的主人陪葬。
在电影和其他艺术作品里,有很多关于盗墓的描述,当然,作为艺术作品,这些描述中虚构的成分也不少。事实上,虽然在古代的墓穴中的确有很多防盗措施,但是绝对不像电影中所拍摄的那么神奇。
从根本上来说,如果不想让墓穴被盗,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盗墓者根本找不到墓穴所在的位置,但反过来说,这样做往往和下葬者的意图不符。
毕竟,厚葬是为了彰显墓穴主人生前的身份,默默无闻显然不是他们的理想选择。
不过,历史上的确有一些故布疑阵来保全自己死后安宁的例子,例如曹操布设了72疑冢,就是最广为人知的例子之一。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墓穴的主人们只会为自己建设一座陵墓。他们往往使用大量的石材、巨大的金属器件和精细的工艺来让墓穴固若金汤。
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地宫墓道全部用长1米多,宽半米左右的石条填塞。这些石条一共砌起了39层,石条之间用燕尾型铁板固定,上下之间凿洞用铁棍贯穿,并且以铁水浇筑成一体,称之为铜墙铁壁也不过分。
还有一些墓葬会在墓道尽头墓室之前,往往有一层或者多层石门。这些门不仅十分沉重,而且往往会由顶门石顶住。顶门石在春秋时期就已经有了,它们利用自身的重量,在门被关上时自动将门顶住,从外向内无法推开。
刘宇浩记得齐老爷子的笔记里就有老人当年工作心得记载,考古人员发掘定陵地宫时,碰到过顶门石。老爷子翻阅古籍,最终找到了解决顶门石的方法,拐钉钥匙。
拐钉钥匙是用一根钢筋弯成的,从侧面看起来是一个没有长边的长方形,连着长长的手柄。经过齐老爷子的论证,考古学家们用拐钉钥匙套在顶门石上端,把顶门石向后推离门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