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远征欧亚-美军反法西斯著名战役纪实-第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面部队是“霸王”行动的主力。根据盟国联合参谋部的指令,美国和英国各组建一个集团军。美国地面部队司令官的人选几乎没有什么麻烦,艾森豪威尔一下就选定了奥马尔·布莱德雷中将。布莱德雷生于1893 年,与艾森豪威尔一样家境贫寒。1911 年考入西点军校,成为艾森豪威尔的同窗好友。艾森豪威尔对布莱德雷非常了解。因此,艾森豪威尔刚从罗斯福那里得到自己将指挥“霸王”行动的消息,就写信给马歇尔:“当集团军群司令成为必要时,我便非常希望任命一位在这场战争中有战斗经验的军官担任这一职务。如果在‘霸王’行动中作战的美军超过一个集团军,那么我将推荐布莱德雷将军为美国集团军群司令。” 
  马歇尔曾一度犹豫不决,他提议艾森豪威尔考虑是否让第3 集团军司令考待尼·霍奇斯少将担任集团军司令。他认为霍奇斯“在各方面与布莱德雷实际上都不相上下:枪法好,冷静沉着,不爱露面,精通地面战争”。此外,马歇尔还提到了巴顿、辛普森、麦克奈尔等将军的名字。 
  但是,艾森豪威尔仍执意要布莱德雷。马歇尔见状,认为布莱德雷也算是一员悍将,于是听从了艾森豪威尔的意见。但是,正式任命直到他抵达伦敦还未宣布。 
  英国地面部队指挥官的产生有些曲折。早在1943 年夏季,英国参谋长委员会就着手组建了一个集团军群司令部,负责制订横渡英吉利海峡的两栖作战计划。这个机构成立后,任命了本土部队司令伯纳德·佩吉特上将为集团军群司令。佩吉特自敦刻尔克撤退后,一直在统帅部或本土部队任职,从来没有同德国人交过战,临战经验不足,因此许多人对他的指挥能力持怀疑态度。在这种情况下,丘吉尔和布鲁克元帅开始考虑换人,而在当时英军中,同德军打过仗并且战功显赫的首推伯纳德·蒙哥马利中将。 
  蒙哥马利生于1887 年,曾在伦敦圣保罗学校和皇家军事学院受过教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担任过旅参谋长等职,开始崭露头角。战后留任军官,以干练和坚强著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他任第3 师师长在法国作战。从敦刻尔克撤退后,先后担任军长、东南军区司令等职,1942 年8 月,他赴北非任第8 集团军司令,率部同隆美尔指挥的德意非洲军团进行沙漠大战,阻止了德意军团的攻势,并在阿拉曼战役后,把隆美尔赶出埃及。1943 年5 月,他与美军联手将德意军团歼灭在突尼斯。紧接着,他又率部参加西西里岛登陆战役和登陆意大利,斩敌数万,声名大震,一扫英国人因自战争爆发之后连连失败而罩在心中的阴影,成为英国人心目中的传奇人物,号称“常胜将军”。因此,丘吉尔和布鲁克都倾向于让蒙哥马利替换下佩吉特,担任英国集团军群司令,参加“霸王”作战行动。 
  艾森豪威尔最初希望英国驻中东盟军总司令哈罗德·亚历山大上将担任英国集团军群司令。1943 年,他曾指挥盟军自埃及和阿尔及尔发起地面攻势,迫使德意军团于是年5 月在突尼斯投降。艾森豪威尔很熟悉亚历山大,他曾在回忆录中写道: 
  那时我表示要亚历山大,主要是因为我和他交往密切,而且几年来对他产生了崇敬和友谊。我认为亚历山大在制定战略方面是英国的一位卓越的军人。他还是一个友好的、容易相处的人物。美国人从内心喜欢他。 
  但是,丘吉尔却不同意。他认为,亚历山大不能离开地中海战区,因为意大利战役对英国次年夏季的军事行动有着重要的影响。丘吉尔坚持让蒙哥马利指挥“霸王”作战行动中的英国陆军。 
  艾森豪威尔也了解蒙哥马利,他后来评价道: 
  蒙哥马利有两个优于别人的最重要的特点。他在英国军人中迅速赢得了热诚的信仰和崇拜,这是一个司令官所能拥有的最大的个人资本。他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实施所谓“有准备的”战斗中,他有战术才能。在研究敌人的阵地和情况方面,在组织他自己的装甲部队、炮兵、空军和步兵联合对敌以争取战斗胜利方面,他是认真的、谨慎的和有把握的。 
  但是,蒙哥马利民族情绪过大,在作战中屡屡与美军争夺指挥权,艾森豪威尔担心与他合作有困难。丘吉尔知道后,通过马歇尔告诉艾森豪威尔,如发生矛盾,艾森豪威尔有全权建议撤换英军指挥官。艾森豪威尔得到这个允诺后才勉强同意。后来,在阿登战役中,蒙哥马利果然与美军争夺地面部队的指挥权,使艾森豪威尔大伤脑筋。 
  12 月27 日,蒙哥马利飞抵阿尔及尔看望了他未来的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告诉他,“霸王”行动最初的地面战斗将由蒙哥马利完全负责,驻英格兰的美国军队在进攻欧陆开始日及其以后的作战中也将由他指挥。俩人还讨论了美英军队在参谋一级合作的必要性。 
  “德国后裔要打败德国现代人” 
  艾森豪威尔满意地合上作战班子成员名册,天已大亮了。麦基奥再次进来,问他是否休息一会儿? 
  艾森豪威尔点了点头。吃罢早点,他走进卧室,睡了。 
  下午,他起身喝过咖啡,觉得有些倦怠,遂召人打桥牌。艾森豪威尔的爱好十分广泛:足球、网球、高尔夫球、棒球、游泳、体操样样通,他能在双杠上轻松自如地做只有专业运动员才能做的复杂动作。他的牌技也是有口皆碑。军旅中不便开展其他体育活动,他就打桥牌。他的牌技水平一直保持到晚年。1961 年夏天,他还与在战争年代的同事搭档,参加了在华盛顿举行的北美桥牌锦标赛。 
  打了几副牌后,艾森豪威尔的精神头又足起来。他起身回到办公室,准备了解一下在英国的美海军基地的情况。他是陆军出身,对海军不熟悉,但是两栖作战又不能没有海军的有力协同。因此,艾森豪威尔必须亲自过问海军的作战准备,他不能完全依赖拉姆齐,虽然他对拉姆齐的印象很好,但是,拉姆齐毕竟是英国人。 
  这时,怀特利少将进来,交给艾森豪威尔一份刚刚收到的德军情报。远征军的情报处归司令部领导,处长的入选已定好,是英国情报军官肯尼思·斯特朗少将。此人是个德国通,战争爆发前夕担任驻柏林大使馆副武官,后在陆军部德国科任科长。艾森豪威尔从盟军众多情报官中认真挑选,才选中了这位优秀的情报军官。但是,英国陆军部不愿放斯特朗,至今还未到任。艾森豪威尔只得暂时让另一名英国军官怀特利代理情报处处长。他一见怀特利,又想起斯特朗调动之事,心里琢磨着:还有许多事要办,连个人都调不上来,真是难!他有些焦虑,刚才打桥牌给他带来的轻松情绪一扫而光。 
  “和英国人打交道,够费劲的!”他暗暗想。 
  他站起身,握握怀特利的手,问道:“什么情报?” 
  “关于您本人出身与血统的情报。”怀特利回答,脸上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我的血统?”艾森豪威尔有些奇怪,接过那份情报,一行字映入眼帘: 
  据可靠消息,一位德国人被任命到盟军最重要的军事岗位,并于今日抵达伦敦。 
  艾森豪威尔暗自吃惊,德国人的情报人员够厉害的,他到伦敦赴任是超级机密,除极少数人知道外,没人了解他的行程日期,想不到刚到伦敦,就被德国人知道了。 
  他看完情报,明白了怀特利那句话的含义。他的身上确实有日耳曼民族的血统。 
  艾森豪威尔的祖先是日耳曼人,居住在莱茵兰地区,属于新教门诺教派。为了躲避宗教迫害,艾森豪威尔的祖先迁至瑞士,1741 年,又迁至北美的宾夕法尼亚。他的母系祖先也是从欧洲来的移民,早在1730 年,便定居在弗吉尼亚。 
  其实,这个家族原来的姓氏是艾森哈尔,典型的日耳曼人常用姓,由于一个抄写员的一时疏忽大意,误写为艾森豪威尔,从此将错就错,艾森豪威尔这一姓氏便一直延续下来。 
  因此,艾森豪威尔的德国血统并不值得大惊小怪,许多人都知道这回事。现在,德国人重提此事,只不过是想把水搅混,使英国人对这位具有德国人姓氏的美国将军产生怀疑。 
  艾森豪威尔看到了怀特利脸上那股令人捉摸不透的表情,微微笑道:“真精彩,我想历史很快会出现一个德国后裔打败德国现代人的现象。你说呢,我的将军?我相信这一天很快会来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