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星之海洋-第4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自己怎么也吃不下、保不住那么大一摊子家产,可无论如何也不愿意回头。”

由这样的人做泱泱大国元首,委实难以服众。谭康自己也清楚自己的斤两和短处,建立军队时只限于很小的规模,而且交给绝对的跟屁虫朱赫来去掌管。这样地安排本来没有大错,可糟糕的是原本很有抱负地朱赫来被那次由我黄二搭台、辛巴唱戏的南京清洗行动吓破了胆,一夜间老了二十岁。再无一点锐意进取精神,多数时间就只是顶着国防部长的头衔混日子。他一人混日子不要紧。下面的军队系统还是有规章制度可循的,离了他一样会按部就班地运转、升迁下去。直到华北军作乱,江淮军躁动,他才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但此时的他仍没有去设法纠正这种状况。或者说,即使他有那种意愿,也已无法和来不及改变这种危机了。

最终事件的导火索看起来很小,只是一次司空见惯地欠饷。现代军队不像古代一般可以吃地方——让手握特权者自己找钱的话。一定会吃出问题来,必须完全靠国家财政供给,这条规律千年前就已被总结出来,并在大时代以来几十年不断地被印证。可是谭康接手南京GDL时,手里实在是个烂摊子。虽然是个泱泱大国,却因南北发展不均、开支巨大和透支未来支援兴建共工要塞而造成了恐怖的赤字。在这种情况下还必须得应对日本民意的威胁,建立足以保卫国家的军队。该花的钱还是得花。军队东拆西补地建起来了,但赤字更多。

按照既定的政策,江淮军地待遇本来不差,可是财政从来就没有把钱给足过。不要说普通士兵,军官实际的薪饷也仅仅达到地方公务员收入的七成左右。对于驻扎在富庶之地,本身兵强马壮的江淮军来说。普遍心怀不平是一定的。好在财政也没说就不给了,只是说先欠着——认帐不赖帐,可就是不兑现。

七四年黎林作乱后,华北军被拆了个七零八落。多数整编为东北军,少部分并入了江淮军。依托这次事件为契机,江淮军趁机狮子大开口。提出了更高的预算。这种举动也很合理,在政府机关混过地都知道,预算做得再精确,财政方面审核时都会大刀阔斧地往下砍,还不如虚做许多,让他砍完后还有所盈余。

依照一般人的想法,就算财政审得再狠,砍得所剩无几。好歹也应能把应得的拿够。如果财政方面大发慈悲,把前几年拖欠的饷银兑现了则更好。新预算刚刚报上去,那些被发配过来的华北军旧部就跑到东北再次生乱,结果被整建制地关了小黑屋,而财政方面却未把那个预算报告发回重写,这就更让人产生了不切实际地幻想——难道我们可以加吃一个团的空饷么?

这种幻想一直保持到了春节。眼看要到财政公布七五年预算地时候,突然却来了海啸之灾。江淮军承担着华东、东南沿海的救灾任务,忙得屁滚尿流。全国上下都乱成一团,再没谁好意思去催款。

一直到三月下旬,财政才开始正常工作,并于四月十五日发布了七五年正式预算。江淮军全体将士期望的兑现欠款、加发空饷的美梦不但没有成功,却迎来了一纸空文,要求全体将士继续发扬无私奉献精神,为国尽忠——海啸造成了巨大的损害,财政形势空前困难,因此暂停发放江淮军的战士津贴和军官地区补助。与这个形成对比的,是地处边远地区的突厥军、阿拉伯军等并未遭到这种不公地对待。面对江淮军财务干事的质问,财政部只派出了一个副部长应付,一见面就压高帽子:“他们身处边远蛮夷之地,条件艰苦,怎么可以跟你们拉平了比?你们身处中华中心地带,都是炎黄血脉,应该了解并理解国家的困难,思想觉悟是要比他们高一筹才算合格嘛!”

问题是,身处中华中心繁华地带的江淮军将士不是超人,他们都是要吃饭养家的。他们中许多人还负担着七月事件后留下的许多亲戚遗孤,一人挣饷养七八张嘴的情况相当普遍,再这样下去根本就没法活了。而且财政自七五年一月起就没有给江淮军拨过饷(赈灾资金是专款不许挪用),江淮军全体将士眼看节都过不成,还是林铁锋利用个人影响在地方企业家处周转了几千万的短期贷款,给将士们预支了头三个月的饷。这种事本身就是非常危 3ǔ。cōm险的,会造成将领的离心力和威望值同步急剧上升。可惜,了解这种事的严重性并能予以干预地谭康和朱赫来根本就不知道这回事。他们有自己的事要忙,根本来不及管到分钱这种细枝末节地小事。

于是乎。在军饷这个很庸俗的问题上,历史积怨加上最近变化。使得江淮军全军上下的不满情绪到达了一个历史最高点。同时,海啸救灾和对日强硬手段使得他们获得了社会的交口赞誉和极高荣誉,在这种情况下,欠饷这件事本身变得更象是一种挑衅和侮辱。一面是沉重的生活负担,一面是损及荣誉的侮辱,面临这两面夹击,任何血性汉子也坐不住了吧。

我讲这里便停下了,过了两三分钟没有下文。寒寒等得干瞪眼。只得开口说:“这么说,你还挺同情他们的?这么说,他们完全是被逼反的,值得同期地义军,所以你为他们撑腰,出任他们的精神领袖再正常不过了?”

“于是一般士兵和多数下级军官来说,是这样的。要是我黄二从来未曾发迹。混在这种军队里,上有老下有小,七八张嘴要着吃饭却又拿不到饷——遇到这种事也同样只有两种选择了:自杀或是革命。”

“那么,对中高级军官呢?”

“他们就不一样了。”我微微一笑:“有些细节你不知道。我才从前线回来时,江淮军的一个中级军官马卫就曾与我接触。兴办讲武堂时,江淮军给我出人出力改建了大连到葫芦岛的公路。争取到尼税之前那段时间。资金紧张,马卫家族的马氏企业也曾给过我几百万的资金支持,不然那一阵吃饭都成问题。华北军残余作乱时,他们也曾及时秘通情报。相比之下,江淮军跟我地关系,可比华北军好得多了。”

寒寒的脸色凝重了起来:“那是有目的的吧?”

“咱们都是聪明人。不兜圈子了。”我点点头说:“军中和政府内有一伙少壮派势力,很久前就一直在蠢蠢欲动。海啸也许是不可预测和避免的天灾,九州事件是个偶然,欠饷这种事则实在是太司空见惯了。这些矛盾纠缠到一起爆发出来,同样是一个偶然,跟你遭遇的事一样,明白么?”

“你地意思是说,最终还是得发生的。早迟而已,是这个意思吧?”

这时巴斯克冰忽然在外面敲响了酒窖的大门,大声嚷嚷着:“快出来,电视报道出来了,好看啊好看!”

尽管中日关系从七月事件以来就一直没真正良好过,但对彼此的关心程度却一向保持在一个高点。电视里正在播放着关于南京政变的新闻,经过剪辑的画面显然是经过多人之手采集而成地,此时正在南京的日本大使、记者和侨民都奉献了自己的力量,在江淮军占领网络中心之前把拍摄的短片发了回来。从片子上可看出,南京的许多政府机构都遭到了攻击。警察厅和武警总队门口的战斗仍相当激烈,但中国国会和中央政府已遭到了占领。在一个业余者用超长焦红外拍摄的画面里,电视台采编人员定格下了一个模糊不清的瞬间。对一般人来说,那个画面没有什么意义,可我不用看下面地字幕解说便能从上面清楚地了解到了事实:谭康和郭光正与一大群官员一起被押解上车,旁边都是荷枪实弹的士兵。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警察局和武警总队那边的抵抗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政变已在事实上成功。

“现在不在场真遗憾啊。”寒寒冷笑着说:“其实一直都后悔扶植了谭康吧?还有我和提都斯这种不听话的家伙,迟早一个个的赶下台。”

“你太狭隘了!”我转过脸来,严厉地瞪着她说:“你在地面上呆得太久,被浮华世界和错综复杂的人际、政治关系搞昏了头脑。实际上,我们都不是那么复杂的人。你只要往简单里想,就能理解很多事了。”

寒寒耸了耸肩,说:“那你说说看吧,我今晚是理解不了你为什么叫我来了。就为了用这个电视节目显示你的成功吗?不外是第二个北条镰仓而已,有什么可得意的。”

“如果江淮军只是简简单单的一次政变,我也许会容许他们这样做。毕竟如你所说。谭康做的很多事并不如我的意。”我摇摇头,忽然高声说:“可是。那样的人怎么能够寄予期待?一周前,马卫到葫芦岛游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