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第3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象历史上一般,英国人妥协退让了,同意把苏台德割让给德国。

一月十五日张伯伦回到伦敦,当晚召开内阁会议,鼓吹只有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才能阻止希特勒进犯整个捷克引发世界大战。

而后不久,法国达拉第总理也愁眉苦脸地赶到伦敦。经过一番秘密的策划,英、法炮制了一项出卖捷克的计划:“凡是苏台德区日耳曼居民占50%以上的全部领土,都直接转让给德意志帝国”。

到了1938年3月,德国兵不血刃的占领了苏台德地区。

作为安抚英国付出的代价,希特勒主动向英国提出降低德国海军吨位的配额比例,由1935年签订的40%,降低5个百分点变成35%。同时德国承诺,未来的二十年里,德国最多只装备四艘超过三万吨级的战列舰。

实际上这是个空头支票,以德国目前的造船能力,就算是船厂不分昼夜地连续开工,到1940年前,德国也不可能完成和英国海军商定的35%的配额,35%和40%根本就没有区别。

事后,张伯伦挥舞着和德国重新签订的海军协议,兴奋无比地国民说,他带来了“一代人的和平”。德国人主动要求降低海军配额,在张伯伦看来这是天大的好消息。

但是,英国人的美梦,也只做到了1938年年底,到了1939年一月,德国悍然出兵,侵占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而在这个过程中,欧洲的擦脚布波兰,这时也愚蠢地配合德国人的行动,派出大军侵占了捷克斯洛伐克数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即切申西里西亚地区。(此为史实)

对于波兰人愚蠢而短视的行为,汉娜早有预计。远在中国的李润石主席和李华梅谈起这事时,也是一个劲地摇着头,他用“贪图小利,唇亡齿寒虞国灭”来评价波兰的这种做法。

对于波兰这个国家,这个位面的中国没有一个人对他们有好感。日本人侵占东北时,波兰是最早跳出来支持日本人和承认所谓“满州国”。1935年的英日干涉战争时,波兰人同样也跳出来高呼对中共宣战,堪称是欧洲最作死的国家,没有之一。

而到了1939年2月,苏联也派出大军强入波罗的海三国,强迫这三国加入苏联,其吃相也绝对不比德国和波兰好看到了哪里去。

而当苏德国两国各自忙着吞并身边的小国时,英法两国这时才如梦初醒,但是大错铸成,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战争的号角,即将吹响。

拉斯拉努夫和布雷加。

第219章石油和战争还有可爱的意大利人

历史上,发动二战的两大法西斯国家,德国和日本,在战前和战时,都面临过相同的危机:石油危机。

战后,无数的日本右翼份子郁闷且后悔不迭的,就是没有在东北的大庆开崛出大庆油田。声称若是当时早早地开崛出大庆油田,日本也不至于后来为了石油挺而走险偷袭珍珠港惹上美国云云。

至于德国方面,石油危机也是长期困扰着二战中的德国。海运被封锁的德国,二战中仅能从罗马尼亚的普罗什蒂那油田每年获得两百万吨的石油,加上奥地利每年的六十万吨的产量(1944年后产量上升到110万吨),此外就再没有安全稳定的石油通道。而德国要维持战争需要,其石油需求量的缺口,却达到每年一千万吨以上。

德国向来把罗马尼亚石油储备列为其战争准备的重要一环,因为后者至少提供了德国石油消费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历史上,英法对德国宣战后,通过经济手段,在罗马尼亚高价抢石油,为避免罗马尼亚倒向德国,英国首相张伯伦宣布在罗马尼亚受到侵略时提供一切援助,并给予罗方500万英镑的贷款,用来购买英国军备,而且还答应购买20万吨小麦,作为让罗方放弃与德国合作的报偿。

由于罗马尼亚严守中立,不愿因此构衅于强国,因此只能对伦敦和柏林虚与委蛇,两不得罪。英国转而开始利用其经济优势,以经贸方式诱导罗方向己方靠拢。它联合法国,准备向罗马尼亚支付6000万美元,条件是炸毁罗马尼亚油田,但被罗方拒绝。英国转而利用本国资本掌握罗马尼亚大部分石油开采权的优势,在“二战”爆发初期大量进口罗方石油,并抬高价格,使其主要流向外汇相对充足的其他西方国家。罗马尼亚所有的库存石油都被英国抢购,英国还预订了下半年供油合同以及合同期满后的石油供应权,而且尽可能租用罗马尼亚所有的驳船和火车车厢,以免被用来向德国运销油料。

德国从罗马尼亚进口石油的数量从1939年10月的7万吨骤减至11月的6万吨。1940年1月,输入德国的原油仅为1万吨,而出售给英、法两国的则分别为25。5万吨和10。6万吨。英国首相张伯伦甚至在写给妹妹的信里骄傲地宣称,“我预感战争到(1940年)春天就将结束了,……无须在战场上打败他们,只需让德国人明白他们能不能取胜,继续变得日益贫弱和穷困是不值得的。”

英国在石油供应领域的狙击,使德军参谋部制定作战计划时不得不有所节制。在战争爆发初期,由于德国石油储备自240万吨,迅速下降到160万吨,德军始终不敢主动展开针对英法等国的大规模空战和轰炸,因为它的燃料库存严重不足,仅够在西线发动一场陆上进攻。

林汉前世看到过一本名为《石油和世界大战》的书,讨论二战德国石油供给情况的书时,看完之后的感觉,就是二战希特勒简直就是比山本五十六还要疯狂的赌徒,德国那糟糕无比的石油供应渠道和比日本还要恶劣的地区战略局面,希特勒当年居然敢在军备还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就冒然发动二战,挑战英法两国“豪赌”,简直是疯狂到了极点。最夸张的是,这份豪赌他在前期居然还胜了,而且还是用最夸张的方式大胜的那种。

林汉就曾对汉娜吐糟过:“仔细观看1941年前小胡子的作为,我经常会产生希特勒同学其实是和我们一样的穿越者的幻觉。就德国这种糟糕的军备情况和战略局势,也只有穿越者仗着‘历史先知’才敢这样豪赌了。”

历史上,如果不是德国闪击法国成功,只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击败法国,只要战争再多拖延几个月,德国就将因为石油危机而立刻面临战败的危机。拿下西欧后,德国从法、荷、比等国的战略储备库里缴获了一千万吨的石油,这才足以支持其后来的不列颠空战以及1941年入侵苏联的行动——即便如此,在1941年后的最后一个月,德国全国的汽油储备也只剩下79。1万吨,仅能满足一个月的消费。

而后世很多军迷责怪希特勒在苏德战争的第一年,将主力调去发动基辅战役,由此拖延了莫斯科战役发动的时机,却忽略了很重要的一件“小事”:在基辅战役时,古德里安的坦克集群,在这里缴获了一个百万吨级别的大油库——记住,这是可以直接使用的汽油、柴油油库而不是需要炼化的石油。而在这之前,苏德前线上的德军已经因为燃料供应问题而严重影响了攻击速度。没有在基辅缴获的这个超级大油库,希特勒别说发动莫斯科战役了,就连把部队调到莫斯科城下的燃料都凑不齐。1942年后德国发动斯大林格勒战役,战略目标之一也是为了取夺巴库的油田。

德国另一个重要的燃料来源之一就是煤化油,1943年后,随着大量煤化油工厂的建成,最巅峰时,其境内的工厂一年内大概可以提供接近五百万吨的煤化油——这一弱点在1944年后被英美注意到,当盟军的重型轰炸机开始轰炸德国的煤化油工厂后,德国很快开始面临严重的燃料危机。

在这位面,无论是主动参予“二战游戏”的汉娜还是被迫参予的林汉,在心里都非常明白德国的这个致命弱点。林汉主张苏德联合,很大的原因就是考虑到了这一点。背靠苏联,德国就能得到稳定安全石油供应来源,就不必再担心石油供应的问题。

但是知道苏联是什么德性,斯大林是什么样的人的林汉和汉娜,也不可能将砝码全部压在苏联这个“危险”的盟友的身上。除了历史上一般继续建造本土的煤化油工厂以防不测外,德国另一条路就是开辟新的石油通道来源。

二战轴心国中,意大利的殖民地利比亚就是极重要的石油产地。从1932年希特勒上台开始,在汉娜的指使下,德国政府就联合意大利组建的德意石油公司,在距离利比亚卡普加港南部一百多公里外的苏尔特盆地地区进行石油开采钻探活动。来自后世,经过充份准备的汉娜,手中拥有极详细的利比区油井的经纬度坐标数据。要找到最佳的崛井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