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第2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1933年时,全世界的油价都处于极低的水平,此时离二战还有很长的时间,暂时还不需要建设这种成本高昂的煤化油工厂(二战时煤化(汽)油的成本是炼化石油成本的四倍),所以这项技术在1934年后就拿到武汉这里“试用”了。

九江战役结束后,大量机器设备通过长江航道不断被运进湖北省,在德国技术人员的指点下,当地加班加点建设,到1935年六月时,工厂已基本成建成。又经过两个月的调试,八月后开始生出第一批煤液化的航空汽油。到1936年一月时,位于安源煤矿附近的煤化油工厂,每月已能生产超过两千吨的煤化油。产量虽然不高,但已够勉强维持前线防空军的使用。

为了充分利用煤化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废气,还在边上建立了配套的工业酒精厂。酒精是一种优秀的抗爆剂,沪航大空战时,前线空军使用的航空燃油,有相当一部分都是这种酒精和液化石油的混和燃油。虽然这种混和燃料对飞机的航程有所减少,但对发动机性能的提升却有益处。而对于本土防空作战的飞机来说,混和工业酒精的燃油造成的航程减少问题不大。

第204章新中国成立

侵略中国之初,日本人在河北欺负废物东北军获得大胜,轻松打得张学良卷带着故宫的数万件文物和十几万东北军狼狈而逃。

张学良逃到河南红军的控制区内,而部分东北军则撤到绥远。日军发动平津战役前,林汉私下和张学良多有联系,对关东军的突袭也多有警告。无论是林汉还是中共高层都不看好东北军在抗战时的表现,出于保护国宝的心思,林汉派出特使劝告张学良,一旦平津战起,请他将故宫的文物提前转移。虽然他要为东北沦陷负重大责任,但是能保住故宫的文物不落入日寇之手,也算是对国家的大功一件。

为了故宫的文物,中共和林汉都大做张学良的思想工作,糊涂大半生的张少帅,在这件事上终于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他带着文物退到河南后,红军接收了他的溃兵和携带来的文物,而林汉则拿出了一大笔钱作为他“保护”故宫文物的奖励(实际上算是买下这批文物)。

而后不久,张学良手下无论是在河南还是在绥远的东北残部都被中共收编,曾经在中国大地上风云一时的东北军,就这么在不经意间消失了。

徐州战役结束后,日军南下的希望被彻底粉碎了。三个师团全灭,三个师团被重创至被打残的程度,而其他几个外线作战支援的支援师团也各有损伤,一战就打掉了日本鲸吞中国的幻想。

到三月份时,从东北入关的关东军,已夺取了整个河北和小半个山西,徐州战役后期时,进入河北和平津地带的日军也派出一个半师团进入山东进行牵制攻击。

中国太大,而日军太少。全部侵华日军,至今也不过二十二个师团而已,却妄想控制河北、山西、山东、江苏这么大一片土地,偏偏他们的对手是一支处于高速上升期的革命型军队而不是张学良手下这帮废材的半土匪半军阀型军队,从一开始这就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进入河北和山西的日本人很快发现,他们能占领控制的,仅仅是这两省的大城市。而广大农村,在原有的东北军和晋绥军、西北军被赶走后,却迎来了比前三者要难对付百倍的红军。

本着“让开城市,占领农村”的战略思维,从陕西东进,河南北进的红军,迅速填补了溃逃的原军阀部队留下来的空间,在日本人触手伸不到的农村建立敌后根据地。

徐州战役结束后,损失六个师团的日军兵力更是抓襟见肘。

强占连云港的日军,虽然在江苏钉下了一个钉子,但这里却变成了日本人含在里的河豚肉而不是肥肉。连云港周围,被三十万红军进行战略挤压式地压迫,压而不攻。为了维持住这个钉子,日军被迫在这儿投入了两个师团的兵力,还必须将部分海军的军舰调到此地,才勉强保住这个钉子。

但是红军在日军夺取连云港之前,已先做了精心准备的战略撤退,当地的居民早已撤走九成,整个城市几乎是一座空城不说,周边的农村更是做足了坚壁清野的工作。

占领此地日军立刻就面临了一个尴尬:无法就地获取补给。若是出动大军到周边农村地区强抢,只要一离开舰炮的保护范围,立刻就会受到周围几十万红军的团团围攻。虽然目前日军单兵战力出色,在步兵的对抗中能占据上风,但红军方面却拥有制空的权的优势。

在连云港这一带,制空权已完全被红军控制,日军出城抢粮的部队,只要一离开驻地高炮的保护范围,很快就会召来大批飞机的狂轰滥炸。从落后的波2,霍克,到最可怕的HS129犁地者都有。最后除了狼狈不堪退回城里外,根本什么也抢不到。

两个师团驻扎在连云港,一切补给只能全靠从东北三省的海运接济,对于现在的日本来说,这种只出不入的战略形势根本是无法接受的。可是连云港这个钉子的战略意义重大,哪怕心里千般不愿意,日军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在这里强撑着。

二月十三日,当徐州方向的战役已经结束,三个师团的玉碎在日本国内造成巨大的震动,被皇道派控制的军部因为山东、江苏战场局势的糜烂,被迫改变了原先的战略方向,将已进入河北,原计划用于执行入侵山西任务的主力部队全部东调,七拼八凑准备了五个师团进入山东,准备在这儿南下解东海县之围。

然而五个师团调走的造成河北空虚后果,导致日军自己后方的不稳。大批来自山西和河南方向的红军趁机大量对河北进行全面渗透。山东日军面临的尴尬立刻就轮到河北日军来品尝了。以团、营为单位的红军在河北后方到处渗透,他们发动群众,破坏公路,袭击运输队,在后方折腾得不亦乐乎。

而进入山东来援的五个师团,在沿途不断地遭受各方力量不断阻击,除了游击队的不断骚扰外,还有红军空军不胜其烦的袭击,前进的速度严重受挫。

二月份后,随着大批苏德战机通过太原流入中国,红军空军已度过了先前飞机严重不足的最危险时期。二月十三日后,中苏联合空军已在杭州湾打垮了英国皇家空军,完全可以腾出手来移师北方。而在这之前,日本陆航为解救徐州的友军,已经在徐州上空被放干了血。此时从河北到山东,日本陆军同样也无法保证自己头上的绝对安全。

中国的战场实在太大了,其实就算陆航实力完整,空军战力和对手相当甚至更强的情况下,在这样大的战场上,也根本不可能保证完全的制空权——这一点就象苏德战场一样,即使是1942年前后苏联空军最虚弱的时期,占尽上风的德国空军同样也无法在广阔的苏联土地上保证德国陆军的绝对制空权。

从十五日起,进入山东的河北日军,几乎每天都会遭遇来自从河南安阳到江苏徐州一线红军飞机的不断轰炸,对手每次出动飞机的数量都不多,一般也就是八架为一个编队,全是速度最快的DO17和HE111为了实战检验新制轰炸机的性能,汉娜在1936年1月后,送了二十余架新造好的HE111到中国来进行实战测试。

最大时速连四百公里都没有的日本战斗机,根本就抓不住这批时速都在430公里以上的高速轰炸机。加上在徐州战役中损失巨大的日本陆航,现在日方的防空网也已千疮百孔。在没有雷达预警的时代。这批轰炸机偷鸡摸狗般快进快出,连着炸了日军数天,虽然造成的伤亡不大,却严重迟滞援军前进的速度。

此时日本陆航大量的飞机都被吸引在更激烈的东海到连云港一线的战场,更是抽不出足够的飞机给予援军足够的空中保护。等这批援军赶到临沂一带时,却在这儿遭到南线红军的全力阻击,双方恶战数日,日军虽然攻下红军主动放弃的临沂。此时东海战役也已结束,被围的三个师团加起来只有五千人杀出重围,逃到连云港,战损超过百分九十,也几乎等于是全灭了。

而这个时候在沪杭方向,日本人的友军英国人,在沪杭方向的助攻同样也遭受惨败,五万登陆大军只剩三万多人狼狈不堪地逃回舟山岛,英国国会已开始在讨论撤出中国“止损”的话题。

徐州东海战役的结果,震动了整个日本。刚刚上台皇道派,立刻就面临了国内巨大的政治压力。

先前皇道派是借助统制派在中国大败的契机作乱而“借势”上台,本就“得位不正”。皇道派上台之时,背负了无数国民的“期望”,然而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