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第1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旁房子,每间都可能藏有伏兵,需要士兵一一清理。

就巷战经验来说,攻入上海的红军要比日本人丰富得多。在过去三年的战争中,红军和南京国民政府打过多次的城市巷战,这方面的经验已很丰富。而汉娜派到中国帮助红军的德共成员,许多都参加过十一月革命,他们也拥有极丰富的巷战经验。这几年在德共援中共的过程中,这些经验一并交流给了红军。

而租界之战前的半年,林汉和李华梅绞尽脑汁,从后世得到的各种巷战需要注意的事项,适合的巷战战术,各种脑洞大开的想法,全部整理成书发了一份给红军上层参考,甚至还在德国拍了一部和巷战有关的军事题材电影科教片,然后送给红军观看。上海之战的前夜,当时红军战士就再次重温了一回。

而就单兵素质来说,急剧扩大的红军虽然士兵的综合素质有所下降,但都是经历过战火的老兵。相比之下,对面的日本人,只有一千出头的经过训练的海军陆战队士兵,虽然他们个人作战技术不输红军甚至有所胜出,但实战经验却几乎全是零。红军在士气上不输对手,武器更有碾压优势的情况下,加上战前准备充份。虹侨、杨浦一带的日租界,从开战开始,就以一种令人绝望的“稳定速度”一处一处地落入红军之手。

第162章租界解放

攻入日租界的红军,攻得不急,打得却极稳且极有规划性。模拟“帝国主义国家进攻的方式”,天上一道火墙推过,地上一道火墙碾过,不给日本人半点机会。用令人绝望的稳定和气势,硬生生地将日租界的守军碾得粉碎。

护翼在坦克两翼的步兵,挨个地朝街道两旁的房子里扔手榴弹,不管有人没人,每一间都不能放过先扔一枚再进屋检查。这是多年战争积蓄下来的经验,也是攻入日租界后得到的血的教训,同时也是战前林汉和上级的一再提醒。日本人毕竟不比炮党军的那些草包部队,尽管红军占据了极大优势的火力优势,但每个据点守军几乎都死战到最后一人,战斗到现在打了两个多小时,俘虏极少。

两旁的建筑,不停地发出轰轰的爆炸声,遇上两层的高楼时,步兵还要冲到楼上去检查和占领,冲进去前都是先一顿手榴弹招呼,不是每间屋子都能“炸出东西”来,随着一阵阵黑烟的冒出,偶尔被“蒙”到时,才可以听到躲在里的伏兵被炸到的惨叫声,这时跟进的步兵会扔进更多的手榴弹,然后再冲进去对任何可疑的物体猛扫一梭子。

这种沿街走挨个扔手榴弹清房只是租界之战中最“温和”的处理手法。更多的时候,两翼的步兵是直接在这些相连的屋子里暴力炸开墙壁,用墙上开洞的办法进入下一个房间,以此打通整条街道。

其实对于两侧的房屋,最省事的做法是往里面扔土制的汽油爆破燃烧弓单,丢进去一炸,整个屋子都直接烧起来,什么人都藏不住,连冲进检查都可以省了。这种丧心病狂的武器是林汉提出来脑洞大开的巷战兵器,但爆炸燃烧弓单整个二战都没被发明出来,土法制造的那种是对投手自己都极危险的武器,并不受红军欢迎。所以没有机会登场。

而火焰喷焰射器这种高大上的东西,还有喷火坦克这种对步兵利器,由于还在开发过程中,现有的产品还不是太安全,也没有出现在日租界,否则林汉和汉娜都会把他们送到日租界里进行实战检验。

今天的红军,已经不再是1931年时子弹都配不齐的穷光蛋。1935年开战之前,红军拥有湖南、江西、湖北、福建四省之地,林汉四年的援共下来,已经做到子弹管足,手榴弹管够,加上以宋子文为首炮党慷慨地卖肝卖肾背外债援助红军大批进口的飞机、大炮、坦克,早已“洋气”十足。租界之战前,前线的政委就一再交待前线战士,租界里的日本鬼子凶残无比,扔手榴弹时绝对不要节约。

在上海华界区,从前孙元良司令部的地下室里,负责攻击上海租界的林帅和一干参谋长,正对着会议厅里一个巨大租界地图模型指指点点。

为了顺利拿下租界,红军事前可是足足用了两年的时间做准备。除了通过德国人精细地测绘地图外,更将租界里的建筑、街道布局,用等比例的模型一一制造出来。模型的材料全部用软木制成。每座建筑都贴着有自己独立的编号标签。

实际上,红军所做的模型准备,比摆在会议室里的这个模型更大,当时整个上海都这样“模型化”了。只不过1935年的战争顺利得出乎所有人的想象之外,攻入上海前,红军军方按最坏的打算做了最充分的准备,谁知道林汉出了区区不到五十万美元,就轻松地用银弹给了南京国民政府最后一击。进入上海市的战斗,完全就成了“接收”作战。事先准备好的大部分模型最后都没有用上,最后要用上的,也剩下租界这一小块地方的模型。

红军攻入日租界后,前线的部队不断地将进展情况回馈指挥部,日租界区域的街区模型,不断地被插上一面面的小红旗。

位于前线指挥部的林帅,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地得到前线的最新消息,是得益于林汉提供的步兵用无线电步话机。

陈御是跟随突击队前进的步兵通讯员,他身上背着的无线电通讯器是林汉提供的第一代晶体管跳频步话机,全重不到十公斤,虽然通讯半径只有十二公里,却是进攻的红军中最受欢迎的装备。一旦发现前方残存的日军火力点,只要拿起步话机,给总部报上坐标,几分钟后,后方的火炮支援很快就到达,瞬间将前方的“硬骨头”直接砸碎。

在进入租界的战斗中,前线的红军已经开始使用上这种充满后世“美帝范”的呼叫后方火炮支援的战术手段。除此之外,他们还可以通过这套步话机和周围其他方向攻击的友军进行通讯联络以便互相交叉支援。

经过多年的努力,在1934年年底,德国人终于在实验室里制造出了合格的锗半导体晶体管——也只是试验室生产,离工业化大规模量产还有极大的距离。本着实战检验的心态,这批试验室生产出来的少量晶体管全部被用于制造无线电设备,然后送到中国来进行实战测试,上海是他们第一次登场使用。

汉娜并不怕晶体管的技术泄露给苏联人,在这个时代,晶体管的制造难度,要点亮这一科技树,就好象后世制造航空喷气式发动机一般,需要的是整个科技树体系的完整完善才能做到。德国这边有汉娜带来的制造理论知识的支撑,又有非人类的超能力做辅助,也是用了整整五年的时间,才勉强在试验室里制造出了合格的晶体管,但离大规模的工业化量产的距离,仍然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历史上,晶体管从贝尔试验室诞生到安装了四支晶体管的晶体管收音机大规模上市,中间也间隔了近五年的时间。

正在租界里做大规模穿插做战的红军各个突击队,每个突击队里都背着这样一台轻巧的无线电步话机。除了可以和总部随时联系外,突击部队之间也可以相互联系。

这套设备今年三月才刚刚研制出来,由于晶体管目前只能通过试验室小批量生产,第一批产品只造了三十六台,刚造好在就在林汉的要求下,全部通过空运的手段运到中国交给林帅试用。第二批生出来产品中有十二台在战前也被送到中国,不过全交给在上海秘密活动的嘲风除奸团使用,而现在这批设备全被布置在公共租界之中。

地下指挥中心里,来自前线的战斗进展信息不断地通过无线电波传送回指挥中心,这让前线指军官能够随时随地知道一线部队的进展情况。

“九连在十三号地区进攻受阻!日本人在那儿布置了战防炮,他们的坦克被击中了,已经无法再前进。日本人在那儿布置了三个交叉火力点,分别在147,151和160三个区域,战防炮位置在151,九连要求我们重炮支援!”

正在不停地往嘴里塞炒黄豆的林帅瞄了一眼面前的租界地形模型,那三个交叉火力点是三座三层高的建筑,呈品字形排列。他们的位置很好,九连无论从哪条线路突击,都会遭受三个方向的火力交叉射击。

“用上了高科技,就不会打仗了,这可是坏毛病!”

林帅露出不满的表情,往嘴里扔了一颗黄豆,然后下令道:“准许支援!”

一旁的一位参谋指着地图模型插嘴道:“这三个地点在先前已多次炮击过了,但很快都会恢复火力。我们的炮兵阵地位置不好,打击的效果不佳,尤其是151号目标,那里背靠一座小山丘,正好形成死角区。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