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第1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奥运会之时,大多数人都以为他是一个有勇无谋的莽夫、狂人,但随着无差别格斗大赛的结束,媒体透露出来的讯息揭露了他的学历之后,在自己对自己的“包装”、“吹捧”之下,全世界都知道他不但是一位“武学宗师”,更是一位高学历,胸怀大志,有勇有谋的“英杰”。

看看林汉对自己的包装吧。

德国基尔大学海员专业毕业的优等生——此身份为希特勒、基尔大学校长、教授联手帮忙伪造,而手中的毕业证书,那是实打实由基尔大学颁发的真货。这个身份还算正常。

精通超过十五种国家的语言,每种都能熟练地口语运用——这就极吓人了。

加上在各个大学极受热捧的《强国崛起》一书的镀金,以及今年出版发行大火的射雕三部曲,更是为他戴上一顶又一顶的神圣光环。张学良的两位夫人甚至张学良自己,现在就是林汉的铁杆粉丝,迷他的小说迷得不得了。

今天的林汉,他的崇拜者提起他,能文能武,文武双全都不足以表达他们对林汉的崇拜之情了,“英杰”、“绝世奇才”往往就是他们挂在嘴边的说法。

林汉瞄了张学良手中那份油印刊物一眼问道:“我在奉天大学时,曾经向学生们总结过各国军队的种类,不知少帅可曾听说过?”

张学良:“愿闻其详。”

林汉缓缓的将当时的五种军队类别之说对张学良说了一遍。

林汉和张学良见面的客厅里,总共有五个人。他和张学良,张学良的正房夫人于凤至,他的弟弟张学思,以及陪同林汉过来的李华梅。

当林汉说到最后一种军队,土匪型的军队时,张学良的脸色变得极难看。林汉虽然没有明着指出来,但他再不堪,却也知道自己手下的大兵是什么德性。

最后林汉对他道:“我在欧洲游历时,在德国和法国都听到一个说法,普法战争的胜负结局,在小学的课堂上就已经决定了。除了精神之外,知识是决定一支军队精神面貌的重要因素。东北战役的时候,一万多关东军追着二十万东北军打,真的只是东北军的武器不行的原因吗?”

林汉和张学良的这番谈话,从早上一直谈到了中午,午饭过后,双方又开始详谈,一直谈到下午五点过后林汉方才告辞。其间张学良两次借故离开,林汉知道,他离开是因为身体的毒瘾发作,不得不先离开一阵子去“过过瘾”。

林汉和张学良的这番交谈,让历史上一辈子都在迷糊中度过的张学良,学到了不少东西,但林汉也不指望这番谈话能改变“渣”一般的东北军的精神面貌和作战精神。在林汉看来,东北军这种介于土匪型和军阀型军队之间的货色,早已积重难返,除非在他的整个军官体系做大手术,同时还要剔除其军中的军痞之类的货色,方才有可能改观。

但有这功夫,还不如抛弃他们重建一支全新的军队更省事些。林汉来见张学良,就是游说他派出一批年青的预备役军官去德国留学,待这些军官学成归来后重新作为军中的骨干改造他的军队,张学良后来也同意了这个建议。

离开少帅府后,李华梅问林汉道:“你的那个建议能让东北军的面貌焕然一新吗?”

林汉摇头否定道:“哪有那么容易?一支军队的军魂,哪里有那么容易改变的?张少帅真的按我今天说的做了,他的军队,最多也就是提升到军阀型军队的标准,再想再进一步都不是太容易了。”

“为什么会这么说?”

“今天的东北军,真的想改头换面,那得是从上到下,从师长到普通的班长,都必须进行大换血!张少帅派到国外留学的军官,都是冲着营长、团长、旅长、师长这些高级的位置去的。但是,基层,基层军官才是决定一支军队战斗力的最重要的因素,连长、排长、班长这些小军头的作用其实更大。他不将这些低层的小军官进行替换和清洗,就想提高军队的战斗力?难!”

林汉和张学良的见面相谈,也只是尽尽人事,要改变一支军阀型军队的战斗力,又岂是那么容易的事?林汉和李华梅交谈时,忍不住想起后世在起点中文网上看到的那些穿民国的小说,主角穿成民国时的某个大军阀,嘴炮一张,金手指一划弄几个能干的高级军官,然后就妄想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改变自己军队的精神面貌变成一支虎狼之师,事实上哪有这么容易。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林汉和张学良又见了几次面,两人有深有浅地在各类事情上聊了很多。在这个历史被林汉严重改变的时代,他也不知道这次见面聊天会对年青的少帅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不过他从来就没想过把未来抵抗日本全面侵华的希望放在他和东北军身上,几次相谈,也只是尽可能地给出一些有实际意义的建议,也只仅如此。

林汉想在北平拍一部反映长城抗战的电影,这个想法得到了张学良的全力支持。东北丢失后,全国人民对东北军和张少帅在战场上拙劣的表演极为不满,张学良也急需一部电影来为他自己的行为“洗地”。

余下来的日子,就是林汉为拍片而在北平这儿进行的各种准备工作。按计划,他手下的德国导演拍的片,将不使用任何一名专业演员。所有的演员全是临时演员,包括主演李华梅在内,余下的配角和龙套,都将是参加过长城抗战的前线将士进行本色演出。

片场的准备工作进行了一个月,当六月份片子开始开拍时,林汉却已不在北平,他乘座汉娜派人从德国飞来的远程客机,离开中国赶回德国去了。

之所以走得如此之急,那是因为长刀之夜即将开始,他必须赶回德国,帮助汉娜去处理这件决定未来德国命运的大事件。

二战前的德国,提到国社党,就不能不提一下著名的冲锋队,提到冲锋队,就绝对不能忽视一个人:恩斯特·罗姆。

罗姆和戈林一样,都是一个被后世有意丑化的纳粹人物。恩斯特·罗姆(1887年11月28日-1934年7月1日),是德国纳粹运动早期高层人士,冲锋队的组织者,在1934年长刀之夜被希特勒谋害,希特勒捏造说罗姆要有政变图谋,即罗姆暴动杀害。

但实情,就不只是表面上记录的这么简单。

罗姆当时是国社党内社会主义派系的最重要人物之一。他的政治主张大致上是抗拒资本主义,提倡把主要工业企业国有化,扩大工人的控制权,没收旧贵族的田产然后再分配,及社会平等。罗姆提出针对“反动派”的“二次革命”,正如纳粹党以前对付共产党人及其他政敌那样。

从某种意义上说,罗姆这个角色是国社党中的左派,一个潜在的社会主义者。这样的人物,当然被历史上支持希特勒上台的那些容克们所不能容忍。

而历史上,那些协助希特勒取得政权的商界人物对罗姆的主张感到不安,希特勒迅速向商界保证不会有二次革命。许多冲锋队员出身于工人阶级,支持推行社会主义路线,对新政府缺乏社会主义色彩感到失望。罗姆曾经公开批评希特勒没有贯彻国家社会主义革命。

历史上,1934年2月,罗姆要求冲锋队与国防军合并。陆军大加反对,认为冲锋队只是一群乌合之众,合并会引致军队失去荣誉及纪律。在当年6月,国防部长勃洛姆堡以兴登堡总统的名义向希特勒发出“最后通牒”:如果德国的政治局势持续紧张,总统会考虑颁布戒严令。希特勒稍后亲自从兴登堡那里证实了该“通牒”。希特勒明白戒严令一出,自己将会失去权力,于是下定决心整肃冲锋队。

历史上,长刀之夜的真相,与其说是希特勒发动了长刀之夜,倒不如说是容克军官联合德国国内的各资本家,强逼着希特勒发动了长刀之夜。

穿越到德国的第一年,林汉曾妄想设法提前杀掉希特勒,然后支持台尔曼选举上台,从而让自己所在的船避过二战危机让自己活过二战。但这一想法在他想到罗姆最后的结局后,遗憾的放弃了。

以兴登堡为首这伙容克军官和贵族,连罗姆这样的“流氓无产者”都无法容忍,又怎么可能容忍台尔曼为首的德共上台执政?他们宁可选希特勒都不可能选他。

在这个被林汉严重改变历史的环境下,真正的社会主义者台尔曼已经进了大牢吃起了牢饭,国社党中的社会主者,现在则正面临着被枪毙的命运。

在从希特勒那边得到他要对冲锋队进行大清洗的计划后,汉娜在第一时间通知林汉要他快点赶回德国。

无论是汉娜还是林汉,两人都不想看到罗姆这么轻易地死去。为了保护好罗姆,汉娜派出专机,对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