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土佐之梦-第4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裁。
磐城国东面的岩代国,也就是俗称的会津地区,历史上蒲生氏乡入封时,安堵领地是四十二万石,后来经过检地和向周边扩展,达到九十二万石的巨大规模。目前这片领地的最强大势力,是若松的芦名家,另外还有畠山家嫡流的安达郡二本松家等。前些年芦名盛氏在世的时候,几乎控制了整个会津,达到与伊达家分庭抗礼的程度,还曾经趁着上杉家御馆之乱入侵越后国,只可惜家中嫡子芦名盛兴(当时已继任家督)早死,除此外别无继承人,芦名盛氏收养了深为喜爱的二阶堂平四郎盛隆继承家业。然而,芦名盛隆原本是二阶堂家质子的身份,与芦名盛氏、盛兴的亲缘,乃是来自于宿敌伊达家,盛隆的母亲和盛兴的正室,都是伊达晴宗的女儿,这样的亲缘,自然无法获得众家臣的认同,也受到了向来与芦名宗家不和的猪苗代家等亲族大力抵制,因此盛氏死后,芦名盛隆根本无法统辖全领,势力很快就衰落了下去。更严重的是,芦名盛隆为了和伊达家和解,没有按照芦名盛氏的遗嘱迎娶芦名盛兴的女儿(另一个原因是她太小,到目前也只有十余岁,盛隆等不起她长大),而是娶了伊达晴宗的小女儿、辉宗的养女彦姬为正室(血缘上是他母亲阿南姬的妹妹,也就是他的亲姑姑),这更受到了家臣们的一致诟病。如今他自己也已经病重,还没有生出正统的继承人,只好仿造养父芦名盛氏的先例,准备收养佐竹义重的嫡次子德寿丸(历史上的芦名义广),而德寿丸虽然过继给盛氏的女儿(嫁给豪族结城义亲),他们的主要亲缘,却还是来自于伊达家,盛隆的母亲和德寿丸的母亲,都是伊达晴宗的女儿。
可以想见,如果不是幕府东征,以芦名盛隆那点可怜的威望,一旦由德寿丸继承家业,即使佐竹家再卖力的支持,整个芦名家也会由于家督名分不够、无法服众而分崩离析,最终不是如历史上那样被打了鸡血的伊达政宗灭掉,就是成为常陆佐竹家的附庸。
当然,如今佐竹家失势,出自佐竹家的德寿丸肯定无法再继承芦名家。仗着这一点,竹中重治以盛隆血统不正、病重绝嗣为由,命令芦名盛隆隐居,然后由针生盛秋迎娶芦名盛兴的女儿,继承了芦名家的家业。针生盛秋的父亲针生盛幸,乃是芦名家第十四代家主盛滋的唯一儿子,只因为不是正室所生,而且出生时盛滋已经将家督之位让给弟弟盛舜(芦名盛氏之父),是隐退的身份,因此无法继承家业,由盛舜另封到耶麻郡针生地方,长大后即使用“针生”作为苗字。如今盛舜那一支断绝,按照亲疏道理该由盛秋来继承,历史上芦名宗家灭绝后(1653年芦名义广之孙千鹤丸夭折),也是他这一支再兴“芦名”家家名的。
芦名盛秋安堵的领地,自然不会是会津的所有地方,半从属于芦名家的二本松等家、长期试图独立的猪苗代家、被芦名家灭掉并继承的新宫家、甚至支持芦名盛隆的支族金上家(家主金上盛备人称“芦名执权”),都由竹中重治做主,从芦名家独立了出来,成为一个个小大名,只给宗家留下了大约十万石领地。另外,竹中重治还把佐竹家转封过来,减封到二十万石(相当于目前佐竹家名下的一半领地),担任岩代国的外样国持大名。
出羽国地方,表高是三十多万石,经过竹中重治的仔细勘查,最终检出五十七万石领地(关原之战后最上家加封到的石高),其中最大的势力自然是南出羽的最上家,获得剥夺自伊达家的置赐半郡米泽地方后,领地达到了二十四万石(小田原征伐时秀吉安堵的领地)。于是竹中重治将这一国从中划开,南部的最上家领地为羽前国(与伊达家陆前国对应),北部包括安东家旧领在内的三十三万石整合成羽后国,转封给越后的上杉家。对于这个决定,最上家自然乐意,上杉景胜也选择了服从,反正他现在能够控制的,也就是越后国大部分,石高和羽后国差不多,而且对统辖领内诸强力豪族极为头痛。当初在上杉谦信时代,尚且多次遇到叛乱,何况是御馆之乱后刚继承家督的他呢?去年的时候,本庄繁长等豪族就刚刚叛乱过一次。
这样一梳理,整个东北地方变得井井有条,总算结束了层出不穷的纷争。那些野心家或许会心怀遗憾,例如还没有继承家督的伊达政宗,或许会暗自叹息晚生了多少多少年之类,然而对于大多数的小大名和中小豪族们而言,能够从此避免战争,这无疑是一件幸事。要知道,整个室町时期,东北地方都战乱不断,尤其是近百年来,由于幕府衰落,此地更是乱到了极点,许多家族的上几代家主都死于战事,连祭日都差不多,都是在五六月间或月间的农闲出阵期间。甚至连磐城国的相马、二阶堂等小大名,虽然被幕府强制定下地界,总觉得离自己的诉求差了些儿,但内心深处也会隐隐感到庆幸吧!
从终结战乱这方面考虑,实际主持这件事的竹中重治可谓是功德无量,而信景也因为此事威望大增。只可惜,我的不详预感变成了现实,竹中重治因为受寒和劳累,于次年初春时病倒,不久就病逝于小田原城二之丸。
在东山御所看完信景转来的竹中遗折,我忍不住潸然泪下。尽管他在遗折中说,自己能够做完这件事情,就算付出xìng命也会甘之如饴,请我过于不必介怀;他甚至还用开玩笑的口气说道,如今京都的樱花想必已经盛开,不能陪太政公观赏,实在是一件憾事,好在他向来受不了花粉近身,在他自己而言或许是少了一番磨折。
平静了一下心情,我召来信景的信使,向他询问道:“竹中中纳言是如何病倒的?”
“禀大御所,竹中大人是在亲自前往羽后国勘查时受了风寒,然后又带着羽后国领地分限帐、国中武士名录、还有众豪族交给幕府的血誓,强撑着翻越上野国雪山,亲自前往还没化雪的春日山城劝说上杉越后守,回来的路上就已经难以支撑……上杉越后守也非常感佩,亲自出席了竹中大人的葬仪,并为羽后国检地的结果向竹中大人的英灵致谢。”
“重治……真是可惜了,”我叹息了一声,“为什么不早早告知?否则的话,我至少还能见他最后一面,也能够出席他的葬仪啊。”
“回大御所,这也是竹中大人的交代,”信使深深的低下头去,“竹中大人说,以大御所的仁厚,知道他病倒,很可能会赶赴关东探视。然而关东尚有余寒,实在不敢劳动大御所千里迢迢前往……因为有这番交代,公方殿、众位大老、中老和目付方才暂时压住了消息,还请大御所务必原谅!”RO!。
第一百六十三章:国策之争(中)
第一百六十三章:国策之争(中)
“这样么,”我微微点了点头,“既然是重治本人的意思,我自然不会计较。”
“是……那么臣下就此告退,不打扰大御所荣养了。”使者躬身说道,就要退出正厅。
这使者的态度很从容啊……我心里暗自赞了一句。要知道,一般的家臣,在我面前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唯唯诺诺的意思,甚至连信景、景政都不例外。然而,这个使者从容告退的神气,却是和一般外样大名差不了什么,态度中既不失恭敬,又含着一些矜持。
我忽然想起,刚才shì女替他通名时,似乎说的是“斯bō民部大人”。我原以为,这或许是信景下赐给他的苗字,毕竟管领斯bō家早已灭亡多年了,连末代家主斯bō义银都把苗字改成了“津川”,和他的三个儿子出仕于女婿织田信重,于是也就没怎么在乎。但如今从气质上来看,这个人倒像是颇有些来头。
“等一下,”我叫住了这个使者,“听你的苗字是‘斯bō’,不知道是何出身?在幕府中居何职务?”
“回大御所,臣下出身于陆奥,是高水寺斯bō家的家主,目前是高家旗本的身份,担任公方殿的仪典指导,并负责和大御所及京都奉行所的联络事宜。”
点了点头,明白了这个人的身份。高水寺斯bō家,是斯bō家的旁系,领有陆奥国的斯bō郡。这一郡非常特殊,乃是二代源氏栋梁源赖义奉命征讨陆奥时所得,后来分封到了足利家足利泰氏时,他娶名越北条家之女为正室,生下嫡长子足利家氏,然而这时北条家内部发生争斗,执权北条时赖为了控制足利家,强令泰氏与正室离缘,改娶自己的妹妹,家氏也因此失去继承权,被封到陆奥斯bō郡,成为斯bō家之祖。鉴于这番缘故,斯bō家在足利一门中地位极高,在足利高氏起兵时,斯bō家家主斯bō高经几乎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