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赝品-第3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月初一,我点齐精兵三万,渡过黄河,向大同一线进发。
第十六卷 天倾西北 第六章 来势汹汹
 更新时间:2009…7…3 17:26:23 本章字数:5289
大宋新任皇帝真宗赵恒,是先太宗皇帝的第三个儿子,先太祖窦中的亲侄子,其母即元德皇后李氏。
真宗出生于太宗皇帝在任秦王时的开封府第,据说出生之时赤光照室,左脚趾上面有天然生成的文字,状若天字。他幼时英睿,姿表特异,与诸王嬉戏,好作战阵之状,自称元帅。太祖皇帝对这个侄子非常喜爱,将他收在宫中教养。
有一次真宗登上万岁殿,高倨于御榻之上安坐,太祖皇帝感到很奇怪,于是拍着他的后背问道,“做皇帝的感觉如何?”真宗不慌不忙地回答道,“看老天的意思如何罢了。”太祖皇帝因此感到非常惊奇,认为此子今后大有作为。
等到真宗就学受经,便与别人大不相同,几乎可以说是过目不忘。因此太宗皇帝对这个三儿子非常喜爱,特意将大皇子遣出京师为王,并于太平兴国中,授其检校太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韩王,改名元休,继而加检校太傅、开封尹。后立为皇太子,改讳赵恒,仍判开封府事。
及太宗驾崩,奉遗制即皇帝位于框前,当然,这是在与大皇子蜀王达成了协议之后。
真宗即位后,尊皇后为皇太后,大赦天下。
不过安稳日子还没有过得几天,北方的强国契丹,在大辽承天皇太后萧绰的率领下,以萧挞览为帅,以耶律斜轸为先锋。纠集了大军四十万,一路烟尘滚滚,马鞭南指。悍然发动了对大宋地冬季攻势。
我在接到了朝廷的征召令的同时,也接到了自京师发回来地情报。
真宗为了团结内部势力,共击契丹。一举破除即位以来的最大危局。不惜对大臣们大肆封官许愿。以吕端为门下侍郎兼兵部尚书、平章事、加右仆射,加寇准为枢密院副使并右谏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
皇太弟越王元份进封雍王,吴王元杰进封兖王,并兼中书令。徐国公元偓进封彭城郡王,泾国公元偶进封安定郡王。并同平章事。元俨封曹国公。侄阆州观察使惟吉为武信军节度使。
以侍卫马步军都虞候傅潜、殿前都指挥使王超、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李继隆、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高琼并领诸军节度。驸马都尉王承衍、石保吉、魏咸信并为诸军节度使。宣徽北院使、知枢密院事赵镭加南院使,左丞李至、礼部侍郎李沆并参知政事。
除此之外,又为中外群臣进秩一等。静海军节度使、交趾郡王黎桓加兼侍中,进封南平王。并对各藩国大加抚慰。各藩王皆有封赐,便是我这个才封了的平西王,也得到了不少地金银玉器等物。
为了安抚以前被太宗皇帝打击过地皇族,真宗下诏追赠皇叔廷美西京留守兼中书令、秦王,赠兄魏王德昭太傅、歧王德芳太保。上大行皇帝谧曰神功圣德文武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永熙陵。。
复封大皇兄元佐也就是蜀王为楚王。
十月十五日,大军开拔北上,渡过黄河,旌旗连绵二十余里不绝。
十月十六日,有两颗大星坠于西南,军心不稳,随军司马、参知政事李昌龄上表称,天象反常,当尊崇圣人之后,以慰天心,于是便以孔子第四十五世孙延世为曲卓县令,袭封文宣公,并以太宗墨迹赐天下名山。
十月十八日,大辽军队前锋已经到达宋辽前线地白沟河一带。虽然大宋边军也采取了积极主动的策略迎战,奈何敌军势头太猛,沿途之上,烧杀抢掠,边境民众深受其害,一路行来,四散南逃,烽火已经渐渐向大宋境内蔓延过来。
真宗与大臣们得到最新的战报后,非常忧虑,便以殿前都虞候范廷召领河西军节度使,葛霸为保顺军节度使,王汉忠为威塞军节度使,康保裔为彰国军节度使,王昭远为保静军节度使。以范廷召、葛霸为定州、镇州驻泊都部署,王汉忠为高阳关行营都部署,康保裔为并、代州都部署。并以枢密使曹彬为镇海军节度使,知枢密院事赵镭为寿州观察使,同知枢密院事李惟清为御史中丞,户部侍郎向敏中、给事中夏侯桥并为枢密副使。
虽然官封了一大堆,可是真宗毕竟没有经历过大事情,临到头却有些胆怯了,大军渡过黄河以后速度就慢了下来,尤其是听说辽军前锋已经越过白沟河猛攻霸州之后,心中更是惶恐不安,传令三军缓缓而行,自己则在黄河北岸驻扎下来。
河北东路诸州在枢密使曹彬的指挥下,沉着迎战,采取坚壁清野的战略,困守坚城,倚仗多年来准备下来的守城器械与囤积已久地粮草,同攻入河北的辽军展开拉锯战,一时之间胶着起来,难分轩轾。
大辽承天皇太后萧绰见契丹军先攻河北诸城不克,便绕道攻瀛州,又不克,便欲迂回穿插直趋汴京,辽军主帅萧挞览昔日勘道在先,途中攻克祁州等地,声势一时大盛。
此时宋真宗已经有些手足无措,便又问计于群臣。
“陛下,此时已经别无他策,唯有尽快北上,与辽军主力决战于河北而已!否则我大宋家国危矣!”枢密院副使寇准操着一口山西话对真宗建议道。
昔日的太子洗马王钦若,此时已经被封为礼部侍郎,闻言立刻反驳道,“副使此言差矣!如今契丹人马已经绕过河北诸州,直插南方,距离我大军也不过四五日的路程,我军现在不过二十余万部众,怎么能抵挡住对方地四十万铁骑呢?副使此时仍然坚持要陛下北上,其居心究竟何在?”
寇准虽然年轻,此时却已经身居要职。入直中书了,不但是枢密院副使,更参知政事。深得先太宗皇帝和当今皇帝地重用,兼且他本人也是山西的望族,财大气粗。因此说起话来也是很不客气。“契丹人看似来势汹汹。却犯了兵家大忌,此番萧太后深入我大宋腹地,后方有曹大人等河北军州牵制,前方有我大军主力列阵于黄河北岸虎视眈眈,再加上沿途诸州实行了坚壁清野的策略,人马地粮草补给必然不顺畅。眼下看似勇猛无俦,其实却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陛下如果亲临前线,振臂一呼,必然会振奋三军士气。此消彼长之下,契丹必败无疑!王大人你不思如何协助陛下处理军务,为圣上分忧,却再三妖言惑众蛊惑人心,着实令人起疑,莫非,你收了契丹人的好处不成?”
王钦若被寇准说得脸色一阵青一阵红,大声咆哮道,“你——你——血口喷人“却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是站在那里指着寇准发抖。
吕端身为宰相,自然是留守京师处理公务,环顾真宗的身边,最能说地上话地也就是寇准与王钦若了,尤其是这两个人都跟真宗地私交不错,因此两个人干起嘴仗来,真宗也没有什么脾气,只得说道,“两位卿家少安毋躁,此事却是急不来的,须得从长计议才好。”
最终还是众人支持寇准的意见比较多一些,真宗犹豫了一阵子,终于又发令三军前行,走到大名府的时候,就接到探马的回报,说大辽先头部队已经出现在天雄军与德清军附近,两相接触之下,宋军不敌败退下来,眼下一路都是溃军与难民。
“陛下,不能再往前走了!”王钦若看寇准上前方视察军情不在,就来到真宗的车辇之前,扶着车辕痛哭道,“契丹人地骑兵来去倏忽,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在我们面前,陛下身为天子,重在社稷,怎么可以亲身赴险?有道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为了大宋的江山,万年的基业,微臣恳请陛下回京!抵御辽军,自然有大臣们去办!”
这次没有了寇准这个主战派在身边,拖后腿的大臣们立刻站了出来帮腔,纷纷劝阻真宗速速回京,一时之间众人七嘴八舌地围在真宗地身边大放厥词,极尽蛊惑之能事。
真宗毕竟年纪太轻了,也怪老子死得早,自己这个帝位还是大佬们势力角逐后得到的,此时出了京师,寇准又不在身边,一听众人蛊惑后,就有些拿不定主意了,思来想去还是回到京师比较保险,于是就动了回师的念头,刚要吩咐禁军回头的时候,又有探马传回了最新的线报。
“什么?辽军前锋已经击败天雄军与德清军两路人马,一路南下去了?!”真宗皇帝的声音有些颤抖起来。
王钦若等人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更是面如土色鸦雀无声。
天雄军与德清军,正好处在真宗等人所在位置的东西两侧,现在的形势也就是说辽军大队正顺着宋军的两翼南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这只宋军大部队并两厢合围,一旦辽军主帅萧挞览反应过来,知道这里有大宋的皇帝,肯定会全力围攻大名府。
可是现在的情况,欲退也是不得。
东西两路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