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赝品-第2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兴致勃勃地挥毫在纸上题下了“翰墨凝香”四个大字,然后对骆冰儿说道,“我们出品的书籍,一律在封底上印上这四个字吧!另外,一定要留下我们工厂的详细联系方式,并写上可以代为印刷书籍文集诗集等等,什么量大从优,百部起印等等都给我写上去!总之就是一句话,我们一定要让所有的人都知道,在西北有我们这么一家规模空前质量最佳的印刷厂!”
骆冰儿有些发呆地看着意兴盎然的我在那里挥动手臂向她演说,在她看来,我们这家印刷厂的确有着先天的优势,可是,真的能够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我们就是大宋唯一的文坛神话么?她的心里面不是那么确定。
“看着吧——”我非常认真地对骆冰儿断言道,“太阳照过的地方,都将会有我们印制的书籍!”
半个月后,西北所有的地方,都出现了我们第一批大规模印制的书籍,就是那套从儿童启蒙到少年进学青年科考的全套教材。其中一千套是以每套十两纹银低价出售,另一千套,则是免费赠送到了各地的书塾中。
第十三卷 进取之道 第三章 喜出望外
 更新时间:2009…7…3 17:08:10 本章字数:5249
也许是因为我在西北赠书的活动声势搞得太大了一些,波及的范围太广了一些,惠及的人数太多了一些,结果连远在京师的太宗皇帝也风闻了此事,当然他并不可能了解我大肆置办印刷厂的最终目的,只是单纯的以为我就是为了解决西北民众的读书识字问题。
“刊印书籍,教化民众,这是义举啊!”太宗皇帝在上早朝的时候,跟几位大臣们谈及此事,脸上尽是欢愉之色。
与杨家关系良好的几位重臣都纷纷赞扬,说皇帝有识人之明。
王钦若在一旁听了,心中有些不太高兴,与身旁的丁谓对视了一眼,丁谓立刻会意地走上前去,对着皇帝行了礼,然后给各位宰辅逐一行了礼,这才抑扬顿挫地说了起来,“陛下,各位大人,下官有句话憋在心里,不吐不快。”
王钦若和丁谓都是韩王府中提拨起来的新宠,才学倒是很有一些,就是为人气度狭小,嫉贤妒能,专善结党营私打压同僚,仗着有韩王赵恒给撑腰,在朝中每每向太宗皇帝献媚取宠,因此官职上升得很快,此时见到别人建功立业,他们的心中就有些不爽快了。
丁谓此人,机敏有智谋,狡黠过人,善于揣摩人意,通晓诗、画、棋、音律,才学为太宗皇帝所喜爱,因此进士及第之后就被太宗皇帝任命为铙州通判,很快便提升到工部员外郎的位置上。
“哦?”太宗皇帝一愣,看了看丁谓道,“谓之有何话说,尽管道来?”
丁谓又拜了一拜,满面笑容的说道,“方才听了杨枢密副使在西北义赠书籍的壮举,微臣的心中着实仰慕得很,再想起杨大人智退契丹,西逐党项的事情,更是佩服的不得了啊!我大宋有如此良臣,实在是国家之幸,陛下之福!”说着脸上露出一副高山仰止心向往之的表情。
众人包括太宗皇帝都以为丁谓只是老毛病犯了,想要恭顺圣意,拍拍皇帝的马屁,只有王钦若在一旁心中冷笑不已,两个人早就有十分的默契,怎么可能看不出丁谓打的什么算盘,眼下只是默然不语,等着丁谓继续说下文。
果然丁谓发扬了自己专于计算的特长,慢条斯理的说道,“微臣方才算了一笔帐,感觉很不对头啊!只觉得此事有些蹊跷,所以才斗胆说出来,期望陛下与各位大人能给下官找出一个答案来。”
站在上首的参知政事吕端微微笑了笑,怎么不知道丁谓的秉性。“丁大人倒是太谦虚了,若论起算计来,能够及得上谓之的人可寥寥无几啊!”
“有什么话,直接说就好了,朕可不喜欢你这种婆婆妈妈的作法。”太宗皇帝皱着眉头说道。他还惦记着下朝之后去看看新进的那几位美人,哪里有闲工夫听丁谓在这里闲扯?
丁谓察言观色,立刻发现自己有违逆圣意的危险,便立刻简单明了的板着指头计算道,“微臣想了,在京师之中,如果要印制杨大人所赠的一整套书籍,成本就要四十两银子之多,还不计算书商所赚取的利润,以及贩卖书籍之人的运输保养差价,几项花销加起来,怕没有八十两银子之多?各位喜爱买书的大人,自然是知道下官所言不虚的!”
众臣子听了以后,自己也在心中盘算了一番,果然觉得丁谓所言甚是有理。
太宗皇帝见众人对丁谓的计算没有提出异议,便问道,“谓之对书市倒是非常了解,不过这与你要说的事情有什么关系呢?”
丁谓有些迷惑不解地问道,“杨大人卖出了一千套书,赠送了一千套书,即便算成本,也要花费八万两银子,若是记取通常的利润,就越过了十六万两银子!可是所说杨大人售出的一千套书,也仅仅是按照一套书籍十两银子的越低价格,收入不过一万两而已!那岂不是说,杨大人仅此一项,就亏了少则七万两白银,多则十五万两白银吗?前些日子臣在户部当差,也知道杨大人进军西北时,仅仅领取了五万两白银的军饷,难道说这些书籍,都是杨大人用私产来垫付的不成?微臣虽然十分敬佩杨大人的义举,可是却觉得单靠散发私产来救助西北民众,似乎也不是正道啊!”
太宗皇帝听了以后一愣,显然他从来没有过这个成本问题,此时听了丁谓的解说,倒有些迷惑了。
“陛下,丁大人所言,很有道理!”一旁的王钦若知道自己上场的时机到了,便挺身而出,义正词严地说道,“杨大人此举,颇有市恩于西北百姓的嫌疑,不符合自己一个封疆大吏的身份!或是各地大员们纷纷效仿,岂不是说朝廷的恩赏不够,陛下的恩泽不深?”
太宗皇帝又是一愣,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丁谓却又接口说道,“况且,杨大人对外赠书固然是好事,倒也罢了,可是以低于市场价格几倍的方式向外售书,未免会冲击到现有的书市,令人误以为他是挟朝廷之威,打压印制书籍的商人们,造成书市恐慌的负面影响,这与我朝不与民争利的国策严重不符啊!因此微臣以为,此事值得商榷!还望陛下与各位大人能够重视此事,不至于因此而影响国体,则微臣的担忧也就是杞人忧天了,如此则社稷幸甚,万民幸甚!”说罢又深深施了一礼,方才退入班中。
一番分析下来,大臣们都在议论纷纷,而太宗皇帝也有些搞不清楚状况了,不由得将征询的目光转向了几个重臣,想听一听他们的建议。
几位身在中枢的重臣们都谨慎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基本上是不赞成与民争利,可是对于赠书的事情却也支持,这就很难下一个决断了。因为事情明摆着的,这件事情说起来算不了什么,可是要细究起来,的确有些不妥当的嫌疑,就看皇帝的意见是什么了,身为大臣,直接抒发自己的见解是必要的,可是替皇帝决断就是僭越了。
“陛下,既然各位大人对此事存有疑虑,不如叫杨大人将事情的始末写一个详细的呈文,命快马递上来,其中的曲折,众人自知,到时候再下结论也为时不晚啊!此时我们不了解详情,骤下结论,未免有些草率,毕竟,事情的发生地点是在千里之外——”最后还是吕端总结了一下大臣们的意见,对太宗皇帝建议道。
太宗皇帝点了点头,认可了吕端的建议,立刻下旨,命人以快马解递到西北。
赠书活动结束以后,我在西北士林中的声望和地位立刻提升了很大一截子。基本上除了几个先贤外,无人可以企及,一千套的免费赠书与十两银子一套的低价销书,使得经典书籍在西北得到了初步的普及,起码每隔几个村庄里面都有一套非常完整的正版书籍套装。以此为蓝本,他们可以抄写出许多的手抄本,对于西北的文化事业绝对是一个极大的促进。
而今,我又想起了一件事情,正在新建的印刷厂里同骆冰儿一起研究关于新型的简易印刷技术的可行性与实用价值。
所谓的新型印刷技术,就是那种利用铁笔在蜡纸上面刻字,然后用油墨滚筒印刷的简单技术,之所以会想到这个,就是因为当年我在上学的时候,曾经被老师叫去印制复习资料,所用的正是这种简单设备,出于好奇,我曾经拆开那东西看过,具体的构造虽然已经模糊了,但是大致原理还是记得的,此时与骆冰儿商量,只不过是为了将那东西重现出来而已,因为我知道,这东西虽然简易,可是要印制一些急用但不是很讲究的东西却很实用,而且,它的印刷成本更加低廉。
隐约之间记得,那东西应该是由三部分组成的,一个进纸系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