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牙海盗-第2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在这时,玉帝遣风神传御旨,要所有天马速回马厩,独独缺了这匹白马。玉帝震怒,命天将鞭挞白马,赶落凡尘。 
  白马跌落尘白牛荡边,白牛神劝慰,并让白马暂时栖息在附近一个冷落的小寺里。一天,上八洞仙祖吕洞宾路过小寺,对着白马唱了个偈:“若遇青天来,尔便脱尘海”。白马神便把这偈告诉了白牛神,一马一牛悟出真谛,白牛神也劝白马神行善积德,及早返回上界做仙马。从此白马神常在夜里帮穷苦百姓拉犁耕田,天明就回到小寺,每晚累得热汗淋漓。 
  一次雨过天晴,有人顺着马蹄印寻到小寺,发现木胎泥塑的白马浑身湿漉漉,十分惊奇,从此白马栖息的小寺香火不断。 
  一年复一年,白马栖居的小寺也被人们叫做白马寺。这一年白马帮李老实一家拉梨耕田却带来了灾祸。那一夜,李老实知道白马神暗中相助,便给白马留下了好吃的马料,白马没有吃,饿急了,在回寺的路上吃了田里的麦苗,第二天,李老实发现白马吃了刁员外家的麦苗,心中暗暗叫苦。果然刁员外告了李老实偷割他家的青苗,对簿公堂,李老实被判死罪,打入死牢,只等秋后问斩。 
  谁知“青苗案”激起民怨,朝廷命海瑞审理此案。海瑞微服私访来到松江府,听到了白马寺的传说,可他不信泥塑的木马会吃青苗,一时,又访不到线索,海大人寝食不安,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白马知道自己闯下大祸,便起劲地给李老实家拉犁耕田,临走报复地吃掉刁员外家一大片麦苗。守在暗处的海瑞和公差见了,立刻尾随。田岸路滑,海瑞索性脱了鞋袜追到白马寺。这时白马刚到,身上热汗直淌。海瑞见了,心痛地轻抚马背,叹道:“白马啊白马,你尚知良莠,明辨忠奸,小臣虽有海青天之称,怎比得上你明察秋毫啊!” 
  于是当堂审理青苗案,将诬告的刁员外革除功名,杖责一百,发配充军。李老实忠厚可嘉,拨赠库银五十两。海青天扶起跪在地上的李老实亲自送出寺门,又拿出自己俸银二十两给白马金塑全身。“青苗案”真相大白,白马见了海青天,引颈长嘶,乘风归去。 
  李老实昭雪后,从此就不见白马显灵了,传说升天去了。 
  现在虽然找不到白马寺遗址的真实地点,但白马寺和海瑞智断青苗案的故事却流传下来了。 
  4。清官海瑞 
  海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和政治实干家,是海南省的杰出历史人 
  物。他一生刚正不职阿、嫉恶如仇;秉公执行、铁面无私;严于律己,廉 
  洁勤政;“苦节自励,诚为人所难能”。他以七品知县卑微之身,敢于同 
  钦差大臣较量;他宁可十年不升官,也不向上司送一分钱;他甚至放弃大 
  好前程,也要把贪官拉下马。所到之处,他为民请命,力挫豪强,厚抚究 
  弱,令世家豪强闻风丧胆;他不畏权势,指陈皇帝的过失,言人所不敢言 
  ,震惊朝野。海瑞高洁的品格挺直的脊梁、浩然正气,历来受到人们的敬 
  仰。而且,透过历史的时空,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宝贵财富。 
  海瑞的事业是从办教育开始的,他在任福建南平县教谕时提出了包括 
  教育方针、课业制度、生活管理等方面的《教约》十六条,提出了一整套 
  办这主张。他认为:“学问之道”,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 
  之,笃行之。”他提出:“圣门之学在知行。德行属行,讲学属知。慎自 
  修饬者,决无不讲之学;真实读书者,肯弃身于小人之归乎?是故知行非 
  有两道也。”他还提出“体用原无二道”之说,认为读书立说要与“世务 
  ”结合,“诸生如经史稍通,堪居仕列者,量将边防水利等事,每月讨论 
  一二。”这种把学习基础文化理论与学习一定的实用知识相结合的教育思 
  想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如出一辙。 
  5。。com/member_pic_68/files/jjczhghyw/html/article_7974_1。shtml 
  (上有海瑞画像) 
  6。 
  回答者:雨痕の回忆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12…18 17:06
  ………………………………………………………………………………………………………  海瑞(1514…1587),广东琼山人,即现在的海南岛,字汝贤,号刚峰。他取此号的意思是一切以刚为主,要终生刚直不阿。因此人们尊称为刚峰先生。 
  海瑞自幼攻读诗书经传,博学多才,嘉靖二十八年(1550年)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嘉靖四十五年任户部云南司主事,上书批评世宗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等弊端,遭迫害入狱。世宗死后获释。隆庆三年(1569年)调升右佥都御史,他一如既往,惩治贪官,打击豪强,疏竣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后被排济,革职闲居16年。万历十三年(1585年),重被起用,先后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右佥都御史,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两年后病死于南京。 
  海端一生居官清廉,刚直不阿,深得民众的尊敬与爱戴。据说听到他去世的噩耗时,当地的百姓如失亲人,悲痛万分。当他的灵柩从南京水路运回故乡时,长江两岸站满了送行的人群。很多百姓甚至制作他的遗像,供在家里。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更广为流传。后经文人墨客加工整理,编成了著名的长篇公案小说《海公大红袍》和《海公小红袍》,或编成戏剧《海瑞》、《海瑞罢官》、《海瑞上疏》等。海瑞和宋朝的包拯一样,是中国历史上清官的典范、正义的象征。 
  爱民如子的海瑞 
  海瑞是明朝嘉靖时期的著名清官,由于敢于直言进谏,惩恶扬善,一心为民谋利,被人民敬为海青天、南包公,其英名流传至今。 
  海瑞虽然出生于官僚家庭,但童年时期的家境并不殷实,在他仅四岁时父亲不幸病逝,他和母亲相依为命,生活异常清苦。母亲很刚强,勤俭持家,教子有方,‘苦针裁,营衣食,节费用,督瑞学‘。在她的亲自督导下,海瑞自幼即诵读《大学》、《中庸》等书,加上母亲为他所请的良师指点及严格要求,海瑞得到了良好的家教与文化教育,这使海瑞很早就有了报国爱民的思想。 
  明朝隆庆三年,即公元1569年,海瑞升任右佥都御史、钦差总督粮道巡抚应天十府,即现在长江下游两岸,包括南京、苏州、常州等地,是个非常富庶的地方。但海瑞到任后却发现,人民在重赋和恶吏贪官的压迫下生活极为困苦。如果赶上当年发生涝灾,直到冬至的时候,还有一半田地被淹在水里。粮价飞涨,百姓不去讨饭就会饿死。于是,海瑞决定将治水与救灾一起解决,既为当前又为将来谋利。后来,终于弄清受灾原因是由于连接太湖通海的吴凇江淤塞所致,海瑞便召集饥民,趁冬闲季节开工,疏浚吴凇江及其支流。又经上书请求,将应该上交的粮食留下一些解决灾民吃饭问题。这样就调动了百姓的积极性,工程很快完成,当地的百姓都很感激海瑞。 
  为了维护农民的利益,海瑞进一步惩罚恶霸,归还被强夺的土地。但对自己有恩的徐阶在当地占有的土地最多。徐阶怕一点不退也不行,于是就象征性地退了一些。海瑞则写信劝他应该作出表率,多退一些田,同时劝说自己的儿子也改正错误。许多京官纷纷为已经告老还乡的徐阶说情,但海瑞还是联合一些官员,迫使徐阶退了二分之一的田地。海瑞依照法律将徐阶两个违法的儿子充了军。其他地主们见此情景,赶忙将多占的田依数退还。 
  海瑞还在赋税方面减轻了人民负担。当时江南的赋税很混乱,有田的地主往往不纳或少纳,地少的农民却要负担很重的赋税,其实,加重的部分都是替地主所交的,由地方官平摊到每个百姓头上。这无疑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海瑞组织人清查土地,简化赋税制度,减轻百姓负担,地主阶级联合诬告他,说他支持倭寇,不久,海瑞被罢了官。 
  海瑞担任应天巡抚时,不但爱民抚民,还为民除害谋利,但他自己却生活得很俭朴清苦。所到之处不许鼓乐迎送,也不住豪华的住宅。地方上为迎接他大摆宴席,他却规定物价高的地方每顿饭不能超过三钱银子,物价低的地方不超过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