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牙海盗-第2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贸易相当繁荣。其间,就有了中国航海史上的奇迹,三宝太监七下西洋〔永乐三年(1405)、五年(1407)、六年(1408)、十年(1412)、十九年(1421)、二十二年(1424)〕。
  郑和下西洋,比西方国家的航海家都早了近百年。郑和船队超过二百艘,其宝船的载送量达到一千多吨,船队总人数达二万多人。郑和不愧是一位伟大的航海家。永乐二十三年尚有一次筹划中的远航,但因“仁庙(仁宗)诏停止之”,嘎然而止。
  “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李约瑟。
  如果没有劳民伤财说,如果没有航海有伤民族文化传统和儒家风范说,如果没有实行“罢宝船弊政”,迫使郑和停止航海,限制私商和禁止私商出泊,如果没有那长达五百年之久的闭关自守的漫长岁月……如果那个时候郑和跟八十多年后的哥伦布同时航海相遇,那么,西方舰队在中国舰队面前,就像几条小渔船遇到了庞大的航空母舰舰队一样,不堪一击。
  如果……
  没有那么多如果。如果有那么多如果,欧洲发起的全球航海壮举算个屁,我金牙现如今这个欧非海盗王的封号也不值一晒了。
  可是,究竟为什么中国人的航海壮举会嘎然而止呢?难道仅仅是因为几个儒生的聒噪?不应该啊,要知道,当年的航海壮举并非只是向海外蛮夷小国耀武扬威那么简单,带来的更有大吞吐量的对外贸易,惊人的商业利润。美国的弗兰克,他在《白银资本》一书里,凭籍已有的各种研究成果,估计明朝时期,由欧亚贸易流入中国的白银在七千到一万吨左右,约占当时世界白银总产量的1/3。一万吨白银,相当于当时中国的三亿二千万两白银。不是欧洲而是中国占据了世界经济中心的地位。
  利润,有那么丰厚的利润,为什么突然禁航禁海?我尝试着找出原因。我就不信,如果,没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大明皇帝会在利润和几个儒生常谈的空话之间,选择了老生常谈。谁,不知道有钱好啊!反正爱钱的金牙没法理解,除非让我找到更深层的原因。
  嘉靖后期,由于赋税过重和官吏、豪绅的盘剥,江浙一带民不聊生,大批流民前往海外谋生。沿海海防官员故意夸大其辞,使明中央政府错误地认为“海上奸民武装掠夺我辖内良民”,将出海经商的全都称作“通番奸民”,进而加紧海禁。
  当时,倭国上上下下都垂涎于从对华贸易中获得巨额利润,向中国大陆派遣了大批商船。由于没有正式手续,这些商船都遭到了明朝政府的拒绝。倭人被拒绝后,有的并不急于回国,而是与在沿海漂泊的“通番奸民”勾结,占据沿海岛屿。加之1517年葡萄牙侵占澳门后,也开始与沿海中国居民进行贸易活动,这也进一步加剧了沿海一带官民对峙的紧张形势。
  利润,一切还是利润!倭寇,沿海官民对抗,都是为了两个字,利润!而明朝的禁海,恐怕也是因利润带来的威胁大于利润本身,沿海民心不稳,倭寇频频滋扰有很大关系。当做一件事情的成本大于收益时,大明当局选择了放弃。闭关,禁航,编练戚家军,剿灭倭寇流民海贼……
  说到底,一千一万个头绪,最后都集中在罪恶的根源上面——倭寇!可恨的倭寇,如果不是他们频繁扰边,禁航也不会发生,下西洋的活动仍将继续,江浙一代的资本主义萌芽慢慢发展壮大,最后来个什么选举维新,从封建社会提前过渡到资本主义,到我们这一代进入管吃管够的社会主义……没有马关条约,没有八国联军和鸦片战争,没有军阀割据,提前有了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我们比美国孩子更优越,多美……我是不是个妄想狂?
  总之,可恨的倭寇!它们打乱了大中华帝国平静前进的步伐,该杀!
  现在既然有了金牙海盗,既然倭寇才刚刚开始寇边,我是不是有必要回东亚,帮“戚虎”一把?将巨大的历史危机化解于无形?
第二卷 大航海时代V 第二百三十一章 明朝海防
 更新时间:2009…4…3 14:51:45 本章字数:3893
  怎样处置王直的人呢?说到底,都是些可悲的人呢,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出卖了祖国,该死!不过好多年没见中国同胞,不忍杀,心道首恶王直已死从犯给个机会吧,还是以教育为主。回头老子亲自办个学习班,告诉他们什么叫做礼义廉耻,要学梁启超,不要学汪精卫汪直之流的,挂着曲线救国的羊头卖汉奸狗的肉。
  以后他们就知道梁启超先生让人敬佩之处了。百日维新变法失败时,梁启超被清廷鹰爪通缉追捕杀,形势危急,幸得日本大使馆营救,后来又送到日本政治避难。小鬼子没少给梁启超好处,拒绝清政府将梁引渡回国的要求,可谓有再生父母之大恩于梁。梁自己也说日本是他的第二故乡,要报恩。可是后来袁世凯要和小日本签《二十一条》,知道第一个跳出来在报纸上公开反对,大声呼吁的是谁吗?就是这个梁启超!
  很多日本人不理解,用言论抨击梁启超,梁说:“恩情是恩情,民族大义是民族大义,有恩报恩,然国家民族大义绝不敢忘!”
  我听说这个故事后当时拍案击节:“梁启超,是条汉子!大是大非分得很清楚,吕端大事不糊涂!对付小日本,就要吃它的喝它的,拿了它的对华援助贷款还不还!”
  最关心的当然是现时中国的态势。
  已是大明嘉靖朝中后期,国有乱象。江西爆发闽粤起义;北方蒙古铁骑的威胁依然存在,蒙古各部首领如俺答、董狐狸、土蛮、长昂的大军时时威逼都城;倭患猖獗,波及从辽东到广东的全部沿海地区,并弥漫到东南内陆,海盗们往往动辄纠集数千甚至上万人马,深入内地数百至数千里,围攻州府,攻占县城,大肆烧杀抢掠,掠虏人口,抢劫财物而去,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
  当时倭寇的主要军事力量来自当时海上走私集团。嘉靖二年,按大学士夏言建议,朝廷取消市舶司,中止了对外的官方和半官方的贸易,继而嘉靖二十五年,浙江巡抚朱执为防倭,推行了更加严厉的海禁政策,不但禁止民间出海贸易,甚至连出海捕鱼也在禁止之列,沿海之间的交通也都被阻断。断了财路的海上走私集团遂由以前亦商亦盗变成纯粹的强盗。由于东南沿海地区人多地少,很多平民均“资衣食于海”,或依附于海上贸易为生,严厉的海禁使他们衣食无着,相当—部分人投入海盗行列或与山贼合流,倭患遂达颠峰。“真倭少,从倭众。”“今岂惟外夷,即本处鱼虾之利,与广东贩米之商,漳州白糖诸货,皆一切禁罢,则有无和何所于通,衣食何所从出,如之何不相率而勾引为盗也?”能够自由来往于海上,并操有实际海上利益的,绝大多数是违法犯禁的武装走私人员……海盗商人。身兼商人和海盗两种最光荣职业的航海者。
  嘉靖三十四年,战事扩展到了江浙,倭寇不仅横行江南,出入于长江下游。甚至围攻苏州、杭州、扬州、温州、泰州等城市。地方动荡,海上豪杰众多,官民间战斗亦颇为激烈。。
  嘉靖二十三年至二十六年,徽州府许一(松)、许二(栋)、许三(楠)、许四(辛)、李七(光头)引倭聚双屿港,后来海盗商人林剪驾船七十余艘至浙海,徽商王直也“招千人亡命逃入海,推许二为师”,以许二为首的海商集团形成,成为“海上寇最强者”。
  许氏海上集团在东南沿海既从事走私活动,又攻城略地,明朝军队的指挥吴璋和总旗王雷斋都曾被抓获,用一千二百金才赎回。惹怒了明朝政府,浙江巡抚朱执亲率备倭大军四路围剿,许一被捕,许三许六李光头丧亡,许二许四逃往西洋。
  然而以王直为首的海商集团又形成。“许二逸去,王直素有机智,人多服之,,乃领其余众”,后来吞并另一伙海商陈思盼后,成为舟山群岛乃至东亚地区人数最多,势力最大的海商集团,其手下郑春庭、陈豹、施大、叶宗满、徐维学、谢和、毛海峰、徐碧溪、徐元亮等人都是赫赫有名的头目。王直为扩大海上贸易,乃令毛海峰、徐碧溪、徐元亮等分领船队,满载货物,扬帆世界各国,“凡五六年间,致富为大,夷人信服,皆称“五峰船主”。接着,他又招聚徐海、叶麻、陈东为将领,勾引倭门多郎、次郎、四助四郎等人啸聚沿海。
  千错万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