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卧龙逆天-第1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月初旬,正准备前往江夏视察的诸葛亮,却接到工曹从事严畯从夏口传来的消息,说他已经建造完了五十艘狼牙战舰,请诸葛亮前往视察。
得知这个消息,诸葛亮立即命甘宁,率领锦帆右军和亲卫队的士兵,踏上前往夏口的路程。
不过诸葛亮人刚到夏口,却又接到另外一个消息,获悉襄阳的刘表病重,根据暗卫打探到的消息,只怕刘表熬不了三个月了。
在夏口与吕蒙会面后,诸葛亮随即分配了三十艘五牙战舰给甘宁,二十艘五牙战舰给吕蒙,并且要求他们在三个月内,熟悉战舰所有的战法和习性。
安排好这事后,诸葛亮在夏口没有多做停留,便率领亲兵卫队,前往章陵郡而去。
诸葛亮担心刘表一旦病逝,会触动刘琦,而且他听说刘琦最近身体也不太好,这个纨绔子,现今也不过三十出头,却病弱到这个地步,着实让诸葛亮颇为无奈。
襄阳州牧府。
原本以为只能活一个月的刘表,却硬撑着活了三个月,一直到五月初旬,预感到命不久矣的刘表,弥留之际,把刚年满十三岁的幼子刘琮,单独叫到了病榻前,强撑着最后一口气,拉着刘琮的手,喘着粗气道:“琮儿,荆州四面临敌,非栖身之地,这副重担,为父实在不想给你,可你母和舅一心让你挑着,为父也只能遂他们的愿,吾死之后,若曹军南下,汝就降了吧,这封书函交给你兄长刘琦,让他就任荆州刺史一职……”
“父亲,父亲……”刘琮接过刘表从怀中掏出的书函时,却发现刘表已然去世。
刘表刚去世,蔡瑁随即扶持刘琮继任荆州牧,同时调动各地军队,严防诸葛亮和刘琦渡江,接着他又和蒯越进行了一番商议,二人都一致认为,目前的襄阳,已经无法坚守,他们的唯一出路,就是向曹操投降,计议已定,二人在为刘表发丧之后,随即安排使者前往许昌拜见曹操而去。
(第三卷开始,新的一周,求一个收藏,收藏,点击,推荐票,都点一下吧,让数据好看一些,感激不尽,拜谢。)
第一百三十八章 曹操南征
第一百三十八章曹操南征
建安十三年六月中旬,曹操上奏天子,罢免三公,设立丞相,是月下旬,汉献帝下诏,任命曹操为大汉丞相。
接任丞相之职的曹操,正准备商议趁刘表病逝,发兵南下时,却接到奏报,说是襄阳使者宋忠,已经来到了许昌驿馆,请求拜见。
正在丞相府商议发兵之事的曹操,环视了一眼下首的一干文武官员,笑道:“诸位以为这使者此来,究竟是何之意啊?”
“想必丞相已经知道宋忠来意,何不请告知我等,以免吾能胡乱猜测。”谋士程昱虽然心中已经猜到,宋忠此来,必然是来求和投降的,但善于揣摩曹操心意的他,深知这个风头,自己不能抢,所以忙笑着恭维道。
“哈哈!”曹操大笑一声,道:“宋忠此来,必是来献表纳降的。”
正在众将疑惑之余,宋忠匆匆而来,双手捧着文书,跪在大堂之内,喊道:“下官奉吾主之命,前来向曹丞相请降。”
“丞相英明。”众将闻言,纷纷作揖喊道。
曹操摆摆手,笑道:“来人,给宋仲子看座。”
“谢丞相。”宋忠字仲子,汉末荆州大儒,可谓是有名的文士。
“吾刚欲起兵南征,刘琮举州来降,此乃天命所归,众将听令。”曹操长身而起,双目威严的扫过堂下众将,沉声喝道。
“末将在!”众将轰然应道。
“元让(夏侯惇),吾现在任命汝为先锋都督,于禁、夏侯兰、韩浩为副将,立即点兵五万,与南阳太守曹仁会合,即刻出兵襄阳,接收城池。”曹操目光扫过夏侯惇,扬声道。
“末将领命。”夏侯惇等人纷纷出列道。
“文远(张辽),吾任命汝为寿春太守,领横江将军,乐进为副将,即刻领军三万,出镇合肥,威慑江东兵马。”
“末将领命。”张辽乐进应声而去。
“妙才(夏侯渊),汝为东路军主将,李典满宠为副将,领三万大军,由汝阳一线南下,进攻章陵一线。”
“末将领命。”夏侯渊等人起身出列,领命而去。
“公明,仲康,汝二人整备中军,做好出征准备。”曹操接着又把目光投向了徐晃和许褚二人。
“末将领命。”徐晃和许褚慨然应道。
数日之后,曹操亲率十万大军,良将数十名,以及一干谋士,奔赴襄阳而去,此次出征,曹操各路兵马共计二十万人。
八月初旬,曹操大军抵达襄阳,收编了荆州降兵四万五千余人,得战船千艘。
五月中旬,刘表病逝的消息传到章陵时,诸葛亮正在章陵郡,安排布防之事,得知刘表病逝后,诸葛亮随即推举刘琦担任荆州刺史一职,并且说服他往巴陵暂住。
同时诸葛亮任命了徐庶为章陵郡太守,兼左军师中郎将一职,负责统率章陵郡内的魏延和徐盛所部的飞虎飞豹两支军队,由三人负责章陵郡的军伍,新城令诸葛瑾负责军需供应。
五月下旬,诸葛亮返回夏口之际,与锦帆左军都督吕蒙会面,让他督导汉水一线防务。
这日,诸葛亮正准备乘船离开夏口,返回巴陵之时,码头边上,一名头戴斗笠,手持钓竿的男子,扬声道:“孔明贤弟,欲以何往啊?”
站在船头的诸葛亮,举目望去,见到对方面目之时,不由欣喜的奔下船只,冲到对方跟前,抚其手笑道:“士元兄此来,必有教我之策,走,我们船舱再叙。”说罢,诸葛亮随即挥了挥手中的羽扇,让陈楚下令开船。
“知我者,孔明也。”来人正是与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庞统,庞士元,当今之世,会称呼诸葛亮为孔明贤弟的人,也只有庞统了。
“阔别多年,士元兄风采更胜往昔,愚弟欣慰之极啊。”在船舱入座,诸葛亮为庞统倒了杯茶水,一脸喜悦的笑道。
“为兄不过蹉跎过日罢了,不比贤弟,一飞冲天。”庞统虽然自谦,但却没有半分妒忌或羡慕,对于他来说,诸葛亮有这番成绩,并不觉得奇怪,有着‘卧龙’称号的诸葛亮,自然不是浪得虚名。
“士元兄过谦了,如今刘荆州已死,荆州的号角已然响起,曹军不日即将南下,还望士元助亮一臂之力。”诸葛亮知道庞统来这里见自己,必然不是来闲谈的,当下他也没有藏着,直言恳求道。
庞统正色道:“敢问孔明,现今可用之兵多少,对阵曹操有几分胜算?”
诸葛亮没有隐瞒,沉声道:“集结众军,能用之兵不超过五万人,若正面与曹军步战,毫无胜算,若与曹军决战大江之上,有三成胜算?”
“五万之兵虽少,但却可堪一战,吾料曹军此番南下,大军不会超过二十万,若加上襄阳投降之军,也不过二十五六人马,正面决战,确实难以一争长短,但水上交战,兵马再多,若没有舟楫代步,也不过如雄鸡下水,折腾不出几多浪花。”庞统淡淡一笑,伸手抚着下颚的几缕黄须,傲然的笑道。
庞统虽然与诸葛亮齐名,但两人的长相,确实天差地别,诸葛亮身高八尺,长相英俊,而庞统身形短小,浓眉掀鼻,面黑黄须,长相怪异之极,这幅尊容,若不是相熟之人,只怕第一眼都对他难以产生好感。
“士元兄,看了信心十足,莫非有了应对之策?”诸葛亮惊异的问道。
“孔明,现在我有两条策略,供你选择,一是回到巴陵,立即整军,吾助你拿下江陵城,把江陵的粮草军械据为所有,二是放弃江陵,待曹军抵达之时,吾与城中众官员,一起投入曹军营中,帮你寻找破敌机会,不过这两点,都有缺陷,若你选第一条,虽然最后无法守住江陵城,但却可以得到大批粮草军械金钱,足够你支撑一年所需,不过我也无法投往曹营,选第二条的话,不但会白白错失江陵城中的大批物资,很可能即使我投入曹营,最后也许什么忙也帮不上。”庞统举杯抿了口茶,淡然的说道。
诸葛亮没有丝毫犹豫,便笑道:“吾若打败曹军,江陵城迟早也是我的,粮草军械曹军一时半会也搬不走,迟早也会属于我的,而且我坚信士元兄若入曹营,必可助我一臂之力。”
“好,孔明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不过要向对付曹操,光凭你一人之力,还不足以成事,江东的孙权不妨拉拢结盟在一起,虽然不一定能成为臂助,但起码不会拖后腿,兄言尽于此,后会有期。”庞统长身而起,与诸葛亮走出船舱之时,随即让船夫在码头靠岸后,飘然而去。
望着庞统远去的背影,诸葛亮轻摇手中的羽扇,不由笑道:“庞士元归心,吾大事成矣。”
回到巴陵之后,诸葛亮立即命刘封,持自己的将令,率两队亲兵,分别去了顺平营、顺忠营,把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