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朝欢迎你-第1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到酉时一刻(下午五点多),产房里才传来“哇…………”的一声婴儿初啼声,等在产房外的人们才算是松了一口气,过了一会儿,一个稳婆抱着包在襁褓里的婴儿出来了,见到张氏和李洵、李卫笑道:“恭喜老爷太太大少爷。大少奶奶剩下了一个大胖小子,足足八斤三两呢!”

李卫听了,高兴的合不拢嘴,第一个跑过去从稳婆地手中小心翼翼的接过自己的儿子,双手托着,仔细的打量了起来。

张氏看到笑着说:“傻儿子,孩子不是这样抱着的。”说完,从李卫手中接过自己的大孙子,示范给李卫看。

李洵也就着妻子是胳膊看自己地大孙子。脸上喜气洋洋,前些日子因李欢带来的隐晦一扫而空,满脸都是对于新生儿的喜悦。

当李伊水得知所谓的一斤是十六两的时候。自己家的侄儿体重八斤三两换算成后世就是十三斤一两,难怪稳婆说是一个大胖小子呢?

纳喇素琴生产了一天一夜,早已经筋疲力尽,等到李卫来到房间的时候已经睡着了,李卫摸了摸妻子沾满汗水的疲倦的脸颊,没有惊动她,一直静静地坐在她的床前。

虽然李家的中秋节没有过好,但是随后地孙子“洗三”就弥补了这一遗憾。

八月十八日,是李卫的长子的洗三日子。不但李家人全都到了纳喇素琴的房间里,李家在京城的亲戚族人,纳喇家的亲戚、张玟昭、李卫的同僚女眷,李洵生意上认识的人大都来李家祝贺,热闹的场面根本不像是李家刚刚乔迁来不到一年地样子。

“洗三”添盆礼最贵重的就是张氏放进去的一柄通体晶莹剔透的白玉如意,祈求孙儿一生如意。

张氏之后就是纳喇太太,她给自己外孙子的是一座赤金打造的弥勒佛。

第三个添盆的是客人中身份最尊贵的国公夫人张玟昭,之后其他的客人在按照尊卑远近依次往洗三盆里添礼,轮到李伊水地时候。她除了放进去自己亲手绣制的几套肚兜等小衣服外,还放进去了一对银制的长命锁………那是她用自己的私房钱购置的。

与在徐州的习俗不同,在京城负责洗三的接生婆一般都是叫做收生姥姥,看到客人们往洗三盆里添礼时说的祝福话也有所不同,等到洗三结束后,收生姥姥告辞,其他客人也陆陆续续的告辞,张玟昭跟张氏也离开纳喇素琴地房间,到正房来说话。

张玟昭问姑姑自己地这个小侄子的名字叫什么。

张氏笑道:“大名还没有起。小名他父亲起了两个。顺儿和期儿,但是还没有决定要用那个名字呢。现在都是小子小子地喊着呢。”

“顺儿…………寓意是顺利,期儿…………寓意是希望,到都是好名字,连我也分不出那个名字更好一些。”张玟昭默念了几遍这两个小名,最后笑道:“要是能将这两个名字合到一起那该多好啊,希望一切顺利!”

张玟昭的话给张氏提了醒,“顺期…………不,期顺,这个名字最好的了。”

看到张氏露出笑容,张玟昭又闲话家常了几句,便向姑姑告辞,待到张玟昭起身的时候,张氏想起张玟昭引荐的那个周嬷嬷来,连忙向侄女道谢,这个周嬷嬷教导几个女儿出乎张氏意料的好!

“期顺”这个名字也引起了李洵和李卫以及纳喇素琴的赞同,于是就将这个名字作为李家新生儿的小名,

这些日子,李伊水除了跟周嬷嬷学习规矩,弥补自己与李汶水李沉水等人的差距外,就是逗着自己的小侄子玩,期顺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睡觉,但是清醒过来的时候李伊水等人经常来嫂子的房间,小期顺的骨头软,纳喇素琴不敢让几个小姑抱孩子,所以小期顺都是躺在小小的婴儿床上看着几个姑姑拿着拨浪鼓或者其他的玩具逗自己。

嫡长孙的出生也让李洵真正的从李欢的事情中走了出来,现在他一提起小孙孙就满脸笑容,笑得眼睛都要眯成一条缝了,而李卫也听了妻子的劝说,再也不在父亲面前提起关于让李欢认祖归宗的事情了,渐渐的,李欢仿佛被家里人淡忘了。

虽然李欢被人淡忘了,但是有一个人并没有因为家里添了新生儿而少了对他的关注,那个人就是李纪。

马上就要到秋试了,李纪这个担负全家人光宗耀祖重任的秀才自然是家中的重心,除了在侄儿洗三的时候他过来了一下,为侄儿添了一套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外,其他的时间都是在自己的院子里埋头苦读,并没有出来关注其他的是是非非,而苏青川也是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辅导李纪的功课上面。

苏青川见考试时间一天天临近,便开始劝说李纪到外面走走,参加一下今年科考的秀才之间的聚会,以便多得到一些消息。

李纪却是闭门读书惯了的,并不擅长交际,加上自己要去参加的聚会并不像在徐州那样是原先的熟人,而是全都是陌生人,更加不愿意去了,苏青川无奈,只好陪着他一同前去那些聚会,顺便教他一些跟别人打交道的常识。

科举考试在无数人的紧张期盼中如期的到来了,这天李纪怀着紧张期盼的心情前往国子监参加自己的院试。

与前两次不同,李卫因为要到衙门当差,不能来送李纪,李洵年纪大了,加上这些日子殚精竭虑,也没有精力大清早的起来送李纪,张氏原本派人驾车科举当天直接送李纪到考场的,哪知李洵到了后半夜就再也睡不着了,张氏只好陪同丈夫起来,吩咐翠萧到李纪的院子里看看,要是李纪三少爷起来的话,让他先到正房一趟,再出门。

等到李纪来到正房的时候,看见除了大嫂外,全家包括大哥四个妹妹都在,李洵又像往常一样叮嘱了李纪认真答题之类的话,李纪听了心里暖暖的。

李纪在考场上用的食盒早就在准备妥当了,其中当然少不了李伊水吩咐的核桃之类的健脑的食物,李纪拜过了父亲李洵和母亲张氏后,就让书童提起食盒,转身往外走去。

李卫将弟弟送到家门口就返回准备自己到衙门上的事情,而一直将李纪送到考场的只有苏青川先生。

三天的闭门考试后,李纪返回家中紧张的等待着结果出来,而李伊水的心情则是很放松,除了逗弄自己的小侄子外,她还有闲情逸致将自己在乡下采集到的花朵做成胭脂,虽然比不是用玫瑰花做的胭脂,但是别样的淡淡的花香擦在脸上另有一番风情。

 第一百一十九章 举人

科举之后的日子看似平静,其实暗潮汹涌,由于历次科考都或大或小的存在科场舞弊的现象,康熙爷也不期望这次科场能够干干净净,没有一起舞弊的事件发生,只要不要像康熙五十年江南科场案闹得那么大,能够为国家选拔大部分人才就行。

康熙五十年是恩科,那一年,负责江南的乡试,主考官姓左,叫左子蕃,副主考官姓赵,叫赵晋。这个科场案考完了之后,也是士子哗然,抬了财神像到府学去游行示威。在事情闹大后,康熙下令彻查,一步一步往上查,查到最后呢,查清楚了,交通关节是这个赵晋,有人花了钱从赵晋那里买来了三个字,在答卷中统一写了“其实有”三个字,考官看到这三个字就给他点中了这个举人。结果赵晋,就是副主考官等五人皆被斩首。

康熙五十年的江南科场案虽然了结了,但是那一年参加科举的士子却是吃了苦头,徇私舞弊的考生自然是被撤了下来,但是那些有才华的人照样没有录用,只好再等三年的科举。

李纪也参加了康熙五十年的科举,同样名落孙山,但是对于他的落榜到底是因为赵晋的缘故还是因为自己的学识不够,连他自己都说不清楚,因此,这次在京城参加科举他也是战战兢兢。

终于等到放榜的日子,李纪偕同苏青川前去看榜单,不到中午的时候,李纪身边的书童李可就气喘吁吁的跑了回来,向李洵和张氏报喜讯!

“老爷、太太,三少爷考中了,”李可一见李洵和张氏就喊。

“真的考中了?”李洵有些不太敢相信:“你少爷考了多少名?”李洵连忙问。

李可手扶在膝盖上,弯下腰喘着气,过了一会儿才说:“少爷考了…………考了第一百三十七名,是个举人了!”

“那你少爷呢?怎么没有跟你一块回来?”李洵不见儿子,问单独回来的李可。

“少爷跟几个同年还呆在贡院里。说什么联络感情,拜访恩师什么的,让小的先回来报信了。”李可经过这点时间的休息,也喘过来气了,说话也流利多了。

李洵听了,连忙吩咐下人。“快…………快去准备鞭炮,好好的放上一通!”说完也让李可先下去休息,自己亲自去放榜地贡生院接儿子回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