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龙猿侠-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上,这……。”包拯一听皇上竟然派潘强前去剿灭,想那潘强已年近五十,近日身体已然有恙,正卧床不起。就有些犹豫,知道皇上是在敷衍他,却又无可奈何,心中虽有不甘,却也只能如此。于是话说了一半,就立刻调转话头大声道:“微臣遵旨!请皇上万万保重龙体,切勿只顾贪恋女色,以致荒芜国事。”过了许久,却再也听不到皇上说话,只好跪地对着门磕了一个头,转身走了,心下寻思:“明日先让潘将军带兵前去查看一下实情,日后再找太后做个计较。”
这时一道闪电正好“霹雳啪拉”一声,至上而下从天而降,伴随着响亮的雷声,似乎要把这大宋江山一劈为二。吓得站在门口的王公公一个腿软,跪了下去。
包拯鄙夷的看了他一眼,下了台阶,任凭大雨泼在自己身上,许久才仰天长叹道:“上天啊!求求你救救我大宋王朝吧!长此一往,国将不国!”
过了许久,又回头看了看那紧闭的寝宫,无奈的返回府里。
包拯走后,那尚、杨二美人就又在皇上耳边吹风,大说包拯的不是,直弄的皇上更加痛恨包拯。
第二日,包拯见皇上依旧没有上朝,就径直去了潘强家,宣读圣旨。
那潘强年已五旬,祖籍安徽凤阳,自幼习武,聪明伶俐。17岁时中了武状元,早年在外领兵打仗,颇有战功,先从正七品中卫郎做起身经百战直到官拜正三品的诸卫上将军,深受皇上厚爱。不想到了晚年,由于生性耿直,看不惯奸臣任为妄为,在朝上怒斥兵部尚书丁谓,又总是指责杨祯纵容奸臣当道,贪恋美色,致使百官敢怒不敢言,皇上屡屡受他指责,早已起了杀意,无奈他军功颇高,又深受太后推崇,怕惹了众怒,只好隐忍于心,伺机下手。
几月前皇上听信丁谓谗言,下旨解除他的兵权,封了他一个闲差。不几日丁谓又送了尚、杨二美人给皇上,深得杨祯的欢心,就又建议他杀了潘强,杨祯思虑在三,觉得还是不杀为好,就找机会下令降了他的职,由三品大臣降为七品协忠郎,命他在家休养未有召见不得擅自入朝见驾。
潘强心中虽然有苦却又无处诉说,整日里只是郁郁寡欢,再加上如今年近五旬,又膝下无子,感觉无颜见祖宗。家中虽有万贯家产,却落得个无人继承,每日更是茶饭不思,身体每况愈下,这几日正好又染了风寒,正卧病在床不起。
这天,潘强刚被夫人王氏逼着吃了一碗小米粥,就又合衣躺下边看书边休息,忽听家奴来报御史中丞包拯求见,连忙披衣下床迎接。
包拯平时日里与潘强感情极好,知他为人刚直不阿,又颇有英雄气概,两人不免猩猩相惜。如今几日不见,见他神情消瘦,又似添了不少白发,心中很是不安。想到一代名将,到了晚年竟落的如此下场,不禁潸然泪下,两人对视不免又一阵难过。
叙说了片刻,包拯取出圣旨,潘强慌忙跪地接旨,心里忐忑不安,不知次番又有何难降在自己身上。
听完圣旨,潘强想到自己昔日披甲上阵,手下兵将多不胜数,百官拥戴,好不威风,不想今日受奸人所害,竟落得出此地步,只能带领区区百十来人,千里迢迢前去湖北剿灭那莫须有的妖人,不禁又是一阵心酸泪流,无奈皇恩浩荡,自己又不能抗旨,只得念泪接了圣旨,口中三呼万岁。
包拯知他心里苦处,只是也不便多说,安慰了几句,就起身告辞,进宫去见太后。
此时大宋皇帝杨祯的养母杨太后正在寝宫吃着瓜子,听着小曲,听太监来报说包拯求见,连忙宣见。
包拯见过杨太后,口中三呼千岁。坐下后,先是问了太后最近身体如何,两人叙了一会君臣之情,最后包拯就把昨夜所听所闻之事,一一如实上报。
杨太后一听,很是气愤,果然大怒,连忙下旨传了王公公过来问话。
王公公昨夜自从包拯走后,虽然皇上并没怪罪自己,可仍然胆战心惊的过了一晚。如今,听到太后召见,连忙慌慌张张的跑来。见包拯在场,心中顿时明白了大半,又观太后脸色不对,没等她问,就吓的把昨夜之事都一一招了出来,然后不住的给太后叩头,求她饶命,直叩的鲜血直流,仍不敢停。
杨太后一听,皇上昨夜果然如包拯所讲,干出了这种有违伦理,大逆不道的事来,顿时勃然大怒。一道懿旨下去,抓了那尚美人和杨美人来,二话不说,各打30大板,直打的她二人皮开肉腚,仍不解恨,又下旨要斩了这两个蛊惑皇上,惑乱**的妖女。
赵祯昨夜大战了一个晚上,正在熟睡,忽闻太监来抱,说太后抓了尚、杨二妃问话,连忙衣冠不整的前来求情。
杨太后本就有气,现在又看皇上如此,本想杀了二妃,但又不能不给皇上留情面,这才不得已改了旨意,下旨将尚美人发配洞真宫做道姑,以思悔过,终身不得还俗。
杨美人打入泠宫,从此不得再睹天颜。
不消半柱香工夫,二位美人已被打的遍身是血,只有一口气在,此时听了太后懿旨,顿时昏厥过去,后悔已是不及,连呼救的力气都没有,就被几个太监架着出了太**,到了各自的去处。
王公公由于末及时将此事禀告太后,从而爱到牵连,被太后刑罚杖责100,结果正好又碰到执刑的太监平日里跟自己有仇,重杖之下,竟一命呜呼了。
末了,太后似乎仍不解恨,又抓了送皇上药物的太医,说他蓄意谋杀皇上,居心叵测,将其全家共50余口满门抄斩,后经包拯为其求情,才凌迟处死了他一人,其余家人流放黑龙江,再不得返回祖籍。
皇上见事已至此,很是心疼,暗恨包拯,却又惧怕杨太后,只能忍了这气,心里却暗盼她早日归天,自己也好掌政,不再任她宰割。
从此也就收了心性,不敢再如此胡闹。


第二章 为民除害
更新时间2011…11…23 13:13:32  字数:2541

 潘强自从接了圣旨后,心中有着万般疑虑,却百思不得其解,始终猜不透皇上此举是何用意。连忙叫了昔日几个属下亲信,前来商讨。众人听后,也都不明就理,最后只能依旨行事。
晚上,夫人王氏请潘强去用膳,他直推说自己心口痛疼,没有食欲,吃不进去。
王夫人比潘强小十余岁,性格温婉,善良,又知书达理。原本是大家闺秀,从小饱读诗书,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十六岁时,嫁与潘强,二人感情深厚,只是因为天生不孕,所以没能生下一儿半女。她每每想到这些,内心也很是愧疚,怕断了潘家香火,也曾多次劝潘强再立一室,也好尽了孝道。潘强总是念及夫妻感情,都推迟了。
是夜,王夫人得知此事,二人又叹息了半夜,潘强这才睡去。
王夫人又命丫鬟收拾了行礼,自己也不敢睡的太沉,稍稍合了会眼,就又亲自起床,弄了粥饭,等着潘强起床用餐。
第二日,潘强吃过早膳,亲点了100精兵,这些也都是从早年就开始追随自己,多年来一直出生入死的好兄弟。不敢有违圣意,拖了带病之身,立刻启程上路了。
王夫人含泪相送,盼着他能早日得胜回朝,全家相聚团圆。
潘强一行人骑着快马,一路朝湖北境内飞驰而去。
这日一行人穿过荆州,行至襄阳界内,到达新野小县,沿途看到许多逃荒的饥民,三三两两,或拖家带口,或结半而行,伤残、病弱的数不胜数,人人骨瘦如柴,小孩子的哭叫声不绝于耳,一路上辗转数百里,更有躺在地上或死或奄奄一息的灾民更是不计其数。潘强及手下将士见此情景无不心生难过,想起皇上年前早已下旨,命令各地开仓放粮,救济灾民,为何此处仍是灾民满路,尸横遍野?当下很是不解。一行人此时又渴又饿,正好去寻县衙,一为解决饥饱问题,二是责问知县为何不开仓放粮,救济灾民。
到了县衙,一行人不等县府下人通报,就直入县衙。
话说这新野知县姓丁名原,原是一屠夫,靠杀猪宰牛为生,大字不识一个,生性残暴,风流好色。与兵部尚书丁谓本是远房亲戚,后来靠着手里多年积攒的钱财,求着他打点了个知县做。每日里也不理事,只是派官兵到处收刮钱粮,强抢民女,无恶不作,以致民生怨愤,却敢怒不敢言。
这日丁原刚吩咐厨师置了一桌酒席,上有猪头,羊腿,大鱼大肉等美味佳肴,正左拥右抱的由两个夫人陪着花天酒地。
丁原此时已喝了不少酒,正头晕脑胀,见潘强竟末经下人通报就直闯进来,很是恼怒。却又不知他是何来历,刚要发火,见他身后站着一大批全幅武装、身强力壮的将士,就吓的不知道所措。连忙起身问道:“请问大人到此偏远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