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后一场人鬼之战-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瑞亚告诉我这整个控制台实际上是一个意念传感装置,只要将水晶房间内的图象记住,然后用意念传给它,接下来想去哪里都行,只用偶尔调整下速度、深度还有温度。

只要不进入太空做出特殊的飞行动作,控制的时候手就可以离开传感器。

诺亚方舟会自动调节成直线航线,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如在海底火山群或者太空小行星地带中飞行,就可启动自动驾驶功能,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补充另外的极其巨大的能量。

我在瑞亚的指导下作了一次驾驶的尝试,不管是升降、快慢与悬停,简直可以说是任意而为。

我还在驾驶过程中发现诺亚方舟拥有自己的一套避震系统,不必担心撞上建筑物或者海底的鱼群,这样以来就解释了那次在海底古城墙前,诺亚方舟像是拥有自我意识一样的停止前进的事。

更让人惊叹的是,不管怎样行驶,诺亚方舟内的人都稳坐如山,不会有晃动、倾斜和失重等感觉。

诺亚方舟就像在那里未动一样,只是看到外面的景物在变化和晃动,驾驶它的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当瑞亚重新坐到驾驶台前时,我有点舍不得那个位置,她又飞快地在控制台上打上了一个组合,一个比网球略大的金属圆球,从控制室的天花板山的一个圆洞中飘了出来,把我是吓了一跳。

它飘到瑞亚略高的地方停住,瑞亚说:“这就是太空飞行系统,和现在用的系统是不同的,可惜现在方舟没有外来能源,不然我们现在就可以飞到外太空去玩。”

“明天再教我这个吧,我今天的组合键还没记熟。”我说。

“嗯,好吧。你去休息吧,我在自己星球上交通工具和这个类似,也是花了半年多的时间才拿到驾照的。”

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回到诺亚方舟尾部的水晶房间去复习今天的操纵步奏,看着海底不断变换的景物,回味着诺亚方舟终端系统那晦涩的意念感应,一种疲惫的困顿之感突然袭来,我便昏昏然坠入梦乡。

第021章 核避难所

我们的下一站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losAngeles),也是目前全球最安全最庞大的核战争避难所的所在地。

这座核避难所的名字叫罗得,这个名字是根据第一世纪以前大约一百年的时候,就被藏在死海西北山洞的死海文书中的故事而定名的。

这些写在皮革上的文字告诉我们,在史前的核战争中,有索多姆与蛾摩拉两城是有计划地故意用一次核爆炸来摧毁的。

“天使”们为了惩治那些邪恶的人,将爆炸时间定在了那一天。

为了使那些他们认为不该被毁灭的人躲避这场灾难,比如罗得一家,他们匆匆来到城市,给这些人以警告,告诫他们“逃出城去”“不要回首顾盼,不要在洼地停留,逃到山上去”。

也许那里正好有天使为这些人准备的避难所——防核爆炸的掩蔽体。

而有一些人却不顾天使的警告,回头观望,当然难逃劫难,双目失明而亡。

听伏尼契教授和依诺船长说,只要是美国人,就知道这个核避难所的具体位置。

因为,它在美国太有名、太神奇了。

六年前的一个夜晚,美利坚合众国举世闻名的白宫后突然传出一声巨响。

闻讯赶来的治安官和防暴警察发现在白宫的草坪上有一个三十多米深的刚被砸出的大坑,坑底居然是一个直径约十二米的黑乎乎的大球。

美国科学家用尽一切办法都无法穿过这个黑色大球的表面。

什么高强度金刚钻头、超高温激光、高强度金刚钻头、高温电弧等等碎石断金的玩意儿统统对它是无能为力。

更为奇特的是,连高能电磁辐射都无法穿过这层防护罩。

结果美国的科学家不得不承认,仅仅凭地球上现有的技术,任何电波乃至任何信号都无法穿过这表层物质。

可正当美国的科学家要放弃的时候,他们的好运来临了。

这个黑色大球突然消失了,露出类似眼球壮的空心金属球体,体积比黑球小了一倍。

原来,这个空心金属球的外面裹着一层防护罩。可能是防护罩的能量耗尽了,它失去了防护罩的保护,科学家很容易的就进入了它的内部。

搜查结果没有发现任何外星生命或者残骸,美国人认为这空心金属球是外星人以前发射的探测器,他们可能有一种更为先进的信号可以穿过这层防护罩。

美国国防部直属的科研小组用排除法,排除掉了动力系统、导航系统和备用系统等装置后,发现了启动这层防护罩的装置。

确定了不久前防护罩的消失,是因为耗尽了“电池”的能量。

后来,研究员们发现这个装置用的,居然就是电池一样即装即用的能源!

能来到地球,不知道是运气,还是它的拥有者事先安排好的。

不过,且慢!再听听下面依诺船长说的,你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好运气——研究员们发现启动装置失去作用的原因,只是在自动更换“电池”的过程中,系统处理数据时出了一个错误。

在球状探测器中,美国的科学家共发现了五个这样的备用电池,两块大的,三块特别小的。

谢谢。。上帝,如果不是上帝如此恩赐的话,美国建在地表上的核避难所,也休想躲开黑暗时代头一年的高能辐射,因为这些电池,美国的高层官员和小老百姓们得以保住性命。这一切是因为美国人在探测器中发现了与小块“电池”匹配的启动装置,通过对原装启动装置的剖析,再经过数百次的实验,在短短半年内他们就把这个装置的原理弄清楚了。

当然,防护罩的原理可能人类再花几十年也不会知道。

美国科学家把小型启动装置安放在了核避难所中,用来彻底隔断避难所和外面的内外两个世界。

而在黑暗时代的考验下,证明了在这层防护罩外就算放置很强的辐射源,避难所中只要有地下管道让空气进入,里面的人只用带上食物和水,就可以长期安然无恙的生活在里面。

然而,这些电池却让科学家使用的提心吊胆:它们其实都是反物质装置!

小“电池”的能量足够美国全国的人用四十五万年,大块的电池就更不用说了。

通过对装置中那个使用完的“电池”的测定,发现它也才是工作了三万年左右而已,这一点说明了能够毫发无损地撞入大气层到地球的防护罩,所要消耗的能量是多么惊人!

我这天在方舟上一想到要去这么神奇的避难所,就很激动,不停地看着3d影象,生怕偏离了航线。

当然,我们都知道,这次的目标不会是营救,而是为了去了解世界的现状,因为美国最优秀的科学家、罗马教皇还有美国总统都在那里,他们手中所掌握的资料一定不少。

有了诺亚方舟的帮助,得到这些珍贵的资料和联系再不是一件难事。

“孙,还有船长和教授,你们都过来一下吧!”袁谷老师领着海底避难所的两个小孩,有些惊慌的对我们说。

“唉,袁老师,有什么事吗?”我正想该怎么让美国总统,同意我们参观核避难所的全貌。

“小孙,你就快来看看吧。”

我们都站起身来,跟着她来到水晶房间,走到水晶墙壁前,手肘靠着水晶玻璃看着。

在方舟发亮的生物光下,只见得一团巨大且黑黝黝的东西,一动不动的悬在水中间。我认真仔细地观察它,力求辨认这条巨大生物的性质。但一个念头却突然掠过的脑际。

“这是一艘船!”我高喊着。

“没错,”旁边的依诺也发现了,“一艘触礁沉没的船!”

“我们现在的位置在哪儿?”我问道。

“在大西洋的百慕大群岛附近海域。”伏尼契教授看着房间中央的3d地图说。

“百慕大群岛?你确定?”

“对,就是百慕大。”教授平静地说。

这个时候,我觉得教授肯定不大明白“百慕大”这个词,代表着我们接下来需要面对的是什么。

在这诡异的海域之间如同流动着一股腐败的味道,不是臭味,更像是霉味,我感觉就像迈入了久未开启的空荡荡没有尸体的坟墓,这就是我们无意间进入的那片被称作魔鬼三角区海域的第一印象。

“孙,不用太担心,这里离洛杉矶市还有一小半路程,以诺亚方舟的速度很快就能驶出这片海域。”依诺的意思是让我放心。

“希望如此。”我勉强笑了笑。毕竟自己从念小学开始,就对魔鬼三角区这个名称略有耳闻,没想到就在今天我来到了它的海底。还好不是坐船,自从我知道,诺亚方舟其实是艘可以进行星际旅行的宇宙飞船后,我呆在它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