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军火帝国-第2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尔察克攻入喀山,使得白俄临时政府势力伸进了乌拉尔山以西的俄罗斯中心地区,莫斯科的苏俄大佬们又惊又怒,而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俄罗斯有产阶级和反对苏维埃的民众终于找到了一个逃脱苏俄控制的机会。
在北方军驻鄂木斯克代表的协调下,从伊尔库茨克方向和阿拉木图方向,连续开出四辆北方军控制的机车,从喀山附近一次性接出了五六千犹太裔俄罗斯人。不少依然滞留在俄罗斯腹地的华工和华侨,也被一并解救了回来。
尼森伯姆基金会雇佣解救同胞的模式大获成功。
在上海的尼森伯姆立即被纳入了神秘的犹太社会高层组织视线,接连收到了很多橄榄枝。只是尼森伯姆却坐在办公室里喝起了闷酒,郁闷呀,消息说那边至少还有数万犹太裔俄罗斯人已经云集到喀山一带,焦急等待北方军的火车。
高尔察克的临时政府手上的机车,全力运输军火弹药补给,回程还有大批俄罗斯贵族阶层需要占用宝贵的车厢,自然没有空余运力帮助犹太裔。
在俄罗斯的犹太裔当然不止这么点点,但是大多数都在波兰和俄罗斯交界一带,在这里能够逃出这么多算不错了。
觉得自己干了一件大傻事,尼森伯姆心有不甘的发电报给科瓦尔,请他出面再和老板谈一谈,能不能降低一些雇佣价格,否则他会破产的。
接到尼森伯姆请求的科瓦尔,转身找到陈安,建议是不是在这些犹太裔中招聘一些技术员和科学家,彻底充实北方集团的技术实力。张尚武总办和张士远总办,已经多次向总部抱怨技术人员太少,很多事情都忙不过来,兰州机器局的技术水平也难以提升。
陈安眼中一亮,是了。犹太人是非常注重教育的,具有非常高的技术人员比例,尤其是很多有名的科学家也不在少数。
马上一份补充协议和尼森伯姆基金重新签署,基金会要协助北方军政府招聘犹太裔技术员或是科学家进入兰州机器局,招聘一个人,就扣除两个人的营救雇佣费用。
陈安这回是主动大出血了。
没办法呀,兰州机器局因为缺少技术积淀,在军火产品改良或是更新上始终没有任何进展,甚至连改动某些关键环节都做不到。
最明显的,就是尼森伯姆从欧洲购买回来的柴油机技术,至今还放在那里当样品,兰州机器局根本无从着手如何提高实用性的问题。
但是中国也有自己精湛的技术优势,就是代代相传的工匠技艺。曾经有台亨得利佩奇轰炸机的鹰式发动机引擎发生意外,检查发现是出现了一条非常细微的裂缝。兰州机器局的技师们对待重新熔炼制造引擎没有办法,但是却利用银丝镶嵌融合技术神奇般地补上了裂缝,另这台被外国工程师判定已经报废的引擎重新恢复使用。
伊尔库茨克马上成为了北方军控制机车的临时换乘中心,所有被营救回来的犹太裔俄罗斯人都在这里进行登记注册,并且专门有人询问是否愿意参加北方工业公司的招聘。一张大大的宣传画报就贴在登记处的墙上,那是一大串不同职位工种的最低薪酬标准,落款是北方工业公司。
远远高于俄罗斯国内薪酬标准的招聘启事,让不少囊中羞涩的犹太人怦然心动,毕竟无论是谁即使逃到远东,甚至更有钱点远渡到美国,都是要找工作。
起初犹太人只是看看而已,但是很快有几个年轻人上来询问了。
脸上似乎还有着油墨,一名年轻人有些犹豫地走到咨询处问,“我报名参加的话,家人能否一起到中国去?”
咨询处也是临时聘请的犹太人在负责,马上回答,“按照他们的条件,这是完全允许的。”
“行,那我报一个名。”年轻人很干脆,立即答复了。
登记的人员一边注册,一边奇怪地问,“伙计,你怎么回答这么利索?”
“远东好像没有这么多工厂,我怕即使到了海参崴,也找不到工作。”年轻人在一张纸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头也不抬的回答。
登记的人员一琢磨,确实是这个道理,是不是通知一下自己的几个朋友,还是参加北方工业公司的招聘好了。负责登记的这些犹太人,也都是尼森伯姆基金会临时在犹太裔俄罗斯人中临时聘用的。
有人开了头,后面就好办了,陆陆续续有不少人带着家人上来登记,准备前往中国的兰州。毕竟很多犹太裔人资产并不多,经过肃反以后已经一贫如洗,根本无力承担去美国的昂贵船票,留在远东又不知道能不能找到工作,还不如去南方的中国混口饭吃。
在另一处登记点,登记的人随口问了一个貌似工程师的中年人差不多类似的问题。中年人非常实在的回答,“帮我们从俄罗斯运出来,总是需要很多费用的。既然他们需要工程师,我就接受招聘干几年,略微偿还一下他们的恩情好了。”
“所有的费用都是尼森伯姆基金出的。”登记的人员马上解释。
中年人一愣,“那就做几年所赚的钱,尽量捐助给尼森伯姆基金好了。”
登记的人员一时哽住了。
李虎臣也跑到了火车站,现场察看犹太裔俄罗斯人的转移登记情况。
在登记点,一名负责的犹太人会说汉语,很快迎了上来,给这位北方军在伊尔库茨克的最高指挥官做介绍。
在伊尔库茨克,不仅犹太人在这里稍微停顿休整一下,还有很多乘坐白俄临时政府控制机车撤退的俄罗斯人也会略微休息片刻。
“他们的公司能够提供一个实验室吗?”一名中年俄罗斯人再一次问登记人员。
登记人员皱了皱眉头,“好像没有说到这个问题,不过按照你的要求,这个实验室水平是比较高的,中国应该无法提供吧。”
李虎臣注意到了这个正在进行的对话。中年人有些秃头,但是很精神,不温不火,很有一股教书先生的味道。
中年俄罗斯有些失望地离开了登记点。
李虎臣饶有兴趣地走到登记点处,问登记员,“他刚才问了些什么问题?”
登记员赶紧回答,“他并不是犹太裔,我告诉他,我不知道北方工业公司招不招聘俄罗斯技工。”
李虎臣哦了一声,就没再追问,随后,继续走向其他地方询问。登记人员张了张嘴,见他们没有问,也就没有说刚才对话的第二个问题。
一个大人物从此和北方集团擦肩而过。
西科斯基,有些秃头的中年人,俄罗斯著名的飞机设计师,世界上第一架重型轰炸机伊里亚穆罗梅茨轰炸机的设计者。也就是当年,陈安费尽心思从德国人手中拿到的那一架沙俄轰炸机残骸类型的飞机。
伊里亚穆罗梅茨轰炸机,最大载弹量522千克,最大续航时间5。5小时,最快飞行速度121千米每小时,乘员四人。沙俄帝国在倒台前,总共生产了73架这种轰炸机,用于同德国作战。
民国七年秋,西科斯基趁着混乱,逃离苏俄控制,转道西伯利亚,进入临时政府控制区域。一年后,西科斯基经海参崴移居美国,日后创立了西科斯基飞机公司。再二十年后,西科斯基研制出了全世界第一架真正的直升机。
天才无论在哪里都是永远会绽放光芒的。
几天功夫,北方军从喀山附近转移了近三万名犹太裔俄罗斯人。直到前线又开始吃紧,这才停止大规模的转移活动。
东方面军败退出喀山后,立即遭到了彻底整肃,甚至将领导层面全部换了一遍,然后又马上补充新鲜血液,开始了新一轮的反扑。
高尔察克的白俄军打打顺风仗还可以,但是遭到东方面军势如潮水的凶悍攻势后,马上就到处吃紧求援,眼看就要撑不住了。喀山的丢失,苏俄高层也震怒了,毕竟那里还有这沙俄秘密金库这个传说。
占领喀山一个月不到,高尔察克的部队就再次丢掉了喀山。
这个时候,一大批技术纯熟的犹太技师连同家人已经进入了甘肃。这批人员的到来,对于北方集团的发展起了至光重要的作用,虽然依然没有能够攻破柴油机的技术壁垒,但是确确实实将兰州机器局以及北方工业公司的产能都翻了一倍,甚至还有余力帮助陈安开始新建阶州的火力发电厂了。
        
第十二章 帝国荣光
火力发电远比水力发电更早进入实用阶段,无论是在上海,还是在阶州,最早应用的都是火力发电,而且发电功效并不低。
只是火力发电从长期上来说,效益比是要低于水力发电的。水利发电没有污染不说,只是一次性投资过于巨大,但是建成以后,除了少量的维护费用,基本上就坐等利润滚滚而来了。而火力发电整天冒着黑烟,但是建设周期短,只要煤炭充足其发电功率能保持相对稳定。费用而言,火力发电一次性投资看起来不多,其今后每年运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