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我们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只能追求各自的理想,无论是金钱、地位还是成就,期望理想的实现会给我们带来幸福。然而每一次理想的实现所带来的生活状态的改变,似乎都只是暂时增加我们的幸福程度。工资从五万涨到十万会让我们开心几个月,但我们总能很快适应十万的生活状态,又有了挣二十万的目标,于是幸福程度又回到从前。对于这个普适的现象,学界早已经有了悲观的论调:幸福都是暂时的,长期持久地提高幸福程度是不可能的。



然而加州大学的研究者们在2005年发表的文章中指出,持久提高幸福程度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只是我们的眼光应该超越外界的条件,放在人的行为上。也就是说,幸福并不是一个静待追求的具体目标,而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在获得幸福感的过程中,我们做什么比我们有什么更重要。特定地说,我们应该问的问题不是赚多少钱才幸福,而是钱怎么花才能幸福。



那么,钱怎么花才能幸福?以下为单选题:当你领到奖金的时候,是a)存起来,b)付账单,c)吃一顿大餐,还是d)给自己买东西?



如果你选的是以上皆非,那么恭喜你,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你很有可能是真正懂得幸福何在的人,因为这笔钱,你多半是花在了别人身上。不论是给父母妻子买东西,请朋友吃顿饭,还是资助一个失学的小孩,美国《科学》杂志在2008年3月发表的一篇文章证明,把钱花在别人的身上,比花在自己身上更能带来幸福。



这篇由加拿大卑诗大学(u。ofbritishcolumbia)心理系研究者和哈佛商学院市场营销研究者合作的文章,调查了日常花费习惯与幸福指数的关系,奖金的去向与幸福指数提高值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验研究了〃飞来横财〃的用法与幸福指数提高值之间的关系。结果是,去除收入水平的影响,日常经常给别人买东西或捐钱的人更幸福;去除奖金高低的影响,用奖金给别人买东西或捐款的人变得更幸福;最后的实验甚至证明,那些必须把飞来横财花在别人身上的人,比必须花在自己身上的人更幸福。



有了这样的理论支持,你应该很容易理解自己为什么给自己买太多东西会有挥霍的负罪感,而给爸妈或孩子买东西的时候,却能够可着劲儿花钱,一点儿也不心疼。这个研究结果无情地告诉我们,我们这么做,并不是因为〃无私〃,拿自己的钱给别人买东西,只不过是用物质去换取自己精神上更大的幸福。或许,所有的人都是自私的,都在追求自己的幸福,无论这幸福的来源是对物质的拥有,还是精神上的满足。区别仅仅在于,有的自私会对别人造成伤害,而把自己的钱花在别人身上这种〃自私〃,给自己和别人带来的都是幸福。那么,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



吃多少细菌才安全

,小,说'网

 云无心



我们都知道细菌无处不在,即使是我们认为洗得很〃干净〃的手上也充满了细菌。虽然多数细菌是无害的,但是……正如飞机失事是很小概率的事件,但只要碰上一次我们就歇着了……再多无害甚至有益的细菌,也改变不了有害的细菌让我们寝食难安,甚至再也不用吃饭了。人们吃出问题的例子,只有一小部分跟细菌无关……比如河豚或者各种食物过敏,其他的绝大多数都是细菌惹的祸。



我们所吃的各种食物,不管是蔬菜、水果,还是肉、蛋、奶,都充满了细菌。绝大多数人喜欢的走地鸡、野味、农家肥种的菜、野生的鱼虾等等,携带的细菌比大规模养殖的更难控制。通常的洗涤,可以去掉一部分,但是对大多数细菌来说,任你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适当的条件下,用〃春风吹又生〃来形容,都显得过于保守。细菌的繁殖速度,不是〃一生二,二生三〃那么慢条斯理,而是一变二,二变四,四变八那样的几何速度。在适当的生长条件下,有的细菌半个小时就会增加一倍。换句话说,一个细菌在这样的条件下,24小时之后,就可以给全国人民每人分上二十几万个。



当谈到食品安全的时候,许多人着眼于化肥、农药、转基因、防腐剂之类,且不说这些东西是否真的有害,即使是有,也远比细菌要好监控。食物保存中的安全,远远比这些因素要难以控制,而且更容易产生危害。没怎么听说过因为化肥、农药、防腐剂,或者转基因导致的问题,倒是有许许多多变质食品导致中毒乃至死人的例子。



食物中细菌的存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用了农药的蔬菜,农药分解或者洗去了就不会再有。但是其中的细菌,今天可能还少,放两天却可能变得很多。细菌在食物上的存在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菌种的来源,二是保存的条件。细菌的来源更多地取决于环境,卫生洁净的环境中较少,大规模科学种植养殖的食物原料中也较少。fda推荐人们食用农场养殖的鱼类,也是出于这种考虑。经过高温处理的熟食中的细菌比原料中少,大概每个人都能想到。就保存条件来说,低温不利于细菌生长,所以大家才会把食物放在冰箱中。但是哪怕是零下二十度的冷冻室,也不能杀死细菌,只是让它们消停一下。一旦给点温暖,它们照样又灿烂起来。一些顽强的细菌,在4度的冷藏室内照样生长。所以,冰箱也只能暂时保存食物,最安全的方案还是尽量加快流通,减少存货。高浓度的盐是抑制细菌生长的有效手段,千百年来,没有冰箱的祖先就是用这种方式保存某些食物的,比如腊肉、咸菜。



到目前为止,加热仍然是杀死细菌的最有效手段。一般来说,在121摄氏度下加热15分钟以上,即使没有把细菌全部杀死,剩下的也就成不了气候了。但是许多食物要是加热到这种程度,就没法吃了。通常的食品加工,只是把细菌的量减少到一定浓度,不会对人产生危害就行了。比如说牛奶,所谓巴氏灭菌的〃鲜奶〃是把牛奶加热到72度左右15秒。经过这样的处理,细菌量会被减少到初始量的十万分之一,虽然还有不少,但是在冰箱里放两三周细菌量不会长到对人有害的地步。如果是超高温灭菌,则把牛奶加热到135度以上,1秒钟就可以杀死几乎所有的细菌,即使是放在常温下也能保证几个月没有问题。当然,这都是指密封保存的情况。如果对嘴喝一口,这些处理几乎就算白干了,其中的细菌生长速度会大大增加。其他的食物也是如此。比如说鸡蛋,有些人喜欢吃那种蛋黄没有凝固的所谓〃流黄蛋〃。鸡蛋中的致病细菌在蛋黄没有凝固的温度下不会被杀死,所以,如果鸡蛋中含有较多的细菌,比如说满是鸡粪的鸡圈里的鸡蛋,〃流黄蛋〃就比较危险了。



无数的食品科学家和工程师花了不计其数的工夫,想要找到比加热更好的杀死细菌的方式。然而到目前为止,能够经济实惠广泛使用的还是加热。中餐的原料有很多不注意卫生的地方,但是中餐的安全性问题却不严重,关键就在于中餐一般都是经过高温烹饪,现做现吃的。西方的蔬菜,多数是生吃的,所以从种植、运输、保存到分销的各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监控。否则,沙拉吃下去,就开始拉肚子了。就安全性而言,速冻蔬菜甚至是更好的选择。我们难以监控原料中的细菌,但是可以把食物做熟来保护自己。



对于个人来说,注意食品安全,良好的卫生习惯非常重要。厨房冰箱都是藏污纳垢的地方,经常性的清洁(比如酒精、醋等都有不错的效果),并且保持通风干燥,有助于减少细菌的存在。那些存在的细菌,本来可能成为我们食物中的菌种。家里的食物,尽量减少存货,做饭做菜,也尽量吃多少做多少。因为减价而囤积大量原料,或者做一次饭吃上一两周,都会为细菌提供广阔的天空。尤其是很多特价的蔬菜、肉、蛋、奶、水果,特价的原因就是积压了很长时间,再买回家保存,简直就是考验自己对细菌的抵抗力。

 


。。



孤岛生活

  

姬十三



一头小动物来到了荒岛,听起来像是《马达加斯加》的现实版。然而,对于这只棕褐色的挪威品系雄性鼠来说,它不过是从一个荒岛被带到了另一个荒岛……它既然从未被囚禁在笼子里过,也就无从享有重获自由的欣喜。它也并非是漂洋过海来看什么东西,瑞塔,人们这样唤它,2004年底,它原本好端端地在南太平洋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