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当彩色的声音尝起来是甜的-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留在牙齿和刷毛上,接触水的面积增大,也加快了乳化。所以正确的动作是,牙刷放进口腔后先横向在牙齿面、牙床等面上来回刷一遍,让牙膏均匀涂在牙齿上,再按照上下顺齿缝仔细刷,可避免膏体脱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早上起床后就用两种方法刷了两次牙,结果充分证实了上面的理论是正确的,回去试下吧。(儒客小子)







如果牙膏可以像口香糖那样粘乎乎的,牙膏不就不会掉出来了吗?好!让我们来看一看牙膏的主要成分。牙膏是由粉状摩擦剂、湿润剂、表面活性剂、粘合剂、香料、甜味剂及其他特殊成分构成的。但是在这些成分中,我们没有看到可以使牙膏与牙齿紧密结合的成分,所谓的粘合剂也不过是为了使牙膏中配料分散均匀,看来商家在制造牙膏的时候并没有考虑这一有创意的想法。(excel)







每天早上睡眼惺忪地穿好衣服,穿过寂静的走廊,站在公共盥洗室中,迷迷糊糊地把牙膏挤在了牙刷上,然后塞进嘴里。突然,一滴牙膏滴在了瓷砖上。我清醒了,暗暗地为这浪费的一滴牙膏感到惋惜的时候,心里同时暗暗地发誓,明天要让所有的牙膏分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第二天情况依然照旧。



1从解剖的角度来看,嘴巴,学名口,是一个非密闭的器官,这一构造特点是牙膏掉出的解剖基础。据我口头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周围的同学表示,刷牙的时候暂时使嘴保持密闭状态可以避免牙膏掉出。



2从物理的角度出发,重力是不可小觑的一个重要因素。重力是牙刷离开口腔的动力。正如神n在火箭的推射力的作用下向太空高速行驶一般,牙膏在重力的作用下,不可避免地要向下落去。



3从刷牙时的体位考虑,尽管刷牙的体位因人而异,但是绝大多数人刷牙时都保持着不同角度的前倾位,在这一体位状态下,想拥抱牙膏不被浪费还是有一些难度的。(excel)







如果你画过水粉就知道,世界上为什么要有调色盘,而不是直接把颜料挤在毛笔上画。你挤在毛笔上,画到纸上,第一笔肯定有大量颜料被抹在纸上。为什么牙膏会掉一块?因为牙齿没有提供足够摩擦力来抓住那第一〃刷〃。所以世界上出现了调色盘,让毛笔在里面把颜料和水充分混合,并吸收适量的去画画,如果我们刷牙也用调膏盘就不会掉牙膏了。(abt)







先提泥鳅。泥鳅是很多人都不喜欢的,由于它身上的粘液而很难把握住,上司一般都不喜欢泥鳅类型的部下。而入嘴的牙膏就是这样一个〃泥鳅〃。由于与水的作用,入口的牙膏四周会产生〃泥鳅粘液〃而变得难以把握,因此在我们刷牙的时候多半会有一块〃小调皮〃会遛出去。针对泥鳅,用一个类似狼牙棒的东西钉住,这样把握起来就容易多了。牙刷就是这样一个〃狼牙棒〃。当然还有另外的办法:将嘴里的牙膏弄薄,于是就能在很短时间内化掉,具体操作方法就是刷牙前,先将牙膏均匀涂抹在牙齿上,然后启用牙刷。实践证明,后面的办法在防掉牙膏方面要优于〃狼牙棒〃办法30%。一些公司对于内部某些比较滑头业务也超强的员工采取赠送公司股份的方法,实际上就是〃狼牙棒〃战术。(平子)



后记



刘旸,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细胞生物学博士。歌唱得极好,爱好古典音乐,松鼠会最活跃的女作者;



刘念龙,东莞某中学生物老师。有人誉他〃几乎是在网络博客上横空出世的科学文章写手。短短几篇器官进化的文章,就尽得新科学写作的精髓,生动有趣而干净利索〃;



瘦驼,烟台某大学生物老师;玩摄影、玩天文、玩自行车,在新京报开设《动物行星》专栏,动物问题拿去问他总没错;



小庄,高分子硕士,做过美编,玩过乐队,上海某科普杂志编辑,还写乐评;



彭茂宇,在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芝加哥分校攻读遗传学博士。〃动漫圈老人〃,动漫杂志专栏作者,为本书制作彩色辑封;



苏震,天津某软件公司老总,数学专业出身。喜欢数学史和漫画,本书的黑白漫画插图全部出自他手;



……



名单还可以列很长。这本书参与作者30人,科学松鼠会成员90余人,几乎全部是拿了个理工科学位又跑来做写字的事,他们不光能把文字写得好看,业余爱好也丰富得不像常人以为的〃理工男〃、〃女博士〃。



这些人都是怎么找到〃科学松鼠会〃的,我已记不太仔细,似乎一晃眼,身边就有了这么多志趣相投的朋友,就像是我生活中本来就该有的属性。有朋友说,〃学理工科的人,如果聪明又不呆不迂,那是很上品的〃。难得他们还都性情温和,偶尔吵起架来也会很快冷静,自我反省,〃也许我错了〃。这是科学人的态度。



〃上品〃的理工男女,写得一手好文章又爱科学的,估计不算多。所以在我前几年的科学写作生涯中,总觉得很冷清,常见到的作者就那么几个,全凑在一起,都不够玩一局杀人游戏。



但是一次msn上的聊天改变了这一切。2007年11月20日,〃科学松鼠会〃这个名字被敲定,有了一个私密论坛,2008年4月28日,群博客正式上线。如今,我们有了近百位作者,几十万读者。



有时候我恍惚觉得,这些人本来猫在一个大房子的各个角落里,一敲锣喊吃饭就全冒出来了。想起小时候读过的武侠,隐匿多年的帮派老人决定复出,燃一缕狼烟,消息被传递至村庄、城市、山区和荒漠,正在田间耕种的老汉、街头被人欺负的小贩、喝酒赏花的公子哥,原来都是默默隐忍的江湖高手,他们伸个懒腰,挺起身,念叨道,〃该出发了〃。



于是我们就聚到一起了。



   ——姬十三



关于科学松鼠会



〃科学松鼠会〃是一个科学传播公益团体。成员包括来自国内外各院校的一线科研工作者,来自《环球科学》、《新发现》、《新探索》、《新知客》、《牛顿科学世界》、《冰点周刊》、《三联生活周刊》、《南方周末》等媒体的科学记者、编辑,以及活跃在各大媒体科学版的多位科学作者和译者。除了以写作的方式参与科学传播外,松鼠会还积极开拓形式多样的线下活动。目前,科学松鼠会的正式作者共有120多位(2009。3),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超过20人。科学松鼠会致力于为科学传播工作者服务。我们把对人才的培养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期盼有想法、有能力的人加入科学传播事业,并竭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制造各种培训交流机会。我们希望每位〃松鼠〃的个人价值都能在这里得以最大实现,从而引领越来越多的人涌入这个领域,成长为科学记者、撰稿人及其他形式的科学传播工作者。科学松鼠会致力于推动科学传播的大众化。我们通过引导作者写作、组织线下活动、与其他机构合作等方式,向大众传播科学,目前,songshuhui。net网站是主要传播阵地。



【完】 


。。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