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皇后全传-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废贬太子的阴谋,像一张大网,悄悄地在太子李瑛的周围撒了开来。

武惠妃召女儿咸宜公主的驸马杨洄入宫,密告了废贬储君太子的计划,令他密切监视太子李瑛的一举一动,谣言诽谤,于街头巷尾广为散布。

咸宜公主的驸马杨洄从自身晋官加爵的角度出发,当然希望李瑁升为太子。于是,他广为散布太子李瑛与惠妃不合的谣言,制造太子行为淫秽的舆论。

咸宜公主每次入宫觐见父母,常将这些谣言说与玄宗和惠妃,离间玄宗与太子的关系。武惠妃又常在玄宗面前哭诉自己的苦处,诋毁太子李瑛及其他诸王。

不管是真是假,说得听得多了,也就成真的了。唐玄宗对太子李瑛行为淫秽的谣言信以为真,更坚定了他早已萌生的废贬太子的念头。

废立太子是事关朝政延续,政权安危的大事,同时也是关系到国家社稷的大事。在这一点上,唐玄宗还不算糊涂。于是他即刻召见三省丞相商议废立储君事宜。

这次廷议之事,中书令张九龄等重臣早有预料,明白个中真情。所以当玄宗提出贬废李瑛,另立储君的要求之后,张九龄首先反对,他说道:

“太子和诸王早年即入太学诵习孔孟圣贤的训导、事事都能按礼仪规范去做,这是普天之下都知晓的事,并庆幸有这样的储君。陛下临政日久,儿子虽然很多,也不能一天就贬废离弃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三个儿子啊!史书上记载,晋献公迷惑于宠姬的谗言,使太子申生忧愤而自杀,晋国因此内乱;汉武帝听信江充的蛊惑,欲杀太子,结果迫使太子发动兵变,血流成河;西晋惠帝的太子宽厚贤明,被皇后贾南风僭杀后,导致了八王之乱和西晋的败亡。先朝的隋文帝听信了独孤皇后的话,贬废太子杨勇,改立杨广,最后连天下都失掉了。当今太子李瑛实在是找不出什么过失,鄂王、光王又为人贤仁豁达,怎么能说废就废呢?父子的关系,是法天地而成就的,如果儿子真的有过失不足,也应该掩密不语,怎么能满天下的张扬呢?希望陛下明察是非,谨慎裁断,赦免太子及诸王的过失吧!”

听了张九龄等一班重臣的直言诤谏,唐玄宗默然无语,不得不放弃贬废太子的意图。太子李瑛算是逃过了一场灾难。

太子李瑛虽然知道这一切都是因武惠妃所起,但武惠妃是父亲的宠妃,投鼠忌器,李瑛也无可奈何,常常是忧郁寡欢,怏怏不乐,特别是一班重臣相继去职,张九龄被免去宰相职权以后,李瑛失去外援,常常与鄂王、光王聚于东宫,借酒浇愁。

张九龄免相以后,取代他掌握宰相实权的是李林甫。李林甫邪佞妒贤,闭塞视听,凡是与他不和,略有才能的人,他都要设计除去。此人诡计多端,很少有人能逃脱他的圈套。李林甫晋为宰相之前,就处处探听内宫动态,以投其所好。他早已知晓武惠妃有废贬太子,立寿王李瑁为储君的企图,只是唐玄宗立意不坚,又加之张九龄一班重臣的激烈反对,无法实施罢了。

自古以来,为臣子的,只有在君王面前唯唯诺诺,爱君王之所爱,恶君王之所恶,才可以永葆权位,荣华富贵。为了讨好玄宗,赢取信任,稳固自己的地位,李林甫常有意在玄宗面前着意称赞寿王李瑁,贬斥太子李瑛。李林甫此举很快传入后宫。武惠妃得知暗暗得意,对李林甫也另眼相待。宫内、朝外相互勾结,一拍即合,只差寻到一个合适的机会下手了。

公元737年,杨洄密令家人四处散布谣言,诬陷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以及太子妃薛氏的兄长薛钅肃等人私藏甲兵,阴谋夺宫造反。一时间,京城长安传言纷纷,唐玄宗也将信将疑。

一天,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同时接到宫中传旨,急召太子及二王,“内宫有贼盗闯入,速召太子、鄂、光二王,携兵入宫护驾。”

情急之中,李瑛、李瑶和李琚也未多加斟酌,立即披甲备兵,率东宫卫队入宫巡捕盗贼。此举正中武惠妃所设圈套。武惠妃得报太子及二王已率兵进入皇宫,立即赶到大明宫,面见玄宗。她惶惶地说:“太子与鄂、光二王阴谋弑君篡位,已经带兵闯入宫中了。”玄宗闻讯大吃一惊,但因为他深知武惠妃和太子之间的矛盾,所以还是先派宦官前去证实。果然如武惠妃所言。唐玄宗即刻传旨速调禁卫军入宫,将太子、二王及东宫护卫团团包围。至此,太子李瑛等人才知道自己掉进了武惠妃精心设置的阴谋陷阱之中,有口难辩,只得寄希望于父亲的明断了。

事变平息之后,玄宗立即宣召宰相及三省重臣廷议太子“谋反”事宜。由于李林甫早早有言在先,所以众大臣都缄默不语,只待李林甫发话定夺。李林甫说:“所谓太子‘谋反’之事,实为陛下的家务纠纷,于国于民并无干系。家务事是无需臣子们廷议决策的,陛下圣明,定有明断。”李林甫讲完以后,众大臣只是附合,如出一辙,没有异议。于是,唐玄宗亲自颁布诏令:“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有负圣恩,率兵闯入皇宫,阴谋篡权,反叛父皇,三人的罪行实属十恶不赦。现今诏告诸有司及天下,废贬太子及鄂、光二王为‘庶人’,参与谋叛的党羽薛钅肃赐死。”

诏令公布以后,太子李瑛即被逐出太子东宫,与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同时免去封号,贬为“庶人”。但是武惠妃、李林甫等人深恐有朝一日,李瑛等人翻案,累及自身,所以非要置三人于死地而后快,常于玄宗面前数落李瑛对父皇不满,企望翻案。最后,唐玄宗下令将李瑛、李瑶、李琚三人收监处死,以绝后患。

所谓“太子谋反”的冤案,很快就传遍京都长安及全国各地,士人官吏及黎民百姓都为太子三人愤愤不平,称李瑛、李瑶、李琚为“三庶人”,讥讽唐玄宗无识偏信,武惠妃和李林甫邪佞奸阴。

迫于朝野上下的舆论,唐玄宗没有诏立新的太子。武惠妃设计怂恿唐玄宗一日废杀三子,又加上玄宗在册立储君太子的事情方面犹豫不决,追悔不及,渐渐冷落了她,于是焦虑成疾,不久便病卧不起。武惠妃病倒以后,自知亏心,进而精神迷乱,夜夜都见太子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的冤魂前来作怪索命,病情日愈沉重,无奈武惠妃只得求助于巫术。她宣召道士入宫,设术坛作法,用压胜术将冤魂驱走。谁知其后,武惠妃反而白日做梦,常见李瑛等“三庶人”冤魂白日幻出,索要性命。武惠妃日夜不得安宁。她宣召一批左道巫师入宫,日夜为之守护宫门,仍不见效。于是她请求玄宗将李瑛、李瑶、李琚的灵柩起出,重新按太子、诸王礼仪厚葬。同时,又将处死太子及二王的刽子手斩首,殉于三人墓旁,以求安寂亡灵。

然可能是内心有愧,那三人的“冤魂”非但不去,反而日夜缠身,使人不得安宁。唐玄宗亦恐怕恶鬼缠身,处处躲避、疏远武惠妃,册立太子之事更不敢提。武惠妃的病情愈来愈重。

公元737年二月,武惠妃连惊带吓,精神失常,终于离开了人世,时年41岁。

公无738年,唐玄宗终于册立了太子,但不是寿王李瑁,而是第三子李亨。同时,唐玄宗追封武惠妃为皇后,谥号“贞顺皇后”,葬于敬陵。

第一百九十九章 杨玉环唐玄宗李隆基贵妃

姓名:杨玉环

生卒年:公元719~756年

籍贯:祖籍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生于蜀川(今四川成都)

婚配:唐玄宗李隆基

封号:贵妃

封妃时间:公元745年

国色天香寿王妃

杨玉环是隋末梁郡通守杨汪的四世孙杨玄琰的女儿。初为玄宗第十八子寿王李瑁妃,因其姿色绝美,娇体丰润,晓音律,擅歌舞,为玄宗所爱,于是便有了“父夺子妻”,旋纳玉环入宫,被填充为贵妃。这就是“秀鬓花颜金步摇,倾城倾国色无比”的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

据说杨玉环出生时手臂上还套着一枚玉环,这在亲戚中引以为奇事。她自幼聪颖伶俐,招人喜爱,然而不幸父母早逝,很小就成了孤儿,被叔父河南府士曹杨玄璬收养。因而她的少女时代是在洛阳度过的。

公元734年,年方二八的杨玉环已完全显露出其娇艳的风采。举手投足,顾盼神飞,无不在向人们展示她那青春的美丽。一个偶然的机会,杨玉环意外地认识了玄宗皇帝最宠爱的女儿咸宜公主。在同咸宜公主的来往中,杨玉环认识了公主的同母弟弟、时封寿王的皇子李瑁。杨玉环的姿色使寿王一见钟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