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皇后全传-第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官婉儿天生丽质,聪颖过人,自幼勤奋好学,过目不忘。一开始由婉儿的母亲郑氏亲自做她的启蒙老师。后来经特别的许可,婉儿得以和宫人们同去习艺馆,跟宫教博士正式学习。婉儿立刻崭露头角,成为博士们得意的学生。婉儿不仅精通经书、史书,而且书法、算术、吟诗、宫廷礼节、棋弈均有涉猎。

上官婉儿14岁的时候已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不仅妖冶艳丽,独出冠时,而且天生聪秀,过目成诵,下笔千言,好似平日构成,不假思索,因而名声大噪。武后听说后,决定亲自召见她。

因为要觐见武后,掖庭官特地为她换上干净的上衣和裙子,胸前挂着领巾。头发的样式和宫人的高髻不同,梳成双鬟,这是宫婢的发型。第一次觐见武后,婉儿镇定自若,武后命题令作,婉儿一挥而就,武后细看一遍,不由得极口称许,“此女绝非凡骨!”遂将婉儿留在身边,悉心指导,让其撰拟诏书,参决政事。之后,武后赏花设宴,令她与群臣赋诗,满朝文臣武职众多,但最后均败在了婉儿手下。

对于女儿的一步登天,郑氏既喜又忧。喜的是婉儿从此可以荣耀门庭,忧的是女儿侍奉的是夺走了公公和丈夫生命的武后,伴君如伴虎。她知道婉儿平常视武后为仇人,担心她找机会报复,反而惹出杀身之祸。

年幼的婉儿得知家世后,没有掉一滴泪,只是握紧小手,紧闭双唇,什么都没说。以后母亲想提这件事时,都被婉儿阻止:“过去的事情还提它干什么?如果被别人听到,事情可就麻烦了。”她小小年龄好像一下子懂得了很多。

婉儿非常佩服武后处理事务的敏捷和她那孜孜不倦的精力。久而久之,婉儿为之倾倒,为之折服,对武后产生由衷的敬仰和无限的憧憬。婉儿从武后身上吸取了各种各样的知识:言谈举止、价值观念、思维方法。而最最关键的还是武后作为“帝王”的为政之道。在和武后相处的日子里,婉儿看到了太子弘的突然死亡;看到了太子贤被立为太子,又转而被废的下场。太后做事的果断以及宫廷内部的尔虞我诈、互相倾轧,给婉儿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公元684年年初,武则天废中宗李显为庐陵王,改立睿宗李旦,一切军政大事都由武则天临朝处理。这年九月,发生了柳州司马徐敬业在扬州举兵反对武则天的事件。当时“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也参加了这次起兵,并写了一篇讨伐武太后的檄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骆宾王的檄文传到太后的手里,当太后看到文中写的“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徽。昔充太宗下陈,尝以更衣入侍。泊乎晚节,秽乱春宫。密隐先帝之私,阴图后庭之嬖……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共疾,天地之所不容”,不觉露出了微笑,婉儿站在武后身边直发愣,她不明白为什么武后看着大骂自己“弑君、鸩母”的文章,竟如此的镇定自若。太后望着发愣的婉儿说道:“婉儿,你怎么啦?从头开始朗读,让所有的人听听吧!”太后止住笑,催促婉儿。婉儿定了定神,稍稍清醒后,以清晰的声音读道:“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誓清妖孽。……一抔之土未干(指高宗葬未久),六尺之孤(指中宗)安在?”读到此,太后制止婉儿读下去:“刚才那两句再读一遍!”婉儿又读了一遍:“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这篇檄文是什么人作的?”武后问。“是临海丞骆宾王所作。”婉儿回答。

“真是绝对妙句,虽然内容空洞,充满攻击谩骂,可是它确实是篇好文章,能写出这样好文章的人,也不简单,让这样有才学的人流落乡村野郊,这难道不是宰相的罪过吗?”

婉儿接着读下去,读完后,婉儿感慨万千,为太后知人善任的肚量所叹服。

自万岁通天以后,所下制诏,多出自婉儿手笔。随着婉儿的权势增强,婉儿的胆子也大了起来。

武则天在生活方面比较放纵。先是宠幸薛怀义,后来又宠幸张昌宗。

公元697年时,武后已达70岁。因为武后视婉儿为其心腹,所以她与男宠张昌宗的关系,对婉儿也不保密。这时婉儿也已经33岁了,在不知不觉中婉儿与昌宗产生了感情。不久,武则天对婉儿与昌宗之事有所察觉。一天上午,婉儿和往常一样陪则天皇帝进餐。张易之、张昌宗均在座。则天女皇的右手伸向怀中,突然,一道如流星般的白光射向婉儿。婉儿脸上顿时血流如注,一切都发生在刹那间。匕首的刀锋刺伤了婉儿的额头,婉儿用手捂着脸,跪在墙角,空气好像也凝结了。而武后却什么也没说,径自大踏步地扬长而去。自此事后,婉儿被幽禁在掖庭局的女牢里。

武后对如何处理婉儿一直犹豫不定。杀她,于心不忍,实在太可惜。不杀,平息不了心头恶气。在张昌宗的再三苦求下,则天皇帝决定不杀婉儿,代之以黥刑,让她永远牢记。

能免死罪,令上官婉儿惊喜不已。但额上留下难看的记号,自己以后可如何见人呢?婉儿说动了宦官医师给她以朱色刺青。从此在婉儿的额中央出现了以朱色刺成的梅花。

后婉儿身体康复,当她再次被召见的时候,不只是武后,就是宫中所有的宫人都觉得婉儿身上散发出一股更加独特且神秘的魅力。虽然上官婉儿仍像从前一样被武后恩准,又回到女皇帝身边担任秘书工作,可是从此事以后,她再也没有陪则天女皇进餐,武后对她的宠爱也大不如前。

则天退位婉儿复宠

公元705年,宰相张柬之等发动政变,诛杀二张(张易之、张昌宗),迫使武则天退位,尊为上皇,复国号唐,中宗(太子显)复位。

婉儿很快获得了中宗的宠幸。原来,中宗与婉儿早就相识。中宗第七女安乐公主,姿性聪慧,容貌秀丽,中宗、韦氏甚加喜爱。待到武则天复立中宗为太子,见了此女,也格外喜爱,将其嫁与武三思之子崇训。临嫁时,贵戚显宦,社会名流,无不往贺。上官婉儿也随同前往。当时还是太子的李显在宴会上看见婉儿诗意新颖,容色秀丽,内心暗自欣赏。

中宗复位后,中宗让婉儿继续当新帝秘书,专门掌管制作敕命、誊写,及向中书省传达命令的工作。不久,便册封她为婕妤。此时,婉儿已经42岁了。她与一心想学武则天临朝专制的韦后及武三思很快形成了一个新的权力中心。

韦后、武三思等势力的发展,很快与太子李重俊发生了矛盾。重俊不是韦后的亲儿子,韦后对重俊被立为太子,深感不安,因而一直想废掉他。

重俊对韦后和武三思等要废掉他的想法早有所知,但他发现满朝文武大臣,多是武氏党羽,只有魏元忠、李多祚两人,较为正直,于是同他们商议政变计划。

公元707年夏,李多祚会同李思冲、李承况等,带领三百羽林兵,拥着太子重俊,杀入武三思宅第,武氏父子及其全家男女老幼均被杀。

此时,中宗与韦氏、婉儿,及安乐公主等夜宴才罢,忽然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踉跄进来,报称太子谋反,已领兵入肃章门了。婉儿颇有主见,献计道:“玄武门楼坚固可守,请皇上皇后,快往登楼,一来可以暂避凶锋,二来可俯宣急诏。”于是相互簇拥着登上了玄武门楼。这时多祚已带兵攻到,多祚请求说如除三思的宫内党羽,就立刻退兵。多祚又要求将勾引三思的上官昭容交出处置。此时,婉儿忙跪倒道:“我并无勾引三思,请陛下明察,我死不足惜,只是恐怕叛臣先抓婉儿,再索皇后,最后就是陛下。”中宗望着哭成泪人的婉儿,心里一阵发酸,说道:“我在宫中,难道什么也看不见,听不到吗?我怎忍心将你交与叛逆,你站起来,商讨如何对敌。”

也许是重俊命运不好,不久宗楚客卫队赶到,重俊军大部被杀,重俊亦被刺身死。

重俊之乱,上官婉儿因退贼有功而更加受到重用。

土掩香魂才名传世

公元710年,韦后与一心想当皇太女的安乐公主合谋,毒死中宗。韦后终于如愿以偿,临朝称制,韦后专权。

韦氏的再度专权引起很多人的愤怒,形成很多反韦力量,这些力量渐渐汇集在相王旦的第三子楚王李隆基的周围。

公元710年,李隆基(相王旦的三子)于六月二十日深夜,派兵包围太极殿,杀死了人人共愤的韦后与安乐公主。

当李隆基的军队攻入宫中时,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