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皇后全传-第2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仪式十分隆重,旁观者自是人山人海。待下聘彩礼放置停当后,又是一阵鼓吹,皇后在鼓乐声中,由宫女搀扶着缓缓步入客厅,以礼受诏。受诏完毕,崇绮率全家老少,面向禁宫方向,谢恩三跪九叩,然后率全家急忙赶到门外,在大门出路两旁依次跪下,左手着地,恭送使臣回宫。

再下来就是准备皇帝与皇后的大婚庆典了。这次同治帝大婚,是康熙帝大婚之后“百年难遇”(实际已二百多年)的一次在位皇帝的大婚,故这次大婚非同一般,大婚吉日经几位名士占卜掐算,定在同治十一年的九月十五日,皇后发嫁妆的时间以满洲婚俗,是在大婚吉日的前天。因阿鲁特皇后的嫁妆甚多,共有360多件,仅两广总督奉献的精制紫檀木器,就有60余件,故由内务府及“大征礼”主管廷臣负责,安排此嫁妆提前发送,共发了4天。

大婚仪典的程序,是在皇后发送嫁妆后,皇帝于十四日先行册封之礼,然后再迎娶皇后。此日凌晨三点时分(寅时初),皇帝御驾太和殿,亲阅皇后册封及皇后大印。册封为内阁撰写的精语四六文,然后交二部承制,将册封精文缀于玉版之上。仅此一项,即耗费黄金一千多两。此玉册由皇帝在太和殿授命于灵桂和徐桐,然后灵、徐俩人跟在供送玉册的龙亭之后,送至后邸。在后邸的大门口,由崇绮率全家供迎跪接,到二门口,再由崇绮夫人等恭迎跪接,然后将玉册供置厅堂,这时皇后由宫女扶出,并于厅堂正中面北而跪,由徐桐宣读册文,再由灵桂将玉册恭奉于皇后。关于皇后宝印(亦用赤金所铸,高四寸四分,一寸二分见方,并镌有满汉两文,此印共耗费白银一千多两)的授受程序,与授受玉册相同。授受玉册、宝印完毕,崇绮仍率全家老少,急忙到大门口跪送使臣回宫复命。

皇帝大婚仪礼的最后一道程序是“亲迎”。皇帝“亲迎”则不同寻常,说是皇帝亲迎,而实际上是将皇帝朱笔大书于“玉如意”正中的一个“龙”字,恭放于凤舆中压轿,以此代替皇上亲临。奉迎皇后者多为有身份的女眷,全都骑马,跟在龙亭之后,“亲迎”大队浩浩荡荡、声威显赫。到后邸后,仍经一番跪接仪式,再由十位福晋命妇,以礼规去谒见皇后,并按宫廷礼仪要求,由命妇们依次侍候皇后梳妆打扮。一切准备就绪,各项迎、送仪礼完毕,由十命妇、贴身宫女及众人前呼后拥,服侍皇后坐上放有“龙”字玉如意的凤舆,于十五日凌晨到达宫门,皇后仍由众人服侍,由大清门被抬入宫。皇后入宫后,先要跨过“旺火”,这象征着皇后将“红红火火”,接着要跨过一个装饰华丽的苹果马鞍,亦象征皇后将“平平安安”。这时皇帝驾临太和殿,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然后由两福晋、八命妇(皆为有子孙的一品夫人),奉迎服侍皇后与皇帝拜堂。又经一番拜天、拜地、拜先祖、拜太后、夫妻对拜之后,再入东暖阁行坐帐之礼,又必须以欢喜高兴之态,吃刚一下锅就捞出来的生饺子(饺子入口即吐在手心,放于褥下),欢喜,意味着怀孕有喜;吃生饺,意味着早生贵子。到此,帝后大婚盛典即告结束。

同治帝此次大婚,耗资十分惊人,共耗费白银一千一百三十万两(很多未经报支不在其中),相当于当时全国一年财政收入的一半。

所幸的是,同治帝与皇后成婚后感情甚好。帝后之间情趣比较高雅,相亲相爱,堪称相敬如宾。但由于慈禧太后对阿鲁特氏心怀不满,所以她看到皇帝载淳对阿鲁特氏好,便格外不高兴。于是就对皇帝的私生活横加干涉,不让皇帝与阿鲁特氏同居,“欲令慧妃专夕”。小皇帝载淳也有几分倔强,偏不依母亲,干脆谁的寝宫也不去,一人独居乾清宫。载淳与慈禧太后母子失和,更使慈禧太后迁怒于阿鲁特氏,认为是她挑唆儿子不听自己的话。这给皇后带来了厄运。

时慈禧爱看淫戏,皇后陪慈禧每看到淫秽地方时,都侧脸回避不看,慈禧对她很不高兴,并当面骂她是假正经。之后,慈禧便挑唆同治说:“皇后性情高傲,不如慧妃贤淑,你以后要多召慧妃,少见皇后,以免影响政务。”由此,同治帝与母后慈禧更加不和。但慈禧却认为母子不和,原因出在皇后身上。于是便大骂皇后是“狐媚惑主”。皇后一时忍耐不住,遂言道:“我乃奉祖宗之命,由大清门迎入,本光明正大,何言狐媚惑主?”慈禧认为皇后是在讥讽、挖苦她,恼怒难当,扑上去抓住皇后的头发,便连撕带打,竟将一撮头发连同头皮揪了下来,皇后顿时血流满面。而慈禧仍不解恨,又命太监以杖刑伺候,同治帝从未见过如此凶惨的场面,当场就吓得昏了过去,不日而死,终年22岁。

阿鲁特氏与皇帝婚后两年多的时间,同居的日子尚不足两个月。这当然主要是由于慈禧太后从中作梗的缘故。皇帝载淳身死,庙号定为“穆宗”,尊谥用“毅”字。穆宗毅皇帝的称号定了,穆宗皇后亦须有一封号;慈禧太后在内阁拟呈的字样中,圈定“嘉顺”二字。这实际上是对阿鲁特氏的一个警告,意思是顺从始可嘉,即使是逆来也要顺从。

此后,阿鲁特氏以泪洗面,过了不长时间,在光绪元年2月20日半夜三更时分香消玉殒。距离同治帝死日仅差两个半月。在100天内皇帝皇后先后去世,这在历史上极为罕见。皇后因何而死,又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一说是因为大行皇帝之死,皇后哀伤过甚,缠绵病榻已久,并抱定必死的决心拒绝治疗而逝。一说是同治皇帝死的当天,阿鲁特氏就曾吞金自尽,遇救不死,因此这次身死,依然是自裁,以随皇帝于地下。另有一说是被慈禧太后迫害致死。从大行皇帝一崩,慈禧太后就归罪于阿鲁特氏,甚至诬赖她房帷不谨,以致同治皇帝发生“痘内陷”的剧变。嘉顺皇后遭遇了这样难堪的逆境,无复生趣,恹恹成病,终于不治。再有一说是慈禧太后害死了皇后。慈禧太后认为,嘉顺皇后在世一日,便有一日的隐忧后患,决心置她于死地,于是秘密下令,断绝她的一切饮食,使皇后活活饿死。诸种说法,孰是孰非,难以判断。

阿鲁特氏死时仅22岁。她活着时,慈禧太后对她百般挑剔折磨,死后的丧仪却颇隆重。当天即发出了一道上谕,一道懿旨。派礼亲王世铎领头办理,又加派恭亲王奕䜣主持,很是大操大办了一番。刚死时梓宫暂时安置在隆福寺。直到光绪五年三月,惠陵修好后,才与同治皇帝合葬在惠陵,光绪皇帝给阿鲁特氏加谥。到宣统年间又加谥,谥号全称是“孝哲嘉顺淑慎贤明恭端宪天彰圣毅皇后”。

阿鲁特氏死后,慈禧太后的怒气并未全消,转而发泄到皇后父亲崇绮身上,一度革掉了他吏部侍郎的职务。

后因崇绮全不记女儿被慈禧太后逼死之仇,一味巴结、效忠慈禧太后,而复被起用。先任镶黄旗汉军副都统,公元1878年奉命查办吉林政务,署吉林将军。次年又任热河都统,公元1881年升任盛京将军,公元1884年调任户部尚书,可谓官运亨通。后他曾与徐桐等一起主张废光绪帝,因此甚得慈禧太后宠任。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华北,他又任留京办事大臣,后于保定自缢而死。

第三百九十四章 叶赫那拉氏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即光绪帝)皇后

姓名:叶赫那拉氏静芬

生卒年:公元1868~1913年

婚配: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即光绪帝)

封号:皇后

封后时间:公元1887年

徽号:隆裕(又称“隆裕皇太后”)

谥号:孝定隆裕景皇后

公元1888年,光绪帝载湉18岁了,已到成婚的年龄。西太后慈禧吸取同治帝选后的教训,一手操办了光绪帝的终身大事。

当时经层层筛选,已确定皇帝后妃的候选秀女5人。其中,站在最前面的是慈禧胞弟都统桂祥之女叶赫那拉氏静芬,站在第二、第三位的是江西巡抚德馨之女,最后两位是礼部左侍郎长叙之女。清制规定,凡选中的皇后,要由皇帝亲手赐给“玉如意”;选中妃子者,则赐给一对荷包。当时由慈禧坐阵,让皇帝挑选。光绪帝依次看了一遍,他看中了德馨的两个女儿,在他准备把“玉如意”递给其中一女时,慈禧瞪大了眼睛,用嘴暗示光绪把“玉如意”递给桂祥之女,光绪很不高兴。慈禧又怕德馨两女被光绪指选为妃,将来会与自己的侄女争宠,于是便不让光绪再选,而急忙命人匆匆把两对荷包直接塞给了长叙的两个女儿。这场皇帝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