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皇后全传-第1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玩笑,直到被捆绑起来,才明白过来。鳌拜被革职拘禁,其党羽也都被处死流放。庄太后巧计擒捉鳌拜,巩固了她和孙子的地位。从此,康熙真正掌握了清王朝的实际大权,著名的“康乾盛世”拉开了序幕。

康熙实际亲政后,太皇太后更全力辅佐。她虽不干预朝政,但朝廷大事,康熙帝基本上是先告诉她,然后再办。朝中重大决策,甚至日常事务的处理,都与她的旨意是分不开的。康熙每天上朝前或下朝后,都要到后宫问安请示,有时一天多达3次,聆听祖母面授机宜。康熙赞颂祖母说:“祖母虽然处在深宫,但为国家谋划弘纲大政,勉以怀侍,惕以励精。”

公元1672年末,太皇太后谕示康熙:“如今天下太平,四方宁谧,然安不忘危,闲暇时仍宜武备训练。人君之道,诚莫如虚公裁断。”又作书以诫曰:“古称为君雄,苍生至众,天子以一身临其上,生养抚育,莫不引领。必深思得众得国之道,使四海康丰,历数于无疆,惟休。要宽厚慈仁,温良恭敬,慎言谨行,以继承祖宗大业,也无愧于我心。”次年二月,翰林院进呈刊刻满译本注释儒家经典的《大学衍义》一书。太皇太后传谕康熙说:“你要特别加意编纂,命儒臣翻译刊刻,颁赐诸臣。这样,我心欢悦。”并特发内宫白金千两,奖赏译刻有功人员。祖孙间关系十分融洽,配合默契。祖母对孙子格外慈爱,孙子对祖母极尽孝道,言听计从,躬行不怠。

公元1673年十二月,爆发了规模浩大的三藩叛乱。“三藩”是指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这些降清的明将,为清军竭力效劳,充当镇压农民起义军和抗清力量的急先锋,从而使他们得到了保存和扩大实力的机会。他们分别封王,镇守一地,各自拥有重兵,树立党羽,割据一方。“三藩”割据势力的不断发展,严重威胁着清朝的国家统一。康熙亲政后,十分重视国家的统一和权力的集中。他说:“天下大权,惟一人操之,不可旁落。”康熙决定撤藩。撤藩令一下,吴三桂发动叛乱,自称周王、天下招讨都元帅,其他王纷纷响应叛乱,使清朝统治者大受震动。这事也日夜牵动着太皇太后的心弦。她时刻关注政局的发展,经常发宫中帑银犒赏前方将士。

公元1681年末,三藩叛乱平定。群臣要给康熙上尊号,康熙帝断然拒绝群臣上尊号的奏议,提出应给太皇太后上尊号。太皇太后再三辞谢说:“我一个妇人,无功于臣民,如受尊号,实感不安。”康熙说:“国家凡有大庆,必归美于尊亲,臣下也有光荣。”硬是说服祖母接受尊号,并大赦天下。

公元1687年,庄太后死,终年75岁,谥“孝庄文皇后”。之后,康熙遵从庄太后“于孝陵近地安厝”的遗嘱,将其安葬于清太宗皇太极昭陵(在今辽宁沈阳市)之西、顺治帝孝陵(在今河北省遵化市)之东,这样庄太后陵介于昭陵和孝陵两陵之间,既与丈夫皇太极陵墓相望,又近靠儿子顺治帝的陵墓,可谓是两者兼顾。因庄太后陵墓是在昭陵之西,故称此陵为“昭西陵”。谥号:“孝庄文皇后”。

第三百七十四章 佟佳氏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即顺治帝)妃

姓名:佟佳氏

生卒年:公元1640~1663年

婚配: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即顺治帝)

封号:慈和皇太后

封后时间:公元1661年

子女:一子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帝)

谥号:孝康章皇后

佟佳氏,都统佟图赖(本为汉人,姓佟,名图赖)之女。佟图赖清初隶汉军,后令隶满洲镶黄旗,并令改复姓“佟佳”。佟佳氏生于公元1640年,后入宫,立为妃。

公元1654年,即清世祖顺治十一年,年15岁的佟佳氏,为顺治帝生下皇三子,取名玄烨(后为康熙帝)。因佟佳氏实为汉人之女,故说康熙皇帝亦有汉人的血统。

公元1661年,即顺治十八年,顺治皇帝死,玄烨即位,是为康熙皇帝,康熙帝尊生母佟佳氏为慈和皇太后。儿子当上了皇帝,她身为太后,本该享受荣华富贵,然她却没有福气,她在太后位仅有一年多时间,便身患重病,尽管康熙帝昼夜守其身旁、亲尝汤药、侍奉无微不至,御医亦陪同康熙帝多日守护太后,精心治疗,然终未治好,于康熙二年病逝,终年24岁,谥“孝康章皇后”,葬孝陵(这是清世祖福临与“孝康章皇后”、“孝献皇后”的陵寝,也是“清东陵”中规模最大的陵墓)。

第三百七十五章 博尔济吉特氏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皇后

姓名:博尔济吉特氏(名字已不可考)

生卒年:?~1718年

籍贯:蒙古科尔沁

婚配: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封号:皇后

封后时间:公元1654年

顺治帝的母亲布木布泰太后来自科尔沁,考虑到满蒙联姻的传统及与蒙古王公的关系,遂由她做主,公元1654年,顺治帝福临又册立科尔沁蒙古贝勒绰尔济之女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后。新皇后的妹妹与她同年进宫,被册为淑惠妃。

顺治帝对这位皇后也没什么好感,不仅冷落她,还常常责备她。

公元1658年,皇太后有病,顺治帝责备皇后不懂礼节,命令停止她应当享受的某些礼仪性待遇,并让诸王、大臣讨论执行。后来还是皇太后的干预,皇后的这些待遇才得到了恢复。但顺治帝一直冷落她,直到他去世。

康熙帝即位后,博尔济吉特氏被尊为皇太后,居慈仁宫。

太后和太皇太后及康熙帝的关系一直非常融洽。公元1683年,康熙奉太皇太后出塞,太后未同行,康熙中途射得一只鹿,断其尾用盐腌好,亲自送给太后,极尽孝道。

公元1687年,太皇太后病重,太后朝夕侍奉在身边。不久,太皇太后去世,太后非常悲痛,几次仆地大哭。康熙帝令诸王大臣奏请太后节哀回宫,再三劝请,她才忍痛回宫。

公元1689年,建宁寿新宫,奉太后居住。

公元1697年春,康熙帝亲征噶尔丹,驻扎在他喇布拉克。太后在康熙生日时,遣使赐金银茶壶,康熙帝奉书拜受。平定了噶尔丹后,群臣请康熙帝加太后徽号寿康显宁,太后因康熙帝不受尊号,也坚决不受。

公元1700年,太后60大寿之时,康熙帝制《万寿无疆赋》,并奉佛像、珊瑚、自鸣钟、洋镜、东珠、金珀、御风石、念珠、皮裘、羽缎、多罗呢、犀玉、玛瑙、瓷、漆等诸器,宋、元、明名画,金银、币帛。又令膳房数米万粒,号“万国玉粒饭”,及肴馔、果品等献上。到太后70大寿时,也是如此。颇有作为的康熙皇帝,在孝道方面,可谓是历代君王的典范。

公元1717年年末,太后病重。是年康熙帝已64岁,身体也欠佳,头眩足肿,可当他得知太后病重时,便用帕缠足,亲自到宫中看望太后,并跪在床下,捧着太后的手说:“母后,臣在此。”当太后睁开眼睛时,因畏明,便用手遮光,执着康熙的手,仔细地端详着他,不禁流下泪水,但已不能说话了。康熙帝带病朝夕侍奉。

第二年三月,太后去世,年77岁。葬孝陵之东,曰孝东陵。

第三百七十六章 赫舍里氏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帝)皇后

姓名:赫舍里氏

生卒年:?~1674年

婚配: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即康熙帝)

封号:皇后

封后时间:公元1665年

子女:一子

谥号:孝诚仁皇后(初谥“仁孝皇后”)

公元1665年夏,辅政大臣索尼之子、领侍卫内大臣噶布喇的女儿赫舍里氏被康熙帝册立为皇后。她是康熙帝的第一位皇后。

这门婚事是康熙的祖母布木布泰太皇太后定下的。康熙8岁即位,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四大臣辅政。居四大臣首位的索尼是四朝元老,从一等侍卫累升至内大臣、一等伯,深得太皇太后的信任与赏识,因此,太皇太后便做主要把他的孙女立为皇后。当将此事交大臣们议论时,鳌拜坚决反对,并声称:“若将噶布喇之女立为皇后,必动刀枪。满洲下人之女,岂有立为皇后之理?”并会同遏必隆、苏克萨哈启奏太皇太后。太皇太后回答说:“满洲之女如何立不得皇后?我意已定,不必再议。”于是,赫舍里氏成为皇后,她一家成为皇亲,地位显赫。

公元1674年,皇后生下皇二子允礽。但她不幸在生允礽的当天就死去了。年仅22岁。谥为“仁孝皇后”。

公元1681年,葬孝东陵之东,即景陵。后改谥为“孝诚仁皇后”。

第三百七十七章 乌雅氏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皇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