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皇后全传-第1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煦宠爱的是美女刘氏,刘氏挖空心思想要取代孟氏后位。公元1096年秋,福庆公主患病,多方医治不见好转,孟氏心焦如焚。孟氏之姐颇懂医道,她见公主用药无效,着急之下,便拿来了道士治病的符子。孟氏连忙命人把符子收藏起来。等赵煦难得地来看望女儿时,孟氏向他详细解释了事情的原委。赵煦并未怪罪。孟氏当其面把符子烧掉。刘氏却抓住这个把柄,四处造谣,说孟氏在搞符咒厌魅。没几天,福庆公主病死,孟氏还没有从丧女的悲痛中挣脱出来,一场横祸就降临到她身上。

孟氏的养母听宣夫人燕氏、尼姑法端与供奉宦官王坚做佛事为孟氏祷祝祈福。刘氏又诬称孟氏居心险恶,说用道符是在诅咒赵煦,做佛事是为了把五月十六日结婚触犯忌讳而可能招致的折寿灾祸免除掉,并把灾祸集中到赵煦头上。赵煦听信谗言,废孟氏贬居瑶华宫,号华阳教主,玉清妙静仙师,法名冲真。

瑶华宫实际是座落在汴京街坊内的一处只有几间破屋的小院子。孟氏的日常生活都受到了严密的监视,没有人敢同她来往;门前冷落,四壁肃然,生活寂苦凄清,连普通庶人的自由都没有,真个是求为长安一布衣亦不可得了。

4年之后,赵煦病死,徽宗赵佶即位,向太后垂帘听政,朝廷上再次出现了类似元祐的政治气氛。公元1100年,向太后早就对孟氏的遭遇不满,接孟氏回宫,恢复皇后位号,因这时刘氏已称为元符皇后,孟氏就被称作元祐皇后。

岂料,孟氏恢复位号刚刚两年,政治气候又一次发生了变化:赵佶改元“崇宁”,即崇尚熙宁之意;韩忠彦、曾布被排挤下台;大奸臣蔡京当上了宰相,对元祐大臣进行严酷的打击。孟氏的地位再次受到了冲击,刘氏趁机推波助澜。于是,公元1102年,孟氏再次被废,迁回瑶华宫,名号改为希微元通知和妙静仙师。

以后的20多年间,孟氏一直在瑶华宫过着凄清的日子。公元1126年,瑶华宫被一场大火烧毁,她迁居到延宁宫,不久延宁宫又发生火灾,她徒步回到了位于大相国寺前面的弟弟孟忠厚家居住。

公元1127年,钦宗赵桓与臣商议,欲再次把孟氏接回宫廷,诏令还没来得及下达,汴京被金兵攻陷。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因为孟氏已被贬为庶人,故而她不但幸免了被金兵俘掳的灾难,又在以后岁月里得到了至高无上的荣耀。

靖康二年二月,金人废掉赵佶、赵桓两个宋朝皇帝,册立原先力主投降求和的宰相张邦昌为伪楚皇帝。四月,金兵押着赵佶、赵桓及所有皇族宗室、后妃外戚、近臣总共3千多人撤退北去,只有孟氏因被废,康王赵构因出使在外,幸运地留了下来。张邦昌遂迎孟氏回宫,尊为宋太后,请其垂帘听政,孟氏写亲笔信,请赵构即位。五月初一,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皇帝位,是为宋高宗,建立南宋,改元建炎。当天孟氏在汴京撤帘,赵构尊她为元祐太后。因“元”字犯孟氏祖父孟元的名讳,赵构又改尊她为隆祐太后。

赵构不敢抗金,从南京跑到扬州,又跑到镇江,最后跑到杭州。孟氏只好随着他南逃,公元1128年到达杭州。但南宋小朝廷脚跟还没有站稳就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兵变,孟氏被裹胁进变乱之中,经受了又一次严峻的政治考验。

时因高宗用人不当,对立功颇多的将领不奖赏,反而提拔遇敌不战、平庸无能的王渊主持枢密院(相当于副宰相),并对凌辱将领、作威作福的宦官康履不予过问,使得众将愤愤不平。此时武将苗傅、刘正彦等人见张浚、韩世忠、刘光世诸大将都领兵在外,杭州城内兵少将寡,就利用军民的不满情绪,打着为民除害的旗号,策动兵变。三月九日,先杀王渊,并挑着王渊的脑袋领兵杀到了行宫门外。逼着赵构交出误国宦官康履,流放奸臣黄潜善、汪伯彦,请孟太后垂帘听政,让高宗移居显忠寺。第二天,孟氏与赵构年仅3岁的儿子赵敷垂帘听政,颁布大赦令,称赵构为睿圣仁孝皇帝,显忠寺改名睿圣宫,只留宦官15人,其余全部发配到诸州编管。史称这次兵变为“苗刘之变”。

之后,镇守在外的大将张浚、韩世忠、吕颐浩等起兵勤王。杀苗傅、刘正彦,平息兵变。孟氏撤帘,迎接高宗复位,尊孟氏为皇太后。

赵构去建康部署防秋,孟氏随后也到。自从南宋建立之后,金兵每年秋天都要大举南侵,春暖后退兵歇夏,成了规律。这年,兀术任统帅,又领兵杀过来了。赵构乘船避于海上,在兀术退兵之后回到陆地,住在越州(今绍兴)。公元1130年,孟氏到达越州,赵构亲自到行宫门外迎接。

从此孟氏总算是可以安安静静地颐养天年了。长期动荡的遭遇,使她生活节俭,她本可以从有司随意支取钱帛,但每月只肯领一千缗。唯一的嗜好就是饮酒,这可能是被迫以酒浇愁养成的习惯吧。在越州时,赵构说越州的酒不好喝,可以让外地贡来,孟氏就自己派人拿钱去买。她在亲戚的待遇上也较为谦谨,亲戚有80多人可以靠她的恩荫当官,她一个也不肯封授。

赵构对孟氏也算较为孝顺,连卧室中的幄帐他都亲自检查。有时得到时新果品,必定先献孟氏,然后自己才肯品尝;孟氏对赵构也很疼爱。当时战乱之后物价奇贵,杭州城中,一只兔子价格五六千钱,一只鹌鹑也值数百钱,孟氏自己舍不得吃,却经常买来做好送给赵构。

公元1131年,孟氏病死,终年59岁。遗命先择地暂殡,候军事宁息,再归葬河南巩县陵园。上尊号昭慈献烈皇太后,殡于会稽(今绍兴)上皇村,灵牌附于哲宗之室,位居元符皇后刘氏之上。后来改谥号“昭慈圣献”。

第二百七十四章 刘氏北宋哲宗赵煦皇后

姓名:刘氏

生卒年:公元1079~1113年

婚配:北宋哲宗赵煦

封号:皇后

封后时间:公元1099年

子女:一子(夭折)

尊号:元符皇后

刘氏自幼被选入宫。长大后不但姿色超群,容貌明艳冠于后宫,而且能诗善文,稍具才气,曲媚逢迎,工于心计。

赵煦14岁时,就以找乳母的名义,把刘氏召到身边。最初几年,两人慑于高太后的威严还不敢过分亲热。等高太后死去,刘氏立刻由名义上的乳母很快晋升为婕妤。赵煦不仅在后宫与她形影不离,就连外出也时常带在身边。宦官郝随等也成了刘氏的心腹亲信。刘氏恃宠成骄,就连皇后孟氏也不放在眼里了。

绍圣二年,孟氏率众嫔妃朝拜景灵宫,礼毕,孟氏就座,其他嫔妃都恭恭敬敬侍立左右,只有刘氏傲慢地背身而立,东张西望,不守礼法,众嫔妃都愤愤不平。同年冬至,孟氏又率众到隆裕宫拜谒向太后,向太后尚未升殿,大伙就在旁边等着,暂行就座。皇后坐的是朱髹金饰的交椅,其他嫔妃只能坐普通的座位。刘氏不肯就座,她的随从郝随知道主子的心思,连忙给她换了一个与皇后相同的椅子,众嫔妃再次愤愤不平起来。忽有人传呼:“皇太后驾到!”大伙全都起立,刘氏也站了起来。哪知并不见向太后出来,孟氏等人只好再次坐下。这时只听“扑通”一声,只见刘氏已摔倒在地,原来有人趁她不注意时把她不该坐的椅子撤到一边了。众人齐声哄笑。刘氏顿时恼羞成怒,气得脸煞白,太后也顾不上见,跌跌撞撞地哭着找赵煦撒泼诉冤去了。

刘氏把满腔怒火倾注到孟氏头上,处心积虑地要把孟氏整倒,自己好取而代之。她勾结郝随等人抓住孟氏为女儿治病用道符和做佛事祈福等事,搬弄是非,四处造谣,大兴冤狱,终于促使赵煦把孟氏废掉。

刘氏扳倒孟氏,得意至极,天天望着正位中宫,郝随还把孟氏用过的皇后衣冠偷来拿给刘氏穿。但赵煦生怕自示偏心,便把皇后的位子虚悬,几年未曾继立,刘氏只是晋升一级,升为贤妃而已。

公元1099年,刘氏生下了赵煦平生唯一的儿子,赵煦大喜过望,在九月诏立刘氏为皇后。

刘氏费尽心机当了皇后,自然欢天喜地。岂料乐极生悲,刚过了29天,她的儿子(封越王)就生病夭折。赵煦遭此打击,悲痛万分,竟也生起病来,公元1100年正月,赵煦病死。刘氏几个月间连失两个亲人,刚刚32岁就成了寡妇。

徽宗赵佶即位,刘氏被称为元符皇后。向太后很反感她,把孟氏复立为皇后,多方压制她。刘氏被迫老实了一段时间,等到向太后和朱太妃相继去世,刘氏就勾结当了宰相的蔡京,逼徽宗下诏,再次将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