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皇后全传-第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封后时间:公元968年

谥号:孝章皇后

宋氏之父宋偓(原名宋廷偓)官至左卫上将军,其母乃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女儿永宁公主。

公元967年,宋氏随母亲入宫接受赵匡胤的召见。此时,孝明皇后已去世数年,赵匡胤有心再娶。赵匡胤见宋氏风姿绰约,举止端庄,婉约动人,顿生爱意,当场赐予冠帔。

公元968年年初,便将宋氏迎入宫中立为皇后,这年宋氏17岁。

宋氏柔顺好礼,赵匡胤每次退朝回宫,她总是穿戴整齐前往迎接,然后陪赵匡胤一起用膳,尽心服侍丈夫成了她的主要生活内容。转眼八九年过去,宋氏却一直未曾生育。虽然自己膝下无子,但她对赵匡胤前妻们留下的两个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都十分关怀,内心里她更为偏爱德芳。

公元976年十月二十日的深夜时分,就寝于万岁殿的赵匡胤不明不白地猝死。当宋氏得知此事时已经是四更时分,天上飞着纷纷扬扬的雪花,仿佛是在为这场祸乱奏哀乐。赵匡胤的死突如其来,这对猝不及防的宋氏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宋氏想到赵匡胤就寝前还与弟弟赵光义密谈过,为什么转眼之间就溘然长逝了呢?宋氏泪眼模糊地望着赵匡胤的遗体,同时也陷入到了无边的绝望与恐惧中。在几个年长的宫女宦官的提醒下,她才想起丈夫死前对后事未做任何安排,而今国不可一日无君!应该由谁来担当江山社稷的重任呢?赵匡胤儿子们的面孔飞快地在她的脑海中闪过,印象最清晰的就是官任贵州防御使年满18岁的赵德芳。

赵德芳是赵匡胤的庶子,无论在年龄或是名分上都比赵匡胤原配夫人贺氏生的赵德昭差得远,但是在惶急时分,宋氏已丝毫顾不上仔细计较舍长立幼、舍嫡立庶的利害得失了。她只是感觉到与自己素来亲近的德芳才是最值得她信赖和依靠的。于是,宋氏火速派宦官武德使王继恩前去召德芳进宫。王继恩一走,宋氏的心头如撞一头小鹿,呯呯乱跳,她担心赵光义和赵德昭不会善罢甘休。还有就是元老大臣们会听她的主张吗?她越想越害怕,越想心越虚。

过了很久,王继恩终于回来了,宋氏赶忙颤声急问道:“德芳来了吗?”王继恩低声回答:“晋王来了。”“啊!”王继恩这低低的话语不啻于一声晴天霹雳,吓得宋氏目瞪口呆,面无人色。一想到晋王赵光义那阴鸷冷峻的眼神咄咄逼人,她更是不寒而栗。无奈事已至此,她只能定睛观望,果然赵光义真真切切地站在自己面前。“官家!(唐宋时宫中称皇帝为官家)”宋氏凄厉地喊了一声,双膝一软便给赵光义跪了下去。

第二天,赵光义正式即位。宋氏得了个“开宝皇后”的称号,先是迁到西宫居住,后来又迁至东宫。

公元995年,宋氏清寂凄冷地结束了她的一生,终年44岁。有司上谥号曰“孝章皇后”。她的遗体在普济佛舍中停放了将近3年之后,才被附葬于永昌陵的北面。

第二百五十八章 尹氏北宋太宗赵光义皇后

姓名:尹氏

生卒年:不详

籍贯:相州邺城(今河北临彰西南)

婚配:北宋太宗赵光义

追封:皇后

谥号:淑德皇后

尹皇后,滁州刺史尹延勋之女。宋太祖弟、宋太宗赵光义皇后。

尹氏出身名门,约生于后晋天福初年。年约18岁时被赵光义(初名匡义)娶纳为妻,赵光义时年亦18岁。尹氏婚后仅年余不幸染病,不久即死。

公元976年,即北宋太平兴国元年,赵光义即位为太宗,遂下诏追封尹氏为皇后,谥号“淑德皇后”,葬太宗父母“永安陵”西北处(在今河南巩义市)。

第二百五十九章 符氏北宋太宗赵光义皇后

姓名:符氏

生卒年:公元942~975年

籍贯:北宋陈州宛丘(今河南淮阳)

婚配:北宋太宗赵光义

追封:皇后

谥号:懿德皇后

符皇后,后周魏王符彦卿第六女。初为赵光义继室妻,赵光义即位为太宗,追封为皇后,她是宋太宗的第二位皇后。

符氏是后周世宗符皇后的妹妹,聪颖伶俐,姿秀可人。时赵光义原配妻尹氏去世,赵家遣媒向符家提亲,符家许婚,赵光义遂于后周显德末,娶符氏为继室,时赵光义年20岁,符氏年17岁。

公元960年,赵匡胤称帝为宋太祖。建隆初,封符氏为汝南郡夫人,继而晋封为楚国夫人。

后赵光义被封晋王,改封符氏为越国夫人。

公元975年,即宋太祖开宝八年,符氏病逝,终年34岁,翌年,即公元976年,赵光义即位,是为宋太宗,追封符氏为“懿德皇后”,葬太宗父母“永安陵”西北处(在今河南巩义市)。

第二百六十章 李氏北宋太宗赵光义皇后

姓名:李氏

生卒年:公元944~977年

籍贯:北宋真定(今河北正定)

婚配:北宋太宗赵光义

封号:皇后

子女:长子赵元佐后为楚王;次子赵恒后为宋真宗

谥号:元德皇后

李皇后,乾州防御使李英之女。宋太宗赵光义第三位皇后,宋真宗赵恒生母。

李氏以贤淑、人品出众而闻名。时由太祖亲自做主,让弟弟光义纳李氏为妾。

太祖开宝初年,封李氏为陇西郡君。后赵光义即位为太宗,晋封李氏为陇西郡夫人。李氏先后生下四个子女,其中两个女儿相继夭折,两个儿子即长子赵元佐,后为楚王;次子赵恒(初名元侃),后即位为真宗。李氏于公元977年,即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病卒,终年34岁,暂殡于开封普安禅院。后赵恒即位为真宗,追封生母李氏为贤妃,后又追尊为皇太后,并上谥号为“元德”。之后,又追赠太后之父李英为检校太尉、安国军节度使及常山郡王,追赠太后之母为魏国太夫人。真宗于公元1000年4月,重新将母亲棺椁迁葬于太宗“永熙陵”(河南巩义市西村乡滹沱村)西北约200余米处。

第二百六十一章 李氏北宋太宗赵光义皇后

姓名:李氏

生卒年:公元960~1004年

籍贯:潞州上党(今山西长治)

婚配:北宋太宗赵光义

封号:皇后

封后时间:公元984年

子女:一子(夭折)

谥号:明德皇后

李处耘在陈桥兵变时,是协助赵匡胤成就帝业的重要角色之一。又攻取荆湖,立有殊功。后遭同僚诋毁,贬为淄州刺史,怏怏而卒。赵匡胤感到很对不起这位开国功臣,便于公元976年将李处耘之次女李氏聘为赵光义的夫人,不想刚纳过聘礼,赵匡胤就死去了。赵光义即位两年之后,才在公元979年把已经17岁的李氏迎入宫中,封为德妃。公元984年又立为皇后。

据说李氏是位恭谨庄肃的人,对待赵光义的儿子们及宫中嫔妃十分宽厚。她本人也曾为赵光义生过一个儿子,可惜很快夭折。

她对那些遭际坎坷的人怀有特殊的恻隐之心。赵光义的长子赵元佐,本来是位聪明英俊的少年,只因替阴谋叛乱的叔叔赵廷美求过情,而被父亲疏远,竟神志错乱,患上了癫狂之症。李氏深为同情元佐,所以当赵光义病死,宣政使王继恩等人企图废除已被封为皇太子的赵恒拥立元佐的时候,李氏便倾向于他们。她向宰相吕端说:“皇帝刚刚晏驾,按年龄的长幼拥立嗣君,这是顺天应人的事情,你看如何?”吕端曾被赵光义称作“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在此关键时刻果真名不虚传,他断然回答:“先帝之所以设立皇太子,不正是为了今天吗?岂可再有异议!”说罢,将赵恒请进殿来。事已至此,李氏也就不便再说什么了。

赵恒即位,李氏被尊为皇太后,居于西宫嘉庆殿。

公元1004年,李氏病死于万安宫,终年45岁,谥号明德。先是殡于沙台,3年后附葬于永熙陵。

第二百六十二章 潘氏北宋真宗赵恒皇后

姓名:潘氏

生卒年:公元968~989年

籍贯:北宋大名(今河北大名)

婚配:北宋真宗赵恒

封号:莒国夫人

谥号:章怀皇后

潘皇后,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之第八女。潘氏出身名门。其父潘美,初仕后周,世宗征高平,因功迁西上图门副使。入宋后,累官行营都监、潭州防御使、北路都招讨兼判太原行府事等职,曾多次率军征南岭、灭南汉、征南唐、平金陵、灭北汉、御契丹,卒谥“武惠”,赠中书令。时太宗因潘美保宋有功、潘氏女又长得端庄雅秀,故于公元983年,即太平兴国八年,纳潘氏为韩王赵恒夫人,赵恒与潘氏时年均16岁。之后,潘氏又被封为莒国夫人。

公元989年,即太宗端拱二年五月,潘氏病逝,时年仅22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