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皇帝全传-第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解散兵将,归身朝廷,这是上计;退还武昌,收兵固守,奉事朝廷,进献不断,这是中计;趁我未死,破釜沉舟,孤注一掷,大兵东下,直捣建康,这是下计。”钱凤对死党们说:“王公下计,乃是上策!”遂与沈充商定,加快叛乱起事。

明帝早已密知王敦一伙将再次举兵叛乱,他不能忍容王敦像对他父亲元帝那样对自己为所欲为,决心予以镇压。为了做到知己知彼,他换上普通人衣服,乘巴滇骏马,偷偷来到王敦驻军的地方,仔细察看营垒和兵力部署。明帝正察看时,有的军人对这位不寻常的青年起了疑心,向王敦报告。王敦正在睡午觉,听了军人对来人相貌的描述大吃一惊,道:“必是那位酷似外公的黄须鲜卑儿来偷看我的军营。”于是,立即派五名骑将追赶明帝。这时明帝已侦察看完毕,快马加鞭而去。跑了一阵以后,来到一个镇上。马排泄粪便,他即以水灌泡,使其迅速冷却。见路旁有位卖食物的老大娘,明帝将七宝鞭交给她,说:“后面骑将追来,可将此鞭给他一观。”说罢策马而去。不一会,骑将追来,问老大娘:“可曾见到一黄须儿逃走?”老大娘答道:“早已去远了。”并把鞭拿给他们观看。五位骑将哪里见过这般镶嵌着宝玉的珍奇鞭具,忙围上来仔细观看,啧啧赞叹,又见马粪已冷,以为真已经跑远了,遂不再追赶,明帝得以安全脱身。

明帝在掌握了王敦的情况后,决心讨伐王敦。为了瓦解叛军、鼓舞官军,王导宣布王敦已死,带领子弟为王敦发丧,人们信以为真,鼓舞了斗志。明帝下诏宣示王敦罪状,宣布亲征其余党钱凤之流。诏书说:“朕亲统诸军,讨伐钱凤。有能杀钱凤送其首者,封五千户侯。诸文武官员被王敦所授用者,一概不问。王敦之军士,单丁在军者,均遣归家,优待终身。其余的与假期三年,休假完毕归来,与宿卫官兵同样信任,同等对待。”此诏下达,对王敦一伙在政治上的打击甚大。王敦见到诏书,气得火冒三丈,怒气伤身,病情加重,不能带兵进攻朝廷。王含说:“这是我们家里事,责无旁贷。还是我跑一趟吧!”王敦遂以王含为元帅,于同年7月与钱凤、周抚、邓岳等率水陆五万人,向京城建康进攻,并上疏朝廷,以诛杀奸臣温峤等为口实。叛军来势汹汹,很快打到江宁南岸(即秦淮河南岸)。明帝亲率军队加强防卫。又派遣将军段秀、中军司马曹浑等帅敢死壮士千人于夜间渡河,乘敌不备,进行突袭。第二天凌晨,战于秦淮河南岸的越城,大破王含军,斩其前锋将何康。

王敦得知王含初战已败,气急败坏,在病床上骂道:“我兄真是无用老婢!大势去矣!”对守护在身边的参军吕宝说:“我当拼上老命,抱病前往指挥。”说着,挣扎着起床。但因病重力竭,又重重地倒下,只得作罢。喘息一阵之后,对其舅少府羊鉴和王应说:“我死后,应儿马上即位当皇帝,先立朝廷百官,然后再料理我的葬事。”嘱咐完毕,两腿一蹬死去。然而王应怕王敦死讯传出使军心涣散,秘不发丧,以席裹尸,外面涂蜡,埋于厅内地下,随后便与狐群狗友日夜纵酒淫乐。

七月,兖州刺史刘遐、临淮太守苏峻等帅援兵万人来到京城,此时,沈充、钱凤等已率叛军渡秦淮河,打到宣阳门。刘遐、苏峻遂率军自南塘横击,大破叛军,叛军投水死者达三千余人。刘遐又在附近的青溪大破沈充军。王含等见势不妙,放火自烧营地,连夜逃遁,官军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明帝发布大赦令,以瓦解叛军官兵,惟有王敦死党不在大赦范围之内。又命庾亮督苏峻等追沈充于吴兴,命温峤督刘遐等追王含、钱凤于江宁。王含、王应父子乘单船向荆州投奔王舒,王舒毫不留情地将他们父子投于江中淹死。沈充败归吴兴,迷失道路,误入过去的部将吴儒家中。吴儒诱骗他躲到夹壁中,笑着对他说:“三千户侯我可以垂手而得了。”沈充后悔上当,哀求道:“你不必贪求封侯,如能救我,我宗族势大,必重重报答你。若杀我,必灭你族。”不管沈充如何威胁利诱,吴儒还是杀了沈充,传首京师。钱凤败后,逃到卢州,被王敦手下宁远将军、浔阳太守周光逮捕,旋亦被杀。王敦已死,又被掘墓暴尸,斩首示众。

明帝以弱制强,终于平定内乱,巩固了东晋政权。他有勇有谋,很想有一番作为,可惜天不假寿,第二年(公元325年)闰八月,他便因病死去,年仅27岁。葬于武平陵,庙号“肃宗”。

第四十八章 成帝司马衍

东晋成帝司马衍(公元320年~342年),字世根,明帝司马绍长子。太宁三年(公元325年)三月,被立为皇太子。同年闰八月,明帝死,刚刚5岁的司马衍即皇帝位,是为成帝。年号咸和。群臣因皇帝幼小,奏请皇太后瘐氏临朝称制。并以三朝老臣司徒王导录尚书事,与中书令瘐亮、尚书令卞壶参辅朝政。但大权皆掌握在成帝的舅舅瘐亮手中。

元帝在世时,信任左卫将军、南顿王司马宗和右卫将军虞胤。让他俩典掌禁兵,在宫廷内值班警卫。官门锁钥,都交他们掌管。庾亮、王导很不满意。当明帝生病时,庾亮夜里送表奏,向司马宗要入宫的钥匙,司马宗不给,叱责他说:“这是皇宫,难道是自家的门户吗!”庾亮更加愤恨他了。明帝病重时,不愿见人,不让群臣晋见,庾亮怀疑司马宗和虞胤有意作乱。明帝死后,庾亮大权在握,就开始报复打击司马宗等人,夺了他们的兵权。司马宗等难免心怀怨恨,预谋解除庾亮职权。结果还是庾亮先下手为强。当御史中丞钟雅劾奏司马宗谋反时,庚亮马上派右卫将军赵胤带兵逮捕司马宗。司马宗拒捕,被赵胤杀死。庾亮又把司马宗的三个儿子废为庶人,将大宗正虞胤左迁为桂阳太守。司马宗是汝南王司马亮之子,是皇帝宗室近属,位势显赫,而庾亮竟然随意灭除。这样做不但大失人心,亦使朝臣人人自危,惊恐不安。而且,诛杀宗室大臣这样的大事,庾亮竟然不向成帝奏明。过了许久,成帝偶而想起白发苍苍的南顿王司马宗,问庾亮道:“往常那位白头公怎么不见了。”庾亮回答:“因谋反罪被杀了”。成帝想起父亲与白头公的交情,对庾亮擅杀大臣十分反感,一边哭泣一边说:“舅舅说人家作贼,便把人杀了。如果人家说舅舅作贼,那又该怎么样呢!”成帝虽然小小年纪,但说的几句话义正辞严,理直气壮,庾亮理亏心虚,无言以答,吓得变了颜色。

庾亮专权,他的弟弟庾怿、庾冰、庾条、庾翼,或为朝中高官,或为地方大员,互为势援。庾怿凭恃权势,为了争夺地盘,竟将毒酒送给江州刺史王允之。王允之怀疑其居心不良,便给狗饮酒作试,狗饮后当即口鼻流血而死。王允之惧怕难逃其毒手,只得向成帝密奏。成帝十分生气,发怒道:“大舅已乱天下,小舅又要如此作恶吗!”庾怿见阴谋败露,成帝震怒,遂饮毒酒自杀。

成帝短暂的一生中,长期做舅舅庾亮的傀儡,短期做叛臣苏峻的囚徒。而苏峻的叛乱,与庾亮的专权和错误处置又有直接关系。

咸和三年(公元328年)正月,平素与司马宗关系密切的临淮太守苏峻率祖涣、许柳等挥兵二万人,以声讨庾亮为名,发动了叛乱。自横江渡长江进攻建康(今南京)。二月,庾亮又拒绝正确意见,在抵御时处处失着,苏峻的叛军遂一路推进,攻入都城,纵火烧台省及诸营寺署,一时荡尽。庾亮所率之众即皆溃散。庾亮与弟庾怿、庾条、庾翼等,置小皇帝于不顾,抱头鼠窜,逃之夭夭,前往浔阳投奔太守温峤去了。

苏峻攻占建康后,自任骠骑将军、录尚书事。以祖约为侍中、太尉、尚书令,因王导素有声望,名义上还让他居本官。府库里有布20万匹,金银5000斤,钱亿万,绢数万匹和其他财物,尽被苏峻任意挥霍。而太仓只剩下几石米,维持成帝的生活。

庾亮等人逃到浔阳,与温峤商量,起兵讨伐苏峻。他们派人到荆州,请征西大将军、都督荆湘雍梁诸州、专制长江上流的陶侃共赴国难。陶侃应允,于五月率军至浔阳,与庾亮、温峤起兵四万,同向建康进发。苏峻把小皇帝司马衍作为人质紧紧抓在手中,下令把成帝迁到石头城。司徒王导百般阻止,苏峻不予理睬,喝令大臣拥成帝上车。成帝惊惧不已,悲戚哀愁,不禁哭泣起来,不得已爬上车,宫人们一片恸哭。

成帝一行人到达石头城后,苏峻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