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皇帝全传-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政的黑暗时期。

章帝丧期,齐殇王的儿子都乡侯刘畅来到京城吊丧,窦太后多次接见他,引起了窦宪的猜忌,怕刘畅得到太后的信任而分夺他的权力便派刺客在城门屯卫之中杀死了刘畅,却把责任推给了刘畅的弟弟利侯刘刚。真相大白后,窦太后觉得很丢面子,一气之下,把窦宪关闭在宫内,对外则说要狠狠处分他。

就在这时,东汉政府收到了南匈奴单于的上书。原来漠北发生了蝗灾,人民饥馑,大量北匈奴人南逃,统治集团内部发生分裂,南单于请求东汉出兵,合击北匈奴。窦宪害怕真的受到惩罚,于是请求北征匈奴以赎罪。东汉政府内部的大部分官员反对窦宪征伐匈奴。三公、九卿在朝堂上接连上书谏止,明里说的是对匈奴的策略问题,暗中却是反对外戚弄权的意思。但是,窦太后就是不予理睬。

永元元年(公元89年),窦宪和耿秉率军由朔方出塞,会同南单于万余精锐骑兵,在稽落山(今漠北西北部的额布根山)大败北匈奴,北匈奴单于逃走。汉军战果辉煌,斩首和俘获的北匈奴士兵很多。先后归附汉朝的有81个部落共计20多万人。汉军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燕然山(今杭爱山)。事毕,窦宪率军班师回朝。两年后的永元三年(公元91年),汉将耿夔又大破北匈奴于金微山(今阿尔泰山),北单于率领残余部众逃往康居,匈奴奴隶制政权全部瓦解。从此,匈奴的势力退出了漠北地区。

对匈奴军事远征的胜利,加强了窦氏外戚集团的政治势力。永元元年(公元89年)窦宪班师回朝,升为大将军。按汉朝制度,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此外,和帝还诏封窦宪为武阳侯,食邑2万户。窦宪怕对群臣刺激太大,辞去了封爵。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窦氏父子、兄弟并为卿、校,充满朝廷,其气焰更加嚣张。

永元四年(公元92年),和帝14岁,已经由童年进入少年。他开始不满于自己无权的地位,由此引起窦氏的疑惧。窦宪等密谋,企图杀害和帝。和帝闻知风声,也开始做应变准备。由于窦太后专权,和帝不能直接接触国家的行政官员。他所熟悉的、所能依靠的只能是自己身边的宦官。其中中常侍郑众,机敏沉着,足智多谋,不附焰窦氏豪强,最为和帝信任。于是和帝与郑众暗中商议,结论是与其束手待毙,不如先下手为强。和帝出其不意,亲临北宫,命令执金吾、五校尉勒兵屯卫南、北宫,关闭城门,逮捕窦宪党羽射声校尉郭璜、侍中郭举、卫尉邓叠、步兵校尉邓磊,全部处死。又派谒者仆射率兵包围了大将军府,收回窦宪的大将军印绶。由于顾忌太后的面子,和帝不愿意公开杀害窦宪,更封窦宪为冠军侯,责其与兄弟笃、景、环都回到自己的封国去,然后迫令他们自杀。窦氏宗族宾客为官的,全部罢免。太尉宋由因附从窦宪,不得不自杀。这场斗争,开东汉历史上宦官与外戚争权的新局面。为了奖赏郑众的功绩,和帝升任郑众为大长秋。在赏赐臣下时,郑众往往辞让少受,谦虚谨慎,愈益得到和帝的信任。有什么国家大事,和帝往往先同郑众商量,然后再交大臣们讨论,宦官用权就此开始。

三、喜新厌旧废立皇后

和帝长大以后,前执金吾阴识的女儿被选入后宫。阴识为光武阴皇后的哥哥。阴氏世为贵戚,再加上年少聪慧,面貌秀丽动人,和帝倾心于她,在永元八年(公元96年),册立其为皇后。然和帝用情不专。不久,前护羌校尉邓训的女儿也被选入后宫。邓氏的祖父为高密侯邓禹,出身于“元功之族”,也为世代阀阅之家。邓氏比阴皇后更加年轻、更加漂亮,特别是性格更加温顺,因此更得和帝的宠爱,被册立为贵人。一次,邓贵人偶感风寒,卧床不起,和帝连忙命令贵人的家属进宫探视,并允许他们自由出入宫禁。邓贵人就此劝阻和帝说:“宫禁重地,陛下为妾竟许外家出入,恐遭物议,妾不敢蒙此厚恩。”和帝不禁赞叹道:“其他人以见亲属为荣,贵人反以为忧,识见真非常人可及!”于是对邓贵人宠爱日深。这引起了阴皇后的嫉妒,发狠“他日我若得志,必使邓氏再无遗类!”而宫中侍女平常受到邓贵人许多恩惠,将阴皇后的话传给了贵人。邓贵人见不容于皇后,流泪说道:“我平常敬奉皇后,小心有加,尚不见容,日后怎能和好相处。与其将来受祸,还不如今日绝命,也可以上报帝恩,中免族祸,死也无恨了!”说毕,要饮药自杀。邓贵人说这番话时,适逢宫人赵玉在旁,慌忙劝阻。事情渐为和帝知晓,对阴后疏远一层外,又加憎恨,遂有了废立皇后的打算。

永元十四年(公元93年),有人告发阴皇后私为巫蛊,咒诅皇上。和帝令中常侍张慎草草审讯,随即定案,册废阴皇后,令迁居桐宫。阴皇后在桐宫中悲愤难忍,不久死去。废阴皇后以后,和帝想立即立邓贵人为后。邓贵人起初不从,称病不起。然而和帝决心已下,非她莫属,经过几个月的推推让让,邓氏终于即皇后位。

公元108年,和帝改元“元兴”。同年,在章德前殿去世,享年27岁,在位17年。次年,葬于慎陵,庙号“穆宗”,谥“和帝”。

第二十二章 殇帝刘隆

汉殇帝刘隆生于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为和帝与邓皇后少子。出生100多天,和帝去世。按照传统,继承皇位的应是和帝的长子刘胜。但刘胜有病,多年不愈。故先立刘隆为皇太子,接着在当天夜里,襁褓中的刘隆正式即皇帝位。邓皇后也升称邓太后,临朝听政。

邓太后临朝听政之后,首先针对东汉社会的一些弊端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其一,反对淫祀;其二,邓太后认为治理国家应以教化为本,刑罚只能作为辅助手段。延平元年(公元106年)五月,即下诏大赦天下,犯法禁锢者一律释放为平民,以“柔道”治天下。其三,东汉自开国至殇帝八十多年的时间内,宫女入宫不绝如缕,以至宫女如云,造成了“内有怨女,外有旷夫”的局面,并且加重了汉廷的财政开支。邓太后自幼入宫,对此甚为了解,元年六月,一次诏免后庭宫人及羸弱老病即达五六百人。

邓太后除对一些弊端进行调整、革除外,还十分注意节俭与劝农。延平元年六月,诏令减损膳馐、帷帐、珍玩等耗物费工之物。此后,还下令郡国贡奉仅为原额的一半,御府、尚方、织室所负责的锦绣、冰纨、绮罗、金银、珠玉、玳瑁、雕镂等玩弄之物,一律不再继续造作,从而减省了巨大的财政开支。

但邓太后毕竟是外戚势力的总代表,在积极治理国家的同时,仍念念不忘巩固加强自己的统治。延平元年4月,她将哥哥邓骘由虎贲中郎将提升为车骑将军,控制了拥有决策权的内朝机构。

八月,在邓太后忙于发号施令之际,仅做了8个月皇帝的刘隆悄然离世。因其夭折,故谥“孝殇皇帝”,葬于康陵。

第二十三章 安帝刘祜

一、内忧外患太后秉政

汉延平元年(公元106年)八月,殇帝不幸早夭。邓太后与她的哥哥车骑将军邓骘密谋,决定迎立清河王刘庆的儿子刘祜。邓骘又去与太傅张禹、司徒徐防等大臣们商议,征得他们的同意,连夜持太后节召刘祜入宫。这一年,刘祜刚满13岁。是为东汉安帝。

刘祜即位,却没有赶上好时候。内忧外患,百事多艰。首先是河西急报,西域各国不满在班超以后担任都护的任尚的苛政,纷纷叛汉。接着就是羌族起义,这场战争长达11年之久,耗费240余亿,东汉元气大伤。延光二年(公元123年),西部传来消息,北匈奴和车师联兵,进攻河西四郡。大臣们都主张放弃西域,退回玉门关内。只有从边疆回京城汇报情况的敦煌太守张珰力排众议,廷尉陈忠也认为西域和中原的关系已久,轻易放弃就会失去人心,不如在敦煌置校尉,增加河西四郡的兵力以抵御匈奴的侵扰。安帝采纳了张珰、陈忠的意见,并派班超之子班勇为西域长史,率领500士兵出屯柳中城。班勇到西域后,依靠河西四郡和西域属国的军事支援,击退匈奴,降服车师,使中原和西域的交通再次畅通。边疆多事的同时,国内也灾害连年,人心浮动。在安帝登基的那一年,就有18个郡国发生了地震,41个郡国发生了水灾,28个郡国受风暴和冰雹的袭击。延光三年(公元124年),京城和23个郡国发生了地震,36个郡国发了大水,下了冰雹,人民困苦不堪。

此时,虽说是刘祜当皇帝,但实际政务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