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皇帝全传-第2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困难,打算休整一番之后,率军西征,向宋朝的四川扩展地盘。但是,此时的宋朝已与蒙古商定,联合灭金。八月,宋军围攻唐州的战斗就已打响了,并很快攻下唐州。

蒙宋继续夹击金朝,蒙军由塔察儿率领,宋军由孟珙率领分道向蔡州攻来。九月,兵临蔡州城下,蔡州危急。蒙古兵筑起长围,准备长期围困蔡州。蔡州被围3个月,城中粮尽。哀宗杀上厩马50匹、官马150匹,赏给将士食用。又将自己用的器皿赐予将士们。

天兴三年正月元旦,蒙军在城外会饮鼓吹,哀宗命近侍分守4城,各级官吏都出供军役。初九日,蒙军在西城凿通五门,大军涌入城中,完颜仲德督军展开激烈巷战,直到傍晚,蒙古兵暂退。夜晚,哀宗召集百官,传帝位给皇族承麟。第二天早晨,承麟受诏即皇帝位。正在行礼,宋蒙联军已经攻进城来,君臣只得草草收场,出去迎战。不一会儿,宋军攻下南城,蒙军攻破西城,激烈的巷战从黎明一直持续到近午。哀宗见败局已定,便在幽兰轩中自缢而死,后葬汝水上。

第三百一十一章 末帝完颜承麟

天兴二年(公元1233年)十二月,金朝临时都城蔡州(治汝阳,今河南汝南)外城被蒙军攻破。

第二年正月初九,哀宗召集百官,宣布传位于东面元帅完颜承麟。承麟当然不愿接受这个烂摊子,再三推让,哀宗无奈,只得下诏陈述他的一片苦心:“朕将帝位交给你,实是出于不得已。只为朕身体肥重,不便鞍马驰突;你灵活矫捷,又有将略,万一能够逃出,还可使国祚不绝,这就是朕的愿望。”话说到这个份上,承麟已经无法再推辞了。第二天,承麟便即了帝位,草草举行仪式之后,就急忙出去迎敌。这时,城南宋军已漫山遍野而来,杀声震天。守城金兵吓得弃门逃走,宋军攻入东城。承麟被迫率众退保子城。哀宗自知末日已到,在幽兰轩自缢而死。承麟闻讯,忙率群臣前去哭奠。正在祭奠之际,子城也被攻破,宋兵蜂拥而入,承麟在混战中被杀。金国也随之灭亡。

第六十卷 西夏

第三百一十二章 景宗李元昊

一、胸怀大志建国称帝

李元昊是大夏的建立者。又名曩霄,小字嵬理。父亲李德明,曾受辽封为大夏国王,受宋仁宗封为夏国王。母为惠慈敦爱皇后卫慕氏。北宋咸平六年生,天授礼法延祚十一年(北宋庆历二年)卒。公元1032~1048年在位。

李元昊出生的第二年,他的父亲德明继任了定难军节度使的职位,德明奉行联辽睦宋政策,使党项部落得到了相对安定的环境。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中成长起来的李元昊,却养成了桀骜不驯的性格。

李元昊十几岁时,不理解父亲的睦宋和与宋易物的政策,有一次德明遣使到宋朝以马匹换东西,因换回来的货物不合心意,一怒之下斩杀使臣。李元昊见了非常不满,对德明说:“我们党项历来以从事鞍马为业,现在你用自己急需的马匹去换取宋朝的不急之物,已经不是良策,而你又要随便杀人,这样下去,还有谁肯为我们所用呢?”德明听了李元昊这番话,觉得儿子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见识,很高兴,从此对李元昊格外器重,让他参与一些军机大事。

长大后的李元昊,对德明向宋称臣的卑躬屈膝尤其反感。一次,父子俩为此进行了一场争吵。德明觉得有必要开导儿子,使他知道审时度势的重要,就用浅近的话语来激励儿子说:“我们西夏从你祖父起,由于连续多年与宋朝打仗,已很疲乏了。自从停止战争近30年来,我们的部属都能穿上宋朝来的锦绮,这是宋朝的恩情呀!”李元昊不服,反驳说:“穿皮毛做的衣服,放羊牧马,这是我们党项族的本色,何必要按宋朝的习惯来改变我们自己呢?作为英雄人物的一生,应当去追求称王称霸的大事业,何必只看到一点点锦绮呢?”他还劝说德明:“我们部落日益繁实起来,只靠我们自己的财力供养族人,是远远不足的。如果失去了部众,那么靠谁来守卫我们的邦土?不如将从宋朝那里得来的俸赐,来招养我们党项的族众,练习弓矢,这样,小则可以四行征讨,大则可以侵夺疆土,使我们全族上下丰盈富足,这才是最好的策略。”但是德明没有采纳李元昊的意见。

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十月,德明死去,28岁的李元昊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父亲的地位。

德明时期的势力范围虽然包括了从河套到祁连山的广大地区,但是由于这一带的少数民族部落多以游牧为生,比较分散,不易管辖,实际上有的部落并不真心归附德明。德明为报杀父之仇,曾一举袭杀吐蕃首领潘罗支,并乘胜收回被潘罗支之弟厮铎督所占的凉州。然而潘罗支兄弟所领六谷部的其他部众却投奔了另一个吐蕃部族唃厮啰。

李元昊对吐蕃的河湟地区发动了多次进攻,企图重惩唃厮啰,但是数战均告失利。从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李元昊继位之初到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年,李元昊最终乘唃厮啰内乱,施用离间计诱使吐蕃另一首领郢城俞龙归附,并结为儿女亲家。这样,唃厮啰势力大减,只好迁居历精城。李元昊削弱唃厮啰的目的终于达到了。

解决了吐蕃的问题之后,李元昊接着就挥师西进,攻取回鹘的瓜州(今甘肃安西)、沙州(今甘肃敦煌)、肃州(今甘肃酒泉),完全控制了河西走廊。

李元昊继位时,接收了他父亲惨淡经营20多年的摊子。从外部环境来看,辽和宋对党项继续奉行笼络政策。当李元昊派报哀使到辽时,辽兴宗耶律宗真即派宣徽南院使萧从顺等持封册到兴州,封李元昊为夏国王,并给予厚赐。当李元昊的告哀使到达宋都开封时,宋仁宗不仅下诏“辍朝三日”,表示哀悼,还亲自同皇太后换了素服到幕殿为德明祭奠,表示了很高的礼遇。

从内部条件来看,李元昊自身的地位相当稳固,他在党项贵族集团中的威信很高,他经常表现要自立称帝,建国图强的欲望,在族内几乎没有阻碍。李元昊新立,就加快称帝的步伐。

李元昊与其父德明不同,他不像德明那样一味地依照汉族地主王朝的文武制度,而是特别注意保存和发展党项民族本身的文化特色。

首先,李元昊在他即位的当年(公元1032年)就下达“秃发令”,规定党项部众一律剃光头顶,穿耳戴重环,并且自己率先实行。这项强制性的命令非常严酷,限期三日,不服者处死。

发式一改,服饰也随之变动。他自己的打扮是穿白窄衫,戴红里毡冠,冠顶后面垂红结绶。这样红白两色相映,鲜艳华贵。他规定文官必须戴幞头、着靴、穿紫色或红色衣服,执笏;武官必须按官位的高低,戴金帖起云镂冠、银贴间金镂冠、黑漆冠等不同的冠帽,衣服则穿紫色襴衫,下垂金涂银束带,垂蹀躞,着靴;身上还须佩带解结椎,短刀、弓矢韦蜀;乘马须用鱼几皮鞍,垂红缨。低级官员不戴冠,无官职的党项百姓则只准穿青绿色衣服。这么一来,文武、尊卑就全从服饰上区别出来了。

其次,李元昊颁布了自己的年号。本来,党项没有自己的年号,由于他们臣服于宋朝,只用宋朝皇帝的年号,表示奉宋朝正朔。李元昊先是借口宋朝的明道年号,犯了其父德明的名讳,于是宣布在党项境内将“明道”改为“显道”,后又改为“开运”。刚改号不久,他听说开运年号与五代时后晋的末朝皇帝石重贵灭亡时的年号恰恰相同,觉得很不吉利,又迫不及待地将开运改为广运,于是广运就成了李元昊的正式年号。

李元昊继位后,亲自谋划创制党项文字,他命令大臣野利仁荣等人参照汉字,加以演绎,编成12卷“蕃书”。它的特点是类似拼音构字法的反切上下字合成和左右互换字比较丰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党项文字。李元昊对党项文字的创制极为重视,在蕃书造成后,即宣布为“国字”。颁行之日,举国庆贺,并将广运三年改元为大庆元年。李元昊特别设立“蕃字院”和“汉字院”,选拔党项人和汉人入院,负责将国中通行的文告、诰谍都译成“蕃书”。西夏文字的创制,在中国历史文献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李元昊还完成了几件大事:(一)建都兴庆府。李元昊将德明时代的都城兴州改为兴庆府,作为首都,并仿照唐朝长安、宋都东京加以扩建。(二)定官制。李元昊参照宋朝官制设立了文武两班朝官,官职和官名大多模仿宋朝,如中书省,枢密院、三司等分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