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皇帝全传-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都充当其党羽,成为秦国仅次于吕不韦的又一股政治势力。

这样,在秦始皇亲政以前,秦国已经形成两个与君权对立的政治集团,一个是吕不韦的吕氏集团,一个是嫪毒的后党集团,两个集团都将不利于他亲政之后行施君主权力。秦王八年(公元前239年),秦始皇已经21岁,按秦国制度,明年就要加冠亲政。就在这时,吕不韦公布《吕氏春秋》,嫪毒分土封侯,两个集团分别向秦始皇弄权示威。严峻的考验第一次摆在了年轻的秦始皇面前。

面对吕党和后党两集团的嚣张气焰,秦始皇未动声色。秦王九年(公元前238年)四月,他照预定计划到秦故都雍城的蕲年宫举行冠礼。嫪毒乘秦始皇至雍加冠之机矫秦王御玺和太后玺发动暴乱,企图进攻蕲年宫,杀死秦始皇。秦始皇早有戒备,立刻命令相国昌平君等人率军镇压,活捉嫪毒。九月,判决嫪毒车裂,诛灭三族;党羽骨干卫尉竭、内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齐等20余人皆枭首示众;舍人都被判处服刑,受案件牵连的四千余家全部夺爵流放蜀地。秦始皇还杀死了赵太后与嫪毒所生的两个私生子,同时把母亲隔离于雍城宫中监视起来。后经群臣屡谏,秦始皇才亲自把赵太后迎回咸阳。

母亲牵连到相国吕不韦。秦始皇早已深感吕氏集团对秦国君权的威胁,就打算乘嫪毒案件诛杀吕不韦,一并清除吕氏集团。但是吕不韦辅佐先王继位的卓著功勋众所周知,在秦国也有深厚的根基,操之过急,难免败事,因而他暂时没有触动吕不韦。

秦王十年,秦始皇已经牢握国政,站稳脚跟,于是免去吕不韦的相国职位,将他轰出秦都咸阳,迁居封邑洛阳。吕不韦在洛阳居住期间,山东六国君主频繁地派人到洛阳向他请安。为防止吕不韦与山东六国勾结变乱,秦王十二年(公元前235年),他果断地决定置吕不韦于死地,根除祸患。于是派人给吕不韦送去一封书信,信中说:“君对秦国有何功劳?却封土洛阳,食邑十万。君与秦国有何血亲?却号称仲父,妄自尊大。快带家属滚到西蜀去住!”吕不韦受到这番凌辱,自度不免一死,于是服毒自尽。吕不韦死后,秦始皇还严惩了他的家人、宾客。

秦始皇亲政不久,就先后消灭嫪毒和吕不韦两大敌对势力,彻底肃清了自己行施君权的障碍。接着,他开始了统一山东六国的事业。在战国七雄中,秦国最具备完成统一的有利条件。秦国到秦始皇继承王位时,无论在经济力量上、军事力量上还是地理形势上,都具备了完成统一山东六国的条件。为了加快统一步伐,他在清除国内敌对势力的同时,发扬先王秦昭王遗风,礼贤下士,搜罗人才,重新组织文武骨干,并制定出新的战略方针。

当时,秦始皇的文武骨干约有20余人。其中王翦、王贲、蒙武、蒙恬出自将门世家,都是善于用兵、能征惯战的将才;顿弱、姚贾善长辞令,随机应变,精于组织和从事间谍活动;尉缭和李斯则是秦始皇的得力谋士。在战略上,他继续奉行先王“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同时又采用了新的策略,即发动针对六国的间谍活动。

秦始皇首先向韩国起兵。秦王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王献地称臣。秦王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军攻韩,俘韩王安,尽取韩地,置为颍川郡,韩国灭亡。

秦王十八年秦分兵两路,大举攻赵,俘获赵王;赵公子嘉带数百人逃奔代郡(今河北蔚县一带),自立为代王。秦王二十五年,秦将王贲进攻代郡,俘代王嘉,赵国灭亡。

秦王二十年,秦始皇派王翦、辛胜大举攻燕,燕、代联军抵抗,被秦军破于易水之西。次年,秦又征发大军支援王翦,大败燕军,攻陷燕都蓟城(今北京),燕王逃向辽东。秦将李信穷追不舍,在衍水(今辽河流域)大破太子丹军,燕王被迫杀曾派荆轲刺秦王的太子丹,将头颅奉献秦军求和。秦王二十五年,秦将王贲进攻燕的辽东,俘燕王喜,燕国灭亡。

秦王二十二年,秦将王贲率军攻魏,掘引黄河、鸿沟,水灌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三个月后,大梁城破,魏王假被俘,魏国灭亡。

秦王二十三年,秦始皇派李信、蒙武率兵二十万南下灭楚,大败而回。后采纳王翦意见,令其率兵60万伐楚,王翦用兵三年,楚国彻底灭亡。

齐国长期屈服于秦,苟且偷安,当秦国吞并山东各国的时候,既不援助别国抗秦,也不修整本国战备。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山东其他五国已经无一存在,齐王与相国后胜才派兵防守西界,与秦断绝来往。王贲大军由燕南下,一举战胜齐军,俘齐王建,齐国灭亡。

秦始皇从秦王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灭韩开始,到始皇二十六年,历经10年时间,终于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

三、全面革新创建帝国

武力统一完成之后,长期割据所形成的各地差异依然存在,秦始皇以巩固统一为核心,以秦国制度为蓝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实行全面改革,创立空前庞大和统一的封建帝国。

始皇二十六年战争刚一结束,秦始皇就首先宣布了吞并山东六国的正义性和合理性,理由是韩、赵、魏、楚背叛盟约,燕、齐敌视秦国,所以要全部消灭。同时,他还着手确立秦王朝的正统地位。战国时流行五行(金木水火土)学说,所谓“五德始终”。这种学说认为,五德相克,导致朝代更迭,虞舜为土德,夏朝为木德,商朝为金德,周朝是火德,虞、夏、商、周各占一德,都是历史上的正统朝代。秦始皇从五德始终说推论,以为周得火德,水克火,秦代周,所以秦朝应得水德。于是颁布新的“正朔”,以十月初一为一年的开始,表示新朝代的诞生,并把黄河(古称为河)改名为“德水”。按五行学说,水德具有黑暗阴冷、严酷无情的特性,于是秦朝以黑色为上,衣服旗帜皆为黑色,百姓也改称为“黔(黑色)首”。明确秦朝得占水德,也就明确了秦朝的合理性。秦始皇又到泰山举行封禅典礼,告祭天神地祇,把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正统地位进一步确立起来。

王朝地位确立后,接着就是君王权位的问题。经群臣郑重讨论,确定尊号曰“皇帝”,整个帝国都是属于皇帝的,其地位和权力至高无上,朝廷和地方的主要官吏都由皇帝任免。皇帝自称为“朕”,命称为“制”,令称为“诏”,行施权力的凭证是玉玺。只有皇帝的印才称为玺,只有玺才能使用玉料,玉玺与朕、制、诏一样,都是皇帝的专擅之物,不许臣民使用。皇帝名号和权位确定以后,皇帝的至亲也随之各建尊号,父亲曰“太上皇”(秦始皇定号的当年就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母亲曰“皇太后”,正妻曰“皇后”。秦始皇还命令博士官参照六国礼仪,制定了一套尊君抑臣的朝仪,皇帝高高在上,群臣听传令官之令趋步入殿拜见皇帝;群臣上书奏事,一律要采用“臣某昧死言”的格式。为了充分行施自己的最高权力,秦始皇每天都在夜以继日地拼命操劳,白天断狱,夜批公文,并给自己规定,不批完一石公文(秦代公文使用竹简木牍,一石为120斤,约合今60市斤),决不休息。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如何处理,也是重大问题。对此,丞相王绾主张分封,在各封国设国王,秦始皇把丞相的建议交给群臣讨论,群臣都表示赞同,惟新任廷尉的李斯力排众议,独执己见,他说:“周文王和周武王曾分封许多同姓子弟,然而后代关系疏远,相互攻击,如同仇人,诸侯之间也互相杀伐,周天子不能禁止。现在赖陛下神威,海内一统,全部设置郡县,对诸子和功臣则用国家的赋税给予重大赏赐,很容易进行控制。使天下没有二心,就是安定的方针,分封侯王是不成的。”秦始皇认为李斯的意见正确。于是废分封、置郡县,把天下分为36郡,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套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皇帝专制的行政机构。

朝廷以皇帝为首,下设三公九卿。三公是左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是中央行政机构的最高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国家大事一般由丞相总领百官进行集议和上奏。太尉是中央行政机构的军事长官,协助皇帝掌管军事,但平时没有兵权,只有接到皇帝命令和符节时才能调动或指挥军队。御史大夫是副丞相,相当于皇帝的秘书长,皇帝诏命常由御史大夫转交丞相颁布,御史大夫协助丞相治事,并有监察文武百官的职权。三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