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后宫升级攻略-第1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次为了到底要不要让外国使节到大梁来旁观新皇登基大典的事情,三人颇有些不同意见,蒋仲庸和冯中老成持重,认为最好还是邀请他们,以免各国,尤其是羌国那边以此为借口生事,不过俞灵运却觉得这种非常时候不要节外生枝。
三人意见不统一,最后不得不请刘太后来仲裁,刘太后一言拍板,我们大梁的皇帝用不着他们认同,新帝一日未登基,江山社稷一日便没有主心骨,臣子们心里也会觉得惶惶然,难道别国借故拖延不来观礼,我们就一直拖着不让新帝登基不成?自然不必邀请了。
自那之后,三人才意识到这位刘太后非是年轻可欺的人,她帮先帝浏览奏章,代为批阅的事情,三人也略有耳闻,实在不能将她与一般后宫女子相提并论。
刘海月听得三人的来意,便道:“蒋首辅且等等,杜鹃,你去请陛下来一趟,就说有事相商。”
杜鹃领命而去,刘海月这才对三人道:“三位稍安勿躁,陛下虽则年幼,却也是九五之尊,万事不可绕过他去,等陛下来了,首辅再说不迟。”
蒋仲庸等人知道她这是想让皇帝旁听顺便学习,开始接触政事,皆道:“娘娘深谋远虑,臣等有所不及。”
那头赵与嘉还在跟着太傅学习前朝大唐的贞观政要》,听闻母后传唤,便跟着杜鹃匆匆赶来。
“儿子见过母后,母后安好!”
“臣等参见陛下!”
“请起!”赵与嘉有模有样地抬了抬手,走到刘海月身边。
刘海月噙笑:“打扰皇上读书,是哀家的不是,回头哀家会跟太傅大人赔不是的,蒋大人他们有要事要说,哀家特地将皇上请过来,参详一二。”
话里话外,给予儿子足够的尊重,并不因为他年纪小就忽略或跳过。
母亲的浓浓爱护之情,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言一行中,赵与嘉自然能够领会。
刘海月道:“蒋大人有何要事,还请细细说来。”
蒋仲庸拱手:“一者,是诸王进京之事,陛下已然登基,诸王之中有路远者,如今尚且未曾到京,是否需要让他们原路返还?”
刘海月摇摇头:“他们既然已经出发,如何好让他们原路返还,自然是要留他们在京小住时日,如今只怕也就康王未到了吧?”
蒋仲庸:“是,正是康王。”
刘海月道:“康王靖难有功,若是没有他,现在指不定大梁会成什么模样,先帝在时因局面未定,康王又需镇守边疆,不能大肆犒赏,实属遗憾,如今新帝登基,自然还要对康王抚恤嘉奖一番,免得寒了功臣的心。”
蒋仲庸:“是,臣等记下了,只是康王一来,礼部当以何种规格相迎?诸王之中,康王如今功劳最大,若是以寻常藩王之礼,恐怕不合适。”
刘海月转头问赵与嘉:“依皇上看呢?”
赵与嘉想了想:“说起来,康王也是朕的亲叔叔,不叙国礼叙家礼,不若就以共叙叔侄之情的名义来招待康王。”
“这……”蒋仲庸等三人面面相觑,会不会对实权藩王太怠慢了?
刘海月却甚是满意:“皇上所言甚善,就照此来办吧。”
“另有一事,是关于新阁臣入阁的。”蒋仲庸道,“如今内阁事务繁杂,依照惯例,可选新阁臣入阁,六部九卿经过廷推,此是名单,还请太后娘娘和陛下过目。”
刘海月接过名单看了一眼,微微挑眉:“邵鸿希?”


☆、家事国事

刘海月对邵鸿希这个名字很有印象,他是先帝一手提拔的青年才俊,本意就是打算留给儿子重用的,这几年邵鸿希已经坐到大理寺少卿的位置,这是正四品官职,相对于他不过而立之年的年纪来说,已经算得上非常年轻有为了。
“虽说入阁没有品秩的限制,但是按照以往惯例,最起码也该是三品侍郎兼任阁员吧,这种升迁速度对他而言,会不会太快了?”刘海月思忖片刻,道。
蒋仲庸恭敬道:“邵鸿希任大理寺少卿时表现卓越,今年正好是京察之年,他的各项考评皆为优,照理也可拔擢为三品侍郎,他长于大梁刑律,可让他在刑部就职,兼任阁员,并不违背先例。”
刘海月点点头,又看向另外两个人名:“苏潼,宋翎?”
“是,此二人,前者原为工部左侍郎,出身河道,因治河有功被提拔上来,后者是前函谷关的守将,战功赫赫,如今临老了调回京中任兵部尚书。”
说到函谷关,就不能不提到之前的守将周惠元等人,大梁四大关,上次因北蛮入侵,被打得七零八落,四名将领战死的战死,被追责的追责,如今全换上了新人,而这位宋翎,就是周惠元之前的函谷关守将,在他镇守函谷关的数十年间,赫赫威名远播塞外,北蛮人轻易不敢进犯,也就是后来他年纪大了,申请回京养老,换上周惠元,这才生出之后许多事情来。
相比之下,刘海月对这位老将军还是很有好感的。
“宋翎,苏潼都不错。”言下之意,就这么定了。
但名单上的最后一个人名就让她忍不住微微蹙眉:“刘少云?这是谁提上来的?”
蒋仲庸有点尴尬:“是廷推……”
刘海月道:“诸位大人老成持重,原本我是不该开这个口的,但是刘少云说起来还是我娘家的亲戚,既是国事又是家事,我少不得要说两句,还望诸位大人不要见怪。”
三人忙称不敢。
赵与嘉却知道这刘少云是母后的亲大伯,自从母亲被封为贵妃之后,原先已经分家疏远的大房和三房再度热络起来,时不时就往刘海月娘家跑,谁也想不到当年入宫时位份最低的刘采女,如今却是母仪天下的皇太后,反观与刘氏一道入宫,名满京城的才女刘海珠,也曾盛宠一时,最终却因谋害皇子落得个被赐自尽的下场,不能不让人感叹命运无常。
如今刘氏已经是一国太后,想要巴结她的人自然更多,别看那些大臣平日里端着读书人的清高架子,该溜须拍马的时候比市井之徒还要过火,像这次刘少云的名字被报上来就是,刘少云原本是楚南按察使,三品官职,要说调回京城担任六部侍郎顺便入阁也是顺理成章的,并没有违制之举,有心人看着这位还是太后娘家的亲大伯,理所当然地也就把刘少云推举了上来。
“刘少云虽然是我娘家的亲戚,可他才干不过平平,我看过他在云南按察使任上的履历,若说庸吏倒不至于,但若说出色到被廷推入阁,我却也不相信,我虽忝为一国太后,先帝教诲历历在目,却不敢打着为国选才的旗号就给自家添官职,诸位不必因为他是当今陛下的伯公父就另眼相看。”
她和颜悦色,倒没有责怪蒋仲庸等人的意思,故而蒋仲庸三人也并不觉得难堪,都齐声应是,并称颂太后圣明,心下难免有所计量。
看来不管是不是做戏,起码这位太后暂时没有大张旗鼓安插亲信的打算,这对官员们而言是个福音,短期之内可以不必为此烦恼了。
说完了正事,三人就告退了。
等他们离去,赵与嘉道:“母后,您如今是太后了,我听太傅说,外祖父和外祖母他们,论理是可以推恩加封爵位的。”
刘海月耐心地和他解释:“你外祖母也就罢了,女人加封,无非是诰命,抬头低头,都是那一亩三分地,若是你外祖父现在身无实职,加封爵位也没有什么,但他现在是朝廷命官。你外祖父的为人,你也略知一二,他算不上品行恶劣,可耳根子软,容易被人怂恿,如今身挂闲职并不妨事,若是有爵位在身,又被人设套做出什么事来,牵连的就不仅仅是刘家的名声,还有皇帝你的名声了。”
她顿了顿,又道:“你伯公亦是如此。”
赵与嘉道:“母后,朕看大梁开国以来,都有加封外戚的惯例,若是您不加封,会否为外祖父他们不喜,若是如此,儿子愿替母后来担当这个名声。”
“傻孩子!”刘海月怜爱地抚摸着他的发鬓,“便是有惯例又如何,谁说此例不能从我这里开先河?自此之后,你可以定一条规矩,外戚若有官职在身者,不可在加封爵位,若要爵位,则必须先辞去朝廷官职,二者不可兼得,以防外戚干政之祸。虽说此举难以彻底禁绝,但是有做总比没做好。你现在年幼,就算是你外祖父和伯公他们心中有所埋怨,也会觉得是我的主意,不会怨怪到你头上去,现在不改,以后再想改,就困难重重了。”
赵与嘉认真道:“母后,您来摄政吧。”
刘海月一愣:“为何又提起此事?”
赵与嘉道:“我年轻尚浅,朝中大臣各有心思,各分党派,未必能够齐心协力,此时正该有人从中平衡协调,母后是最适合的人选,而且母后本有才干,父皇在时,您就常常帮他参赞政事,正该当个摄政太后。”
刘海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