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远征军史-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集,1943年的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号(FRUS,TheConferencesatCarioandTehran1943),华盛顿1961年版第478~479页。'当天下午3时,罗斯福与斯大林会晤,罗斯福向斯大林通报:美国正努力装备训练中国军队,并准备反攻缅甸。下午4时,三国首脑举行第一次会议。罗斯福总统发言,阐述盟国的世界战略,多次提到中美英三国反攻南北缅甸,打通国际通路,向中国输送物资装备,维持中国作战力量的重要意义。表明美国对协调欧亚战场,支持中国抗战的重视。
德黑兰会议上,斯大林坚持要求实施“霸王”计划和“铁钻”计划,并且重申在战胜德国之后立即参加对日作战。在斯大林和罗斯福的坚持下,丘吉尔不得不放弃地中海战略,“霸王”计划占了上风,但他立即抓住这一机会,来否定“海盗”行动,提出英国参加了“霸王”计划,就不参加“海盗”计划。同时,可将用于登陆缅甸的登陆艇,集中用于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他认为既然俄国已答应加入对日作战,利用中国作为反攻日本的基地就没有必要了。随后,英国军事首脑向英美参谋长联席会议建议,研究斯大林的承诺对水陆反攻缅甸的影响'注:同上,第556~563页。'。
12月1日,美中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公开发表,确立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同时三国都承担了“将坚持进行为获得日本无条件投降所必要之重大的长期作战”的义务'注: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教研组编《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下卷第2分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202页。'。杜绝了蒋介石与日本单独媾和的可能,英美对中国可能退出战争的担心也随之消失了。
12月3日,罗斯福、丘吉尔又回到开罗,举行第二次开罗会议,“海盗”行动成为双方激烈争论的焦点。次日,丘吉尔在英美参谋长联席会议上提出:斯大林宣布在击败德国后参加对日作战,这就有了比中国更好的基地可以利用,丘吉尔进而提议取消对水陆夹攻缅甸的作战物资供应,以加强诺曼底及法国南部登陆作战的力量'注:《第二次中日战争史》第923页。'。丘吉尔的意见受到美方军事人员的激烈反对。马歇尔认为,取消或延缓水陆夹攻缅甸计划产生的影响将不只限于政治方面。如取消“海盗”计划,中国军队就不会进攻北缅,北缅无战事,日本就更有力量抵抗美军在太平洋的进攻,甚至还有力量发动新的攻势。中印交通线也会受阻,中国军民的感情也会受到伤害。罗斯福也表示不能同意丘吉尔的意见。他认为:盟国有为中国做一点事的道义责任,中国也希望盟国取得南缅的基地来轰炸日军的交通线,如无绝对充足的理由,他个人决不准备放弃原定计划。
12月5日,美英参谋长联席会议继续开会,美国李海上将、金上将、马歇尔上将一再指出取消或延缓反攻缅甸的种种危害。英国空军总司令波特尔发言说:如果中国拒绝出兵进攻缅北,那么就减少空运对华援助物资。美国空军司令阿诺德反驳道:为协助中国防守昆明基地,空运物资还需要增加'注:《美国对外关系,外交文件集,1943年的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号》第700~703页。'。罗斯福表示在蒋介石离开开罗时,他曾向蒋许诺:水陆夹攻缅甸计划与登陆安德曼岛同时进行。如果苏联不按时履行诺言,那我们就会既丧失中国人的支持,又没有得到苏联的帮助。但是丘吉尔仍然坚持认为:影响中国继续作战的决定性因素是中国能够从空运中得到多少物资,而不是是否实行水陆夹攻缅甸。根据英国军方计算,太平洋、印度洋英美海军登陆艇不够攻打缅甸两栖作战之用,组织运送南缅作战的部队需要的船只和登陆艇将会对“霸王”计划起不利的作用'注:同上,第254页。'。此外,据蒙巴顿的报告,南缅登陆作战需要的兵力大大超过了开罗会议时的估计,建议延缓水陆夹攻缅甸的计划,把它放在雨季之后再考虑。出于对影响“霸王”计划的担心及其他一些因素的考虑,罗斯福最终同意取消“海盗”计划,双方决定:“对日作战的主要力量应用于太平洋”'注:同上,第766页。'。
会后,罗斯福、丘吉尔电告斯大林:“我们已经缩小了原定在3月份在孟加拉湾进行的作战的规模。以便有可能增加进攻法国南部用的登陆工具”'注:苏联外交部《1941~1945年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同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通信集》第114页。'。丘吉尔后来回忆说:“我们终于说服罗斯福总统收回他对缅甸战役的诺言”'注:约翰·莫尔顿·布卢姆:《战争年代1941~1945》(JohnMortonBlum:Yearsofwar1941~1945)波士顿1967年版第111页。'。12月5日晚,罗斯福将英美的决定电告蒋介石,至此,从1943年初美中英反复商议的南北反攻缅北计划化为子虚乌有。
12月9日,蒋介石致电罗斯福,表示不能同意取消或延迟反攻缅甸的建议。蒋介石认为中国战区经济的困难比军事上的困难更严重。已经不可能再继续支持六个月。德黑兰公报表示:“同盟国将集中全力打击德国,日军必将集中力量解决中国问题。深知阁下为一现实主义者,敢掬诚奉告”'注:罗曼纳斯·森德兰:《史迪威指挥权问题》华盛顿1956年(Sti1well‘smandProblem’s)第74~75页。',蒋介石要求为了表示美国真正关心中国,美国应立即宣布贷款10亿美元给中国,以解除中国经济的困境,增强作战能力,并从1944年春季起,将中国空军和美国驻华空军飞机增加原议数量的一倍。同时从驼峰航线空运物资提高到每月2万吨。12月17日,蒋介石和史迪威商谈以后,又致电罗斯福接受延期反攻缅甸的建议。蒋介石重申,在1944年,中国单独进攻北缅打通滇缅路的希望很小,恳请美方同意以前提出的财政援助以及增加空军和空运力量的要求,这样才能消除中国战场的危机。
从卡萨布兰卡会议直到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盟国之间反复研讨了反攻缅甸的作战计划,同时又不断重复这一计划。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美英中三国的主要利益之所在不同,在英美海军取消海上登陆,以切断日军交通运输线的情况下,中国不愿轻易单独出兵攻打缅北战役,是合乎一般情理的。中国为了实施盟国商定的计划,组建了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并且与美国合作,进行了认真的集结和整训,说明中国贯彻盟国的战略是有诚意的。十分明显,缅甸战役迟迟未能进行,责任显然不在中国方面。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全局来考察,反攻缅甸战略计划的变更反映了英美世界战略的变化。1943年的欧洲、北非、地中海战场及太平洋战场出现了根本的转折,使英美对中国战场的依赖性大大降低。换言之,中国战场在美国世界战略中的地位已由反攻日本的主要基地下降为辅助性基地。
第四章中国驻印军与缅北反攻
第一节中国驻印军的组建与整训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失败,日军截断了滇缅公路,完成了对中国的包围,盟国的空中航路被迫北移,空运变得更加危险和困难。要实现美国亚洲政策,使中国坚持抗战,成为对日海上运输线和本土进行空袭的基地,将来成为反攻日本的跳板,就必须向中国提供维持战争的物质,也就是要打通滇缅公路,收复缅甸。为此目的,当缅甸战役败局已定时,史迪威就制定了利用租借物质在印度组织训练中国军队的计划,得到蒋介石的批准。此后,史迪威又说服美英政府,中美英三国作战,在印度兰姆伽整编,训练中国军队3万余人,使之在武器装备和精神面貌上都焕然一新,成为保护中印公路的修筑和反攻缅北的先锋。
一史迪威的整训计划
第一期缅甸战役末期,蒋介石的参谋长史迪威就提出了在印度组织并训练中国部队的建议,并命令威廉·R·格鲁伯准将从缅甸前线返渝,于4月27日将计划提交蒋介石。
史迪威在建议中警告蒋介石,日本可能会切断在最近将来即能使用的通过缅甸北部的公路或航线,这样就会把积累在印度的租借法案物质和中国隔离开来。为了把这批物质利用起来,实现反攻缅甸的计划,史迪威建议派遣10万中国官兵去印度,用《租借法案》中的武器装备,将其训练成为装备精良的优秀兵团。史迪威准备先训练两个军,每个军3个师。史迪威估计需要4至6个月的时间来完成训练,然后展开军事行动。军事行动的第一阶段是收复缅甸,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