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远征军史-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扩大其战争侵略行动,甘为破坏全人类和平与正义之戎首,逞其侵略无厌之野心,举凡尊重信义之国家,咸属忍无可忍。兹特正式对日宣战,昭告中外,所有的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间之关系者,一律废止'注: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4卷第1册,第227页,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接着,国民党政府又对德国和意大利两国宣战,废止中德、中意之间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及有涉及之关系'注:纳塔拉詹:《美国阴影笼罩印度》第36页,世界知识出版社1954年版。'。
蒋介石认为,美日开战,日本必败,中国得救。随着战争的发展,中国的战略地位将会大大提高,美国基于它的全球战略,决不会抛弃中国,只会不断地加强对中国的援助和联系。鉴于这种分析,蒋介石采取“借棍打狗”的策略,把美国推到前台,而他在太平洋战争一开始就采取单纯防御,保存实力的方针,以积极参战为名,向美国索取丰厚的援助,壮大国民党的军队,以待抗战结束后,去消灭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美国总统罗斯福尽管对蒋介石政权的贪污腐败、积极反共的情况大致有所了解,但他关心的是更大的问题,对蒋介石政权的种种丑行仍采取宽恕的态度。他认为,战时中国战略地位重要,可以牵制亚洲大陆上百万的日军,战后美国有一个五亿中国人的盟国,还可以抵制苏联在亚洲进行扩张的缓冲地带,也将成为美国今后几代人开辟一个庞大友好的贸易市场'注:《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资料选辑》,(1840~1949)第162~163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因此,当美国驻华大使高斯把蒋介石的建议带回国后,罗斯福总统很快给蒋介石回电,同意其建议,美、中、英、苏、荷五国在亚洲采取联合军事行动,由蒋介石负责在重庆召开五国联合军事会议。苏联、荷兰因欧战事紧,无暇东顾,拒绝参加会议和加入这个同盟。
中国共产党方面。中共及其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力量,历来对抗日的态度是坚决而彻底的。当日寇迈开“南进”步伐,骄横不可一世,大有席卷全球之势的时刻,中共中央1940年7月7日为纪念抗战三周年发表了时局宣言。鲜明地指出:“中国是土地广大,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的国家,决非阿比西尼亚与西班牙可比,更非荷兰与比利时可比,亦非法国可比,而日本则远不如德国。中国还保存着数百万大军,有国共两党与全国大多数人民的团结,有帝国主义相互间的矛盾可以利用,有强大的苏联与世界革命斗争可以为援”,因此,中国人民只要“不屈不挠,再接再厉地奋斗下去,则投降危险必然克服,抗战必然胜利,建国必然成功,中华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注:同上。'完全可以设想,如果不是中国共产党及其抗日武装和全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致使日本在亚洲连遭挫折,欲进无力,欲退不能的局面是不会出现的。据统计,1941年至1942年,八路军与敌人作战24800余次,毙伤敌伪军13万6千余人,新四军与敌作战5300余次,毙伤敌伪军6600余人'注:宋平:《蒋介石评传》第424页。'。日军惊呼中共势力是“华北治安最大之癌”,叫嚣“剿灭中共势力是作为大东亚共荣圈一环的华北的当务之急'注:胡华主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参考资料》第365页,商务印书馆1951年版。'。”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于第二天就发表宣言,指出:“自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全世界一切民主国家将无处不受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同时全世界一切国家一切民族划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反法西斯阵线,已经最后地明朗化了。”宣言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任务,如中国与英美及其它抗日诸友邦缔结军事同盟,同时建立太平洋一切抗日民族的统一战线;全国军队积极打击敌人;八路军及新四军坚持华北华中敌后抗战;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等'注:《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第175页。'。
中国抗日战争“七·七”事变后不久就分为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国民党担任正面的正规战,共产党担任敌后的游击战,是必须的,恰当的,是互相需要、互相配合、互相协助的'注:《华北治安战(2)》第405页,东京1971年版。'。”两个战场的出现,及其相互配合,在战略上形成了对日军的夹击态势,陷敌于两面作战的不利地位。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集中侵华兵力的70%左右,伪军的100%,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总力战”,结果仍然以失败而告终,日军深深地陷入中国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人民的反抗迫使日本只能以10个师团的陆军兵力用于太平洋战场,而在中国战场上仍保留着40个师团,这在客观上,不仅减轻了美、英在太平洋战场的压力,也使美、英等国对日作战赢得了准备反攻的时间。
根据蒋介石的提议,征得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同意,1941年12月23日,中、美、英三国在重庆蒋介石官邸举行联合军事会议,史称“东亚军事会议”。
出席这次会议的美国代表是勃兰特和马格鲁德两位将军,英国代表是印度全军总司令兼东南亚战区最高司令官韦维尔爵士;中国代表是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何应钦和宋美龄(主要是担任现场翻译)。整个会议由蒋介石主持。会议的主要议题有三个。(1)、同盟国利用中国之人力问题,(2)、同盟国之对华供应问题(即援华物质);(3)、保卫缅甸及滇缅路问题'注:《中共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延安《解放日报》1941年12月10日。'。这次会议一开始,中国和英国就有关问题发生争执。英国态度十分明确,他们认为在东南亚打日本,为的是保护自己的殖民地,至于中国抗战的成败,看不出与英国有何干系。因此,除缅甸问题之外,韦维尔不愿涉及其他任何问题。
缅甸是英国的殖民地,是通向中国和太平洋的西大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其战略地位日渐重要。日本也把缅甸作为其南方防务的西陲,认为占领缅甸“无论是在切断援蒋公路,对重庆军施加军事压力,还是策动印度反英的政略和战略施策上,都具有战争指导上的意义'注:《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541页。'。”同时,日本占领缅甸还可以为其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西部屏障,并以此为基地,西进印度,实现与德国会师中东的计划。
蒋介石在缅甸问题上的考虑是极为慎重的。在韦维尔的强硬态度下,蒋介石极其克制地表示:“中、英两国不可有一国失败,如果一国失败,如中国失败,则英国之印度必危而不保”,“如果英国需要,我国可派8万人入缅作战'注:《新华日报》1942年1月4日。'。”遗憾的是,蒋介石如此“诚意”,得到的却是韦维尔傲慢的鄙视,他根本瞧不起国民党军队,说:“如由贵国军队解放缅甸,实在是英国人的耻辱。”明确表示:我们只要请贵国能惠允拨借美援物资就可以了'注:服部卓四郎:《大东亚战争全史》第二分册第749页,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很显然,英国要保护缅甸,是因为缅甸是保护英国最大殖民地印度的最后一道屏障,中国要保护缅甸,是因为缅甸是中国仅存的一条外国补给线,大批的美国援助物资要通过滇缅路运往大西南;而美国积极支持中国军队入缅作战,是需要中国在远东担负起阻止日本扩张侵略,维护美国亚洲利益的责任。因此,中、英、美三国利益的上述差异,使这次东亚军事会议上提出的问题(尤其是中国出兵缅甸的问题)趋于复杂化。
经过反复的讨价还价,激烈的辩争,中、英、美三国在共同保护缅甸以及其他方面的问题上达成了比较接近的意见。要想在亚太地区打败日本侵略扩张,就必须“维持中国的抗战”;要使中国能够拖住上百万的日军,就必须确保滇缅路这条“国际输血管”的畅通,而保住滇缅路的前提是必须保卫缅甸免遭沦陷。要达到上述目的,就必须中、英、美三国联合行动。蒋介石在会议上反复强调:“远东对日作战,端赖中国陆军与英、美之海空军,协同一致为主体'注:马特洛夫:《联盟战争的战略计划(1943~1944)》第417页,1959年美国版。',”方能取胜。英国也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中国军队的援助,就不可能保住缅甸,拱卫印度,英国在东方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