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人史纲-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  东西方世界

纪元前七七六年(周王朝十二任王姬宫涅被杀前五年),希腊人在奥林匹克平原举行竞技大会,以纪念天神宙斯。奥林匹克运动会自此始,希腊信史时代也自此始,较中国晚六十五年。

纪元前七五三年(春秋时代前三十一年),罗马王国建立,由母狼喂养长大的弟兄二人:罗慕路、勒莫兴筑罗马城。

纪元前七四五年(晋国国君姬伯,封他的叔父姬成师于曲沃),亚述部落灭巴比伦帝国,建亚述帝国。

纪元前七二二年(春秋时代开始),亚述攻陷以色列首都撒马利亚城,以色列王国亡。

第七章  纪元前第七世纪

本世纪,封国间的战争升高,战败者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向战胜国乞和,当战胜国的尾巴国,即所谓接受“城下之盟”;一是想当尾巴国而不可得,被战胜国并吞。周王朝初期,各封国的面积相差不大,经过不断地并吞之后,就呈现悬殊的现象。强大的封国不断吃下弱小的封国而日益膨胀,小封国的数目因不断被吃而日益减少,未沦亡的小封国也因不断被蚕食而更加缩小。

封国内部,受到国际社会的冲击和土地兼并的影响,国君不断地被敌国或被本国政变所放逐或杀戮。

然而,无政府状态的国际社会,不久即被纳入霸权秩序。一个超强的封国,用他强大的兵力和威望代替没落的周王朝的中央政府,行使职权。一方面保护弱小的封国不受其他强大封国的侵略,一方面保护国君的传统利益不受国内新兴力量的冒犯,这种霸权形态,成为本世纪最大特征。

 一  封国的并吞与逐君杀君(上)

周王朝所属封国到底有多少,没有人知道。仅在末期,只就有记载的而言,就有一百七十余国。这些封国除了国王下令撤销,或子孙断绝自然消灭外,永不会灭亡。然而上世纪(前八周才,胡国却亡于郑国。进入本世纪(前七),强大的封国更大批并吞无力自卫的一些相邻的小封国,诸如:

一、齐国并吞谭国(山东章丘)、成阝国(山东宁阳)、鄣国(山东东平东障城乡)、阳国(山东沂南)、纪国(山东寿光南纪台村)、遂国(山东肥城西南)、宿国(山东东平东)。

二、晋国并吞霍国(山西霍州)、魏国(山西芮城)、耿国(山西河津)、虢国(河南三门峡)、樊国(河南济源)、虞国(山西平陆)。

三、狄部落并吞卫国(河南淇县,不久迁于漕邑,即河南滑县复国,后再迁楚丘,即河南滑县东,不久又迁于帝丘,即河南淮阳)、温国(河南温县)、邢国(河北邢台,不久迁于夷仪,即山东聊城复国)。

四、秦国并吞西虢国(陕西宝鸡)、梁国(陕西韩城)、芮国(陕西大荔)、滑国(河南堰师东南)、若阝国(河南淅川。不久于上都,即湖北钟祥西北复国)、蜀国(四川成都)。

五、楚王国并吞息国(河南息县)、弦国(河南息县南)、黄国(河南潢川)、夔国(湖北秭归)、江国(河南正阳南)、六国(安徽六安)、庸国(湖北竹山)、巴国(四川重庆)、申国(河南南阳)、吕国(河南南阳北)、宗国(安徽庐江)、蓼国(河南固始东北)、舒国(安徽庐江西南)、舒蓼国(安徽舒城南)、邓国(湖北襄樊北)。

六、邾国并吞须句国(山东东平西须句城,不久复国)。

七、卫国并吞邢国(山东聊城)。

八、鲁国并吞项国(河南沈丘)、须句国(山东东平西须句城)、戎国(山东曹县西北)。

一百七十余封国,大部分太小和太不重要。它们有些仅只在史料上出现一次或数次,便如石沉大海。所以事实上,只有下列十一个封国和一个王国,在春秋时代扮演重要角色:

一  晋国  首府鄂邑(山西乡宁),稍后迁至绛城(山西翼城)

二  齐国  首府临淄(山东淄博东临淄镇)

三  秦国  首府平阳(陕西宝鸡东),稍后迁至雍邑(陕西凤翔)

四  郑国  首府新郑(河南新郑)

五  宋国  首府商丘(河南商丘)

六  鲁国  首府曲阜(山东曲阜)

七  卫国  首府帝丘(河南濮阳)

八  陈国  首府宛丘(河南淮阳)

九  蔡国  首府上蔡(河南上蔡)

十  曹国  首府陶丘(山东定陶)

十一  许国  首府许丘(河南许昌)

十二  楚王国  首都枝江(湖北秭归),稍后迁至郢都(湖北江陵)

从前的封国,只不过仅有一个城市或一个村落。本世纪(前七)开始后,疆域膨胀,所拥有的城市和村落渐多,各封国才有首府的建立,逐步向独立王国迈进。

封国间的互相并吞,和封国国内因之引起的紧张情势,使本世纪(前七)就发生了四十余件逐君杀君的事件。我们不能一一叙述,只把它列为下表,代替说明。

表中所称“公子”,是指封国国君的儿子,所称“王子”,是指王国国王的儿子。不过并不一定是指现任国君国王的儿子,他可能是前任国君国王的儿子或几代之前某一位国君国王的后裔;所谓“公子”“王子”,只是表示他的贵族身份。

现在,我们可以看出封国统治者的恐慌之情,他们不但面临随时被邻国并吞的威胁,也面临随时被国内反抗力量赶走和杀掉的威胁。国王和中央政府既无力维持旧有的秩序,它的那些礼教因之也不能发生约束的作用。现实的现象是,无论国际社会或国内社会,力量决定一切。

封国统治者都渴望有一位主持正义的英雄人物出现。他们所谓的正义,当然是指保护现存的封国不再被并吞和保护他们自己不再被逐被杀。于是一些野心勃勃的国君开始往这个目标奋斗,而且脱颖而出。他们并不希望建立自己的王朝,也不希望统一中国,只是希望建立霸权,成为一个霸主,诸封国以他的马首是瞻,就大大的心满意足了。在这种霸权政治形态之下,霸主代替周王朝国王和中央政府的地位。封国本应朝见国王的,现在改为朝见霸主。本应向国王进贡的,现在改为向霸主进贡。纠纷争执本应请国王审理的,现在改请霸主审理。受侵略时本应向国王控诉求救的,现在改向霸主控诉求救。霸主唯一的依靠是武力而不是法理,所以职位不能世袭、武力衰弱时,霸权转移,霸主资格即行消失。

二  五霸

春秋时代,先后兴起五个霸权,史学家称为“春秋五霸”,即齐国、晋国、秦国、楚王国、吴王国。前四国在本世纪(前七)出现,后一国在下世纪(前六)出现。我们归纳为下列一表。

每一个霸权都曾煊赫一时,但没有一个霸权能伸展到全中国——犹如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没有一个霸权能伸展到全世界一样。他们只能在它自己的周围建立势力,齐国霸权限于东方,晋国霸权限于北方,秦国霸权限于西方,楚王国和吴王国霸权限于南方。当齐国称霸时,秦国不受影响。楚王国称霸时,齐国也不受影响。齐秦两国是短期霸权,霸主身死,霸权即归消失,吴王国也不过父子两世,倏兴倏灭。只有晋楚二国是长期霸权,断续绵延一百余年,斗争十分激烈。霸权决定于武力,武力显示于战争。一场大战下来,晋国胜则晋国霸。又一场大战下来,楚王国胜则楚王国霸,所以春秋时代也是国际争霸时代。

五霸的第一霸齐国,他的国君姜小白是一位充满传奇故事的人物。

姜小白上一任的国君是他的哥哥姜诸儿,姜诸儿冥顽不灵而又一意孤行,他最荒唐的一件事是跟妹妹文姜通奸。文姜嫁给鲁国国君姬允,纪元前六九四年,姬允夫妇到齐国访问,一对狗男女重温旧梦。姬允发现了丑闻,大怒之下,立即辞行回国。兄妹当然想到回国后会发生什么事,于是命大力士彭生在扶姬允上车时把他扼死。鲁国明知道内情,因军事力量太弱,无可奈何。只好单单指控彭生,要求惩凶。姜诸儿就把彭生杀掉,一则推卸责任,一则灭口。但人们已经嗅到一种不祥的气味,诸公子纷纷逃亡。其中一位是姜诸儿的弟弟姜纠跟他的智囊管仲,投奔鲁国,另一位也是姜诸儿的弟弟姜小白跟他的智囊鲍叔牙,投奔莒国(山东莒县)。

彭生死后第八年(前六八六年),姜诸儿到郊外打猎,发现一头野猪,姜诸儿连射三箭,都没有射中。那野猪却忽然举起前蹄,像人一样的站起来,发出惨叫。姜诸儿惊恐中看那野猪竟然是已死的彭生,魂不附体,一头就从马上撞下来。等到救起时,一只鞋子却不见了。当天晚上,就发生大将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