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0许光达-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27年7 月15日,汪精卫控制的武汉国民政府公开与共产党决裂,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汪精卫下令:“宁可枉杀千人,不使一人漏网。”

武汉陷入了一片白色恐怖,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

当夜,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瓢泼大雨倾盆而下,街道上不时地传来刺耳的警笛声。两湖书院的一问教室里亮着灯,给这漆黑的夜带来一点光明。

教室里有几十名学员正围坐在一个年轻人的身边,只见这个年轻人瘦长的个子,身穿深灰色的军装,斜佩皮带,正在向学员讲着什么。

他就是武汉分校中共党团书记陈毅同志。

陈毅,是一个经多见广的老党员,“五。四”时期,他曾赴法国勤工俭学,因参加中国留学生爱国运动,被强行遣送回国,从事过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后又到四川做兵运工作,推动川军策应北伐,参与领导卢顺起义,后因起义失败到武汉,在武汉分校任职,他的公开身份是准尉文书。

陈毅来武汉分校的时间不长,但给许德华的印象很深,尤其是他那开朗的性格,平易近人的态度和幽默、爽朗的话语,深受许德华他们这些年轻党员的喜爱。

今天,他的讲话却格外深沉:“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但是,共产党人是杀不尽的,革命不会完。我们要积蓄力量,准备再战!”

他环视了一下在场的人,继续说:“你们就要毕业了,面临新的革命工作。党派你们到张发奎的第二方面军去,积蓄军事力量,随时准备迎接新的战斗!”

大家相互看了看,异口同声地说:“服从组织安排,坚决完成任务!”

许德华听着组织给自己分配任务,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重了,将要面临新的考验,将要在另一条战线上战斗。

陈毅最后说:“明天,大家就要奔赴新的战场,在这里,我先为大家送行,希望你们做一个革命的火种,在不远的将来,燃起熊熊大火。为我们的革命事业积蓄力量吧!”

第二天,许德华和几名党员登上了去九江的客轮,前往张发奎的部队。

望着那滚滚的波涛和渐渐远离的武汉三镇,许德华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曾几何时,武汉,这个革命运动的中心,聚集了多少热血青年。蓬勃发展的工农运动,如火如荼的北伐战争……往日的喧嚣与热闹,如今都淹没在乌云与风雨之中了。

武汉三镇,何时再见?!

第二章 战沙场洒热血拳拳赤子情1927年8 月1 日,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决定,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国共产党前敌委员会的领导下,在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的直接指挥下,在江西举行了著名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参加起义的部队有:贺龙的第二十军、叶挺的第十一军的第二十四师、第二十五师和朱德的军官教育团等,共约二万多人。起义很快取得了胜利。

1927年8 月。九江。

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的院内,一个年轻的军官急匆匆地跑到总指挥的门口,喊了一声:“报告!”

“进来!”一个中年指挥官坐在藤椅上,手里夹着烟,嘴里吐着烟圈说。

“报告,总指挥,第四军直属炮兵营又跑了几名军官!”年轻的军官走进门,两脚立正,行着标准的军礼。

“什么!”中年指挥官一下子从藤椅上站了起来,在屋里来回踱着步。

这个中年指挥官就是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此人为人奸滑,表面上主张“中间路线”,暗中却与汪精卫勾结,是个拥汪分子。

他们会跑到哪去呢?他想起了前几天被聂荣臻、周士第、孙一中拉走的第二十五师的第七十三团、第七十五团,虽然自己当时并不知道他们是去参加南昌起义,曾率兵乘火车追,结果非但没追上,还差点把命丢了。如今共产党在南昌搞暴动这几天,自己的部队已陆续有军官逃跑,今天又跑了六个军官,难道他们是有组织地去参加南昌暴动?是的,毫无疑问,他们是共产党!不能就这么让他们跑了。想到这儿,他急忙对年轻的军官喝道:“命令部队,赶快给我追!”

“是!”

几天以后,在赣江北岸的大路上,急匆匆走来了六个青年军官,走在最前面的是个大高个儿,长得一表人材,边走还边回头喊:“快!你们看,前面就是南昌城!”后面的几个小伙子听到这喊声,不由得加快了脚步,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高兴地喊着:“到了!我们胜利了!”

原来这六个年轻军官,就是张发奎下令要追赶的人。他们是张发奎第二方面军第四军直属炮兵营的军官,六个年轻的共产党员。走在最前面的大高个儿,就是刚从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毕业分配到直属炮兵营任见习排长的许德华。

这时,许德华望着江对面不远的南昌城,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欣慰地笑了。他想起了六天前,也就是8 月2 日,南昌起义的枪声令每一个共产党员振奋,他早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恨不得立即飞向起义的战场,投身到叶挺、贺龙的部队。就在这时,驻军当地九江市的党组织指示他们炮兵营的六个共产党员,立即开小差去南昌,参加起义的部队。

接到指示后,许德华兴奋不已,在组长老黄的带领下,他们六人匆勿上路。想乘九江到南昌的火车,但由于昨天张发奎和第二十五师师长李汉魂带卫队营乘火车追赶周士第带领的第七十三团,以阻挠其到南昌参加暴动,结果遭到周士第团的猛烈攻击。张发奎、李汉魂见势不妙,弃车逃跑,致使火车不通。他们只得徒步赶往南昌。

整整六天了,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一路的辛苦都随着这欣慰的笑,而跑得无影元踪了。只见许德华迅速地从衣袋里掏出了红领带。这是九江党组织发给的起义军标志。许德华正要把红领带围在脖子上,只听得一个声音说:“许德华!别急,过了江再说!”

许德华回头一看,说话的是他们的组长老黄。别看大家叫他老黄,其实他也不过二十岁刚出头。

老黄紧走几步,取下许德华的红领带轻声地说:“我们走了六天,时间可不短呀!”说着把红领带塞到了许德华的口袋里。

许德华立即明白了老黄的意思,他疑惑地望望江对岸的南昌城,难道会有什么变化吗?

过了赣江,南昌城就在眼前。怎么看不到红旗,听不到歌声,守城的卫兵也没系红领带?

“情况不对。守城的不像是我们的人!”许德华判断道。

再往前走几步,发现墙上贴了一张由张发奎署名的告示:“叶挺贺龙,盘踞南昌,希图不轨,实行赤化,本总指挥,声罪致讨,以慰总理在天之灵。”

几个战友,气得握紧了拳头,不知谁骂了一句,“妈的!张发奎这个老滑头彻底倒过去了!”

“叶贺的部队呢?”许德华的军校同学杨实人焦急地问。

“也许转移了!”老黄猜测着。

“转移了?”大家沉思着。

“转移到哪里去了呢?”杨实人自言自语道。一片沉默。几个战友都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呆站在那里。本来嘛,从九江到南昌,火车不通,硬用两条腿跑来的,每个人的脚上都有水泡,但是一想到即将投入战斗,投向自己的队伍,浑身都充满了力量。可是,现在起义队伍走了,他们又该怎么办呢?

“同志们,先找个隐蔽的地方,商议一下!”老黄打破了沉默。在江边的破草棚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争吵着。

“我们晚来了一步,唉!”

“下一步怎么办?”

“那还用说,追赶起义部队,这是党组织交给我们的任务!”“说得好听,往哪追?”

“依我看,我们还是先住下来再说!”

“对,先休息一下,然后再找党组织!”

“我不同意,我们是来参加起义部队的,没找到起义部队,我们就没完成党交给的任务!”许德华一听要住下,就着急地说。“这儿离我家高安县很近,莫不如先到我家休息,然后再到高安县委打听起义军的下落!”

“你有把握吗?”老黄不放心地问。

“没什么问题!”杨实人肯定地回答。

“那好,我看就这么办!”老黄说着,转向了大家,“你们的意见如何?”

“同意!”众人异口同声地说。

“也只好如此!不过,千万不能多住,否则,怕是赶不上了!”许德华还有一丝顾虑。

“你小子真是好福气,部队没追上,倒先把你老兄送到家!”“这叫有福不用忙,没福跑断肠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