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0许光达-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德华感到情况严重,枪虽然藏起来了,可还没交到党的手中。他把藏枪地方告诉了廖多丰,就逃离了连队,躲到青弋江上的一只渔船里,一连三天,没见人来。他心里很烦闷。第四天上午,李味酸来到船上。

“德华同志,干得不错,枪我们已经收到,给党解决了很大困难。省委决定,送你去上海学习。”李味酸把介绍信交给许德华,告诉他组织决定从现在起,要他临时改用“洛华”的名字。

青弋江码头灯光闪烁,呜——客轮一声长鸣离开了江岸。

许德华带着党的重托和希望,离开了芜湖。

第四章 受重托奔苏区洪湖呈英豪1929年7 月,许德华遵照安徽省委的指示,离开芜湖,前往上海学习。

当时,革命形势发展很快。中共“六大”会议后,全国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有了很大发展。各地的武装斗争如火如茶,遍及全国十一个省三百余县。党为了加强对各地武装斗争的领导,在上海开办了中央军事干部训练班,为各苏区培训军事干部。

1929年7 月,上海福泰旅馆。

三位西装革履的年轻人走进这家旅馆,其中一个穿灰色西服的人对另外两个耳语了几句。少许,两个年轻人出了旅馆,向街上走去,在一家邮局门前停下,顺手取出一封信,塞入信筒,转身离去。

在旅馆一楼的一张长沙发上坐着的那位穿灰色西服的人,一边看着《申报》,一边不时地朝客厅的门口投去目光。

两个穿白色西装的人向厅内瞥了一眼,在看报人的身边坐下。其中一个向看报人说:“洛华,信发出去了,等消息吧。”看报人放下手中的报纸,点了点头。原来他就是许德华,“洛华”这个名字是离开芜湖时省委决定让他临时改用的化名。两位穿白色西装的年轻人是廖多丰和姓赵的同志。

信已发出三天了,仍无音讯,许德华心里很着急:我们已经来到了党中央的驻地,就要投入到母亲的怀抱了,可不能失去这次难得的机会![·电子书下载乐园—wWw。QiSuu。cOm]

“洛华先生,有人找!”

许德华听到茶房的叫声,心里甭说有多激动了,一个箭步冲出房门,他马上意识到:自己不能……,他放慢了脚步,扇着事先准备好的扇子,不紧不慢地走下楼。

一楼客厅里,坐着一位衣着讲究,仪表尊贵的中年女人,手里扇着一把书有“凤鸣两岸”四个醒目大字的扇子,在注视着许德华手中的扇子。

许德华看见“凤鸣两岸”的大字,断定她就是中央派来的人。他竭力抑制着内心的喜悦。

“姨妈,您好!”他微笑着走向前去,彬彬有礼地鞠了一躬。

女人打量了一下许德华,又看着他手里那把画着“鹿鸣翠谷”的扇子,笑着说,“哟,长这么高了,成大小伙子了,我都有些认不出来了。家里人都好吗?”

“家里还好。”许德华煞有介事地回答。

“我是从你姨夫那里知道你要来上海,昨晚才从你舅那赶回来的。”她转过身去,“信上不是说你同另两个同学一起来的吗?”

“他们在楼上的房间里。”

“走,到楼上看看你的两个同学去!”那女人和许德华上了楼。

这位贵夫人是我党的地下交通员。她叫江鲜云,是中央军委委员彭干臣的妻子。这次接到洛华的信后,立即向中央作了汇报,组织上安排她与洛华等联系。临行前,周恩来还亲自叮嘱她:要保证这些同志的安全,安排好同志们的生活,并说要与他们见见面。她带着组织和中央领导同志的嘱托来到了福泰旅馆。

一辆豪华的黑色轿车从福泰旅馆的大门驶出,在上海市的大街上奔驰着。

许德华一行三人坐在轿车上,个个眉飞色舞,有说有笑。

这位女交通员见他们的高兴劲儿,就转过身来,同几位年青人攀谈起来。

“在福泰旅馆等得很着急吧?”

廖多丰抢先开了口,“最急的要属洛华了,不知多少次问我们,信是否真的发出了,他对我们是否能在上海找到邮局还怀疑呢!”

车里一阵爽朗的笑声。

许德华说:“我可没有怀疑。让你们去发信,是因为你是内行。”

廖多丰有些困惑:“内行?”

“你真是贵人多忘事!我刚到独立旅的消息是不是你向李味酸通报的?”许德华反问道。

“是我呀!”廖多丰认真地回答。

“我再问你。在芜湖买枪的那件事不也是你通知我的吗?”

许德华的连续发问,使廖多丰很窘迫:“那是廖营长让我通知的!”车里又一阵笑声。

廖多丰问女交通员:“中央军事训练班开学了吗?”

“中央领导很关心这件事,多次过问训练班的情况,现在正在积极筹备之中。”

随同许德华一起来上海的那个姓赵的青年,平时很少言语,这时也开口了,“中央军事训练班的驻地离中央很近吗?”

“很近很近。”女交通员一一作了回答。

轿车左转右拐,缓缓驶进了英租界爱文戈路,在一座犹太人经营的豪华公馆哈通宅门前的草坪上停了下来。

他们将要在这里等待着中央领导人的接见,在这里迎接新的学习生活的到来。

夕阳西下,晚霞的余晖洒落在前厅的草坪上。一阵微风吹过,给行人带来了一丝凉爽。

女交通员带着许德华等三人步入公馆的前厅。

客厅里摆着字画、古玩、家具、茶具,真是琳琅满目。

廖多丰有些迷惘,这能是中央办训练班的住所吗?明明是个商品交易场所!许德华也觉得既新鲜又神秘。

女交通员似乎看出了他们的疑虑,小声对他们说:“这样的地方最安全,不容易引起敌人的注意,你们看,”她笑着用手指着窗外,“那边更热闹,那些掌鞋的,摆摊的,卖冰棒的,都是我们的人。”

许德华他们会意地点了点头。

女交通员让他们先在客厅里坐下来休息一下,就走了出去。

少许,女交通员回来了。

“洛华同志,咱们上楼吧,周恩来同志正在办公室里等候你们。”

许德华心情特别激动,千里寻党,屡经挫折,这次到了党中央的身边,多么幸福啊!可我见到周恩来同志汇报什么呢?心里不免有些紧张。

女交通员把他们引进了周恩来的办公室。

周恩来迎上前来,同他们热情握手,高兴地说:“欢迎你们来学习。”

另两位同志是第一次见到周恩来同志,显得十分拘谨。许德华在这里再次见到周恩来同志,兴奋得热泪盈眶。他看到周恩来那和蔼的面容,紧张的心情也就渐渐松弛了。

“洛华同志,你是黄埔军校第五期的学员吧?”

“是的,我当时在第五期炮科十一大队学习。”

许德华很敬佩周恩来的记忆力。此刻,他想起了曾在一起学习、生活的同学,心情十分沉重:“我同期的不少战友在参加南昌起义和后来的战斗中壮烈牺牲了!”

“是啊!我们这支三万人的起义队伍,除朱德、陈毅同志率领的一部分去了井冈山,大部分牺牲和失散了,这是多么大的损失。”

说到这里,周恩来眼里噙着泪花,声音也变得低沉。他停顿了一下后,接着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它震撼了旧世界,振奋了全国人民的革命精神。现在,革命已经走出了低谷。现在我们党对军事工作的意义有了新的认识,正像毛泽东同志所讲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嘛!”

周恩来的声音特别响亮。他还介绍了全国革命的形势和举办军事训练班的目的。

许德华和另两名学员静静地听着,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周恩来看了看表,站了起来:“好了,同志们,好好学习吧,将来到苏区,开创武装斗争的新局面!”

许德华等三人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周恩来的办公室。

中央军事训练班会议室。

会议室的墙上,贴着“首届中央军事训练班开学典礼”的横幅。室内整齐地摆放着几张旧桌椅。二十多名学员有秩序地人内坐了下来。

“现在,宣布开会!”

主持人叫曾中圣,是首期军事训练班的负责人。

许德华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地在本子上写着什么。他是那样认真,像一个刚刚入学的娃娃在听老师讲课。他深深懂得:这次学习机会是难得的,肩负的责任是重大的。他牢记着周恩来的话,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到苏区,开创武装斗争的新局面。

万籁俱寂。夜已经很深了,许德华房间的灯还亮着。他思考着白天王鹤报告洪湖地区游击队活动的情况,加深了对武装斗争重要性和长期性的认识,更深切地理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