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诸葛亮传-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凯旋而归。  

第十五章 上表伐中原    

曹操死后,魏主曹丕在位七年,到蜀汉建兴四年,曹丕因寒疾不痊而薨,时年40岁,其孺子曹睿即位。

同年,骠骑大将军司马懿上表大魏皇帝,要求镇守西凉等地,曹睿准奏,封司马懿为提督。

孔明听到报告不由大惊,司马懿深有谋略,必为蜀国大患。参军马谡对孔明道:“司马懿虽然是魏国的大臣,但曹睿一向对他怀有戒心。我们不如派人秘密潜往洛阳等地,散布流言,说司马懿想要造反,借曹睿杀了他。”

孔明用了马谡之计。果然不久,曹睿中了马谡的反间计,只因疑心是吴蜀奸细所为,所以未杀司马懿,罚其削职回乡。

孔明闻听司马懿中计遭贬,大喜。第二天后主早朝,大会官僚。孔明上《出师表》欲北伐中原。表中道:

臣诸葛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以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褐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后主看过表说道:“相父南征,远涉艰难;刚刚回都,坐未安席,如今又要北征,恐怕会劳损神思。”

孔明说:“臣受先帝托孤之重担,夙夜不曾有所懈怠。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可以没有内顾之忧了。不趁此时讨贼,恢复中原,又更等何时!”

这时班部中太史谯周走出来奏道:“臣夜里观天象,北方旺气正盛,未必能够取胜。”之后对孔明言道:“丞相十分了解天文, 为何强要去北伐呢?”

孔明说:“天道变化无常,怎能过于拘谨固执?

如今我将军马驻扎在汉中,观北魏的动静再做行动。”

于是,孔明留下内外文武一百多人,一同治理蜀中之事,自己点将出师。后主带领百官,一直送出成都北门外十多里路。孔明辞别后主,旌旗蔽野,戈戟如林,率军往汉中逶迤进发。

这一年,孔明得子,取名诸葛瞻。  

第十六章 空城计    

建兴六年春,诸葛亮率大军一出祁山(在今甘肃和县西北),以马谡为先锋督军。

孔明自出师以来,累获全胜,心中甚喜。一日正在祁山西城(今陕西安康北)会众议事,忽报魏主曹睿面诏司马懿,恢复官职,即将起兵平西。孔明大惊道:“我所忧患者,就是司马懿这个人。”

由于马谡拒谏,致使战略重地街亭失守。孔明顿足长叹道:“ 大事去矣! 这都是我用人不当的过错啊!”于是密传号令,教大军暗暗收拾行装,以备起程退回汉中。又派心腹之人,分路去报告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的官军和百姓,全都撤入汉中地区。

孔明分拨已定,忽然十几次飞马来报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这边蜂拥而来!”孔明这时身边没有别的大将,只是一班文官,所带的五千军士已派出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下二千五百人在城中。

众官员听到这个消息,全都大惊失色。孔明登城眺望,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往西城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旗帜全部藏起来,诸军各守城铺,若有自行出入或高声讲话的,立即斩首!大开四面城门,每道门用20个军士,扮作百姓的样子,洒扫街道。魏兵来到的时候,不许擅自行动,我自有计策。”孔明仍身披鹤氅,头戴纶巾,领两个小童携一张古琴,来到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弦。

司马懿的大军前队来到城下,见到这般情景,全都不敢进城,急忙报告司马懿。司马懿不信,叫三军停住,亲自飞马过去,远远地观看,果然见孔明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边站着一个童子,手捧宝剑;右边站着一个童子,手执凤尾。城门内外,有二十来个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一见心中大惑不解,便来到中军,叫后军变前军,前军变后军,向北山退去。

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道:“说不定诸葛亮城中没有军,故意作出这种姿态?父亲为何就退兵了呢?”

司马懿道:“诸葛亮平生谨慎,没有冒过险。今日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军若攻进城,一定会中他的计。所以应当速速退兵。你这小辈懂个什么?”

孔明见魏军走远了,大笑起来。众官无不惊骇,问孔明道:“司马懿可是魏国名将,今日统率十五万精兵来到这里, 一看见丞相掉头便走, 这是为什么呢?”

孔明道:“他料我平生谨慎,从不冒险行事,而今日这般大模大样,一定是城中藏有伏兵,所以就后退了。其实并不是我冒险,而是我迫不得已。他一定带军往北山小路去了,我已令兴、包二将在那里等候。”

众人听罢都惊异地叹服道:“丞相玄机,神鬼莫测。要是依我们这些人的意见,早就弃城而逃了。”

孔明说:“我们这里只有二千五百军士,要是弃城而走, 必不能走远,还不被司马懿给抓住?”说完拍手大笑,道:“我要是司马懿,就不退兵。”然后下令叫西城百姓随军一同迁往汉中,“ 司马懿还会来的。”他说。

于是孔明便离开了西城,往汉中而去。

后人有诗云:

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

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  

第十七章 讨魏再上表    

孔明一向喜爱马谡,但这次无奈,挥泪斩之,后写下《论斩马谡》、《街亭自贬疏》等文。

却说东吴派使臣到蜀中来致书,请求出兵共讨魏国,并述说东吴不久前大破曹军之事,一来,显示自己的威风,二者,表示与蜀国和好。后主大喜,令人持这份使书到汉中,报知孔明。

孔明如今兵强马壮,粮草丰足,所用之物,一切完备,正准备再次出师,收到后主书信,立即设宴大会诸侯。宴席间,忽然刮起一阵大风,竟将庭院前的一棵松树吹折了,众人都大吃一惊。忽报赵云将军昨夜病重而死。孔明大声道:“子龙身故,国家损一栋梁,我失去了一只臂膀啊!”众将无不挥泪泣颜。孔明命子龙二子到成都去面见后主报丧。

后主听说赵云死,放声大哭,道:“想当年,先父携民渡江,遭敌兵追截,朕尚年幼,要不是子龙将军单骑拼死相救,朕早就死在乱军之中了!”立即下诏,敕厚葬于成都锦屏山之东,建立庙堂,可四时享受祭祠。子龙二子谢辞而去。

后主身边的大臣这时上奏说:“诸葛丞相将军马分拨已定,即日就将出师伐魏了。丞相派杨仪带《出师表》来到成都,呈交御览。”

后主接表拆开阅道: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敦与伐之?是故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