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辛亥大英雄-第7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轻助手知道他的脾气,也干脆不管辩论,介绍道:“南线上我们先选定7个动工点,基本上每个省都有。最大困难是广西和福建,山连山水连水,施工难度不比陇海线差多少,江苏、山东和浙江相对容易。北方最大麻烦就是长白山地区,这里海拔太高,严教授已经去实地勘测,准备看看是绕路还是开凿涵洞。”助手开始讲解环中国铁路南线的情况,这条铁路已经得到杨秋和财政部的全力支持,并拨付500万还派空军和陆军工程兵帮助进行先期测绘工作。这可是他的毕生愿望,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出错的大工程,所以听得非常仔细,每每有不清楚的就要询问上几遍。
“陇海线被地震破坏的情况如何?”
环中国铁路比较还遥远,詹天佑此次出来主要是亲自检查陇海线西段项目,由于地震导致多处路基垮塌,他非常的担忧。要知道陇海线是涉及西北国家安全的大项目,南京和国防部已经严令一定要在1923年底通车。
“东哈萨克齐至星星峡的路基全部动工,连云港至潼关速度也很快,就是宝鸡至天水这段路问题太大。之前修建的路基和铁路桥受地震影响发生不少移位,好些地方还出现裂缝。前面施工人员的意思是干脆重新选线,避开地震带以免将来造成更大破坏。”
滚滚铁轮声中,詹天佑的眉头渐渐拧了起来,将吃到一半的馒头收入公文包中。陇海线最困难就是天水至宝鸡这一段,火车需要翻越秦岭六盘山,山高水险深峡嶙峋,光是各类水泥铁路桥、开凿涵洞就需上百公里,技术要求之大世界罕见!此次地震破坏最大的也是这段,但是否重新选线他也不敢立刻下决定,要知道光这段已经投入1亿民元,如果重新选线就意味着前期投资全部泡汤,还肯定会延误工期。
长途旅行似乎消耗大家太多精力,争得面红耳赤的两派年轻人也都消停下来,直到列车抵达汉中,活力才再次展现出来。
由于汉中至天水这段铁路还没修好,所以想要前往甘肃或新疆需要从这里换马车。当詹天佑起身后,眼尖的学生立刻认出这位赫赫有名的铁路部长,呼啦一下就把他围了起来。
“詹部长,前面的铁路还要多久能通车?”
“是啊,我们还想从这里直接坐过车去西北呢。”
“会很快的!国家已经调集全部力量来攻克这段天堑,没什么能挡住我们中华民族前进道路的!”
“好!啪啪。”
詹天佑的豪言惹来学生们的鼓掌,在车上反驳杨秋政策最厉害的年轻人走了过来。他戴着眼镜,看起来斯斯文文非常有气派,介绍自己道:“鄙人胡适见过詹部长。”
胡适?詹天佑挑挑眉毛,想起这两年喧闹的新旧文化之争,问道:“你就是北京大学的胡适?”
“正是。”
詹天佑看了眼,长相英俊,风度翩翩,又在美国留学多年,让他不自觉生出亲近感,若不是火车上他屡次说杨秋政策有误,或许还要再高看几分。
胡适也第一次见到南京部长级人物,他早有心从政可始终不得门入,奈不住寂寞问了一句:“詹部长,我们在火车上的话您都听到了吧?能不能谈谈您的见解呢?”
“我的见解?呵呵。”詹天佑虽然身为部长,但却从来不干涉政治决定,这是他答应杨秋出任铁道部部长的承诺。何况他心中现在只有中华大铁路梦想,所以摇摇头指指前方:“前面会有你们的答案的。”
胡适等学生和年轻人不太懂,恰好此时来接詹天佑一行的军用卡车到了,他干脆让卡车把大家都带上,一路摇晃着向前宝鸡前进。
“少尉大哥,我们还有多久到宝鸡?”
一路上歌声不断的几个女学生颠簸得浑身难受,拉住带队的少尉询问还有多远。少尉哪见过这么多大城市里的女孩子,扭扭捏捏红着脸安慰她们,直到一片五颜六色的帐篷海洋出现在眼前,才大松口气:“我们到了。”
“哇快看!那是什么?真漂亮。”
“对啊,好多颜色。”
“这里怎么会有这么多帐篷?是不是施工队的?”
“等等,这是老天爷啊!”
随着车队驶近,刚才还因为首见美丽的帐篷海洋,兴奋的高声呼喊的女学生猛然捂住嘴巴,大眼睛瞬间就红了起来。
一群群如灰褐色蚁群般衣衫褴褛的人群出现在眼中,士兵们正在发放少的可怜的口粮,孩子们光着身子紧紧拽着大人的手,眼神胆怯的望着这群衣着鲜亮皮肤细白的城里人。
这哪是什么铁路施工队的帐篷?根本就是个地震灾后的大难民区!
“下车吧。”詹天佑深吸口气,脸色严肃起来:“你们都是成年人了,在车上不是一直讨论国家建设和政策吗?这里有你们需要的所有答案。”
(未完待续)


第五五二章 东归计划
冷杰有着显赫的家世。
父亲冷御秋是国防军13师中将师长,外祖父曾任清室江苏监察使,从小衣食无忧的他逐渐养成了高傲的性子。但这种高傲并没破坏他的才华和天赋,1915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北理工学院,三年内不仅完成自身学业,还完成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全部课程,所以年底被教育部选定为13位出国继续深造的数学和物理系种子生,一跃成为国家重点培养对象。
临行前他准备出来散散心,恰好听说北京大学在搞西北采风活动,就加入西北之行来到这里,也想借此机会亲眼看看8年来国家变化到底有多大。
变化还没看到多少,秦岭脚下这片五颜六色的海洋就让他觉得仿佛有什么东西扎了自己的心一下。之前他还赞同胡适不该妥协欧美,应该以强硬回击争取国家利益,对外资进行限制保护民族企业的长期利益,但面前的画面却让他明白了为何詹天佑说,这里有自己寻找的答案。
8年的惊心动魄,8年的壮美波澜后面,其实很多东西……并没彻底的改变。
在这片斑斓的帐篷海洋内,是一群群因地震灾荒无家可归的普通国民。当他们的目光扭向自己,里面写着的分明是饥饿和求生的挣扎。什么大国?什么伟大胜利?什么样的阴谋算计!都没有这一刻来得真实。不解决国民的最基本生活保障,所有幻想都只是建在沙砾上的楼阁,所以当一双双茫然求助的眼神望来,连詹天佑都狠狠叹了口气。这就是杨秋和南京妥协的真正原因,八年连续拼杀后,国家和国民都到了急需修生养息的阶段。
士兵们背着枪,在帐篷海洋里来回巡逻确保安宁。简陋的卫生室门口排满长龙,每条狭窄的通道都洒满了生石灰。从火车上拆下的二手锅炉为大家提供饮用热水,这些举措都能证明军方和政府正在竭尽全力阻止最可怕的灾后瘟疫发生。
灾民捏着碗排队等待领取救济粮,地震带走了他们一辈子的财富,能拿到一件军队发放的单衣已经非常幸福。布满老茧洗也洗不干净的灰褐色大手中捏着饭碗,眼巴巴瞅着前方,只希望能早些轮到自己,带点米回去给家人熬粥。
敞开的油布大帐篷内,堆着高高地米袋,分发粮食的士兵却只用一只很小的竹筒来衡量白米,满满一筒倒下去也只能铺平碗底。“这么能这样呢?这点米怎么吃得饱!”来采风的女大学生泪流满面,扭头见到士兵居然用这么小的竹筒分发粮食,爱心泛滥不管不顾冲到面前,抢走米筒将一勺勺的白米疯狂送到灾民手中,一边勺还一边抹着眼泪破口大骂:“这里不是有很多大米嘛!为什么不发下去?你们这样做是犯罪,是罔顾人命!”
“住手。”
士兵被女学生一闹正不知怎办好,负责难民营安全的少校冲了过来,指指几个抱着米要离开的灾民,大喊道:“还愣着干什么?把米拿回来!”
士兵得到命令立刻按住几个试图逃离的灾民,学生们见状顿时纷纷上来阻挠,士兵则立刻横枪挤开对方不让靠近。胡适见状也连忙冲上去摆出北京大学老师的资格理论,见到他出来撑腰,学生们更是有恃无恐,更以为这位少校故意刁难灾民克扣粮食趁机捞好处。各式各样的叫喊,骂人声将队列搅得七零八落,眼看再闹就要出乱子,助手连忙看詹天佑:“部长,要不要……”
詹天佑摇摇头,民国免费教育才刚刚开始,即使最早的西南也才7年时间。所以这批学生绝大部分都还是官宦和商贾子弟,他们在象牙塔里待太久了!根本不了解国家的真实情况,所以胡适才被他们捧得高高的,还动辄批评国家政策。
负责营地的少校不敢真动用武力,但又怕事情闹大只得咬咬牙对天鸣枪示警。
清脆的枪声让推搡打闹都猛然停下,正在巡逻的士兵和灾民也纷纷围拢过来,很多灾民还以为有人抢粮,自发的拿起棍棒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