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晨光里-第4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人领命出去。

陈十三才责怪陈琦,“你母亲说的也对,眼看着秋天,你怎么就敢带着妻小离京?”

“当时没有想到太多,就想着一家人定是要在一起的,谁曾想路上接连的生病……”陈琦也是后怕不已,生怕在船上真有了什么不测,到时一家人生死离别,自己就是做官也做的毫无乐趣。

“朝廷给了你两个月上任的时间,你晚了半个月,这是要记在履历里的。我让人替你宣扬一下,也免得别人说三道四。”陈十三说道。

因为古代路途难走,所以官员上任时限都是非常长的,经常会有半年还没有到任的情况发生,大部分朝廷都会给够上路的时间。只要耽误的不太久,朝廷都不会怪罪。然而江宁府离中原不太远,而且朝廷也经常会往江宁府派官员,一般都是两个月内准能到,陈琦第一次上任路上准备不足,妻小生病耽误了,这事是肯定要报到吏部。

虽然不会处罚陈琦,可是免不了会有一些地方官员为了这件事情心生不满而暗地里造谣。

陈十三在地方上呆的久了,清楚这里面的门道,接到陈琦第一件事情便是立刻派人往知州那里递了贴子。

“我明日一早便去拜访知州,递交公文和印信!”陈琦听到父亲说了一番地方上的事情和往来人情之后,立刻说道。

陈十三点点头,“你既是安全到达,我也该回当涂了。你母亲就留在这里照顾你们,等过几日,知州定会召我从当涂来江宁听圣旨。到时,我们父子再团聚。”

又和陈琦说了一番江宁的水土特征,他便急勿勿的坐上马车回当涂了。

不是陈十三不想和儿子团聚,实在是官员回避制度让他不能随意和做官的儿子见面,既是来接儿子,儿子接到后他就该离去了。他自己离去,总比明天被知州提点着再离去要好。

再加上他在这里呆了有半个月,县里的事情一直是由县尉代管,再不回去也实在说不过去了。

不仅是陈十三密切注意着码头,那些江宁府的官员和乡绅们也在密切的注意着。一打听到陈琦一家人已经下了码头到了客栈,立刻就有人前来拜访。

陈琦见到几份求见的贴子上面有一份写着茅山书院侯翰山几个字,不由得动容。立刻让刘成将人请过来,至于其他人只是将贴子留下,礼物一概退回。

“敢问侯兄可是侯仲遗之后?”刘成将人引到了租住的小院之后,陈琦问道。

侯翰山听到他说起祖父名讳。不由得肃容,垂手而立道:“正是家祖名讳!”

陈琦敬他家世代是读书人,忙请侯翰山上坐,侯翰山连连推辞说不敢,才分了宾主坐下。

茅山书院说起来在宋朝赫赫有名,乃是六大书院之一,由处士侯遗创建于天圣二年,位于现在的江苏句容的茅山脚下,南宋时迁到了金坛县,乃是江宁府非常有名气的私人书院。

说起来意。侯翰山一脸的愧容。“……蒙朝廷器重。家祖得了三顷地以充书院赡用。只是近年来,由于粮价走低,早已不足嚼用。原本就该请上任知府裁断,只是此事牵涉甚众,再加上两个月前朝廷来了原任知府调离的旨意,所以只能等新任知府来了再做裁断。”说着就将手里的公文递了上去。

陈琦现在还没有接过知府的大印,在私下场合翻看知府的公文是不合法的。看到侯翰山一脸的愧容,心中不由得冷笑,你这愧容也不知是愧对祖先还是愧对我。

正色道:“侯兄此言差矣,如此大的事情,岂能一拖就是几个月?学院中的学生无粮无米这岂不是害苦了学生?侯兄有难处有委屈,何不先越级找了知州?更何况我今日才下船。对江宁的事情实在一无所知。”特意将越级两个字咬的极重,根本不去接那份公文。

自己还未上任,江宁府的书院就先给自己扔过来一个下马威。他们还真当自己年少无知吗?这份公文就不应该是茅山书院递给知府的,应该是先递给分管读书育人的文学,再由文学转到知府手中。

陈琦挺反感书院参与政事,你一个教书先生不好好的在书院里教书,跑到这里来威胁我一个未上任的知府?若是冒然接了你这一份公文,转眼你就能出去对别人讲,到那时江宁府上上下下的官员还不都认为我是一个不懂事的愣头青?

更何况,粮价连年走低,和不足嚼用有甚关系?粮价虽然走低了,可是田地产量却上去了,算下来你不仅没有亏钱反而赚了。当我家里没有种过地,当我这几年的新政都白搞的吗?

侯翰山见到新任的江宁知府一脸的平静,没露出惋惜之色,也没有同情,更没有伸手接他的公文,便有些讪讪的,又说了一会子话就离去了,离去时故意将公文遗落在了客栈的桌子上。

陈琦淡然一笑,道:“侯兄怕是遗忘了什么东西吧?”

侯翰山一拍脑袋,“年纪大了,便有些丢三落四……”讪笑着将公文取走。

陈琦脸带得体的笑容,亲自将他送到了客栈门外。

侯翰山的拜访一开了头,剩下那些人便纷纷跟着递贴子,陈琦只是让刘成出去应付,自己推说身体不好不肯见客。

见茅山书院的山长没有任何问题,这是对读书人的礼遇。可是那些来投贴子的人,陈琦就没有必要再见了。

过了一会,请的两个江宁府医士都到了,陈琦盯着他们给邹晨和孩子抓了药才放心。又让敬哥和纪明跟着过去拿药,他在客栈里借小炉子准备给妻儿熬药,一时间忙个不奕乐乎。

侯翰山出了客栈没多久,便坐着马车转到了一条街中,进了一幢宅子里。

几位老者见到他归来,连忙询问,侯翰山摇头道:“新任的知府虽然年轻,可是却不好对付啊!我的公文他连接都没有接。”

一位老者拈须道:“他毕竟是在京中做了几年京官,又搞了几年新政,想必还是真懂一些为官之道。你们当初使的这个计策,我便曾说过不可行?新任知府纵是传出不稳重的名声又能如何?于他有何妨碍?”

其他的几个老者听到他说这些话,纷纷站起来反驳。一时之间,屋里传出激烈争吵的声音。

 第四百一十五章家乡土

第二日,陈琦先去向母亲请了安,又去看了看还在睡眠中的孩子,才坐上马车往知府而去。

陈琦走后没多久,邹晨便醒了过来。她和孩子的病,说白了就是水土不服外加晕船所致。一旦到了陆地,病情就会很快的稳定。

鹿氏看到邹晨脸色比昨天好了,便欣慰的笑笑,问起他们在路上的情景。

邹晨就挑着有趣的事情和鹿氏讲了一讲,将鹿氏逗的满脸是笑。

“你们呀,到底是年轻不经事。”鹿氏听到邹晨说没有从家乡带土过来时,不由得埋怨她,“离乡背井就应该随身带一包家乡的土,当水土不服上吐下泻的时候;把家乡的土煮了吃会有奇效。你们若是在船上时就吃了家乡土,岂会受这么大的罪?”

带家乡土出门的事情,邹晨是知道的,她对此嗤之以鼻,当祖父和父亲送给她的时候,表面上接受可是随手就扔了。刘成倒是偷偷的带了,一上船就给众人熬了家乡土来喝,说是什么难离故土,邹晨觉得太脏拒绝喝还不让两个孩子喝。结果前面的路段一直好好的,可是快到六安时,邹晨突然开始生病,紧接着两个孩子也病,就想起这个偏方,可是船上那么多人早就分着喝完了。

听到鹿氏数落她,不由得低下头,心里暗忖,有些老话虽然看着不科学,可是倒还有一定的道理,下次如果再出门的话,一定要捧一把故乡的土再走。

“去把我床边的陶罐取出来。”鹿氏看到邹晨委委屈屈的。想着她也生着病就不好再说她,吩咐自己的妈妈。

一会妈妈就捧着一个黑色陶罐过来,鹿氏小心的打开罐子,从里面抓出一小把黄土。“这是我们离家时,你们祖父送给我们的。这么多年,就指着这罐土过活了。你阿翁几时想起家乡来,就将一小撮泥土放进酒杯里喝下去,就什么病都没有了。”

“去将这把泥土放进给她们娘仨熬的药里,等澄清了再端过来。”吩咐了站在院子里的刘成,让他赶紧的去熬药。

“还是阿娘想的周到。”邹晨奉承她道。鹿氏被邹晨奉承的嘴角高高翘起,嘴上却还是一直在埋怨她。

过了一会,就不停的有贴子往客栈里递,有给陈琦的。有给邹晨的。还有给鹿氏的。

鹿氏将贴子拿过来。将给陈琦的放在一边,指着几份给邹晨的贴子介绍人物关系:“这是文学家的大娘子,是本地望族。轻易得罪不得,你以后待她做一个表面样子,证明琦哥还是尊重读书人的就行,不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