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晨光里-第3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是必定不会呆在家中,都是穿了蓑笠拿着把伞在田间地头仔细的观察着田里的庄稼。

她抬头望了望瞬间便黑下来的天空,蹙着眉头进了屋。杜昭紧跟着也走了进去,亲手为她泡了一碗暖暖的茶水。

“我娘和二婶那那里都没事吧?”邹晨接过茶问道。

“没事!两位主母那院子里早已经挖的有排水沟,雨再大也没事。二娘子和四娘子那院子我也去看过,没有什么事情。……”杜昭说完便打了一个喷嚏,连忙往后退了几步,离邹晨远了些。

这时石竹端过来一碗一直煨在炉子里的姜茶,让杜昭赶紧的服下。杜昭指指桌子,让石竹放桌子上,她等石竹走开几步后才过去端了起来,将姜茶一饮而尽。

邹晨担忧的看着玻璃窗外的天空,“也不知棉织厂的仓库里怎么样?有没有漏水和进水。公孙大叔也没有传个信过来,真是担心呀,……”

话音刚落,天空猛的划过一道闪电,传来一声轰隆隆的雷声,炸响在屋里几个人的耳边。

邹晨猛的站了起来……

正文 第二百八十三章雨下的人生

一道道紫色闪电在空中迅捷的划过,如同一把闪耀着光芒的利剑,撕裂了天幕。一瞬间,它覆盖了风雨,熠熠生辉,炸响天际。

天空中,乌云翻滚,快速的往东边而去。树枝在风雨中恐惧的簌簌摇摆,房顶腾起一团团白雾,房檐的水流像高山瀑布般顷泄下来。急促的雨点拍打在走廊上的瓦片,发出劈劈啪啪的响声。

邹晨看着窗外,注视着忽明忽暗的天空,一道道闪电在她皎洁的面庞上交结出震憾和担忧。震憾于大自然的瑰丽和壮阔,却又担忧几个作坊的仓库。

“小女郎,喝碗姜茶吧!”石燕端着一碗姜茶进了屋子,奉到了邹晨的身边。邹晨转过身嘴角勉强扯出一丝笑容,刚刚伸手接过,却被一声劈咔声给吓了一跳,姜茶抖出来少许,石燕急忙蹲下身用布去擦。

“这雨可真大……”杜昭站在另一个窗户边,抬起头仰望着天空。

这么响的雷,这么大的雨……邹晨闭上了眼睛。

棉织厂的仓库虽然全部是砖瓦所砌成,可是棉花原本就是最怕水和火,如果闪电引起火灾,那么带来的后果不敢相信。在当初建厂的时候就考虑过这一点,所以当时要求仓库是高于地面两尺,屋顶装了避雷针,然而哪怕如此,她还是担心。

这时,雨雾里看到牛妈妈穿着蓑衣撑了桐油纸伞扶着黄丽娘过来了。

邹晨急忙走到门口迎接,刚刚打开了门,便闻到一股雨水的腥味裹杂着漫天的雨丝透过走廊往门内扑去。

“快回屋去,小心冻着。”黄丽娘几步跳上走廊,甩了甩蓑衣上的水珠,“给我倒碗姜茶喝。”

杜昭答应一声,忙去端姜茶。

“阿娘,你怎么来了?这么大的雨……”邹晨扶着黄丽娘往屋走里。

“还不是担心你?你们住的都是新院子,这新院子楼高,万一被雷给击中了那可不得了。”黄丽娘说着又叹了口气,“也不知你阿爹咋样,雷这样大,可不敢站在树下躲雨。”

“阿娘,您不用担心,阿爹定然是知道这些道理的。”邹晨笑着从杜昭手里接过姜茶奉给了母亲。

黄丽娘接过姜茶却不喝,而是在脸上露出担忧的神色,“也不知你几个哥哥在府学里怎么样,那里可是木板房,这一下雨屋顶漏水可怎么办?还有你五哥,那一年京城就涝了,也不知道今年涝不涝……”唠里唠叨,絮絮叨叨的说个没完,邹晨的心里听得温馨无比。

黄丽娘说完,才端起姜茶一饮而尽,然后站起身说道:“好了,我也没啥事,就是来看看你,你呆在屋子里别出去,天大的事也不能出去。我去看看小七……”说完便示意牛妈妈给她穿上蓑衣。

“阿娘,我和你一起去吧?”邹晨也去找自己的蓑衣。

黄丽娘自然不同意:“你一个小娘子,正是身体激āo贵的时候,哪里受得了外面的风寒,在屋里老实呆着。”说完之后由牛妈妈服侍着穿上蓑衣,踏着漫天的雨丝又走出了院子。

邹晨站在走廊上,直到母亲走出院子才回了屋。

黄丽娘走了不久,乌倩和李锦绣院子里服侍的婆子挨个来院子询问有没有什么事,分别由杜昭笑着一一打发了。柳氏也过来了一趟,看到她没有什么事就回去了。

快到天黑,公孙季和公孙璐都没有派人过来回话,父亲也没有消息过来,邹晨坐不住了,便派了杜昭去找个护院让他去问问。那护院刚出住宅区,便看到两位知事和公孙璐坐在农会大楼临街的窗户边坐着说话,小跑着进了农会大楼。

邹正达这时正说到农田里庄稼的事情,“这一场雨,不早不晚,正赶上播种后几天下,若是再晚半月不好吗?唉……”

“这雨一下,唯一好的便只有蘑菇,依我看啊,今年秋收,……危险了。”邹正业也叹口气。

“蘑菇又不能当饭吃,产量再高又有甚用?这冬小麦被这场雨一浇,明年怕是欠收了。”邹正达看了一眼窗外闪电乱舞的天空,蹙起了眉头。

公孙璐这时开口道:“这雨一下,怕是明年的夏税要减了。”

“税能有几个钱?我们宁可多交税,也不希望减税啊,减税就是减产啊。”邹正达回过头说道。

这时,旁边几个听他们说话的农夫纷纷点头。

护院挤到人群里,把邹晨的话复述了一遍,几人相视大笑,谈天谈地,居然谈的把时间都给忘了,于是各自收拾了一番,各自归家了。

邹正业到了女儿的院子里,将公孙璐的话复述了一番,告诉她几个作坊和仓库都没有什么问题,让她只管在家安心,邹晨听了之后这才算把心放下。

吃晚饭时,邹正达和邹正业还直担心田里的冬小麦,唉声叹气不已。

邹家庄的地理位置极好。

临近沙河,往北可去宛丘,往西可去下口,再加上前几年,往宛丘至下口的官路上修了一条小路,所以这些年来,每天往来的客商不断,不仅有陆路过来的,更有水路过来的。若是走水路便可直接在邹家庄附近将货物装上船,一路南下,出颖上县后顺着颖河水可至淮河。

由于临近河道,所以干旱之时可以引河水灌溉,若是遇到水涝之时,泛滥的河水会顺着村庄一路往东或北而去,进入宛丘的龙湖之中。

邹家刚刚吃完了晚饭,几个农会里的农夫便冒雨来到了邹家,向两位司农知事讨要主意。

能坐在这里的都是庄中年长且有威望、又懂农事的老人家,又都是邹家的族亲,所以邹正业没有让邹晨回避,而是让她和几位嫂嫂坐在一起,听着农事。

过不了一会,邹族长邹玮和乡书手邹珍,领着几位族老也进了院子。

等到人一到齐,那些农夫们便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

“要泄洪啊!”一位农夫站起来说道,“这雨再下去,怕是田里的苗全毁了,这苗一毁明年的收成可就危险了。”几位农夫听了此言交头接耳低声议论着。

邹族长邹玮站了起来,制止了农夫们说话,他扭头看向两位知事,问道:“正达,正业,可有妙法吗?”

邹正达摇摇头,“天要下雨,谁能挡得住?这雨如瓢泼……那些菜地还有棚子可以挡一下,这田里可是啥东西都没有。……”言毕叹了口气。

“咱们庄子倒是不愁,好赖还有作坊和棉织厂,那些靠田吃饭的庄子怕是要愁了。”邹正业也说道。

邹晨听了二伯和父亲的话,不由得奇怪,怎么这大宋朝,年年都有灾,不是旱就是涝,就没有一年是好时候?象这样气候变化频繁,农民们最是害怕,庄稼一旦减产或绝收,随之带来的便是农民大规模的暴动。想到这里不由得感慨,大宋朝能在这样的频繁灾年里飘摇着走了三百一十九年,倒也是真不容易。

仁宗坐在巍峨的宫殿中就着蜡烛摇曳的烛火批阅奏折,王大内侍静悄悄的站在他的身旁,屏心静气的不敢发出一点声音。

一声闷雷突然炸响在宫殿的上空,仁宗猛的抬起头,将yu站起身子,却只见到左边的宫殿中隐隐传出一片红光。

“走水了?”仁宗挥手令王大内侍去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王大内侍刚走到殿门口,便看到几名身穿蓑苙的小内侍慌里慌张的跑到了殿外。

“甚事?”王大内侍揪住一名小内侍的衣领,低声喝问。

“是兖国公主!公主的宫殿被雷劈中走水了。”小内侍紧张的看着王大内侍,壮着胆子回道。

“放你母亲的狗屁!”王大内侍一脚踹过去,正中他的胸口,“下这么大的雨,公主的宫殿会走水,你骗老子呢?”王大内侍的心中一阵烦闷,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