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进退博弈-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入宫廷,不是什么奇事。这次一召,他也就大大咧咧地来了。此前,康熙召集身边练习布库的少年侍卫说:“你们都是我的股肱亲旧,你们怕我,还是怕鳌拜?”大家说:“怕皇帝。”康熙于是布置逮捕鳌拜事宜。等到鳌拜入宫,康熙一声令下,少年们一拥而上,鳌拜猝不及防,被摔倒在地,束手就擒,一代骁将就这样戏剧性地败在一群少年手下。 

接着,康熙命议政王大臣等审讯鳌拜。大臣们审实后,宣布鳌拜30条罪状,应处以革职、立斩。据法国传教士白晋记载,当时鳌拜请求觐见康熙,让康熙看他为救康熙祖父皇太极而留下的伤疤。结果,累累伤痕和对上两代皇帝的功绩,终于使他保住了性命。康熙也确实是念及鳌拜资深年久,屡立战功,且无篡弑之迹,遂对他宽大处理,免死禁锢。其党羽或死或革。不久,鳌拜就在禁所死去。 

纵观鳌拜的一生,早年战功赫赫,虽偶有波折,但还算是荣宠一时;又历事三朝,辅佐幼主,忠心耿耿。晚年的他本可善终,辅佐年幼的康熙,保全令名。但最后他却因擅权而被革职抄家、身死禁所,可叹可惜。当你面临困难或陷入绝境的时候,请记住中国有句古语:“忍”字头上一把刀,要冷静地控制自己,在忍耐中求生存,寻转机,在忍耐中进退取胜。 

可以想象,康熙对鳌拜的忍耐是何等不易啊,不忍耐,鳌拜不可能暴露出谋位的野心;康熙很难从鳌拜的府上脱身。而这种忍耐,恰恰说明了康熙的智慧。 

然而,清代民族关系之紧张甚于元代,不能不说是康熙轻启边衅劳而无功的结果。在经济和文化建设上,康熙也创下对后世产生积极影响的重大业绩,如治理黄淮河流,奖励垦荒,蠲免赋税,实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等鼓励经济发展的政策;编纂《明史》、《全唐诗》等;在所有的文化活动中,最有特色的是他本人对西方科技的学习,他是中国古代唯一懂得天文、数学、地理等自然科学的皇帝。晚年因选择继承人失误,两度废立皇太子,造成长达20余年的诸皇子为夺储位的结党争斗,致使吏治懈怠,朝中党派林立,官场腐败之风颇盛,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 

鳌拜的失败是典型的因骄而败,他因为骄狂而走上了一条擅权的不归路,他的下场的确值得人们深思。 

斗鸡博弈,在进退博弈的理论中,双方同处于互不相让,张弓拔弩的局势中。双方势均力敌,不分你我,而且没有一边倒的可能性。此时,博弈的关键在于,策略的选择。 

两只公鸡狭路相逢,即将展开一场厮杀。结果有四种可能:两只公鸡对峙,谁也不让谁。或者两者相斗。这两种可能性的结局一样——两败俱伤,这是谁也不愿意的。另两种可能是一退一进。但退者有损失面子或消耗体力,谁退谁进呢?双方都不愿退,也知道对方不愿退。但把自己放在对方的位置上考虑,如果进的一方给予退的一方以补偿,只要这种补偿与损失相当,就会有愿意退者。 

斗鸡博弈强调的是,如何在博弈中采用妥协的方式取得利益。如果双方都换位思考,它们可以就补偿进行谈判,最后造成以补偿换退让的协议,问题就解决了。博弈中经常有妥协,双方能换位思考就可以较容易地达成协议。考虑自己得到多少补偿才愿意退,并用自己的想法来理解对方。只从自己立场出发考虑问题,不愿退,又不想给对方一定的补偿,僵局就难以打破。 

两只公鸡面对面争斗,继续斗下去,两败俱伤,一方退却便意味着认输。在这样的博弈中,要想取胜,就要在气势上压倒对方,至少要显示出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来,以迫使对方退却。但到最后的关键时刻,必有一方要退下来,除非真正抱定鱼死网破的决心。 

这类博弈也不胜枚举。如两人反向过同一独木桥,一般来说,必有一人选择后退。在该种博弈中,非理性、非理智的形象塑造往往是一种可选择的策略运用。如那种看上去不把自己的生命当回事的人,或者看上去有点醉醺醺、傻乎乎的人,往往能逼退独木桥上的另一人。还有夫妻争吵也常常是一个“斗鸡博弈”,吵到最后,一般地,总有一方对于对方的唠叨、责骂装聋作哑,或者干脆妻子回娘家去冷却怒火。冷战期间,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的争斗也是一种“斗鸡博弈”。在企业经营方面,在市场容量有限的条件下,一家企业投资了某一项目,另一家企业便会放弃对该项目的觊觎。 






 
吴越春秋之两强争霸
在与强者对峙的时候,让自己不受损失,至少不受到大的损失的情况下,吃掉对手,或者打垮敌人,才是胜利。一时的退步,为的是更大的进步。明退,暗进不失为最优的策略。 

在双方力量对比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如何猜测到对方的对策,再以克制对方的策略获胜,懂得进退,有进有退,最终取胜。倘若,不懂得进退博弈的道理,硬硬相碰,火花四溅,即使最终取得胜利,也会付出惨重的代价。“损失最小,利益最大”才是根本性原则。 

江南本是春秋战国时期吴越故地,后尽为楚国所得,而楚王不修庙堂,祸多起于萧墙,除了楚成王、楚庄王有治国称霸之外,楚国君主多昏庸,至楚怀王,一代强楚终为秦所灭。现在称湖北、湖南、江苏一部多为吴楚故地,而闽浙则为吴越故地,在春秋战国时期江南分属吴、楚、越三国,吴最先为越所灭,越后为楚国所灭,楚为秦所灭,江南从此再无强国兴起。这一过程却是伴随着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数个名主、强臣流传于后世。后世所知的“春秋五霸”中江南已占三位:“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楚庄王;“西破强楚、北威齐晋”的吴王阖闾;“卧薪尝胆,越甲吞吴”的越王勾践。强臣有:吴国伍子胥、孙武;越国范蠡、文仲、越女西施;楚国先后有屈原、春申君等人。 

即使在中原大国先后称霸的齐桓公小白、晋文公重耳或宋襄公、秦穆公等人所经历称霸历程皆不如江南吴、越、楚争霸如此云诡波谲、名士云集,《史记》世家、列传中最精彩的部分恰恰是集中在吴、越、楚三国争霸江南的时期出现诸多的历史人物。 

大国争霸是春秋时代的显著特征。在齐桓公首霸之后,晋、楚两国相继而起,逐鹿中原,争当盟主,但终因旗鼓相当,势均力敌,在春秋中叶以后,出现并霸的局面。在这样的形势下,晋景公采纳申公巫臣的意见,开始联合吴国,企图利用吴国牵制楚国的右翼,使楚国不能腾出手来招驾晋国的攻势,从而谋利。 

吴国偏居东南沿海地区,与越国为邻,有断发文身之俗。据《吴越春秋》记载,当时吴国“险阻润湿,又有江海之害,君无守御,民无所依,仓库不设,田畴不垦。”严格地说,它还不能算是一个国家,只是一个部落群体。在中原列国眼里,吴是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蛮夷之国。 

吴国王位传承本是兄弟相传,至王僚父却将王位传于子僚,而直接导致引起王僚大伯父之子公子光不满,公子光认为自己才是王位当然继承人,所以阴谋刺杀王僚。楚之流亡之臣伍子胥献刺客专诸,在卫兵森严的保护下,专诸以鱼腹藏剑的方式刺死王僚,专诸本人为乱刀砍死。公子光称位吴国,史称吴王阖闾。 

阖闾以伍子胥、孙武为将。伍子胥本楚国名臣之后,其父是伍奢为楚平王太子建的老师,由于楚平王小儿子的老师费无忌的陷害,伍奢与长子伍尚被杀于狱中,次子伍子胥外逃到宋。伍子胥自宋逃亡郑国、又逃往吴国,于半路得病,后来他一路讨饭到了吴国,因为公子光见到了吴王僚,伍子胥见公子光有异志就推荐了刺客专诸,自己跑到田野耕地以等候消息。后来公子光成为吴王,伍子胥与孙武共同带兵打败强楚,并攻入了楚国都城郢,楚平王此时已死。伍子胥为报父兄之仇,将楚平王尸体翻出坟墓以皮鞭抽尸三百,自此伍子胥成为了历史上毁誉参半的人。 

吴王阖闾决心打败越国。公元前四九六年越王允常死,其子勾践继位。吴国起兵攻越。吴越两军战于檇李。吴国的军队阵列整齐严肃,越王勾践派敢死队冲锋失败,就改用罪人在阵前集体自杀,吸引吴军的注意力,然后空袭吴军,越将灵姑浮挥戈刺伤吴王阖闾,吴军败退,阖闾死于途中,其子夫差继位。 

夫差派专人侍立宫门,每逢夫差出入,便发问:“夫差,越王杀害你父亲的仇恨你忘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