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长夜半生-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SOMEWHERE IN TIME”(2)   
她,于是又想起了那件毛衣。 
有几次,雨萍甚至也可笑地尝试过:她用手紧握住了那件毛衣,也是在那么样的一些黄昏天,光线稠暗。她暗暗地盼望自己也能像电影里的那位男主角一样,开始一段时光隧道的旅行。醒来,她会不会又回到了那个早已逝去的时代?回到了四五十年前的上海的那条虹口老街上——哪怕仅是一场半睡半醒的梦,也好。她又闭眼又憋气地坚持了好久,又做了一些冥想和意念集中的功夫。但,睁开眼来一看,她还不一样是留在香港,香港东半山那座豪宅,豪宅的那个客厅,客厅角落里的那张贵妃椅上?她感到一种冷冷的失落感在心中弥漫开来。 
她在躺椅上稍稍翻动了一下,将整个人都躺平、躺直了。天色愈来愈黑,露台敞开了的趟门中有凉飕飕的晚风灌进来。天花顶上灰白色的反光逐渐消失,变成了一种晦涩的混浊之色。自从那次我在无意之中发现了那件毛衣,并向她问起这是谁的东西后,她便在考虑如何将毛衣的收藏换个地方了。谁知后来还让我瞧见她枕毛衣而睡的一幕,于是她便立即行动了起来。她将毛衣与她的那些已经用过时了的旧衣裙叠放在了一块,还有一些她从上海家中带来的纪念品,父母亲的遗物之类。这是她最私人化的一块空间,一般不会有人去动到它们。 
现在,她能很细节化地想象出这件毛衣叠放在衣柜里的模样:双袖是摺拗在一起的,下摆与后领处有几条线头露在外面。她兀自笑了,很想起身去把它再找出来,摸一摸,摊在床上摆弄一番。但她仍懒得动弹,她只想再躺多一会儿,让一个念头熄灭,另一个念头升起。她感觉这是一种享受。再说,她还有一个预感,且颇强烈:表哥这两天会有电话给她。有些事情,说困难相当困难,说简单也很简单。假如表哥这次来电话,她打算在电话中就把这件毛衣的事同他说了,假使他表示有兴趣的话,她可以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再说多一些;而假如没有,她也就一笔带过。这么多年了,她想,现在应该是将它物归原主的时候了。 
至此,我们不妨将雨萍的这一头按下不表。就像现代话剧中的场景,强光灯暗了下来,我们见到躺在贵妃椅上的雨萍从生活的舞台上隐退而去。 
而与此同时,其他几个方位上的灯光放亮了。它们照射下来,照亮了这个时光横断面上的同一个时刻。在这同一刻,兆正,湛玉,还有我自己都在哪里?在干些什么?想些什么? 
兆正正将自己固定在一家叫“美美百货公司”的大玻璃的橱窗外面。“美美百货店”在淮海中路靠西端,那一带环境很优雅,高级公寓,英式法式西班牙式的各款洋房精致错落,糅合着街边的和从花园围墙内伸展出来的树枝和枝端上的萤萤的绿色,将这里的市容景观打扮得情调十足。兆正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仿佛自己的心魂都与这周围的环境发生了感应,然后互相渗透,然后便融化成了一体。他一动也不动地站在那里,不断有行人从他的身前身后或身旁经过;他想到了一位作家的一篇关于城市人面具感的随笔。作家认为每一个城市人都备有好多副面具;而一个城市最日常的生活内容便是举行假面舞会。每天,城市人都要在不同时段和场合调换不同的面具。这就消耗了城市人的绝大多数的精力与时间,待到一日完结,熄灯上床,除下了所有的面具之后,人便自然会感到疲惫不堪了——是这样吗?就像此刻,他站在这里,面对着橱窗里的一个个衣着华丽的木制的模特儿,他有戴面具吗?还是没有?他想要干点什么呢?他感到心中有一丝无名的焦虑正在膨胀之中——因为,直到这一刻为止,他还没能真正决定他该去干一件什么事。 
湛玉的注意力正集中在麦当劳餐厅里的那位用肥皂水拖塑胶地板的年轻的侍应身上。侍应生很勤快,也很有礼貌。他请坐在排座上的顾客们都帮忙缩缩腿,然后,他再用拖把将弃留在椅凳下的垃圾一一勾撩出来,扫走。之后,再把地板拖得一干二净。秀秀坐在母亲的对面,她望着母亲,她不知道这拖地有什么好看的?她希望母亲能留意到她们邻桌上的一家三口间的动作、神情与对话。其实,母亲早已留意到了,但她不会去留意太久的,她很快便将注意力转移到了那个拖地板的大男孩身上,看着他如何来来回回,一下又一下地重复着那个单调而又机械的拖地动作。她甚至觉得这个大男孩的本身也很有看头:十九、二十的光景,一脸肉红色的青春粉痘,生气勃勃。还有那套条纹的餐厅制服和那顶纸质的橄榄帽,穿戴在他身上也别有一番异国风味——当然,这一切远不是在这个年纪上的秀秀所能够理解的感觉。 
那一刻,我正打大坑道黄泥涌道的交汇处经过。我见到一个年轻女人正伸展着双腿坐在二楼露台上的一张沙滩椅上。一只长毛的宠物狗正乖乖地横卧在她的大腿上。她神态倦慵,披肩的长发显得有些蓬松、凌乱。她穿一套浅色得几近于泛白的薄质睡衣。她的两眼仍然望着天花板出神。   
“ SOMEWHERE IN TIME”(3)   
东虹中学坐落在东上海的一条偏静的马路上。她的前身是一所教会学校,日军侵沪时期,那里曾改为日军的军官宿舍;以后,当然又改了回来。东虹中学的正式命名是1950年年底的事,那时,陈毅还在上海担任他的第一任上海市市长。据说,学校的名称当年还是由他亲自批核的。如今,陈毅元帅已铸立成了外滩步行江堤上的一座历史铜像,而东虹中学的校名却一直延用至今,且被生活在那个地区的青少年学子们仰望成了一所高不可攀,而一旦攀入便也意味着半只脚已经跨进了名牌大学门槛的中学名校。 
这些年来,我常回上海。当然也就常会有去东虹中学附近走走瞧瞧的机会。于我,母校的记忆印象的拼合图十分奇特:她像个曾经是美丽、温柔、善善诱导的母亲,爱惜过我呵护过我,并还让我爱她,分分秒秒都牵肠挂肚惦记着她。但突然有一天,她疯了。她披头散发,她六亲不认,她的眼中闪射出绿色的凶光,她会向任何企图靠近她向她表示抚慰和爱意的人拔刀斩来。她变成了这么样的一个疯女人;有人给她伤害了,有人则避过了。人们只敢站得远远地望着她,望着她颠疯发作时的胡言乱语和举止怪异。当然,几十年之后,她又恢复了平静和常态,她又变回一位慈祥善导的母亲了,变成了新一代学子们的仰望中心。讲起当年,她说,她连记忆也都是一片空白了呢——当时会不会是中了什么邪魔了?不过没事,没事,她说,现在,我不已痊愈了吗? 
但我还是心留余悸,仍然只敢站在隔开一条马路之外的地方偷偷探望她。如今,偏静的马路不再偏静(可能,全上海再也找不出一条偏静的马路了);学校的围墙都已拆除(有一句专门的市场用语,曰:破墙开店,创造效益),三五米进深的小店铺开得一排溜的。有一家气派与装潢都有那么点档次的饭店则占据了四五家门面,又砌了几级大理石的石阶。从大玻璃窗望进去,能见到几水缸游动着的海鲜。胡伯的传达室早已不见了,有一个穿着一身脏兮兮白大褂的新疆汉子站在那儿烤羊肉串。东虹中学的那块校匾倒还在,只是淹没在了这些商旗飘飘的五颜六色之中,让人不易发现。现在,我的担心是:再过多几十年后回首,母校不要说当年她中了的又是另一类邪——会不会呢?我看又有点像。 
自然,这些绝不会是雨萍记忆里的场景。因为自从她来到了香港之后,她便再没回过上海。她一直让上海存活在她的那一片一点不受污染的记忆里。她喜爱这种怀念上海的方式。 
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上海。 
东虹中学的校墙是用红砖砌成的,每隔几米就有一根水泥的柱子,水泥柱的顶端有一盏戴奶白罩的墙灯。校墙一排延伸过去,转一个弯,便能见到一条河流。河流是苏州河的一条支流,它的远端与东上海的一大片公园相连接。主校墙临街的一面是一条数米见宽的人行道,人行道用水泥板铺成,而跨下人行道便是马路了。那时候在那一带,几乎没有什么车辆通过,连行人都很少。只是偶尔有三三两两的自行车,响着车铃,在树阴之下一路踩过去。而在那条马路上栽种的也不是上海最常见的法国梧桐,而是一种属白杨科目的树种,树叶墨绿色,呈鸡心形状。还有几棵盘根错节的老榆树,形态龙钟,多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