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千年俄罗斯的世纪轮回-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言
对于一个有着俄罗斯情结的人来说,下面的这一段文字应该不会陌生:从南方的大海到北极疆域,到处是我们的森林和田野。你举世无双!你是上帝保佑的唯一沃土!自豪吧,我们自由的祖国,各兄弟民族联盟世代相传,先辈们赋予人民以智慧!自豪吧,祖国!我们为你而骄傲!这是俄罗斯国歌中最振奋人心的一个段落。俄罗斯全称为俄罗斯联邦,首都莫斯科。国土面积为171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地域最辽阔的国家,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地跨东欧北亚大部分土地。这是一个古老、沉重,让人神迷、让人向往的国度。
  一年四季的白雪茫茫,丰富的地下矿藏和森林、水力资源,俄罗斯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共同构成了飘扬在俄罗斯上空的三色旗帜,带领俄罗斯人民走出一个又一个沉重的阴霾,同时也记录了深藏在古老的城墙和皑皑白雪间的厚重和沧桑。
  博物馆、大教堂、修道院和城堡……身在俄罗斯,一座座古建筑会带给你一次次视觉巅峰的盛宴。19世纪的俄罗斯诗人丘切特说过这样一句话:“用理性不能了解俄罗斯,用一般的标准无法衡量它,在它那里存在着特殊的东西。”这个特殊的东西就是“俄罗斯精神”,而这种“俄罗斯精神”的主要载体就是——“俄罗斯文化”。作为一个外国人,要想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读懂俄罗斯,绝非易事。但是直观的视觉效果便足可让你流连忘返。目光所及处,厚重庄严的莫斯科红场,典雅肃穆的冬宫,融现代、古典于一炉的卡梅龙走廊……是震撼,抑或是感动,当我们面对这个曾经视若神明的国度,心中的感慨,绝不会像俄罗斯的乡间音乐那般美妙轻松。制度的成或败,国家的兴与衰,其尘埃终究会被真理之风吹散,但却吹不去历史之河的积淀,古老的罗斯如是,曾经的苏联如是,“而今从头越”的俄罗斯亦如是。
  地理位置直接造就民族性格,此话虽过偏颇,却不无道理。俄罗斯横跨欧亚间,传统思维仍是东方式的,却始终想溶入西方世界,一代代努力的结果仍然无法取得西方世界的认可,造成其民族性自我认同的缺失,也正是这种缺失,才致使它本身始终无法形成影响世界的第三种文化势力,而是形成了自负与自卑纠缠的民族心理。当斯拉夫人被瓦里基人统治,身处海盗的战舰和刀刃之困,俯身屈于蒙古人铁蹄之下的时候,或许就注定了这种在侵略扩张与自卑心理的互相撕扯下的民族伤痛,俄罗斯(或苏联)在国际上的表现始终是大度与委琐相纠缠,大国风范与自我感伤相并列,一旦受挫,就无端敏感地认为被抛弃,若被抛弃,又非要强行使对方归属自己,使其始终无法形成常态的稳定的政治气魄。
  早期的斯拉夫人,有着神秘的异教信仰,自东正教由土耳其传入俄罗斯后,俄罗斯人始终以东正教的中心和发扬光大者自居,并深怀使命感。东正教有着极其强烈的救世情结,以致俄罗斯人以为自己是天命所青睐的民族,在“黑暗中”的各民族也只有俄罗斯才拥有的“最纯正的思想”。如果说任何国家的扩张战争都有其自欺欺人的理论根据,那么俄罗斯的理由便是宗教性的,拯救世界万民的,而且无疑是赤诚的,并没有任何虚伪的因素。这个原动力使俄罗斯由一个城邦小国发展为地球上的一个超级大国。它的速度使人瞠目结舌,它的野心令人刮目相看,是因为它的奋斗目标是一个如此纯净美妙的彼岸天国。
  一个无法转身看到自己背影的庞然大物,很难彻底地发现自身的辉煌和悲剧所在,更谈不上长久的持续,无论是彼得大帝,还是叶卡捷琳娜,或者被称为“解放者”的亚历山大二世,其改革并不彻底,形西实东,及至20世纪,俄罗斯政治文化依然拘囿在东方的传统中。无论是政府上下级关系,对待俄罗斯国内其它少数民族的行为,对待加盟共和国的态度,对待共产盟国的方式,无一例外。
  民族性格影响政治体制,政治体制反作用于民族性格,当我们看到马克思主义在俄罗斯经历了荣辱变迁,斯大林的大清洗像剔除杂草一样草菅人命,赫鲁晓夫坦诚揭露斯大林的独裁后,却又用同样非民主的手段对付政治对手;当我们看到叶利钦频繁更换高官,仿佛在更换自家地里的玉米;当我们看到过去曾经空前庞大的苏联刹那间灰飞烟灭,以致如今的俄罗斯深陷泥潭奋力自救,这是民族命运,抑或是冥冥中的定数?
  走在红场上,踏着那一块块青石拼起的并不平整的地面,有许多历史沧桑的感受。这个曾经让人憧憬的地方,人们寄托过多少美好的期望,涌动过多少不息的激情,闪烁过多少奋进的火焰;如今,那轰轰烈烈的场景都远去了,红色舞台已落下了帷幕,剩下的,只有历史的沉静和凝思。尽管岁月已远,但是中苏之间曾有的深厚友谊绝不会被遗忘,这个欧亚巨人与中国的恩怨纠缠,无论是天安门前的华表,还是红场上的墓碑,都深深地铭刻,任凭世界格局的不断转变,任凭国际关系的冷暖转换,任凭或虚或实的刀光剑影,都永不磨灭。
  走进俄罗斯,在迷离闪烁的城市景象里,在金碧辉煌的教堂中,在那些带有俄罗斯风格的建筑上,稍加留意,便可聆听到柴可夫斯基那《睡美人》和《胡桃夹子》的芭蕾舞旋律,可以感受到浪漫主义诗人普希金的诗韵,能够呼吸到高尔基那一篇篇文学巨著的墨香,但是因为语言不通,文化的交流便会被生硬地阻隔。没有语言这把金钥匙,即使朝夕相处,也无法溶入与你共处的另一个文化世界,聆听不到那个深沉厚重的民族的动人故事,感受不到他们的内心起伏和真情涌动。今日的俄罗斯,虽然民族文化归属问题似乎仍未完全解决,但许多迹象显示出俄罗斯越来越重视东方。近年来,西方国家在发展对俄关系时或多或少还保留着“冷战”思维,俄罗斯因而在政治、经济、文化、能源、外交等多方面表现出热切“东顾”的意愿,与蓬勃发展的东方国家迅速接近。而于今年在中国举办的“俄罗斯年”,又为其进一步强化与东方的联系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借此契机,我们推出了这套俄罗斯书系——《欧亚巨人的极致风采——走进俄罗斯》,旨在引领国人走进这方并不完全熟悉的土地,与国与己,与人与己,借鉴之功,改进之用,皆可共享。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目录
引子 往事依然
  俄国的历史,是一场侵略扩张的历史,也是一场明争暗斗、腥风血雨的历史,背负沉重历史的人们,对其国家的扩张并没有参与决策,而是用附属的身躯去征战,去实践他们的大国之梦;而对于宫廷中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一幕幕宫廷大戏,同样是身在其中,却从不曾窥其全貌,他们是跟着历史在走?还是跟着精神领袖在走?还是跟着信仰在走?也许外人是无法知晓的,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民众的步伐总是被一次次暗藏于宫廷中的权利争斗的暗流所左右,邀请瓦里亚基人为王,费多儿不幸被叛徒所杀而由伪季米特里统治,叶卡捷琳娜弑夫继位而为女皇,眼看父亲被勒死而视若无睹的亚历山大一世,这种种宫廷中大权乃至皇位的瞬间更替,民众又有几人能知?
  第一章 古罗斯民族的摇篮
  据罗斯最早的编年史《往年纪事》记载,东斯拉夫人有30多个部落。6世纪时基本上处于原始公社制阶段。据普罗科匹厄斯在《战争》一书中记载:“安特人(即东斯拉夫人)不是由一人统治的,历来过着民主生活,因而与其幸福攸关的一切事情,不论好坏,都要提交人民讨论……”这说明当时东斯拉夫人过的是原始民主生活。
  1。 三足鼎立的东欧平原/12 2。 漫长血腥的迁徙之路/14
  3。 东欧平原上的炊烟升起/20 4。 早期罗斯国家的形成/23
  5。 最早的国家“杜马”/26 6。 从瓦利亚基人到希腊人之路/30
  第二章 那段青春时期的可悲历史……
  “啊,我的武士们和弟兄们,
  与其被俘,
  不如死战;
  弟兄们,让我们跨上骏马,
  去望一望那蓝蓝的顿河。
  我愿,在波洛伏齐草原的边界折断自己的长矛,俄罗斯人,我愿同你们一道,
  要么抛下自己的头颅,
  要么用头盔掬饮顿河的水。”
  1。 被乱棍打死的伊戈尔大公/36  2。 那一段刻骨铭心的血泪……/40
  3。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