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湿润的文明-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长江…流域的稻作文明相对应,黄河文明,又被称作粟作文明—小米,是黄河流域农业文明初兴时期的主要作物。

    传统的农业作物,是人类从野草中驯化出来的,黄河流域遍布的狗尾草,是小米种子的来源。我们可以想象:远古不断暴发的山洪,将土地中许多植物的根块冲刷出来。人们在觅食过程中可能会捡起它尝一尝,经…过无数次这样的捡尝,人们就可能从中得到启示—地下也有可食之物。这样就产生了挖刨植物根块的劳动。人们在挖刨过程中将周围的其他草本植物籽实碰落,无意识地…埋在挖刨过的土壤里。这些籽实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发芽生长。当人们再次在这里采集同类作物果实、根块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一不寻常的现象。这就又给人们一种启示:植物种籽埋进土里可发芽生长,生长在挖刨过土壤里的植物比近旁生长在原生地的同类要旺盛得多。久而久之,无意识的挖刨、…埋,就会变成有意识的播种。

    在有意识地播种过程中,人们逐渐选择穗大、苗壮的狗尾草进行特殊培育,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优中选优,最后作为新的良种推广种植。狗尾草的驯化,是粟作文明兴盛的起点。最早,人们在高地种植小米,而随着种植技术的成熟、人们对水源的依赖,使开发低地,也就是湿地,进行农业种植成为可能。

    与此同时,不断泛滥的黄河,裹挟着优良的小米种子顺流而下,造就了粟作文明在黄河全流域的发展。

    低洼地区靠近水源,灌溉较为便利,同时,耕种也极易受到洪水影响,治水,也就成为人们迫切的需求。当人们试图开发低地的时候,必然首先选择在远离河道、地势较高的地方建立住地,为防止洪水泛滥带来的危害,人们往往会在自己的住地周围,修筑起一道防水的堤坝予以堵截,这可能就是城墙的起源。这种治水的办法极有可能是鲧首先发明的。
第9页 :
    而随着人口增加,当人们开始向更低洼处前进时,由于生产力低下,这种筑坝防水的措施就显得不够聪明了。远古时期的洪水泛滥无常,先民的堤坝极易被冲毁。当堤坝挡不住洪水时,人们想到了挖掘沟渠,排出过量的水。这也就是史书上说的疏浚的办法。水向低处流,人们挖掘沟渠、清理水道,将田野里的积水排干,这种排水种田的方式,被称为沟洫农业。所谓大禹治水,就是把低地沼泽中自然形成的小水道挖掘得更加宽深,加速水的下泄,使原…来的淤泥沼泽日渐干爽,便于种植。

    大禹的这一创造,使他声名远扬。他的成功经…验,逐渐传播到其他遥远的邦国,传到哪里,哪里就会留下他亲临此地的传说。

    同时,黄土本身含有大量的盐碱物质,因此在农业耕作中,如何洗碱也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史记河渠书》记载郑国渠修建的过程时曾说:“渠就,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也就是说,郑国渠修建之后,将陇东高原…带下来富含营养物质的泥沙,随水一起输送到低洼沼泽盐碱地区,用于淤高地面、冲刷盐碱、改盐卤沼泽为沃野良田。※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低洼地区农业的发展,带动了人口的增长,黄河文明就这样逐步发展起来。

    如今的黄河三角洲,这种追逐黄河淤废的土地进行耕种、灌水洗碱的方式依然存在。我们采访的刘秀英一家,居住在极为靠近黄河入海口的一个村落—生产村。这个村子曾经…有另一个名字,叫做贾玉成屋子—贾玉成是第一个来到这片土地垦荒的农民。

    东营,本就是一个移民城市,1855年黄河改道之后,在这里冲积出大量土地,当时无地少地的农民,就在黄河淤地上进行开垦。当地人将黄河在入海口冲积出新土地的造地方式称为“喷”,又叫“赶黄河”。有新的土地,便有人来耕种,这叫做“顺着黄河跑”,或者叫“下洼”。

    “下洼”的人家,盖一处简单的房舍落脚,统称为“洼屋子”。其中最简陋的一种屋子,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名为“地屋子”。人们习惯性地以第一个开垦者的名字命名新土地,“贾玉成屋子”就是其中之一。

    早期土地开垦者,春季来播种,秋收结束仍回老家去,这叫“跑趟户”。日子久了,便不再“跑趟”,彻底安家,生儿育女,渐渐地就形成了村庄。由于黄河的迁徙无定,刘秀英的一生经…历了多次迁移,往往在开垦河滩地几年之后,一场洪水袭来,颗粒无收,老人一家只好迁往他处,再行开垦。黄河的状态稳定与否,决定着像刘秀英一样的当地人的生存。

    据谭其骧先生研究,黄河下游全面筑堤,始于公元前4世纪中叶(战国中期),堤坝的修筑,一方面确保了农业发展的稳定性,但另一方面,却也开始了对黄河自然属性的破坏。汉武帝时期确立起来的单一农耕经…济,更掀起了黄河流域农业开发的高潮。

    千百年来,黄河的漫患洪水是下游河道湿地存在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黄河为下游土地补充营养物质的重要手段。而堤坝的建成,将黄河封闭于固定的河道,泥沙沉积现象愈发严重,造成黄河在各处形成地上悬河;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堤坝限制了黄河水的自由流动,造成了黄河的通江…湖泊日益减少。据公元6世纪郦道元所著《水经…注》记载,当时中国的湖泊、沼泽共超过500处;其中位于黄淮海平原上的湖沼有180多个,而公元10世纪左右,黄河下游的湖泊几乎全部干涸。

    山东东营的黄河三角洲地区,目前的黄河大坝修建于20世纪70年代,自那之后,刘秀英一家再没有经…历过黄河泛滥之苦,逐渐定居下来,然而,安全得到保障的同时,人们也失去了本应享有的自然的恩惠—村落的人口越来越多,土地开垦越来越多,而湿地的水却越来越少。

    为保护黄河,如今开垦滩地的行为在黄河三角洲地区已经…逐渐被禁止,但是传统的力量依然存在,20世纪90年代,刘秀英的儿子盖敬华开始开垦黄河的淤地,并在生产村的对岸修建房屋,安顿下来,目前已经…有大约20户左右的人家在那里拥有房屋和土地。

    这种滩地上的种植已经…无法与当年农业初兴的时期相媲美,它更像历史走过时留下的模糊的足迹—如今的黄河已经…全线被堤坝围住,几乎已经…没有可以种植的滩地。水,正在干涸,我们或许可以把这些仍旧在滩地上劳作的人,看作是来自古老黄河文明农业种植的回响,这响声来自遥远的过去,也正渐行渐远
第10页 : 二 孕育江河
    二孕育江河

    世世代代,河流湿地养育了这里的人民。而现在,或许轮到人们怀着感激的心情,去保护这片湿地

    早上9点,哈么当周开始了对若尔盖湿地的例行巡视,这种巡视每星期进行两次,每次持续1天。制止保护区内非法打鱼盗猎的行为,检查有没有被破坏的植被,是哈么当周的主要工作。

    花湖是离哈么当周家夏季牧场最近的管护点。这片水草丰美的湖泊是他自幼放牧的地方。依靠着这里的水草,哈么当周养育了五个子女。自从2003年担任管护员以来,哈么当周注意到这片水域正在发生着令他心忧的变化。

    当年的花湖水域很大,哈么当周放牧的时候很多地方水深都下不去,骑摩托、骑马都会陷下去。回忆当年,看着眼前干涸了差不多一半的水域,哈么当周忧心忡忡。

    1984年,联产承包开始实行,18岁的哈么当周分到了107只牛羊,19年之后,哈么当周将自己牛羊的数量扩大到将近700只,牧草数量没有增加,牛羊的数量翻了7倍。

    包产到户后的两三年,夏草丰盛得吃不完,甚至到冬天都吃不完。但现在没有吃不完的草,日益缩减的牧草根本不够吃,今昔对比让人分外心惊。

    湖水在退缩,牧草在减少,哈么当周用46年的时光,目睹了若尔盖湿地惊人的变化。

    那些给哈么当周的家乡带来灵动的水,从何而来,又去了哪里?

    中华水塔:青藏高原…

    南北纬20到30度是全球水资源分布中最稀少的所在,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这里气候炎热干燥。但是青藏高原…是个例外,自4000万年前浮出海面,青藏高原…的使命就与水密不可分。这个总面积占中国国土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