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绣云阁-第1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佛,不外尽性尽伦也。”二汉得赐佳名,欣然而去。

    三缄师弟缓缓前征,行约十里途程,见一市廛,人烟辐辏。

    师弟入市,寻一旅舍安宿。梦魂刚熟,忽见桑梓之地,屋宇依然。三缄喜曰:“不意奔走年余,已归吾里。”忙忙入户,见得双亲品坐中堂,笑容可掬,呼而询曰:“吾儿近日历游东南,不知遇师何人,大道可能成否?”三缄曰:“孩儿奔走风尘,益友朋师,一无所遇,沿路所收弟子,则有十数焉。”双亲曰:“儿今归里何事?”三缄曰:“儿今归来者,恐所抚之子,居积无才,祖祭未尽其诚耳。”双亲曰:“吾儿所抚宗继,善能持家,而且时值春秋,拜跪颇虔,祭仪亦厚。有孙如此,儿毋庸忧。但愿儿道一成,俾父母同升夭阙,得享仙福,是则吾之厚望焉。”

    三缄曰:“阐道一事,儿深任之,自能跻吾双亲于大罗天上。”言方至是,双亲倏忽渺然。三缄大声疾呼,当被狐疑以手推之而醒。三缄曰:“吾正与父母相会,尔何推吾于睡梦之中?”狐疑曰:“弟子闻师狂呼不辍,恐为鬼魅迷弄,故急推之。”

    三缄曰:“习道人焉有鬼魅能迷者。”谈谈论论,天已启明,师弟整顿行装,又向阳关而去。思乡念切,急急趋奔。路过野鹿山,山内一洞,深邃莫测,中一老熊,修道数百年,苦不能飞升天府。是日无事,出洞闲游。

    游至山巅,遥见瑞光在道。老熊暗计:“瑞光发现,必有仙子临凡。否则,是光也,胡为乎来哉?”极目谛视,乃见道装三人,同路而行。老熊喜曰:“吾道难成,不如将头现瑞光者攫入吾洞,吞食腹内,以助精神。”计定,陡起黑风,从空直下,攫拿三缄。紫光见之,大声呼曰:“妖物来矣!吾师何弗收以肠绋子耶?”

    三缄闻呼,忙取绋子,抛入空际,金光乱烁。老熊畏,急思隐身入洞,早被绋子将躯紧束,坠于三缄之前。

    。。。

 ;。。。 ; ;
第六十八回 归桑梓建祠睦族 离磐涧传道称师
    三缄询曰:“尔属何方妖魔,敢与吾躬斗法?”老熊曰:“吾乃野鹿山内一熊所修,已历五百余年,道未大成,飞升不得。今日无事,出洞闲游,见得仙官临兹地界,瑞光盘绕,吾心甚喜,意欲请入洞去,拜为师长,不料为法宝所束。望仙官休以异类见弃,愿拜门墙,朝夕追随,祈传大道。”三缄曰:“尔性难驯,恐中途变更,枉费吾一番教诲。”老熊曰:“身生异类,伤何如之!既沐仙官恩膏,收为门弟,喜出望外矣,乌有变更之说乎!”三缄曰:“如是,吾释尔起。自此,须将往日桀骜气性,一概改除!”言已,收回绋子。老熊起,上前拜舞。三缄传以入门之法,复为之取其名曰“敛心道人”。老熊得赐道号,重向三缄拜谢,并拜狐疑、紫光为道兄。

    一一拜毕,三缄曰:“吾欲归里,不能携尔同行。俟至西北云游,尔来随之。尔归,将师所传,努力学习可也。”老熊曰:“师传敢不急习!但不知吾师归去,何日出游?”三缄曰:“其期未可预定,总在半年以外焉。”言此,狐疑曰:“吾师归乡念切,可以行矣。至敛心道弟,心切追随,宜不时访之,不可自误。”三缄于此,又向桑梓迤逶前行。老熊送至十里程途,依依不舍。三缄曰:“敛心急归,后会有时,毋庸远送。”老熊不敢违令,复向三缄叩拜者三,然后洒泪而别。

    三缄见老熊意挚情深,乃自叹曰:“物类尚且如斯,胡人类半多不及也!”狐疑曰:“人以不善而坠物胎,物胎既坠,常见人形而羡慕,故欲急转人身。急力造之,以求脱此兽躯,而犹恐不得。吾不解世之以人身而甘坠兽类者,诚何心也!”紫光曰:“人坠兽类,非出自甘心也,皆为四害所迷,日以四害自乐然耳。”三缄曰:“二弟子所论,可为世之有人身者规之。”师徒在途,谈论最多,不必尽述。

    不知不觉,已近桑梓。偶遇二三乡老,三缄假以外人,问及抚继之子。乡老曰:“三缄久已云游,未见归里。其子善能居积,而今所置田畴,屈指计之,又四五处矣。”三缄暗自喜曰:“有子若斯,吾无他虑。然其承家有志,固属佳儿,究不识心念中尚有吾身否也。及至门外,见其子将已当年所编竹篱,加意培护,丝毫不改。三缄曰:”是子也,不惟承家可取,而且不改父风。虽属螟蛉,亲生不啻也。“师徒同入重门,犬吠数声,宗继出产视之,倏然惊曰:”吾父归来耶?“欣喜之情,达于面目。三缄入室,宗继忙呼妻子,绕堂拜舞。三缄一一询及,方知已有三孙矣。宗继问罢乃父行踪,即命家人设筵宴父。

    次日,又请族中老少,伯叔兄长,重整肴馔,陪父饮之。三缄曰:“今日族党同临,皆吾子邀饮而至。明日再治筵席,合族人人俱请来家,吾有好言相叙。”族人诺,果于次日陆续俱到。

    筵设后,三缄乃从容而言曰:“吾李氏一族,一脉源流,派衍支分,远近异处。使不将族党联而收之,久则虽亲亦疏,且由此而愈疏愈远,必有以同姓而议婚配者矣。吾之今日邀饮吾家者,意欲联我宗族,共建一祠。每岁春秋,同聚祠内,俾少长子弟,得以识认伯叔,凡婚丧往来,相爱相亲,则先祖在冥冥之中,方欣喜吾族秩序分明不紊,罔有怨恫也。不识族中伯叔,以吾言为何如?”族人闻此,同声答曰:“尔言固非不善,但贫乏者众,建祠浩费,筹款甚难。况建一祠,每岁支消,又将何出?”三缄曰:“久知吾族贫乏者众,建祠之举,安能任之。吾家近年颇有余资,想此余资,何以独有于吾,皆祖宗默佑所致也。吾若以此余资而独遗子孙,不从祖宗之身厚其祭祀,祖宗何贵有是孙子,孙子又何贵有是富乎?建祠一事,虽费用浩繁,吾独任之。至于春秋祭扫,愿捐膏腴百亩,以为时食之需焉。”族人喜曰:“尔能如此,族党之幸,亦祖宗之幸也!”于是畅饮竟日,尽欢而散。

    三缄当即购材择地兴工,日日经理,甫至半载,而祠已建成。绘素之余,设筵饷族。族党入祠周视,见其祠内祭所甚多,乃问之曰:“祠内设一祭所宜也,尔建之祠,何多如是?”三缄曰:“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士二,法制昭然。吾祠中只设三代。凡族党内父母亡者,三年服阕,送主人祠。每岁春秋,吾族宗子统领合族,祭先祖于中堂。先祖祭余,各房宗子,分祭各房昭穆于各之祭所,此祠制也。”族人又曰:“有此前龛足矣,何龛后复建有龛耶?”三缄曰:“前言二庙者,如庶人只供三代;三代以上,应祧入龛后,一祧一附,古礼之常。若无后龛,将前之神主安于何地?”族人曰:“此祠所建甚善,较之他祠,布置远过多矣。然祠已落成,祭日安在?”三缄曰:“吾以东庄一业,为祀先费用,今日将契付出。每岁收租存积,计春秋二祭所费外,尚有余金,就于祠之两廊,聘一明师,以教有造子弟。束修多寡,祠内措办,子弟日食,皆出百亩之中。必如是,而吾族文材乃能培植耳。”族人齐曰:“此举更善,合族叨光矣。”三缄于此议二三公直族兄,管理百亩田畴,当将契纸交之,又将祠内条规,逐一议明,镌石为记。合族欣喜,设宴在祠,以酬三缄。

    三缄饮毕,归于磐涧。是夜,梦得宗祖呼入祠内,笑而谓曰:“世人修道,多把伦常大事一概抛之。或入深山,置祭祀而不论。祖宗即有此孙子,孙子已早无祖宗也。如是修道,曾有几人成真乎?独尔也,首将禋祀遗留,继将祭祀预备,终将支派秩序分明,以此修真,得其诀矣。愿尔大道速成,为琼楼仙子,俾九玄七祖同升极乐,孝莫大焉。”言罢,各赐三缄金花一对,曰:“吾孙今日以祖宗为重,他日子孙应有享天朝爵秩者。”三缄聆此,拜舞不止。久之,乃祖乃宗大笑而去。三

    缄方送出门外,为石绊足,一跌而苏。苏来慨然叹曰:“祖宗灵爽,谁谓无凭。苟一敬之,魂即相附。世有弃祖宗而不顾,视族党如仇雠者,其不见摈于祖宗也,鲜矣!”三缄自得此梦兆,安然无虑。屈指暗计,在家周旋,已十月有余。时当梅放岭头,尽伦、尽性以及敛心道人、破迷、紫光,陆续俱至。三缄乃坐堂中,呼其子媳而告之曰:“吾儿承家有志,固属堪夸。还宜善事多行,以培厚福。父今去后,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