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圆明园一个帝国的背影-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人物
  影片的内容是150年圆明园的历史。圆明园从兴建到毁灭,经历过6代大清的皇帝。考虑到内容、篇幅及观众的认知程度,我们抛弃了道光和嘉庆,保留了康熙、雍正、乾隆和咸丰。这4个皇帝将成为影片的主要人物。圆明园的毁灭是影片中的一个重点,那个叫额尔金的“凶手”不能不说,这是第5个人物。对于一部影片来说,5个有个性的人物就足够了,不能再多。剩下的关键问题是塑造他们,每个人必须栩栩如生。
  * 结构
  事实上,《圆明园》的第一主角只能是圆明园,但圆明园只是一座皇家园林而已。它是静态的、宏大而庞杂。如何表现、如何讲述一座园林的故事,影片很容易变成流水账式的专题片和科教片。一定要想方设法给它披上“艺术”和“故事”的外衣。这个外衣要华丽而缜密,将庞杂而凄凉的圆明园打扮得风姿绰约、充满味道。一个颇有知名度的传教士与圆明园的历史正好十分契合。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经历了3代皇帝(康熙、雍正和乾隆),他本身又参与过圆明园的建设,影片2/3的内容可以通过这个传教士的“旁白”结构起来。纪录片有了一个贯穿的人物,又有了这种很“艺术”的旁白,越来越像故事片了。由于有了这样的想法,影片的后1/3也“照葫芦画瓢”,自然解决了。当年火烧圆明园的英军中有一个牧师,此人写了大量的日记,描述圆明园被毁灭的过程。牧师的日记应该是一个恰当的旁白。传教士郎世宁和牧师麦吉,两个“神职人员”以上帝的名义,忠实地描述了他们眼中的圆明园。当然,他们不可能了解圆明园中所有的秘密。在一部纪录片中,“解说”无法不存在。我希望“旁白和解说”互相帮助、互相撕扯,使《圆明园》多一些“艺术”和“故事”,少一些“科教”和“专题”,一步步朝着电影院的方向努力。
  * 影像
  一部电影,如果想在电影院里播放,希望观众掏钱买票的话,你必须得有点东西。对于这部电影来说,选题提供的戏剧化场景很有限。暴力、阴谋、凶杀、爱情这些常规的、但非常重要的东西,影片都没有。制造一点波折,制造一点能打动人的影像十分困难。这是《圆明园》先天的缺憾,没有办法解决。然而,残垣断壁的圆明园给我们提供了足够的暗示,往日辉煌无限的圆明园应该是观众最关心、或者说最能打动观众的东西。恢复和再现曾经的圆明园应该是影片在影像方面营造的重点。这个重点毫无疑问应该成为这部电影的基石。然而,光有这个“基石”还不够,影片仍然比较“平”,缺乏张力和节奏上的变换。圆明园的毁灭很悲壮,它是一场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的战争的结果。忠实地再现那几场战争是该片唯一有点“冲击力”的场景,这一点无论如何都要坚持。第三点,圆明园是皇家别墅,皇帝的隐私或许会打动一些人。当然,这些隐私有着足够程度的真实。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景山公园里的试验
The Experiment in Jingshan Park
  2004年的春天即将过去,我们正式进入拍摄阶段。剧本当中有一场重头戏,“三皇聚会牡丹台”。圆明园中有一处景观,以牡丹而著名,名之曰“牡丹台”。公元1722年的春天,牡丹花盛开的时候,康熙皇帝、未来的雍正和未来的乾隆同时出现在圆明园中的“牡丹台”。据专家考证,这很可能是祖孙三代皇帝唯一一次的聚会。这次聚会非同一般,影响了大清日后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剧本上的文字听起来很吓人、很玄乎,但影像如何呈现变得十分困难。我们必须营造一种梦幻般的气氛,一种介于梦境和真实之间的影像似乎比较契合剧本所要传达的历史情境。我们必须找到足够富贵、足够美丽的牡丹花群;我们必须在电脑上“搭建”足够真实的纯楠木宫殿;最为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将牡丹花、牡丹花中的“皇帝们”和电脑中搭建的“牡丹台”天衣无缝地合成在一起!我们设计了8个左右的合成镜头,每一个合成镜头基本上都需要七八个独立的镜头组合而成。在目前的中国电影界,很少有人能够在技术上完美地实现这一点。对于我们而言,这更像是一次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幸运的是,在景山公园,我们找到了中国最美丽、历史最悠久的牡丹。一两百年前,它们本来就属于皇家。然而,我并不敢奢望,我们最后一定能够“合成”成功。2004年4月25日,在“五一”黄金周来临之前几天,摄制组一行20多人来到了景山公园的拍摄现场。没有专业的轨迹跟踪设备、没有丰富的合成经验,依靠最为原始的手段,凭着满腔的革命热情,我们在景山的牡丹花中,进行了中国电影史上最为笨拙、但最为纯真的实验。两个月以后,当我看到最终的结果时,我知道,我们成功了。即使没有足够多的金钱,我们照样能够实现目标。激情可以创造奇迹。
  (连载至此,未完待续)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电影《圆明园》文学剧本(1)
1。 黎明/外,畅春园
  Giusseppe Castiglione,1688年生于意大利米兰,罗马教廷的一位修士。在到达北京之前,这个意大利人已经开始学习汉语,并且有了一个中国名字,郎世宁。1715年12月22日,经过半年的长途跋涉之后,郎世宁来到北京。是年,中国的康熙皇帝61岁。
  一个太监在前面带路,3个身着教士服装的西方人在畅春园中急行,脚下是一条碎石铺就的小路。很明显,这是一处精致、豪华的东方园林。太阳尽管还没有完全出来,但碎石构成的各种图案依旧吸引了一个教士的好奇心。小路曲曲折折、似乎没有尽头,4人不时穿过走廊和小亭。园林出奇地安静,除了几声鸟叫,4人的脚步和喘气声分外清晰。
  一扇红漆的大门,门口肃立着两个黄衣的侍卫。太监打开大门,教士们鱼贯而入,豁然一座皇家宫殿。庭院的中间是一条汉白玉的大道,大道两边的方砖上是几十位泥塑般的清朝官员,双腿盘叉,正襟危坐。教士在太监的引领之下,穿过人群,在大殿的台阶前屏息而立。此时,太阳刚好在黄色的琉璃屋檐上捎了一个金边。
  今天是意大利人郎世宁拜见大清朝康熙皇帝的日子。引领的太监示意这个好奇的西洋人不要东张西望。这时,台阶上面的两个太监开始传话:
  宣西洋人觐见!
  宣西洋人觐见!
  郎世宁旁白:
  今天是我第一次拜见大清国皇帝的日子。从欧洲到中国的旅行,花了整整一年时间。一路风尘,就是为了取得中国皇帝的信任。奇怪的是,皇帝并没有在皇宫接见我们,而是在距离皇宫20多公里的一座花园。
  2。 日/内,畅春园之朝殿
  康熙是清朝的第二代皇帝,在他的治理下,帝国日渐鼎盛。皇帝也在紫禁城的西北方向修建了自己的离宫,郎世宁就是在那儿第一次见到了康熙皇帝。
  在礼仪官员的带领下,3个西洋人开始行九叩三跪之礼。起来之后,3人已经气喘吁吁了。这时候,郎世宁才敢抬头。康熙皇帝盘腿坐在紫檀的龙椅上,安详而随意地注视着面前的3个西洋人。一个教士将一架新式的天文望远镜献给康熙。令郎世宁惊奇的是,康熙摆弄望远镜的动作极其熟练而专业。皇帝慢慢地将镜头对准郎世宁。
  康熙:你叫郎世宁,是意大利人。
  那个叫马国贤的教士是个通事,他在郎世宁耳边嘀咕了几声。
  郎世宁:郎世宁是奴才,皇帝陛下。
  郎世宁刚刚学了一点汉语,发音听起来很可笑。康熙说话很慢,但很慈祥。
  康熙:朕听说你会画画,这很好。大清朝需要你这样的西洋人。
  康熙突然将望远镜收起,表情十分激动。
  康熙:普齐!
  一个官员匍匐向前,跪倒在地。
  普齐:奴才在!
  康熙:听说胤给你送信了。
  那个叫普齐的官员只是一个劲儿地磕头,嘴里不断咕哝着:奴才有罪、奴才有罪……康熙半天儿没有说话,似乎在憋气,突然之间爆发出一阵剧烈地咳嗽,显得十分疲惫。
  普齐被侍卫押了出去。变故发生在瞬间,郎世宁感觉很迷茫。殿内长时间的寂静,只有康熙苍老的咳嗽声。康熙逐渐平静了下来。
  康熙:郎世宁,下次来的时候,带上你的画,朕看看你画得究竟怎么样。
  康熙一摆手,那个引领太监将转身的郎世宁迅速拧过来,示意他倒退出门。胤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