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01年:一个帝国的背影-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京宣武门 外达智胡同12号的松筠庵,日期定为5月1、2、3日,连续三天。因为5月8日就是中国皇帝在 《马关条约》最后文本上盖玉玺的日子了。  松筠庵,原是明代因弹劾奸臣严嵩而受到迫害的著名〃忠臣〃杨继盛的故居,这个地方被 文人们选中,符合中国自古以来崇尚的〃文以载道〃的精神。  第一天,5月1日,达智胡同〃车马塞途〃。康有为发表演说,声言不变法国家就完了。演 说完后,举人们在〃请愿书〃上签名……有毫不犹豫的,有迟疑勉强的,当然,还有溜走的 。  第二天,5月2日,康有为们盼望的不仅仅是〃车马塞途〃,闹不好来的人多得会把京城的 南边踏平了。但是,日上三竿时,松筠庵内仍冷冷清清,仅聚集了十几个人。  刚才还是晴天,突然〃大雨震电,风雹交作〃。  一个太监模样的人来到松筠庵,径直来到了康有为的面前。史书记载:〃康圣人仓皇起来, 招引来人到另一间房间里谈话〃。  自那一刻起,康有为再也没有提过上书的事。  第三天,没人来了,包括康有为。  同是在这一天,京城内传遍了一个消息:康有为中进士了。  中进士是寒窗苦读的每一个帝国文人的梦想,因为这意味着很快就会被朝廷授予官职。  中国人需要前程,中国文人更看重前程。  至于举人们5月2日不来,原因有二:一是那个军机大臣、兵部尚书孙毓汶派人连夜到京城 内凡是住有赶考举人的大小客栈去〃做工作〃,要挟警告他们〃切勿盲从〃,小心各自的功 名前程。二是5月2日一大早,孙毓汶进宫通过李莲英去找慈禧太后请求〃立即盖玺〃,言 :〃日军必不耐烦,数日之内可破京师,吾辈皆有身家老小,实不敢做此孤注一掷之举!〃 果然慈禧立即下达了批准《马关条约》的懿旨。至于慈禧速下决心的原因,数种史料记载情 节离奇但内容一致:李莲英指着地图上的台湾对慈禧太后说:〃此岛不过豆大之一点耳,割 之何妨。〃于是,〃慈禧信之〃……用一个〃豆大〃小岛保大清的朝廷,她认为没有什么不 合理之处。  1895年的5月,帝国的又一次科举考试的录取榜公布了。京城内高兴的和悲伤的举人都在收 拾行李。骚动随着帝国通向四野的大路上再次出现穿着蓝色长袍的归乡的身影而消失,〃 轰轰烈烈的公车上书运动〃的〃书〃其实根本没有上成。  帝国文人的春天和帝国的春天一起迅速结束了。   。。

同样〃热心〃的官员与洋人(1)
〃公车上书〃一直是中国近代史开篇中笔墨特别浓重的篇章,通常的叙述是:由于帝国主义 瓜分中国的企图和行动越来越明显,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于甲午年间的 战败,使中国陷入极大的危机之中。为反对《马关条约》的签订,揭露腐败政治和挽救危亡 ,中国文人们发起了一场〃反对帝国主义瓜分〃和向〃封建专制制度开火〃的伟大运动。  在〃公车上书〃这段动荡的日子里,有三个〃细节〃似乎被许多历史书籍忽视了:一、〃公 车〃们的〃书〃根本没有上成;二、虽然〃公车〃们在街面上嚷得很是热闹,但〃上书〃最 积极的却是在〃紊乱之官方〃中任职的一群帝国政府的官员;三、也是最被〃忽视〃的,那 些〃帝国主义〃们竟然以极大的热情支持了帝国文人们以〃打倒帝国主义〃为主要口号的上 书,其中最积极者,就是对中华帝国危害最早最烈的英国和正在吞噬中国这头〃巨象〃的那 只〃乳虎〃……日本。  当光绪皇帝得知都察院不敢把〃公车〃们的请愿书递交上来的时候,他下令任何人不得阻挠 上书的通路……光绪是一个很想改变帝国政体的皇帝……因为他需要改变自己受到太后制约 的现状;因为他确实有振兴帝国的统治愿望。  最先将文人举事的真实情况通报给光绪皇帝的官员,是侍读学士文廷式。他在《闻尘偶记》 中回忆说,他不但向皇帝检举都察院的官员〃堵塞言路〃,导致皇帝令军机大臣〃查问此事 〃,他本人还是政府官员〃纷纷上书〃的带头人。当李鸿章把《马关条约》的草签文本从日 本秘密带回北京的时候,只有他〃独树一帜〃地认为〃公论不可不伸张于天下〃。他把草签 文本全文抄录下来广泛传播,在政府官员和皇亲国戚中掀起了一个反对签约、要求实行维新 变法以图国家强盛的上书热潮。  帝国的官员开始〃上书〃了。  首先上书的竟是都察院的官员。  当〃公车〃们上书的混乱结束之后,这个机构打破了凡接上书必须严格审查、删除中间〃未 尽检点之处〃、重新抄写整齐才能递交皇帝的规定,而将那些盖着京官印结的请愿书全部原 封不动地〃恭呈御览〃。实际上,在5月2日这一天,即使帝国的大部分〃公车〃们没敢在 松筠庵再次露面,经过都察院递交上去的〃书〃也达15件之多,其中忧国的官员占了近一 半,他们是:  选用道李光汉原呈  候补道易顺鼎原呈  内阁中书陈嘉铭等原呈  吏部主事洪嘉舆等原呈  礼部主事罗凤华等原呈  广西京官及编修李骥年等原呈  福建京官及主事方家澍等原呈  ……  这确实令人难以解释和难以置信。  生活在皇权高压下和官场黑暗中的朝廷官员们,不顾在专制制度下显得极其脆弱的官职以及 由官职带来的稳定生活甚至荣华富贵可能瞬间丧失的后患,如此挺身而出舍己爱国,其精神 和影响绝不亚于〃公车〃们打算〃抬着棺材〃上哪一位官员的家去……历史的真实是:官员 上书在先,文人上书在后……这一点值得正视和深思的重要前提是:在中华帝国几千年的历 史中,为国家危亡而冲动的政府官员极其罕见。  帝国主义们对帝国的变革所表现出来的关心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值得深思的现象之一……当洋 人们的举动被笼统地定义为〃瓜分中国〃的罪恶行径的时候,相互矛盾的现状使得中华帝国 的某一段历史如同一幅风化严重的图画,无论如何修补也无法窥其真实的全貌了。  洋人们对中华帝国体制的优劣判断,经过了一个从肯定到否定的过程。明末清初之际,在中 国活动的洋人主要是商人和传教士,而那时中国政体之稳定曾达到极致:明至清,几乎看不 出改朝换代的变化,400年间社会变动不大。教士们的评论说,中华帝国的体制是最稳固 和最合理的,它具有坚固的维系能力,即使不是世界上最好的,也是符合中国社会实际的。 但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华帝国先挫于中英鸦片之战,复挫于中法甲申之战,再挫于中日甲 午之战,中华帝国稳固的社会形态开始瓦解,洋人们在先进的洋枪洋炮的掩护下,开始了对 这个东方帝国的全面批判。  最早向帝国政府提出国家应该全面变革的是英国人赫德。  赫德1854年来到中国,任英国驻宁波领事馆翻译。他在中国一住就是48年,成为真正 的〃中国通〃。1863年,他〃受中国政府的邀请和委派〃,当上了控制帝国国门财政收 入的海关总税务司长官。由一个外国人来掌管关系到国家主权和重要财政来源之一的海关事 务,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令人难以解释的现象;但是无论如何,这个任命是中华帝国政府自己的选 择。赫德是一个精力充沛的洋人,除了处理繁重的海关事务之外,他还插手了中国的许多重 大政治事件。1876年中德签订《烟台条约》的时候,他是李鸿章的〃助理〃;1885 年中法两国签订《中法新约》的时候,他在其间〃穿针引线〃。赫德1908年请假回国,至 死才结束他掌管中国海关税务司的职务。中国历史教科书对他的评价是:〃英帝国主义侵华 的代表人物。〃  赫德首次正式向帝国政府建议中国必须全面学习西方是在1865年11月6日。这一天, 他向帝国的〃总理衙门〃呈递了一篇名曰《局外旁观论》的文章……文章的名字是〃中国通 〃的杰作,因为鬼才相信他是一个〃局外人〃……中华帝国的内幕已被赫德看得一清二楚。 他在文章中说:中华帝国国情恶化的根本原因是〃政治的腐败〃。官场中〃尽职者少,营私 者多〃,〃执法者惟利是视,理财者自便身家〃,军队〃老弱愚蠢,充数一成而已。文武各 事之行,尽属于虚〃。那些即将成为帝国政府官员的文人〃书籍非不熟读,诗文非不精通〃 ,只是一旦让他们管理国家大事就〃问之辄不能答〃,如此〃安能剔弊厘奸〃?  赫德给帝国政府提出了三项变革方案:一、学习西方的长处。包括〃水陆舟车,工织器具, 寄信电机,银钱样式,军火兵法〃等等;二、整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