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漠苍狼-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一开始只是对着我笑,什么也不说,后来我递了几支烟他才松了口,抽了几下对我说,他感觉这事情,不对。
首先,那个洞肯定是在我们来之前就找到了,不然不可能这么大刺刺下调令找来这么多人,五公里的搜索范围,他们在这里这么长时间了,会到现在才发现?
其次,那洞的下面肯定有岔洞,否则,根本也不需要这么多人。
他不知道七二三那些人在耍什么花枪,这些事情不直接告诉我们,显然里面是很有文章。总之,很多地方都非常奇怪,特别是那飞机的事情,太扯了。他感觉不太妙。
说完他拍了拍我,对我说,接下去,要千万小心。
我对老猫的话不置可否,对他的印象有点跌落,感觉他有胆想太多了。这事情肯定不简单,不然不会有这么大的阵仗,而就算真的有问题,我也认为别人肯定有隐瞒的理由。
那时候也没心思想这么多,他最后的话我也没放在心上,我们当天准备好装备,第二天休整了一天,还发了枪,第三天,就和一个排的工程兵向那个山坳出发了。
因为没有牲口,我们都是步行,一行人背着不少东西,还带着狗,预计要走一天时间。
不过,我有点意外的是,那一天的行程中真的没看到老猫,一问才知道,这老贼在早上说他吃坏了肚子,去不了了。
我心里明白,老猫的和我说的话不是开玩笑,他是真的故意避开了,想到这个,我的心里也感觉到十分的不自在。
一路行军,对环境的感觉比在车上又直接一点,这里每个人都背着枪,王四川告诉我,能背枪应该是在中蒙边境,因为如果是中苏边境,背着枪是很危险的,苏联人有时候会放冷枪过来,所以一般不武装,而蒙古流寇很多,需要火力防身。
但是因为全部是在山坳里走,看不到整体的地质地貌,想要进一步推断是在哪里,很困难。而且走路消耗了所有的精力,根本没办法说话。到了后来,我眼前只有我前面那个人的背,连抬头看其他地方的力气都没有。
就这样,闷头走路,实际上我们在丛林里跋涉了一天半,到第二天的中午,才到达那个发现洞窟的山坳,比计划晚了半天。
这倒不是我们脚程太慢,实在是路太难走了,我们以前走山路,从来没有进到如此深的山里,脚下落叶层的厚度实在吓人,一脚一个团子,里面吱吱冒黑水,感觉走在沼泽里一样,人一多,总有人落下,所以慢了。
到了那个地方之后,我马上就感觉到,老猫是对的,这个洞窟肯定不是前天才找到的,因为早就有几个帐篷搭在边上,一捆捆的绳子堆的到处都是,这些东西,没十几天肯定运不上来。
但是大部分人都没发现问题,我们这些人和大山打惯了交道,这种事情基本上都拐不弯。我要不是听老猫讲过,也肯定不会注意。
这里的树木长得非常粗壮,树冠遮天蔽日,地下还有灌木,那个洞窟的口子朝天开在一根横倒的巨大枯木后面,很多不知道从哪里延伸过来的根部都长了出来,包住了垂直洞壁的一边。
这是一个典型的地质构造洞(由于地震等地质构造运动形成的洞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山洞,其实就是山岩壳上的一条巨大的裂缝,最宽处应该有三十多米,站在边上朝下看去,下面就是悬崖峭壁,一片漆黑,嗖嗖往上吹风也不知道有多深。
洞壁上阳光能照到的地方,有很多蕨类和苔藓,看得出这应该是一个喇叭洞,下面的空间比洞口还要大。在洞口工程兵已经架上了一张网,一边拉着牵引器和柴油马达。一筐一筐用军绿色帆布包着东西给吊了下去,显然这洞下面已经有人了。
那个大校告诉我们,工程兵已经完成了初期的勘探,洞垂直有二百一十四米深,洞底有活水,我们可能得坐皮筏子,而且,在洞底横向顺水六十米左右的地方,发现了四个岔洞,我们这一批人要进行分组。
我听到这里脑门就开始冒汗,老猫的话在我心里揪了起来——这老家伙也太准了。
正文 六,分组
 更新时间:2010…5…3 14:57:58 本章字数:2578
当时的情况,属于勘探方面的人一共是二十三个,四个人一组,一共四个组,剩下的人做后备队支援,每一个组跟半个班五个战士,做掩护和背装备。
当时的建制,一个班的数量不定。
这里要区分一下,其实勘探队属于特殊技术兵种,隶属于地质勘探工程大队,而工程兵属于陆军兵种,是分属两个系统管的。相对而言,我们自然要比工程兵舒服得多,平时没有部队里的很多条条框框,并且我们都是有军衔的。
技术兵种当年还是正规军编制,我们入伍的时候受过严格的训练,不过,虽然如此,这几年高强度的工作下来,根本不可能持续那种体制,有工程兵在身边,还是很有必要的,特别是洞窟勘探,绳索重量很重,遇到地下断崖或者地质裂隙的时候,消耗量又很大,多几个人带绳子,可以让我们在初期走的更远。
另外显然他们还带了一些自己安排的东西,经常训练的新兵都能负重20公斤行军30公里以上,虽然不知道他们背了什么东西,但是看他们的表情还是比较轻松的。
我当时琢磨着老猫的话,想混着到支援那部分人里面去,先窝着看看情况,可恶的是排组的时候,是按年纪来的,我在里面算小的,给分在了第二组,和我同组的还有王四川,和两个陕西来的,一个叫裴青,一个叫陈落户。
这两个人我也不陌生,我们在克拉玛依石油大会战的时候已经是战友,之后经常子啊地方上碰到,不过不再同一个单位,见面也通常是我们走他们来,彼此打个照面没什么印象,这一次总算是有深度交流了。
裴青是个少白头,脸上白白净净的看着很年轻,但是头发斑白,很苦大仇深的样子。人有点小骄傲,据说学历很高,是单位的技术骨干,平时话很少,据说还是个招惹桃花的主儿。
陈落户和他正好相反,基层实干出来的,说普通话都不地道,我们有时候讲笑话,这两个人听啥乐啥,整天——你包社列,饿知道列,忒喝笑列。非常的有趣。可惜这人有点狡黠,看得出很有小心思,是那种机关里面的小人,我们都不怎么爱答理他。
工程兵方面和我们一起的是当时内蒙古工程兵团六连四班的五个人,副班长好像叫什么什么抗美,四个战士都是陌生面孔,相当的年轻,那时候也不带介绍的,我们就是互相敬了个礼,认了面孔就算了。
武器方面,当时副班长是带56式,其他四个人带着54冲锋枪,子弹都带足了,王四川和他们说太夸张了,在南方的洞穴里可能还有野兽,在这里,最多有蝙蝠而已,这里的洞内温度太低了,冷血动物待不牢,熊之类的东西也不可能爬到这种洞里去。唯一需要担心的倒是保暖和氧气,但是这些方面,工程兵们显得并不上心。
当然这些兵不可能听我们的,我们自己都拒绝带枪,只是绑上了武装带,装备被分类归到每一个人的身上,我带上地质铲和地质锤等工具,感到很幸运,这些东西都是可以用来防身的。又不会太重。王四川背了几件餐具,叮叮当当的,对组织上的意见就很大。
准备妥当之后,我们一个一个的被牵引器从洞口吊了下去了,那经历我至今记忆犹新,二百米多吊着下去要不少时间,一点一点,好比荡秋千一样,真是要了我的老命了,我宁可自己用绳子自己荡下去,也比这么吊着利索。说实话,爬悬崖对我来说是家常便饭的事情,二百多米真不算多深,在山东的时候爬峭壁比这里要艰巨很多。
因为整个喇叭洞是曲折的,刚开始的时候还有阳光,下到三十米的地方开始转暗,洞的方向改变,再下去只五六米就进入到一片漆黑的状态,此时可以看到下面有灯光照上来。
我一路草草的看了看岩壁,很明显的寒武奥陶系灰岩,显然这个洞是一个复合洞窟,肯定兼有溶洞和构造洞的特点。
很快我就下到了能够看到下面景象的位置,洞的底部足有一个标准操场的大小,底下全是水,水在缓缓流动,这确实是一条地下暗河,不过这在岩溶洞穴里太常见了,我一点也不惊讶。
我还看到下面架着很多临时的铁架子,不知道是日本人当时留下来的,还是我们自己架设的,几只大型汽灯和先行运下来的东西,都堆在架子上。工程兵正在把里面的东西拿出来,都是一只一只折叠好的皮筏。有几只已经充好气,漂浮在水面上。
水似乎是不深,很多人都穿着胶鞋站在水里,王四川比我先下去,连烟都点着了,站在一边用手电四处照洞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