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言]曼婚-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着丫鬟声音压低一些:“小姐您放心,凡事有太太呢,再说手心手背都是肉,您是太太亲亲的孙女,太太怎不疼您?”曼娘对着镜中的自己一笑,有祖母在,哪有什么不放心的?

    徐大太太是个说到做到的人,和俞隆谈过他娶媳妇的事,好生教育了俞隆一番妻子是内宅之主,生儿育女侍奉老人管理家务劳苦功高,一个妻子做到这些就已不错,休要以妻子不擅琴棋书画就觉得她没有才,要晓得天下事从无两全,既要琴棋书画诗酒茶又要茶米油盐酱醋茶这样的人是寻不到的。

    更不能因此就不敬重妻子,甚至纵妾室为患,这是居家的大忌,你从小没了父亲,你娘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也十分辛劳,岂能为此就让她不安度晚年?有的道理俞隆听过,有些没听过,但外祖母训话,哪能不听?只有唯唯应是,徐大太太趁热打铁,第二日就让秋嬷嬷跟了徐琴回去,让秋嬷嬷好好地帮着料理家事,免得俞家一团糟。

    接着徐大太太就为俞隆寻一房合适的妻子,虽说俞家族小人少,但俞隆终究是徐家外孙,况且徐大太太早早就放出话,俞隆娶妻,一应都是自己承担。徐大太太出身宁国公府,在闺中是千金万金的小姐,出阁后又是掌家的夫人,比不得那没有多少银钱的人家,自然有不少人想攀这门婚事。

    这些人家中自然没有那些高门望族,这也是人间常事,徐大太太细细挑选,最后择了个父母已亡,寄居叔叔的姑娘,这姑娘年纪也不小,比俞隆还大一岁。长的礀容俏丽,性格却算不上温顺,听说她那叔叔婶婶为人十分刻薄,常常克扣她的吃穿,她方到十岁就要自己做活养着自己和娘的奶娘,等再大些,叔叔婶婶的女儿都已出阁,偏她还在闺中,外面人私下议论,都说只怕这叔叔婶婶想着这姑娘一张俏丽脸庞,想舀着攀高枝又怕攀上去后这姑娘翻脸不认,这才不给她择婿。

    徐大太太要的就是这样姑娘,没爹娘可依靠,叔叔婶婶也不成,奶娘年纪已大她也不肯放她走,还要顶着叔叔婶婶的刻薄养着奶娘,说明这姑娘分得清是非好坏,又见识过人间冷暖,纵没学过当家理事,到时娶进门来让秋嬷嬷教上一两年,也能上手。

    心里定了,徐大太太还是趁去庵堂上香时候,又细瞧了那姑娘,见那姑娘虽则衣着朴素,礼仪还是学的不错,等出来装作偶遇,问答之时也颇伶俐,并不是那样无知无识的。于是遣媒人去下聘,并带去五百两银子给那姑娘的叔叔婶婶,说这五百两银子就算是酬谢叔叔婶婶的养育之恩,至于以后,大家只做一般亲戚来往,若想别的,那就休怪这边不客气。

    那叔叔婶婶见了那许多黄白之物,觉得也算卖了个好价钱,再说也明白这姑娘的性子,晓得指望不上她,于是点头应下这门亲,婚期就定在这年七月。

    徐大太太帮女儿料理了外孙的婚事,心头一个重担落下,此时徐启和新安郡主的吉日已到,曼娘已搬到那边宅子居住,服侍的下人等也都安排妥当,只有主院的下人要等新安郡主带来。

    喜日子头一天,是发嫁妆的日子,一大早徐大太太就带了人在那等候,不一时头一抬就来了,接着足足两个时辰,才把新安郡主那一百二十八抬嫁妆发来。押送嫁妆的是王府的长史官,自不能似平常看待,等嫁妆发齐,徐尚书接了单子,请长史官到厅上用茶。今儿是徐府和福王府上结亲,长史官十分客气,拱手道:“除了这些,还有八个侍女是服侍郡主的,明日跟了花轿过来,这里有十二房下人,名单在此,还请送到里面去请尊夫人一览。”

    这是要给徐大太太磕头认主人的意思,徐尚书自然明白,客气几句就让人接了名单带了人去给徐大太太认认。这十二房仆人看起来都是精明能干,也很会看眼色的,等徐大太太受了礼,领头的一个婆子就恭敬地道:“小的们来之前,王爷就吩咐过,郡主既嫁了徐家,以后就是徐家的人,还请太太把府上的小姐少爷请出来,让小的们见见,认了主人日后才好服侍。”

    徐大太太本还打算这些原本是王府下人的人来了后该怎么对待,听这婆子这么说就笑了:“这主意很好,这主仆尊卑的事,是极要紧的,千万不能乱。”婆子更加恭敬:“太太说的是,太太出身大家,见识哪是我们这些下人可比?”

    作者有话要说:其实之前就提过,徐琴和徐大爷,是因为徐大太太和婆婆之间有问题才导致没教养好这两个孩子。



☆、41宴客
    

    这样吹捧的话;徐大太太听得多了,自不会似平常人样因为吹捧的是王府的人就得意洋洋;只笑着道:“尊府叶妃娘娘在这京里出了名的会调理人,到时若我们府上有些规矩和王府不一样;可别笑话。”那领头的婆子笑的还是那么恭敬:“容小的说一声放肆的话,既来到徐府,自然是从徐府的规矩。”

    说话时候,曼娘已和两个弟弟走出来;难哥儿已经三岁,早不需要奶娘抱进来。徐明晋也不小了;十三岁的他已有翩翩美少年的姿态;姐弟三人先来到徐大太太面前行礼,晓得这几日和平常不一样,面前又多了许多陌生人,难哥儿并没像平日一样行礼完就要徐大太太抱,而是牵着姐姐的手站在那里好奇地看着这些人。

    徐大太太轻轻地拍拍曼娘的手:“这些都是你母亲带来的人。”曼娘了然,丫鬟已经搬来三把椅子,曼娘对徐大太太又行一礼,这才带着弟弟们坐下。福王府过来的陪房们恭敬行礼后,曼娘又一人赏他们一个荷包,里面装了一对金银锞子,众人谢赏后退下,自有徐府的人带他们下去安置。

    难哥儿这才滑下椅子扑到徐大太太怀里:“祖母抱。”徐大太太抱住他亲了亲:“乖孙儿,方才拘住了吧?”难哥儿嘻嘻一笑,徐明晋已经开口:“祖母,孙儿觉得,这回祖母还是带走难哥儿吧。”徐大太太哦了一声,徐明晋的脸有些红:“祖母,不是孙儿对新母亲有什么成见,只是难哥儿毕竟还小,孙儿是怕……”

    徐大太太让孙子坐下,拍拍他的手:“你护着弟弟,有心了。”徐明晋被夸的脸一红,徐大太太缓缓地道:“但那日你姐姐和我说的话也很有道理,一家子,总是要团圆在一起的。我若带走难哥儿,外人瞧着我是心疼孙子,但在别人瞧来,或者又是我是不信任你们刚过门的母亲,甚至以为她有害人之心我才把你们弟弟带走。长此以往,难免有些人会造出谣言来,渐渐地,原本亲的人也不亲了。”

    徐明晋一张脸越发红了,小声说:“祖母料的是,孙子未免想的太不周到。”徐大太太握住他的手:“你会这样想也是难免的,说来这各人家的事,不外就是一桩,为银子闹的。可我仔细想过,一来新安郡主嫁妆够多,徐家这点产业她还不用放在心上,二来我们徐家虽比不上福王府富贵,但日子也尽过得去,不必仰仗着新安郡主的嫁妆。半路夫妻,又各自有儿女,本就该互相客气谦和着过日子。若刚进门我就急急把你弟弟带走,不是给他们心上扎刺?”

    徐明晋嗯了声,徐大太太眼里更加慈爱:“你是你爹的长子,以后不管是你姐姐还是你弟弟,包括你爹以后新得的孩子,都要靠你来支撑这一支。你凡事都想的周到才是。”徐明晋起身对徐大太太作揖:“孙儿多谢祖母教诲。”

    徐大太太扶起他:“你们弟兄姐妹和和睦睦的,祖母就欢喜了。怕的,就是偏偏有些人在中间作祟,让本来和睦的人家也变得不和了。”曼娘已经笑着开口:“祖母就这样信不过孙女?别的不说,不轻信人言,也不轻易疑人,孙女这点是做得到的。”

    徐大太太把怀里的难哥儿再抱紧些,笑的越发开怀:“你们姐弟都能这样想,我还有什么不好放心的。”难哥儿虽听不大懂,但还是跟着徐大太太一起笑了。

    次日就是正日子,徐府从上到下都起的很早,各项事情都安排妥当,新安郡主虽是二嫁,但地位高,徐启又是新科进士,上门来贺喜的人比当日徐启娶陈氏来的还要多些。不到午饭时候,厅里就坐满了人,贺礼更是摆都摆不下。

    太太奶奶们自然有徐家两位太太带了四奶奶她们招呼,年轻的姑娘们就被请到水榭里,由曼娘她们陪着。这里没有摆酒菜,而只放了些茶水点心,和戏台隔了一座荷花池,能看到戏台里演的什么,这些戏虽都是名班,但对这些少女们来说,不过是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